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法與民法的關系
① 下列社會關系中屬於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② 從個人角度出發,談談民典法與社會生活有哪些關系
民法典與公民的關系:人身關系、財產關系
一、人身關系:是基於公民自然人身體、健康、姓名、名譽而發生的人身關系,與自然人享受和行使民事權利有關,它賦予了公民人身權利。
人身權利又具體分為人格權和身份權。人格權主要有生命健康、姓名、榮譽、信用、隱私等權利。法人的人格權包括名稱、名譽、信用等權利。身份權是公民因特定身份而產生的權利,並非人人都有的權利。
二、財產關系:民法典中的財產關系,是指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社會組織之間,自願發生的、受價值規律支配的經濟關系。包括經濟關系的建立、變更、與消滅。主要表現為財產的支配、佔有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它分為靜態財產關系和動態財產關系。
靜態財產關系也稱為財產流轉關系,比如夫妻財產、贈與、買賣、租賃等。動態財產關系也稱財產支配關系,主要包括物權關系、知識產權關系、股權關系、遺產繼承等。
(2)社會法與民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③ 結合所學知識試述社會保障法與民法的關系
社會保障法律關系的特徵
社會保障法律關系具有廣泛性、強制性和復雜性的特徵。
廣泛性是指社會保障法律關系涉及面極其廣泛,它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與角落,城鎮、農村、企業、機關、團體、個體勞動者,工、農、兵、商、學、城鄉一般居民,老、弱、病、殘、傷、死、生、失業、天災,等等,幾乎無所不包。這一點,除憲法、民法等少數法律以外大部分法律都難以與社會保障法相比。
強制性是社會保障法律關系最主要的特點之一,無論是社會保險制度,還是社會救濟制度、社會福利制度、社會優撫制度,凡屬覆蓋范圍之內的,所有單位和公民、職工個人均須五條件參加,不具有參加與否的任意選擇權。
雖然在社會保險法律關系中,簽署保險合同可以有選擇的自由,但是合同自由原則在社會保障法律關系中的適用必須要受到限制,這主要是為保證受保障對象的權利不受侵害。因此在訂立社會保險投保和經辦委託等有關合同時,應該貫徹法律規定的內容,只能有條件地適用合同自由原則。
復雜性是指社會保障法律關系既包括行政性法律關系,又包括平等性法律關系,另外還包括涉及社會保障爭議處理時的仲裁、訴訟法律關系。
它們相互獨立,有時卻又糾纏在一起,社會保障基金來源不一,籌集方式多樣,各項待遇享受的條件和標准各有不同,其中內容紛繁復雜,跟一般法律相比,復雜性更為突出。
④ 民事法律關系與社會關系的區別及聯系
民事法律關系來是指由民事法律自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規范所確認和保護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
社會關系是人們在共同的物質和精神活動過程中所結成的相互關系的總稱,即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
聯系是:民事法律關系是社會關系的一種。
區別是:民事法律關系是民事主體之間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對象( 客體)
而發生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現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而不是人和物的關系。盡管在財產關系中其標的常常是物,但法律關系的內容一權利和義務,是發生在人與人之間,而不是發生在人與物之間。
⑤ 簡述經濟法與民法的聯系與區別
一、經濟法與民法的聯系:
1.民法和經濟法在調整對象上的交叉性。民法和經濟法在經濟關系調整中相輔相成,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公共道德」和「公序良俗」條款等,是民法與經濟法的分界和聯結點:一邊是經濟法以維護宏觀平衡和自由公正的社會經濟秩序為己任,另一邊是民法對在此良好環境下自由從事活動的主體行為加以規范;被認定違反了這些彈性條款的行為,即超出民法調整的范疇而需由經濟法中的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經濟合同法和各種管理性的法律作具體調整。
它們在調整對象方面的交叉,源於以下兩個重要因素:一是由於二法都處在市場關系之中,而某種市場關系的形成又往往呈現錯綜復雜的情況,這就必然導致二者在調整對象上的部分重疊與交叉,調整對象的交叉又需要民法和經濟法從不同角度,在不同層面上共同去維系社會關系的存在;二是由於某個具體的法律關系,單靠一個法律部門的作用是難以形成的。因此,民法和經濟法在調整對象上的交叉性,決定了二者存在的互補性。
2.經濟法和民法在調整宗旨、作用和方法上的互補性。民法是從市民社會中自然形成的,它以人本主義為出發點,其理念是自由主義,民法的價值理念之一是對抗國家力量的侵犯,而經濟法以追求社會整體利益為其立法宗旨,即站在社會整體的角度,通過法律對社會經濟關系的調整,消除極端個體權利本位對整體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消極影響,以解決個體營利性與社會公益性的矛盾,促進經濟良性發展。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以意思自治為核心,注重機會均等,即以抽象的人格平等為基礎建立的公平理性,是以平等求公平,以個體為本位,給經濟個體以完全的意志自由,保證個體權利的充分實現,僅依靠市場經濟的自發作用,來實現社會經濟的理想狀態。而經濟法以國家管理和調節經濟為其調整對象,它給主體以相對特權追求結果的大體公平,從社會利益出發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以社會權利為本位,保證社會整體利益,通過國家採取種種措施,彌補市場機制在經濟發展中的缺陷,實現經濟的理想狀態。
二、經濟法與民法的區別:
