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和社會法

經濟法和社會法

發布時間: 2020-12-17 06:22:25

經濟法都包括什麼法

你好,之了很高抄興為襲你解答。
經濟法包括《物權法》、《合同法》、《證券法》、《企業破產法》、《反壟斷法》、《票據法》、《合夥企業法》、《房地產法》、《環境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價格法》、《會計法》等等等

勞動法屬於經濟法還是社會法為什麼有的說屬於社會法,有的說屬於經濟法呢謝謝

《勞動法》不屬於經濟法,屬於社會法。勞動法和經濟法是兩個專獨立的法律部門,同時都屬隸屬於民法,都是民法的一部分。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社會法包括:
勞動法,工會法,勞動合同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婦女權益保護法,殘疾人保護法,礦上安全法,紅十字會法,公益事業捐贈法,職業病防治法,禁止使用童工規定,失業保險條例,安全生產法等。

❸ 經濟法是社會法,他以為什麼最高標准

這個標准目前爭論來比較多自,因為我國目前對於經濟法的表述沒有統一定論,但是有一個主流的認識就是,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因此,你所說的最高標准應該就是這個法律的最高宗旨,按照這個定義來說,經濟法的最高標准就是:以社會為本位,通過國家、社會團體和市場將有限經濟利益和稀缺經濟資源合理地分配,以營造一個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最終實現社會整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❹ 經濟法的定義

經濟法是公法,是調整國家對市場經濟活動實行干預、管理、調控所產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隨著部門法劃分界限的逐漸明確以及法學學科的不斷發展,「經濟法」這一概念的法學意義已經被特定化為與民商法相並列的經濟法法律部門以及與其相對應的經濟法學科,而不再是「調整經濟法關系的法」或「與經濟法相關的法」這樣的表面含義。

(4)經濟法和社會法擴展閱讀

經濟法特點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四、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五、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是縱向經濟關系,但對橫向經濟關系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採取的手段既有懲罰性的,也有補償性的,既有鼓勵類的,也有禁止、限制類的,體現了明顯的綜合調整的特徵。

❺ 勞動法 屬於社會法還是經濟法或是別的什麼法

廣義說認為社會法包括勞動法、社會保障法和經濟法,中義說認為社會法包括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狹義說認為社會法僅指社會保障法

❻ 試論述經濟法與社會法的互動機制

對經濟法、社會法的概念和特徵作明確定位,是探討經濟法與社會法的關系、實現兩者功能互補與相互協調的關鍵所在。作者認為,應將社會法定位於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並與經濟法並列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經濟性是經濟法區別於社會法的本質特徵,社會性與現代性是經濟法與社會法的同質特徵。

經濟法與社會法的關系,目前有三種觀點:

1.經濟法包含社會法。此觀點認為,中國現代化的經濟法體系主要由以下幾部分構建:(1)市場主體規製法;(2)市場秩序規製法律制度;(3)宏觀經濟調控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保障法律制度;(4)社會分配法律制度,其涵蓋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6]顯然,這里的「社會分配法律制度」即為社會法。

2.社會法包括經濟法或經濟法中的一部分法律。前一種觀點認為,社會法的規制對象包含經濟法(含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產品質量與消費者法、財政與金融法、計劃法等)、社會保障法(含勞動關系法、勞動保障法、社會福利法、工會法等)和環境資源法這三個部門法的規制對象;[7]後一種觀點認為,社會法的領域為: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促進中小企業法、產業調節法、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環境法。[8]

3.經濟法與社會法並存。在前面所述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報告和李鵬委員長的工作報告中,即為此觀點。

上述三種觀點各不相同,究其原因,在於各自對社會法、經濟法概念的理解不同。換言之,原因在於各自觀點中社會法、經濟法概念的「所指」不同。所以,對社會法、經濟法概念進行明確定位,是探析兩者關系的關鍵所在。具體而言,可分解為以下不同層次的兩個方面:(1)對社會法概念的定位,此為第一層次。如前所述,社會法有廣義、中義、狹義三種理解。其中的中義和狹義可統一為非廣義的理解。不難看出,如果將社會法作廣義的理解,即得出第2種觀點;如果將社會法作非廣義的理解,即得出第1、3種觀點。顯然,如果是前者,已無繼續探討的必要;如果是後者,則需要進一步的探討。(2)在對社會法作非廣義理解的前提下,對經濟法概念進行定位,此為第二層次。在這里,關鍵在於「社會分配法律制度」即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是否屬於經濟法。如果屬於經濟法,則為第1種觀點;如果同經濟法相區別,則為第3種觀點。

