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會學案例
❶ 社會科學"案例研究"究竟需要多少個"案例
科學問題是指一定時代的科學家在特定的知識背景下提出的關於科學知識和科學實踐中需要解決而尚未解決的問題.它包括一定的求解目標和應答域,但尚無確定的答案,所以,我們可以盡最大的努力去尋找,去探索. 科學問題(Problem)是指科學認識過程中需要回答而在當時的知識背景下又無法解決的矛盾.科學問題的提出是有條件的,與它提出時的知識背景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它是時代的產物.生命從何時開始?受精卵如何變成人?為什麼我們需要睡眠?冰河時代是如何出現的?為什麼我們會死亡?科學已經有了飛躍式發展,但直到今天,我們仍有許多重要的難題沒有找到答案.2月號《連線》雜志為我們挑選了10個目前仍然找不到答案的科學問題,以及科學家在這些領域的探索和發現.科學家相信,在21世紀這些問題也許有望破解. 把基礎理論轉化為實際運用的科學 .它研究的方向性強,目的性明確,與實踐活動的關系密切,且直接體現著人的需求. 狹義的應用科學以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為基礎,是直接應用於物質生產中的技術、工藝性質的科學,與技術科學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一般認為,技術有3種形態:一是抽象形態的技術,即技術科學;二是物化形態的技術,即人所創造的工具、設備、儀器等;三是功能形態的技術,指對客體的加工、改造方法.狹義應用科學是對第三種技術形態的概括和總結,技術科學所具有的特徵它也都有,此外,它更明顯地體現著心理學、生態學、美學的內容.工程設計程序、勞動對象成型方法、對工藝可靠性的評估方法、保障優化生產的方法、減輕勞動強度和節約材料的方法等,構成了狹義應用科學的基本內容.廣義應用科學包括對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橫向科學的實際運用的研究,如應用社會學、科學管理學、科學政策學、決策方法論、價值分析方法等.當代,應用科學正獲得越來越豐富的內容,各種應用學科不斷涌現,為基礎理論的運用開辟著越來越廣闊的前景. 1.時間是一種幻覺么? 柏拉圖認為時間是持續不斷的,伽利略對這種觀念表示懷疑,並計算出如何用圖表進行表示,所以他能夠在物理學領域做出重要的貢獻.艾伯特·愛因斯坦說時間只是另一種尺度,是除了上下、左右、前後之外的第四維.愛因斯坦說,我們對於時間的理解是基於它與環境的關系.古怪之處在於,你行進的越快,時間就過的越慢.他的理論能夠做出最根本的解釋:過去、現在和將來僅僅是想像構成的,任何事都是由大腦創立的,並不會立即發生. 愛因斯坦統一的時空概念理論上行得通,但實際卻很難辦到.時間作為第四維,不像其他維那樣———其中一個原因,我們只能沿著時間軸朝一個方向走. 2.受精卵如何變成人? 想像一下,你將1英寸寬的黑色方塊放在一塊空地上,突然這個方塊開始自我復制,1變2,2變4,4變8,8變16……這些增殖擴散的方塊開始形成一些建築———圍欄、拱門、牆壁、管道等.一些方塊變成了電線、聚氯乙烯管道、鋼筋建材、木頭柱子,一些變成了牆板、鑲板面、地毯和玻璃窗.電線開始自動連接成一張復雜無邊的網路.最後,一幢100層高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 這就是受精卵變成人的一個形象比喻,但是,小方塊怎麼知道如何建造大樓呢?細胞怎麼知道如何造人(或哺乳動物)呢?生物學家過去認為細胞的蛋白質以某種方式攜帶著造人的說明書,但現在看來,蛋白質更像建造人體大廈的磚磚瓦瓦,或是沒有任何建造計劃的泥瓦匠,不像攜帶著建造圖紙的設計師.如何形成組織器官的方法一定被寫在細胞的DNA上,但是還沒有人知道如何將這些信息讀取出來. 3.為什麼我們需要睡眠? 「如果你偷懶打瞌睡,你就會失去很多」,這是一個容易記住的習語,但是如果生命中沒有睡眠的話,將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所有的哺乳動物都需要睡覺,如果剝奪睡眠,它們將會很快死去,比禁食死得更快.這是為什麼呢?沒有人知道答案. 顯而易見,睡眠可以使身體得到休息,但是看電視不是也可以使身體得到休息么?