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232條
Ⅰ 民法中任意解除權有哪些
民法中任意解除權大體有:
(1)《合同法》第232條[1]:不定期租賃合同的雙方;
(2)《合同法》第268條[2]:承攬合同的定作人;
(3)《合同法》第308條[3]:貨運合同的托運人;
(4)《合同法》第337條[4]:標的已公開的技術開發合同的雙方;
(5)《合同法》第376條[5]:保管合同的寄存人;未約定保管期間的保管合同雙方:
(6)《合同法》第410條[6]:委託合同的雙方;
(7)《擔保法》第27條[7]:無保證期間的最高額保證人;
(8)《保險法》第15條[8]:保險合同的投保人;
(9)《合夥企業法》第46條[9]:無合夥期限的合夥人;
(10)《物權法》第99條[10]: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解除共有關系)。
注釋:
[1]《合同法》第232條: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2]《合同法》第268條:定作人可以隨時解除承攬合同,造成承攬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3]《合同法》第308條:在承運人將貨物交付收貨人之前,托運人可以要求承運人中止運輸、返還貨物、變更到達地或者將貨物交給其他收貨人,但應當賠償承運人因此受到的損失。
[4]《合同法》第337條:因作為技術開發合同標的的技術已經由他人公開,致使技術開發合同的履行沒有意義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5]《合同法》第376條:寄存人可以隨時領取保管物。當事人對保管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管人可以隨時要求寄存人領取保管物;約定保管期間的,保管人無特別事由,不得要求寄存人提前領取保管物。
[6]《合同法》第410條: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7]《擔保法》第27條:保證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條規定就連續發生的債權作保證,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人可以隨時書面通知債權人終止保證合同,但保證人對於通知到債權人前所發生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
[8]《保險法》第15條:除本法另有規定或者保險合同另有約定外,保險合同成立後,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
[9]《合夥企業法》第46條:合夥協議未約定合夥期限的,合夥人在不給合夥企業事務執行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可以退夥,但應當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夥人。
[10]《物權法》第99條:……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
希望對你有幫助,沒有解決不了的司考難題。
Ⅱ 按合同法,租賃合同期滿,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有沒有優先租賃權謝謝!
一、按合同法規定,承租人沒有優先租賃權,只有優先購買權(其實這個優先權也很好規避)。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租賃期限為不定期(即雙方當事人可隨時解除)。
二、若合同有約定的,按照合同約定執行。只要合同未約定承租人不享有優先承租權,那麼都可以主張優先承租權。
(2)合同法232條擴展閱讀
期限
一、《合同法》第214條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20年。超過20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二、即租賃合同的最長期限(租賃期)為20年。如果當事人在租賃合同中約定的租賃期限超過20年,超過的部分無效,即租賃期限仍為20年。不過租賃期限屆滿時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續訂的租賃合同的期限亦不得超過20年,此20年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計算。
三、如果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依我國《合同法》第232條的規定,當事人可達成補充協議來確定期限;達不成補充協議的,按合同的有關條款或交易的習慣來確定;
如仍不能確定,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時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四、不過,對租賃期限為6個月以上的,若租賃合同未採用書面形式,即使當事人對租賃期限作了約定,該約定也是無效的,租賃合同仍為不定期租賃合同。
Ⅲ 《合同法》232條中的合理期限有明確規定嗎
到目前為止抄仍然沒有司法解襲釋或者新的法律對於這個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很大程度上靠法官的自由裁量。。。
