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差社會與法
1. 與法同行
A. 成長路上與法同行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成長路上與法同行。
法律,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的有序。正是由於有法律的存在才使我們的權利得到應有的保障。
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思考: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法律約束不到我們,只要遵守校紀校規就行。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小虎——一個11歲的學生,他非常想擁有一本《哈里波特》,當他高高興興地問求媽媽的時候,媽媽卻用「考上了第一就買,考不上就比買」而冷冷地回答了他。因為他從未考過第一,又太想看這本書了。於是他做出了一個荒唐的決定:敲詐鄰居76歲的張奶奶。他曾幾次把紙條夾到張奶奶家的門縫里,聲稱不拿出50元錢,就讓她全家死光!大家可以想像得到: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會是怎樣的驚恐、焦慮與不安。很快,這個11歲的敲詐者便被警察抓捕歸案。
同學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何感想呢?也許你會氣憤地說:「應送他去少年管教所」,也許你會平淡地說:「年齡小,不懂事,一個玩笑而已」也許你會怨恨說「是他媽媽不恰當的愛而激他犯錯」,也許你也會理智地說:「是因為他缺乏法律意識而自釀苦果」。是啊,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歷程中都難免會犯錯。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如何面對。及時改正,我們仍是好孩子,但若執迷不悟,一錯再錯,就會葬送前程甚至生命。所以親愛的同學們:錯與不錯只是一念之差。守法與犯罪也只是一步相隔。當別人欺負你時,一個不理智的選擇可能讓你犯罪。2007年,發生過這樣一幕慘劇。學生小萬經常被同學欺負,他累仇成恨,尋求報復,在一個下午放學的路上,他用刀活活的刺死了欺負他的對方。兩個16歲的生命啊,多麼美麗的花季的年齡,一個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另一個卻要終生以淚洗面。當聽到死者父母那哀凄的聲音,當看到生者父母那絕望而呆滯的神情。同學們哪,那就是辛苦撫養我們長大的父母啊!當沖動襲來,告勸自己:沖動是魔鬼。一個意念可能導致你犯罪,一個想法可能會讓你一生流淚。讓我們心中時刻銘記法,銘記法的威嚴與壯義。只要我們心中有法,你就會明白:什麼事情可做,什麼事情不可做,什麼樣的行為是受法律保護的,審什麼樣的行為是法律所禁止的。
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在這個經濟社會,道德的約束在不斷的被人們所淡忘,人們甚至開始討論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但是,這更促使我們呼籲用法律來維護我們社會的秩序,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維護的是永遠正義,時刻存在於我們的身邊。當有人故意毀壞公共場所的座椅,打碎路燈時;當有人騙取他人財物,甚至偷竊時;當有人走路不靠右側通行,隨意破壞交通時;當有人破壞草坪、花卉,隨意污染環境時;當有人私自猜毀他人信件,污衊他人時;當有人攜帶易燃易爆品乘車船,哄賣假葯,坑害他人時等等。這些不都是我們身邊的違法行為嗎?這其中有你嗎?有你的家人嗎?
作為中學生我們更要遵紀守法。從認真聽課做起,從保證每一節自習課紀律開始。都能夠做到嚴格自律。養成自我約束的好習慣。從杜絕抄襲作業開始到自覺抵制社會不良思想。如果你認為違反一下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請你快點打消這種念頭吧!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釀成將來一次大的失足。古人曾說:「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我們千萬不要因小錯而釀成終生大錯,成為社會的罪人啊!所以學校要求我們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後,更要力促自己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好公民。
同學們:法制的社會是和諧的,法制的藍天是湛藍而深遠的。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秉持心中的利劍,共同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描繪美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
B. 青春之路與法同行
同學們:
下午好!
我敬佩你們。沒有誰願意把自己絢麗的青春交給枯燥的法條,而你們做到了;沒有誰願意把多彩的人生花在為別人解決困難上,而你們做到了;更為可貴的是,我從你們的演說中聽到,你們當中的許多人願意用自己的一生追求人類永恆的正義與公理,鏟除罪惡與腐敗。我敬佩你們,並為我是你們當中的一員而感到深深的自豪。
然而,我也聽到你們當中還有許多人保持沉默。沉默的背後,是一道道深深的疑問。有人在想:「現實社會的種種黑暗難道會允許我們追求真正的正義嗎?所謂的正義與公理,能夠得到真正的實現嗎?我想做的,不過是要保護我自己的利益和我周圍人的安全罷了,真的有必要冒著危險同罪惡作斗爭,與正義為友嗎?」
而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有!