看來這不能解釋睡眠的必要性.一種主要的理論認為,我們清醒的時候,大腦中會不斷產生某種致命的物質,越積越多,只有睡眠才能夠將它們打掃干凈;或者也能這么解釋,大腦中有某種生存必須的物質,清醒時會逐漸被消耗掉,只有睡眠才能補充這種物質.這么解釋的話,睡眠就有意義了.以第一種解釋來分析,夜間,大腦進入休息狀態,逐漸恢復能量,進入慢波睡眠狀態.這時,大腦沒有什麼負擔,可以集中進行垃圾清理工作. 4.為什麼安慰劑會起作用? 托·韋格是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學家,為了研究安慰劑的功效(現代醫學最為神秘的一種現象),他用短促的電脈沖對實驗者進行刺激.最近的一次實驗中,韋格及其同事用刺激的方法對腕關節進行了24項測試.研究員將一種惰性奶油塗於實驗者手腕上,告訴他們裡面含有止痛劑,當科學家發出下一組脈沖時,8項測試結果表明疼痛得到顯著減少.平淡無奇的奶油就可以使強烈的電刺激效果變得緩和許多,那安慰劑作為現代醫學最好的葯物,又是怎麼產生作用的呢?研究表明,在對因高血壓和帕金森病引起的精神不振病人的實驗中,30%到40%的病人在服用了假的安慰劑後稱感覺良好.假安慰劑都能產生如此神效,真是另人難以相信. 最近一次研究,休斯敦退役軍人醫療中心的醫生們對一組患有關節炎的病人做了膝關節內窺鏡手術,需要削去一些膝蓋骨並去除膝關節積水;另一組假裝做膝蓋並進行包紮.結果疼痛報告顯示結果一樣.霍華德·波迪是得克薩斯州大學醫學院的教授,並發表過相關方面的著作,他說:「據我看,安慰劑雖然不能起死回生,但大量的實驗表明,安慰劑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 5.森林是減緩還是加速全球變暖的速度? 每個人都知道森林有助於環境的改善.樹木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吸收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二氧化碳,樹木越大,數量越多其吸收二氧化碳的數量也就越多.所以森林是防止全球變暖的一個很好的調節劑.但盡管植物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但地球仍在不斷升溫.於是產生了這樣一個悖論,未來,森林並不能減緩氣候的變化,但隨著森林不斷遭受毀壞,全球變暖形式將變得更為嚴峻. 我們不知道以後將會怎樣,因為我們對森林本身了解的太少.科學家估計,在所有物種中,有一半的物種生活於森林的這個三維迷宮的樹冠層,其中的絕大部分在我們的視線之外.實際上沒有說清楚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指定任何一個高度的1立方米的樹冠層中生活有哪些物種. 佛羅里達州新學院的樹冠科學家馬格瑞特·羅曼說:「在你至少知道森林中生活有哪些物種後,你才能有可能知道更多有關森林的一般性問題.這不僅僅是給它們命名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哪些是常見物種,哪些是稀有物種,這些物種在做什麼,在弄清楚這些後我們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研究,弄清森林和地球氣候之間的交互關系.」 6.生命從何而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選擇學說解釋了生物體為了適應環境的改變,是如何進化來而的.但達爾文的理論卻不能解釋第一個生物體是如何產生的,這在他看來是一個深深的謎團.是死氣沉沉的,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的化合物最初創造了生命么?沒有人知道.第一個生命體是如何被裝配起來的呢?大自然甚至連一點點微小的暗示都沒有給出.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謎團越藏越深.畢竟,如果原始的自然條件就可以創造生命的話,那麼如今先進的實驗室環境應該也能,或者應該非常容易地創造出生命,但是迄今為止所有的實驗都以失敗告終.國際殊榮諾貝爾獎和來自國際基因工程的100萬美元的獎勵正在等待研究員在實驗室環境下創造生命,但至今仍無人問津.