1.利益本位的不同。法的利益本位亦即法在利益保護上的出發點與立場。民法的本質是市民社會的法,是典型的私法,以個人利益為本位,以確認和保護私人利益為其價值追求的目標,對平等主體的商品關系加以保護,從而維護民事主體的權利。但其對個人利益的無盡追求,往往又導致社會經濟運行的無序化,給社會利益造成損害。經濟法的本質則是社會法,它以社會為本位,把社會經濟總體效益作為自己的價值目標,在兼顧各方經濟利益的同時,維護社會經濟總體利益。它是公權及於私人經濟領域的法律,其產生最終突破了公、私法劃分的二元結構模式。從產生之初,經濟法就是國家站在全社會高度,從國民經濟的整體出發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干預與調控的產物。由於經濟法所體現出的「社會公益性」如此明顯,以至於在個人與國家各自的領域之間,已經形成了以社會為過渡體的一個獨立存在於其他法域的獨特法域,這恰恰是屬於經濟法的領域。可以說,經濟法的產生,改變了社會利益的配置模式,從極為宏觀的角度維護著社會經濟利益。
2.二者的調整對象不同。按照法理學的理論,任何部門都有其特定的調整對象。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在管理經濟和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經濟關系。經濟法和民法的調整對象雖都具有經濟性內容,但前者是一種關於國家經濟管理和協調的權利義務關系,後者則是在民間經濟活動中,主體進行經濟交往中各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雖然兩者都涉及經濟領域,但前者是國家管理涉及民間社會經濟領域,是「公」及於「私」,後者則完全處於民間社會經濟領域之中,是「私」的領域內部關系。前者主要調整公共性經濟關系,著眼於宏觀的秩序和效益。一般不涉及個人的人格、財產和交易關系;後者則主要調整平等、等價的產權關系和流轉關系,著眼於微觀的交易安全。
3.二者的調整方式和手段的差異。民法是純粹以個人為本位的私法,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其調整方式相應的採取意思自治原則,即由當事人按自己的意志設定權利和義務,國家並不予以過多干預,但民法其完備的微觀經濟行為規則又很難解決經濟壟斷、資源配置不當,弱者特別保護等現代經濟中的新問題,這就需要經濟法採取一系列彈性的綜合調整經濟的手段,通過引導,控制社會經濟的良性運行,使經濟法能夠適應經濟形勢的不同需要,成為社會經濟關系的良好「調節器」。
⑥ 市民社會的法權要求和與民法的關系
市民社會的法權要求,要求有立法上的參與權,司法上的程序公正待遇,憲法所規版定的選舉權、言權論自由權等一系列政治權利等。與民法的關系在於,民法只是保障其與其他平等民事主體法律交往之間所具有的法律權利,而更多的法權要求要通過憲法和行政、刑事法律來保障。
⑦ 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
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發生在平等主體之間,即公民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與法人之間,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上述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的基本內容是財產歸屬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財產歸屬關系是民事主體因佔有、使用、收益、處分財產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財產流轉關系是指民事主體為獲取利益而相互交換財產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財產歸屬關系與財產流轉關系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財產歸屬關系是財產流轉關系的前提,財產流轉關系又常常是財產歸屬關系的發生根據。
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的內容,是人格關系和身份關系。人格關系,是指民事主體為實現人格利益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7)社會法與民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民法調整機制實際上以私法自治為原則,規定任意性條款作為補充,規定強制性條款為例外。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當事人具有法律效果的意思受到民法保護。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即通過意思或者法律規定賦予當事人創設權利義務。
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當事人社會關系的攫取,民法不一定調整其全部的社會關系,僅僅調整具有民法意義上的社會關系,比如買賣。
⑧ 合同法律關系與其他民事法律關系以及其他社會關系的區別與聯系
合同法律關系是民事法律關系的一種;
民事法律關系是社會關系的一種,這是專他們的聯系。屬
合同法律關系和其他民事法律關系的區別在於,合同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達成的合意,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相對性,即,它只對合同雙方當事人產生拘束力,而對於合同以外的其他人是無效的,除非第三人同意或者是第三人純或利益。
其他社會關系就相當廣泛了,有刑事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訴訟法律關系,他們的區別就太多了。作為民事法律關系,就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身份關系,此外的就是屬於其他法律關系的范疇了。
⑨ 民事法律關系是否是社會關系人身法律關系和人身關系一樣嗎
民事法律關系是社會關系,人身法律關系和人身關系不一樣,例如收養子女形成了父子關系,但沒有辦理收養手續就不是人身法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