你們試過在漆黑的夜晚里趕路嗎?不論你多麼小心地挪動腳步,總有一步會踩到水溝,或被石塊所絆倒。黑暗就是如此,罪惡沒有妥協,不論你如何讓步,如何小心,除非你願與他為伍,否則總有一天,他會傷害到你。然而,黑暗同時也是脆弱的,只要一點光明就可以驅散他。所謂黑暗,就是沒有被光所照到的地方。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蠟燭。法律就是我們的蠟燭,一根用追求正義的熱情才能點燃的蠟燭。
在通往法制社會的道路上,早已有無數前輩化作長明燈,為我們照亮了前途。從建國初的劉青山張子善貪污案,到孫志剛案所導致的法律變遷,再到一個多月前上海市委書記的落馬,一盞盞明燈正在逐漸照亮這個社會。
不論我們想法如何,歷史不可逆轉,我們都將走上這條光明大道。我們必然要被捲入法制的浪潮,持燈去照亮前方未知的黑暗。我們唯一能夠選擇的是當前的生活:或是任由青春腐敗滋生冰冷的鬼火,或是用熱情點燃青春釋放熱量與光明——
我,選擇後者。我的青春無悔,因為我們與法同行!
謝謝!
C. 與法同行
老師,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成長路上與法同行。
提起法律,同學們都會覺得很神秘、很威嚴、很崇高! 其實,法律與習慣、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有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法律為我們創建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給予了我們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那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作為小學生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從認真聽課做起,從保證每一節課紀律開始,從同學之間的互相監督,到能夠做到嚴格自律,從被動的受約束到主動的養成遵紀的習慣,從杜絕抄襲作業開始到自覺抵制社會不良思想,與社會不良風氣做斗爭,我們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違反一下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那麼請你趕快打消這種念頭吧!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會釀成將來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體會到法律制裁的威嚴才悔恨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從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做起,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十一月,是我校法制安全教育月。在這一個月中學校德育處將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出好一期法制教育專題的黑板報,聆聽一次法制教育講座,設計一張法制宣傳的小報,向父母進行一次法律知識宣傳,參加一次法制教育知識競賽。
同學們,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范自己行為的社會准則。讓我們從今天起,從這一刻起,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長大後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2. 今日說法一念之差案例的觀後感
今日說法?窒息抄32小時》觀後感襲思
2008年4月14日中午,央視今日說法欄目報道了題為《窒息32小時》的案例.主要內容是:高齡孕婦分娩困難,醫院不顧孕婦家人剖腹產的請求,打催產素讓其自然分娩.男嬰出生後即重度窒息,32小時後病重搶救無效死亡.經普陀區醫學會鑒定:「該病例新生兒死亡,與產程中胎兒窘迫,未積極採取縮短產程措施有因果關系,嬰兒與醫院的醫療爭議構成一級甲等醫療事故,醫方承擔主要責任.」上海市靜安區法院根據醫院過錯責任程度,適用國務院《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有關規定,判決醫院賠償醫療費、喪葬費、屍檢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合計7.6萬余元.一審判決後,孕婦夫婦不服70%的賠償比例,提起上訴,被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維持原判.
百家講壇中,北師大於丹教授在論語感悟系列學習之道中講:只有真實的、善意的、重要的信息,才是值得我們耗費生命去學習的,也只有這樣的學習,才能對我們的生命有所提升.《今日說法?窒息32小時》,如同一個寶貴的礦藏,值得研究開發.
3. 歷史上有哪些一念之差結果迥異的例子
中英鴉片戰爭,林則徐的禁煙運動激怒了英國人,英國議會投票決定是否武力攻打中國,最終以9票之差引發了鴉片戰爭,中國的命運也從此改變......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有這么多歷史,這么多故事,應該好好從中吸取經驗!不要因為一念之差,造成不可毀滅的結果呀!!!你們還知道哪些因為一念之差造成結果迥異的例子嗎?