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早期的地球環境存在某種神秘的物質,可以將化合物變成生命,但現在這種物質已經永遠的消失了.也有一些研究員提出了與RNA有關的解釋,一些含有RNA的物質先形成,再以其為模板製造DNA,但這不能解釋第一個RNA是哪裡來的. 是上帝或其他高等生物創造了生命么?我們起源於另外的星球,是被外星人運到地球的么?除非生命起源的問題完全被搞清楚,不然這些問題很難得到解答. 7.冰河時代是如何出現的? 科學家稱,小規模的冰河時期每2—4萬年發生一次,大規模的每10萬年左右發生一次.但他們並不知道其中原因.現行的1920年由塞爾維亞工程師米蘭柯維奇提出的理論認為,地球軌道的不規則性改變了它所吸收能量的多少,導致地球突然冷卻.雖然這個理論與短期冰河期發生的時間相吻合,但仍舊存在一個很大的不足.在過去的數十年中,研究表明地球軌道的不規則性對地球所吸收太陽能的影響只佔其中的1%或更少,這個微小的影響不可能使地球的氣候產生重大突變.密歇根大學的地質和氣候學家亨利·伯拉克說:「令人不解的是,是什麼在扮演著放大這一作用的角色,是什麼以一小數量的太陽能的變化產生了巨大的冰河作用?」 對冰層和海床岩石的研究表明,溫度的升降與溫室氣體的濃度密切相關.但這是一個雞和雞蛋的問題.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和減少是氣候變化的原因還是氣候變化的結果?如果是氣候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變化?如果能弄清這一點,就可大大幫助我們搞清目前全球變暖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但正如俄亥俄州的地質學家馬修·薩茲曼所指出的那樣,「我們需要知道溫室氣體在史前時代波動的原因,但我們並不知道這一點.」 8.為什麼一些疾病會流行起來? 一種流行性疾病———全國性暴發的疾病———實際上只是一種病原體鴻運當頭的外在表現.畢竟細菌想要我們人類所想要的一切.細菌世界的成功意味著要使許許多多的人受到它的感染,它們不斷生殖,然後使更多人受到感染.細菌如何實現感染的效率取決於它們是怎樣工作以及它們的攻擊對象———我們人類———抵抗能力如何.例如,HIV病毒喜歡(性關系)濫交,卻又裝正經的人群,人類喜歡性交,但卻不喜歡談論安全套.另一方面,那些性濫交的人卻不會受到埃伯拉病毒的感染.所以文化的改變就像是乘坐噴氣式飛機旅行,會使一些人群更容易受到某種之前所含有的疾病的攻擊. 細菌中的變化,比如說如果禽流感病毒H5N1從人類基因中獲得正確的基因就好像菠菜之於大力水手.但是沒有人知道如何預測何時那些細菌會在人群中暴發,所以不要忘記經常洗手. 9.為什麼我們會死亡? 當物理學家被問到事物為何死亡這種問題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說這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任何事物無論它是礦物質、植物或動物,也不管它是一輛凌志汽車、禮冠上的一個貝殼還是細胞壁上的一個蛋白質分子最終都會分解消亡.這種現象發生在人類身上就是使人變老,這也是生物學家的一個研究課題.人變老的原因可能因為DNA遭到了自由基的損害,也可能是因為染色體端粒發生萎縮.就像科學家所稱的那樣,染色體端粒會隨著每次細胞分裂而變小.當染色體縮小到一定長度,細胞就會開始凋衰甚至死亡. 但是若想獲得生命何時終結的最佳解釋,我們還要求助於生態學家,但他們也只是有一種粗略地計算壽命的辦法.基本上說,物種的體形越大,它們體內的能量轉換就會越慢,新陳代謝的速率就會越低,而生命也會越長.動物的新陳代謝速度很快,也可以很慢.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布瑞恩·安奎斯特教授說:「如果你撿起過一隻小老鼠的話,就會發現它的身體晃動得很厲害,而且它的心臟跳得也很快.藍鯨的心臟就像一個緩慢的音樂節拍器,跳動的聲音就像教堂鍾聲響起的時候那樣慢.」 然而二者生命過程中心臟的跳動總次數卻是差不多,都是1億次,但是老鼠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這個跳動任務,而藍鯨卻要用大約80年的時間.