那麼,對於社會法這個概念,究竟應該作怎樣的理解呢?筆者認為,應該作非廣義的理解,理由有三:(1)將社會法作廣義理解,容易模糊經濟法的自身特徵。(2)如前所述,對社會法作非廣義的理解,是從獨立法律部門的研究角度出發的。這樣不僅有助於社會法自身的體系化,也符合法律發展的一般規律。(3)我國立法機關已明確提出了社會法的概念,並將其界定為「調整勞動關系、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關系」的法律,採納了非廣義的理解。這說明在社會法的范圍上,法學界的共識是其包括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如果再對社會法作廣義的理解,使其涵蓋更多的法律,不僅將使社會法自身內容龐雜、尾大不掉,也容易在概念的使用上產生混淆。以法學界達成的共識為標准,宜將社會法定位於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後文所提社會法,即為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

將社會法定位於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就使經濟法概念定位的重要性凸現出來,即:經濟法是否應該包含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雖然經濟法與社會法都是國家干預私人經濟的法律社會化的產物,但是,分別與社會法和經濟法所對應的國家干預的差異,[9](P154-155)決定了社會法應與經濟法相互區別。具體而言,有以下三點:(1)干預的范圍不同。與社會法對應的國家干預,是對勞資關系領域和社會分配領域的干預。無論在市場經濟運行的哪個階段,這兩個領域都需要國家干預,因而國家干預的范圍比較固定。與經濟法對應的國家干預,則是對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全面干預。凡是受到市場調節的領域,只要存在市場缺陷,都有必要由國家干預來彌補。盡管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都可能成為國家干預的對象,但在市場經濟運行的不同階段,實際受到的國家干預的領域不盡相同,因而國家干預的范圍呈現動態性。(2)干預的宗旨不同。與社會法對應的國家干預,以社會穩定與實現社會公平為其宗旨,體現「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與經濟法對應的國家干預,則以經濟穩定和持續發展、有效和有秩序競爭為其宗旨,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3)干預的手段不同。與社會法對應的國家干預,其手段比較單調和固定,如社會基準、團體契約、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三方」協調等,都是各個階段慣用的干預手段。與經濟法對應的國家干預,其手段則具有多樣性和動態性。無論是規制手段還是調制手段,都復雜多樣,並且手段的組合結構因時空范圍而變動。

綜上所述,應將社會法定位於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並與經濟法並列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這是探討經濟法與社會法關系的前提所在。

❼ 經濟法包括哪些法律

經濟法包括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證券法、票內據法、破產法容、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法律。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簡單地認為經濟法就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民商法也調整經濟關系。

(7)經濟法和社會法擴展閱讀

經濟法的特點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❽ 經濟法是公法,私法,還是社會法

對於公法與私法的化分,主要是依據調整對象、調整方式、法的本位、價值目標等方面的不同為標准,來將法律劃分為公法與私法。從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具有私法的因素(調整人與人之間私權利、公民與法人及社會組織的法律),但從法律特徵與法律地位看,經濟法體系(利用國家權力,宏觀調整社會財富分配,調整國家與公民的關系的法律)更具有公法的特徵。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經濟調整的基本原則:包括社會本位原則、實質公平原則、經濟效率原則和可持續發展原則。
經濟法的特徵: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新興的法律部門,與傳統的相鄰法律部門相比,其主要特徵有: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四、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五、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是縱向經濟關系,但對橫向經濟關系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採取的手段既有懲罰性的,也有補償性的,既有鼓勵類的,也有禁止、限制類的,體現了明顯的綜合調整的特徵。

熱點內容
法院訴訟費發票 發布:2024-12-22 22:58:22 瀏覽:189
法院判決離婚的標准 發布:2024-12-22 20:50:42 瀏覽:546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