4. 一念之差的解釋是什麼
一念之差
【拼音來】:yī nià自n zhī chā
【釋義】:念:念頭、主意;差:錯誤。一個念頭的差錯(造成嚴重後果)。
出處: 宋·蘇軾《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我本三生人,疇昔一念差。」
例子: 夏衍《掌聲與哀聲》:「~,一事之誤,往往可以使千千萬萬人民淪於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境。」
近義詞: 一差二錯、陰差陽錯、差之毫釐
反義詞: 千差萬別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貶義
5. 一念過差,足喪生平之善;終身檢飭,難蓋一事之愆 什麼意思
瞬間的過失,足以使一輩子的善行喪失;一生謹慎的保持美好的節操,也很難掩蓋一件小事的過錯。
6. 求高手解簽!!!!!!!!!!!! 急急
樓主您好:
根據你的分析,」一春風雨正瀟瀟,千里行人去路遙,移版寡就多君得計,如何權歸路摶先聊「這里用一對情人做比,就好比一對小情人在經歷過一些事,走過了一些開心的不開心的都一起都走過來了,但是突然一天另一半離開了。受到打擊的一方不知道怎麼樣表達自己內心壓抑的心情。
」一山如畫對清江,門里團圓事事雙,誰料半途分折去,空幃無語對銀缸。「下吉,表示你在愛情上的坎坎坷坷不順利,在自己想成就一番事業的時候愛人遠離而去,看見別人都是成雙入對的,更加難壓心中的孤獨。總之這簽不好。
希望能幫助你
7. 一念之差是什麼意思
一念之間與一年之差使通用的..一念之間」是佛教用語,亦是直指人心,最為切要的一句話。我們在世間生活,是好是壞?是善是惡?是福是禍?是貴是賤?都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哭婆變笑婆;一念之間,天堂變地獄;一念之間,立地成佛;一念之間,上窮碧落下黃泉。一念私我,畫地自限;一念為眾,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福德因緣。對於「一念之間」,有四點意見: 第一、天下無難易之事,只問有心無心之人:世間的事情困難嗎?容易嗎?很困難的事情,在有心人的前面都不困難;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反之,即使很容易的事情,在無心著意之人的前面,也是無法成功。所以世間沒有絕對的難易,有心無心,只在「一念之間」。 第二、天下無善惡之事,只問好心壞心之人:天下沒有什麼絕對的善、絕對的惡。像父母管教子女,老師教育學生,有時候給予挫折、壓力,或打罵、棒喝,卻能成就他的奮發向上,這能說不好嗎?若是父母溺愛,或酒肉朋友助其吃喝嫖賭,玩樂滋事,這種看似愛心的布施,反而成為造罪的根源。所以天下無善惡之事,只在好心壞心。好心行惡事都是功德,偽君子假惡為善,並非真善。所以善惡好壞,在於「一念之間」。 第三、天下無成敗之事,只問得心失心之人:綜觀天下歷史,誰是成功之人?誰是失敗之者?貴為帝王的紂王、夏桀,在人間留下千古的罵名。曾經在囚牢里度過悠悠歲月的文天祥,為人間留下浩然正氣;史可法忠君愛國,戰敗猶榮,贏得清王朝的尊敬,追謚為忠正。可見天下沒有完全的成敗,成敗只在得心、失心的「一念之間」。 第四、天下無苦樂之事,只問煩心平心之人:在煩惱人之前,快樂也是苦。對平等心的人來說,無苦亦無樂。譬如千年暗室,點燃一燈,就大放光明。所以苦與樂,只在一念心轉。 「一念之間」,有如下四點: 第一、天下無難易之事,只問有心無心之人; 第二、天下無善惡之事,只問好心壞心之人; 第三、天下無成敗之事,只問得心失心之人; 第四、天下無苦樂之事,只問煩心平心之人。
8. 因為一念之差,我走上了不歸路
因為一念之差走上不歸路沒關系只要認識到錯誤想辦法盡量補救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只要人在就有機會從心開始
9. 只因他一念之差,竟導致了外戚和宦官的百年亂政,劉秀究竟是怎麼想的
當時劉秀並沒有考慮那麼多,那時只想著藉助勢力統一天下,並沒有想到會導致外戚和宦官亂政百年。
劉秀是劉邦的第九世孫,雖然是劉氏皇室的後代,但是由於推恩令的政策,到劉秀這一支,已經很貧窮了。後來他父親死後,劉秀和兄妹幾個都被他叔父收養,成了普通的平民了。那時王莽專政,整個社會怨聲連連,劉秀決定起兵奪回劉氏的江山。劉秀能夠奪取帝位,靠的基本都是各地方的豪強的支持。
等到小皇帝長大一點,想要奪取政權的時候,只能通過自己身邊的宦官的幫助。周而復始的長期以往,助長了外戚和宦官的囂張勢力,擾亂了朝政。
10. 一些人做錯事,總會說悔恨當初「一念之差」。。「一念」到底有多長呢據《僧至律》記載:「一剎那為一念
乃指極短之時間單位,或作瞬間,或指某一事甫成就之片刻。如仁王般若經卷上(大八·八二六上):『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往生論注卷上(大四○·八三四下):『百一生滅名一剎那,六十剎那名為一念。』或謂『二十念名為一瞬,二十瞬名為一彈指。』皆泛指極短促之時間。又發起一個意念之間,稱為一念頃或一發意頃。