安奎斯特說:「有一種不變的東西:所有生物的能量生命指數幾乎都是相同的.」雖然很多動物的體形比人類要大,但是壽命比我們長的動物卻很少.為什麼重量較輕的我們可以有這么長的壽命? 10.為什麼不能十分准確地預報天氣? 數年前,幾天後的天氣預報是完全不可信的,但現今更為先進的計算機模型使得預報一周後的天氣變得精確起來.這對計劃如何制定一個商業旅行計劃或是否租用一個大帳篷來舉行一個婚宴招待會是一個好消息.但是當你想建造一個計算機模型來預報數十年後或數世紀後的天氣時,問題出現了. 1961年,氣象學家愛沃德·勞倫茲(在進行一項計算機天氣模擬,決定對其中的一個參量採用四捨五入進行計算.這個小小的變化完全改變了天氣模型.這成為後來著名的蝴蝶效應: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會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風暴.勞倫茲的這種做法創立了混沌理論,啟發氣象學家將盡可能精確的數據輸入計算機模型以增長他們的預測區間.但是即使極為精確的數據也不能使我們獲得精確的長期性預測結果
❷ 在日常生活中有關法律的10個例子
1,早晨來上班,你過馬路要遵守道路安全交通法。
2,路過菜市場,內買了煎餅果子。他要約容,你承諾,跟攤主形成買賣合同。
3.來到所里,有個當事人來交代理費,沒帶夠,給所里打了個條。當事人跟所里形成了債權債務關系。
4,坐在電腦前,打不開電腦,壞了,讓人來維修。你跟維修人員之間建立了合同法上的加工承攬關系。
5,人家維修完了,讓你掏錢結賬,突然發現錢包不見了。原來被小偷偷了,小偷的行為是盜竊行為。應受到法律制裁。這是刑事法律關系。
6.你向公安機關報警,公安機關以過年放假不出警,你起訴公安局,屬於行政訴訟。你與公安機關之間形成行政法律關系。
7.公安機關敗訴了,需要承擔賠償責任。按照國家賠償法賠償了你的損失。這屬於國家賠償法調整的范圍。
8,你很高興,請大夥去吃飯,到飯店,與飯店形成合同關系。
9,在飯店吃飯,你拚命勸大夥喝酒,結果導致一人酒後腸胃出血,朋友起訴你,與你形成了侵權法律關系。
10,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比如結婚得達到法定條件,離婚得符合法定標准啊。
❸ 法律與道德碰撞的案例有哪些
法律與道德碰撞的案例: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門廣場一公交站台等83路車。人來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鑒定後構成8級傷殘,醫葯費花了不少。老太指認撞人者是剛下車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賠13萬多元。 彭宇表示無辜。他說,當天早晨3輛公交車同時靠站,老太要去趕第3輛車,而自己從第2輛車的後門下來。「一下車,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趕忙去扶她了,不一會兒,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動過來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說謝謝,後來大家一起將她送到醫院。」彭宇繼續說,接下來,事情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老太及其家屬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2007年9月4日下午4點半,鼓樓區法院一審宣判。
法院認為,本案主要存在兩個爭議焦點。
一、是否相撞;
二、損失數額問題。 法院認為本次事故雙方均無過錯。按照公平的原則,當事人對受害人的損失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此,判決彭宇給付受害人損失的40%,共45876.6元。 當天,老太的代理律師表示:對判決事實感到滿意,但40%的賠償比預期要少。而彭宇則表示不服此判決。
然而這件轟動一時的案子居然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悄無聲息的和解了。