「合理期限」,在《合同法》中前後使用共計六處之多,分別出現在第二章(合同的訂立)第23條;第四章(合同的履行)第69條;第六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第94、95條;第七章(違約責任)第110、118條。
對法律不能精確規制的合同期限,各國立法均面臨同樣的課題,表述方式也不相同。《德國民法典》表述為「適當的期限(見第283、326條)(P57、P56),《日本民法典》表述為「相當期限」(見第524、541條)(P94、P97),我國台灣地區表述為「相當期間」(見《中華民國民法典》第157條)(P21),我國《合同法》採用「合理期限」。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32條內容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32條內容是: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專或者約定不明確屬,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Ⅳ 租賃合同中的解除權如何有效行使
一、何為雙方的任意解除權。所謂任意解除權,是指不需要以對方違約為理由而主張解約的解除權。任意解除合同,即不符條件的合同解除,它不以當事人違約為前提,而是完全按照一方當事人自己的意願而單獨解除合同。任意解除權應由法律明確規定,當事人不能在合同中自由約定。一般認為《合同法》第232條不定期租賃合同規定了雙方的任意解除權;第268條承攬合同規定了定作人的任意解除權;第308條貨運合同規定了托運人的任意解除權;第410條委託合同規定了雙方的任意解除權。需要明確的是,任意解除權只能是法定的。
二、行使任意解除權的後果。根據《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既然法律規定有任意解除權,權利的行使顯然不可能構成違約,無法按違約處理,不能適用《合同法》第107違約責任的規定。因此行使任意解除權後的賠償僅指實際損失,不含合同履行後的可得利益(預期利益)的損失,而且約定的違約金條款也無法適用。
三、當事人不能在合同中約定任意解除權。根據《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如果允許當事人在合同中隨意約定任意解除權,那麼交易的可靠性,穩定性將無從談起,訂立合同的初衷將不復存在,必將對經濟秩序造成毀滅性地打擊。
Ⅵ 合同法第110條和第107條,這兩個法條都是說違約責任的,但是違約是否能導致合同直接解除呢
合同解除是有相關規定的,如:
法定解除權的產生(合同法第94條)
1.不可抗力 2.遲專延履行 3.預屬期違約 4.根本違約
特別法定解除權(有名合同中對解除權的特別規定,任意解除權,不需一方的違約事實)
①合同法第268條,承攬合同的定作人;(單方+賠償損失)
②合同法第308條,貨運合同的托運人;(單方+賠償損失——交付貨物給收貨人之前)
③合同法第410條,委託合同的雙方;(雙方+賠償損失)
④合同法第232條,不定期租賃合同的雙方(雙方+無賠償損失)
違約解除權:一方違約,非違約方有解除權
(1)合同法第69條,不安抗辯權人有解除權(注意前提)
(2)合同法第167條,分期付款買受人未付款達總額1/5以上時,出賣人有解除權
(3)合同法第203條,借款人違反貸款用途時,貸款人有解除權
(4)合同法第224條第2款,承租人擅自轉租時,出租人有解除權
(5)合同法第233條,租賃物危及安全、健康時,承租人有解除權
(6)合同法第253條第2款,承攬人擅自轉包時,定作人有解除權
(7)合同法259條:定作人不履行協助義務,承攬人催告無效的
Ⅶ 《合同法》的第232條和236條分別是甚麼呀
第二百三十二條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版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權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第二百三十六條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租賃期限為不定期。
Ⅷ 《合同法》232條中的合理期限有明確規定嗎
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司法解釋或者新的法律對於這個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很專大程屬度上靠法官的自由裁量。。。
「合理期限」,在《合同法》中前後使用共計六處之多,分別出現在第二章(合同的訂立)第23條;第四章(合同的履行)第69條;第六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第94、95條;第七章(違約責任)第110、118條。
對法律不能精確規制的合同期限,各國立法均面臨同樣的課題,表述方式也不相同。《德國民法典》表述為「適當的期限(見第283、326條)(P57、P56),《日本民法典》表述為「相當期限」(見第524、541條)(P94、P97),我國台灣地區表述為「相當期間」(見《中華民國民法典》第157條)(P21),我國《合同法》採用「合理期限」。
Ⅸ 協議這樣寫有沒有法律效力,會不會過期
1、司法所給寫的一份協議,如果當事人都簽字、蓋章就具有法律效力。
2、房子以後還要辦乙方的名字,然後再過戶給甲方。如果乙方不過戶,打官司甲方能勝訴的。
3、這份協議有效期,不會過期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