根據印度《僧只律》中記載:「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據此可以推算:一天一夜24小時有480萬個「剎那」,24萬個「瞬間」,1.2萬個彈指,30個須臾。一晝夜有1440分,一「須臾」等於48分鍾,一「彈指」為7.2秒,一「瞬間為0.36秒,我們常用的「一剎那」應該是0.018秒。
(一)時間單位。乃指極短之時間單位,或作瞬間,或指某一事甫成就之片刻。如仁王般若經卷上(大八·八二六上):『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往生論注卷上(大四○·八三四下):『百一生滅名一剎那,六十剎那名為一念。』或謂『二十念名為一瞬,二十瞬名為一彈指。』皆泛指極短促之時間。又發起一個意念之間,稱為一念頃或一發意頃。〔摩訶僧只律卷十七、大智度論卷三十八、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八〕
(二)指一次之念。梵語eka-citta。念為思念之意,一般有『心念』、『觀念』(觀想法性之理、佛之相好、時節因緣與眾生之素質能力)、『稱念』等名詞。凈土宗將『念』解為『稱念』,故以一念配合一聲佛號,稱名一句即謂一念。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九上):『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無量壽經鈔卷六〕
(三)指三千性相所圓具之一念心。此乃天台宗所立。謂心具足一切,即稱一念。〔摩訶止觀卷五上〕(參閱『一念三千』49)
(四)一念相應。依據與剎那一念相應之智慧,而頓時開悟,稱為一念相應。大乘起信論等謂,本覺與始覺相應,而理智冥合之無念之念,即是一念。〔大般若經卷三九三〕
(五)與其他語句連用者有『一念信解』。乃一次聽聞佛法即告開悟之謂;念一聲阿彌陀佛,稱為『行之一念』;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之剎那,稱為『信之一念』;於其時,決定往生凈土之因,故稱『一念業成』;不拘一遍或十遍地稱念阿彌陀佛,以成往生凈土之因,稱為『一念十念』。此外,有關一念稱名念佛之成語甚多,如超乎思想之境界,稱為『一念不生』,歸依佛法而生信服之心,稱為『一念隨喜』。〔法華經分別功德品〕
(術語)其說有二:(一)極短促之時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時節極促也。』教行信證文類三末曰:『一念者斯顯信樂開發時克之極促。』觀無量壽經曰:『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然其時限,諸說不同。仁王般若經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經九百生滅。』往生論註上曰:『百一生滅名為一剎那,六十剎那名為一念。』摩訶僧只律十七,則謂『二十念名為一瞬頃,二十瞬名為一彈指,二十彈指名為一羅豫,二十羅豫名為一須臾,日極長時,有十八須臾,夜極短時,有十二須臾,夜極長時,有十八須臾,日極短時,有十二須臾。』此即一晝夜為三十須臾,一須臾二十分為一羅豫,一羅豫二十分為一彈指,一彈指二十分為一瞬,一瞬二十分即為一念之說也。又大智度論三十,引經論謂『一彈指頃有六十念。』華嚴探玄記十八,謂『剎那茲雲念頃,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此二說可為同意。彼翻譯名義集五,謂『剎那毗曇翻為一念』者,亦即以一念與一剎那解為同義也。(二)思念對境一次也。其義亦多。如天台,以陰妄剎那之心名為一念。又或以本覺靈知之自性,謂為一念。凈土門諸派,以古來一念多念之論盛行,隨而一念之解,其說不一,如日本幸西氏,稱彌陀果體所成就之佛智,謂為一念,所謂『一乘即弘願,弘願即佛智,佛智即一念』是也。如日本親鸞氏,以聞名信喜之心,名為一念,教行信證六,所謂『一念雲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為一心。』是也。又依選擇集上,則謂『念與聲是一。』其證則引觀經下品下生『使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論十念即為十聲。故誦經謂之念經。誦法華謂之念法華。稱佛名謂之念佛。凡念字之義,雖通於觀念稱念,而彌陀之本願為稱念,故一念十念之念,即指稱佛之聲也。按義寂之無量壽經疏曰:『此言念者,謂稱南無阿彌陀佛。經此六字頃,名一念。』同疏一曰:『言一念者,以事究竟為一念,非唯生滅剎那等。』無量壽經上曰:『乃至十念。』同下曰:『乃至一念。』即一念十念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