2008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在兩會新聞中心就「司法公正」問題接受中外記者的集體采訪時透露,南京彭宇案雙方當事人在二審期間達成了和解協議,並且申請撤回上訴,最後案件以和解撤訴結案,且雙方當事人對案件處理結果都表示滿意。
我們暫且不管該案為何會達成和解,而從法律和道德的角度來分析此案。
此案中,我們必須確定老太太是自己摔倒的還是被彭宇撞倒的。這是本案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本案定案的前提。是必須證實的,而不能靠推測。
如果是老太太自己摔倒的,那麼不僅不能對其進行懲罰,當事人及其家屬還應該向他道歉致謝,社會也應該支持和鼓勵,並加以弘揚,而老太太及其家屬這種恩將仇報的行為則應該受到譴責,以維護道德和法律的尊嚴;反之,如果是其將老太太撞倒,則其應該負擔全部的醫療費用及相應的康復療養費用。而法院更不能光憑推測來定案,從這個角度來講,法院的判決可謂荒唐之極,是一種相當不負責任的做法。是對社會道德的踐踏。
但是法律有它的准則,它是無情的,也不會考慮什麼道德因素。此案中,由於沒有弄清楚老太太是否是被撞到,因此無論法院做出什麼樣的判決,都是有悖於道德的。
而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該案之所以在網路和新聞媒體上備受關注,一方面是因為當前國民的法律意識提升的表現,更重要的原因卻是人們在生活中也會經常碰到類似情況。此事件發生之後,我多次聽到有家長如此教育孩子,「以後碰到有人倒在地上一定不能一個人去扶,最好叫別人去,或者跟別人一起,如果附近實在沒人的話就最好別管。」由此可見這個案件對人們的影響有多大,可能有人認為這是小題大做、危言聳聽,可是有這么一個先例在眼前誰能不提防。畢竟人人都需要必要的自我保護,誰都不希望做好事還要承擔所謂的法律責任。如果是這樣那我寧願不做好人也罷。但是根據法院做出的判決,我們的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將被無情的踐踏。
不可否認,當前社會的道德水準並不能令人滿意。但是,即使不是人人都以助人為樂,很大一部分人可能不會出手幫助別人,不過也不至於違背基本道德去做傷天害理的事,違法犯罪的畢竟是少數,通過撒謊的手段去傷害別人的人也不多。所以我傾向於認為老太太及其家屬即原告誤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法官在判決書說理當中闡明的社會情理,並以此為由作出不利於被告的結論,在道德導向上確有不妥之傾向。如果這樣來認識情理,那麼我們還需要發揚雷鋒精神嗎?就算不是雷鋒,難道我們當今社會已經不能相信存在這樣做好事人了?我認為,我們生活當中並不缺乏這樣的好人好事,至少我們應該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大多數人也許不會像雷鋒那樣天天做好事,但偶爾做回好事應該不是不可能的。而該案的判決卻幾乎把做好事的可能性忽略,事實上就是對當前社會的道德水準評價過低所致,而且客觀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公民做好事的積極性。
因此,在執法機關處理類似的法律與道德有一定抵觸的案件時,應當慎重抉擇,既要維護司法的公正性,也要兼顧道德的尊嚴。而且立法部門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時也要充分考慮道德的影響,千萬不要讓法律吧道德的腰給撞折了。
❹ 法律社會學的案例,不太明白應該怎麼回
法律社會學 [詞典] [法] legal sociology; sociology of law [例句]司法權威是一個內涵豐富、蘊深厚的概念范疇,是法律社會學研究領域版的一個重要課題權。 Judicatory authority is a concept with rich connotation and deep root, and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legal sociology.
❺ 政治社會學傳統型權威事例
老保險制度的類型: 傳統型:傳統型的養老保險..
