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合同法多少條
㈠ 《合同法》232條中的合理期限有明確規定嗎
到目前為止抄仍然沒有司法解襲釋或者新的法律對於這個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很大程度上靠法官的自由裁量。。。
「合理期限」,在《合同法》中前後使用共計六處之多,分別出現在第二章(合同的訂立)第23條;第四章(合同的履行)第69條;第六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第94、95條;第七章(違約責任)第110、118條。
對法律不能精確規制的合同期限,各國立法均面臨同樣的課題,表述方式也不相同。《德國民法典》表述為「適當的期限(見第283、326條)(P57、P56),《日本民法典》表述為「相當期限」(見第524、541條)(P94、P97),我國台灣地區表述為「相當期間」(見《中華民國民法典》第157條)(P21),我國《合同法》採用「合理期限」。
㈡ 民法典合同編把原合同法第122條刪掉了嗎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為: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回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答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此條規定放在了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八章 民事責任 第一百八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文字表述有細微的差別。
刑法452條
民法通則156條
民事訴訟法284條
合同法428條
㈣ 民法典中合同分則規定了多少個合同,分別是什麼
買賣合同、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保證合同、租回賃合同、融答資租賃合同、保理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客運合同、貨運合同、多式聯運合同)、技術合同(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和技術許可合同、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委託合同、物業服務合同、行紀合同、中介合同、合夥合同等19類典型合同,其中運輸合同有客運合同、貨運合同、多式聯運合同3個小類,技術合同有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和技術許可合同、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3個小類。規定在《民法典》第三編合同第二分編典型合同第九章至第二十七章。與原《合同法》比較,典型合同由15個大類增加到19個大類,其中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合夥合同為新增典型合同,原居間合同名稱變更為中介合同。
㈤ 在法律上使用合同法還是使用民法典的規定
民法典現在還沒有正式實施,到2021年1月1日起立案的才按照民法典規定。
㈥ 欠錢不還適用民法通則合同法第幾條第幾款
《民法通則》是我國民法立法過程中的里程碑,同時也是妥協之作。專因為,當時的社會屬經濟政治條件不適合進行大的民法典的立法,於是先出來一個通則性質的民事立法,以為救急。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按照傳統的民法體系,都是民法典的組成部分。《民法通則》類似於民法典的總則和各編的總則,是原則性很強的規定,《合同法》相當於民法典債編的合同部分,是很具體的規定,從這個意義上講,合同法是合同領域的主要調整法律,現行法條件下,相對於《民法通則》屬於特別法,依特別法優先於普通法的原則,只要是合同領域的案件都優先適用合同法,合同法沒有規定的,才上溯至民法通則。
至於兩法的效力位階,都是一樣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二者效力上沒有區別。
㈦ 中國民法典多少條
民法典一共有1260條。民法典是包含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華版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的網路民法叢書。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包含合同法嗎
民法典包括民法總則、物權、債權等,當然也包括合同部分。
㈨ 較之於《合同法》,《民法典》「合同編」作了哪些增減
《民法典》合同編與《合同法》相比,變化相當大,增刪也比較多。
可以看一下下面這篇文章,有較為詳細的對照。
民法典合同編(草案)與合同法逐條對照表
㈩ 合同法第45條在民法典哪一條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本條是對附條件合同效力的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附條件,即附條件的合同。所謂附條件的合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某種事實狀態,並以其將來發生或者不發生作為合同生效或者不生效的限制條件的合同。
所附條件是指合同當事人自己約定的、未來有可能發生的、用來限定合同效力的某種合法事實。所附條件有以下特點:
1.所附條件是由雙方當事人約定的,並且作為合同的一個條款列入合同中。其與法定條件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後者是由法律規定的,不由當事人的意思取合並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條件。因此、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得以法定條件作為所附條件。
2.條件是將來可能發生的事實。過去的、現存的事實或者將來必定發生的事實或者必定不能發生的事實不能作為所附條件。此外,法律規定的事實也不能作為附條件,如子女繼承父親遺產要等到父親死亡,就不能作為條件。
3.所附條件是當事人用來限制合同法律效力的附屬意思表示。它同當事人約定的所謂供貨條件、付款條件是不同的,後者是合同自身內容的一部分,而附條件合同的所附條件只是合同的附屬內容。
4.所附條件必須是合法的事實。違法的事實不能作為條件,如雙方當事人不能約定某人殺死某人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
所附條件可分為生效條件和解除條件。生效條件是指使合同的效力發生或者不發生的條件。在此條件出現之前,也即本條所說的條件成就之前,合同的效力處於不確定狀態,當此條件出現後,即條件成就後,合同生效;當條件沒有出現(或成就),合同也就不生效。例如甲與乙簽訂買賣合同,甲同意把房子賣給乙,但是條件是要在甲調到外地工作過後。這個條件一旦出現後,則賣房的合同即生效。解除條件又稱消滅條件,是指對具有效力的合同,當合同約定的條件出現(即成就)時,合同的效力歸於消滅;若確定該條件不出現(不成就),則該合同仍確保其效力。
附條件的合同中,所附條件的出現對該合同的法律效力有決定性作用,根據本條的規定,附條件合同在所附條件出現時分為兩種情況:生效條件的出現使該合同產生法律效力;附解除條件的合同中,解除條件的出現使該合同失去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