政治社會學
一、選擇
1、政治社會學的創立
2、政治社會學:政治社會學是整合政治學和社會學學科發展基礎上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既從政治學的角度研究社會現象,也利用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來解釋政治現象,並且有著其獨特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3、權威的類型:傳統型權威魅力型權威法理型權威
4、權力 是權力主體由於佔有某種資源而具有的影響、制約和控制客體行為的能力 5、政治文化分類 地域型政治文化、依附型政治文化、參與型政治文化
6、政治情感:是政治主體在政治生活中對自身所面對或生活其中的政治體系、政治過程、政治活動、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所產生的內在體驗和感受,是伴隨著人的政治認知過程所形成的對各種政治客體的直觀心裡評價。是政治生活的感情紐帶,也是政治動機色動力來源和感情基礎。 政治動機, 政治態度 P71 7、社會化的因素
8、政治社會化的含義種類P91 定義:社會個體通過學習和接受政治知識、政治價值、政治規范而逐漸形成一定的政治態度、情感、信念、能力的過程
○
1首先,從個人方面講,政治社會化是個體通過學習和接受教育,了解政治信息、獲得政治知識、產生政治情感和態度,從而形成政治人格,成為政治熱的過程
○
2從社會方面講,又是社會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多種方式傳播政治文化,使其成員成接受特定的政治信息、政治觀念、政治價值和政治行為規范,教育,塑造其成員成為社會所希望的政治人的過程
9、公共輿論特徵:
(1) 反映著人們的利益傾向(2) 一般屬於非理性認識(3)不定型,具易變性特點(4)具有現實性的特點
10、公共輿論含義理解:一個社會中人們對某些具體的社會或政治現象、問題、或事件的看法、意見和觀點的總和
(1)對某些具體事件、現象或某個 政策、問題的反應(2)針對社會的和政治的問題,而非私人事務(3)並不意味著必然來自群眾的強烈、明確和一致的意見
11、兩步流程理論(保爾.拉扎菲爾德和艾里胡.卡茨根據1994年美國總統選舉的研究) ○1每一社會都有「輿論領袖」,這些領袖包括教師、官員、民間知名人士、著名企業家或是有名望的記者、作家、評論家、及其他一些職業人物。 ○2輿論領袖發揮聯系媒介與一般公眾的紐帶作用,政治溝通的效果和影響往往取決於他們的作用
12、政治溝通作用
○
1對政治系統起整合和驅動作用○2直接影響政府公共決策的合理化 ○
3制約一個國家或地區民主政治的發展 13、政治參與分類:投票、選舉、結社、意見表達、政治冷漠 14、政治決策原則
(1)系統原則 以整體目標的最優化為標准(2)可行性原則 必須從實際出發
(3)重點原則 突出重點,分清主次,提高效能(4)適時原則科學預估,及時判斷,果敢行動(5)合法性原則 在憲法、法律框架內進行
❻ 用案例解釋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區別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區別:
一、起源不一樣
大陸法系與羅馬法在精神上一脈相承;此為大陸法系由來,故大陸法系又稱羅馬法系;
英美法系起源於中世紀之英格蘭,主要來源於盎格魯-撒克遜習慣法與諾曼底封建法的融合,隨著十七到十八世紀大英帝國的擴張,傳播到世界各地,如今主要在英聯邦國家流行。
英美法系(Common Law)又稱普通法系,海洋法系。
二、傳承不一樣
大陸法系沿襲羅馬法,具有悠久的法典編纂傳統,重視編寫法典,具有詳盡的成文法,強調法典必須完整,以致每一個法律范疇的每一個細節,都在法典里有明文規定;
英美法系在處理過程中有很多問題並無成文法可供憑借,判案全靠依據當時風俗習慣,基督教道德也對審判結果有很大影響,此為今英美法系之濫觴。
三、依據不一樣
英美法系在司法審判原則上更遵循先例,即作為判例的先例對其後的案件具有法律約束力,成為日後法官審判的基本原則;
大陸法系崇尚法理上的邏輯推理,並以此為依據實行司法審判,要求法官嚴格按照法條審判。
四、發展不一樣
在實行英美法系的國家中,法律制度與理論的發展實質上靠的是一個個案例的推動,比如我們在看美國法制發展過程中,看到的往往都是一個個標志性的個案;
陸體系的諸多特徵看我國的法律體系就能略知一二。在實行大陸法系的國家中,法律的進步與完善的標志是一部部新法律的出台與實施。
舉個例子,比如美國著名的《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從地方法院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終判定南方省份種族隔離政策違憲。從今往後,所有類似於種族歧視與種族隔離案子的判決均須遵循此案中高院的判決。
於是南方省份種族隔離政策終成為歷史,美利堅迎來了歷史上民權運動的一個偉大的勝利。
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兩大法系,並不是對立的,現在也多有交流和融合。判例法在一些大陸法系的國家中也具有參考價值,而像美國這樣的海洋法系國家也開始積極編寫法典配合,而並非單依靠案例來發展法律。這種趨勢在世界各國都是越來越普遍。
(6)法社會學案例擴展閱讀:
英美法是判例之法,而非制定之法,法官在地方習慣法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形成一套適用於整個社會的法律體系,具有適應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在審判時,更注重採取當事人進行主義和陪審團制度。下級法庭必須遵從上級法庭以往的判例,同級的法官判例沒有必然約束力,但一般會互相參考。
由於歐陸法系在形式上具有體系化、概念化的特點,便於模仿和移植,因此容易成為中國、日本等後進國家效仿的對象。
❼ 社會學泰坦尼克號案例分析題
逃生時,人們恪守了「婦女兒童優先」的社會規則,使69%婦女兒童倖免,逃過死亡的男士只有17%,但是按照計算逃生率看,頭等艙60%,二等艙44%,三等艙26%,頭等艙的男士的逃生率比三等艙的兒童還多。有社會學知識來分析這種社會現象。這反映了當時歐洲社會的一個原則是:女士優先。但也殘酷的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現象,雖說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真正的事件是以人的身份地位決定的。 如果把泰坦尼克號比作一個社會,從上到下頭等艙,一等艙,二等艙,三等艙,到最底層為泰塔尼克號提供動力來源的船工工作間,一個有機的社會體淋漓盡致的展現在我們面前。一個三等艙的窮小子與頭等艙的富家小姐共同勾勒出的爛漫的愛情故事為我們展現了立體的社會形態,社會階層的等級森嚴,社會資源的分配失衡以及反向平衡,還有社會的流動性,都值得我們去深深探究。工人們處在最底層,為泰坦尼克號的前進不分晝夜的工作,而在災難降臨的時候,他們去最早被拋棄。傑克因一套衣服而在上層社會來去自如,災難來臨時卻又喊出「婦女與小孩先走」,在20世紀初的資本主義社會,我們該如何理解《泰坦尼克號》的社會學意義?如今再次引爆電影院線,我們又該如何欣賞《泰坦尼克號》的現實意義呢?
首先,社會階層等級森嚴,流動困難。
傑克與露絲的第一次見面,在甲板上,傑克仰望露絲,而露絲並沒有注意到傑克,他的朋友自然而然的向傑克流露出可望而不可即的無奈。泰坦尼克號是一個社會,而他的甲板則是這個社會的公共領域,在公共領域中三等艙的乘客與頭等艙的乘客尚沒有交集,只能仰望。如果回到自己的私人世界,頭等艙只存在於他們的思想里,更是遙不可及的。傑克與露絲的第二次見面,傑克捨命救了露絲,但卻引來誤會,是露絲救了他,在我看來這足以回報傑克的救命之恩,因為在等級森嚴的資本主義社會,這種誤會足以使一個人往生。
露絲的未婚夫打算用金錢報答傑克的救命之恩,但是露絲的不高興給了他自以為可以讓傑克出醜的理由,傑克應邀參加上層社會的晚宴,由於「珠寶夫人」的幫助,她把自己兒子的衣服借給傑克,所謂的人靠衣裝馬靠鞍,傑克的形象得以改變,僅靠一套衣服就可以在上層社會的晚宴上來去自如,甚至被賦予為某個名門望族的後代,一套衣服顯示出上層社會的虛偽與物質。「珠寶夫人」沒有貴族血統,她僅憑借著暴發戶的金錢而走進上層社會,並且在晚宴上大聲的講著各種笑話,她的出現彌補了三等艙與頭等艙的差距。而傑克把露絲帶到三等艙參加「真正的聚會」又帶動了社會的上下流動,而這種流動是困難的,是冒著生命危險的。
金錢可以帶你進入某個社會階層,但是這種社會流動是不能推進社會發展的。傑克憑借著自己的才華,感染了露絲,最終帶露絲融入到三等艙的晚會,這種流動又是片面的。只有看到希望,自由,平等的社會環境下的流動才是可取的,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下層社會向上流動困難,上層社會向下流動呢?更困難。前後兩場晚宴,頭等艙的優雅與三等艙的瘋狂,一個是虛偽的優雅,一個是內心的真正快樂,正是這種反向平衡使得社會雖然等級森嚴,但卻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維持相對的穩定。
反觀當下中國社會,社會的流動性在藩籬中星星點點的泛起一絲漣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什麼時候的口號啊,現在依然適用,而現在不能窮的教育卻不能改變我們窮的處境,而且不能給地方財政的 創收,從而使得我們更加窮。社會觀念出了問題,責任當然在教育。但是,當教育不能促進社會階層的相互流動,反而成為拉大貧富差距的罪魁禍首的時候,我們還能期望什麼呢?
2011年第24期《讀者》上有一篇文章:《看看德國的富家子》,也許正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那片突然孕育了社會上兩代人之間的社會階層的流動,而中國,經歷了五千年的文化洗禮,世襲制已經刻在了我們的骨子裡,是一種先天的本能認知。嚮往那樣的社會,嚮往平等自由博愛的民主社會,我的心靈只屬於我自己的民主世界!
其次,社會資源分配失衡,安於現狀。
泰坦尼克號即將起航,在登船的時候,以露絲為代表的上層社會滿載著各種行李,十幾大箱,然後與服務生運到頭等艙的豪華套間內,反觀傑克,最後時刻就背了一個小包上船了。進入這個社會之前,他們所擁有的東西就是不一樣的,這與當下的中國社會「官二代」「權二代」「富二代」等社會現象是如此的契合,上船後,鏡頭在頭等艙與三等艙之間切換,豪華套間與三等艙的一個上鋪或是下鋪,他們所擁有的社會資源嚴重失衡。即使是在社會的公共領域——甲板上他們所擁有的資源也是不一樣的,三等艙的乘客只能仰望。可見,這種所謂的「X二代現象」由來已久,不僅在國外,中國的古代恃強凌弱,欺壓百姓,苛政猛於虎等所體現出的「X二代現象」更為嚴重。
現實社會中很多人就像傑克的朋友一樣,心安理得的睡在屬於自己的「小小上鋪」,然後安於現狀的「享受」著屬於自己的生活。而傑克不一樣,也許他並不渴望走進上層社會,但是他渴望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露絲,他時刻准備著,而且他不相信像他朋友所說的那樣可望而不可即,最後傑克憑借著自己的繪畫天賦走進了自己心愛的女人,並且額用才華牢牢地拴住了露絲的心靈。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傑克跟著露絲走進房間時看到德加與莫奈等的油畫作品的反應?當時傑克情不自禁的喊出:「莫奈」,然後走向莫奈功成名就後晚年的作品——《睡蓮》,蹲下身來靜靜地欣賞。而這些名畫對於上層社會來說只是房間附庸風雅的裝飾品,對於傑克而言,這些名畫則是他崇拜的對象,心嚮往之。一個存在於物質世界,一個存在於精神世界。有夢想的人在追求自己夢想的道路上是游離於社會階層之外的,他們的世界只屬於他們自己的靈魂。
最後,災難打破反向平衡,短暫平等。
在物質飛速發展的同時,人類的野心與慾望也在膨脹,泰坦尼克號就是20世紀初人類野心的展示,最終一場災難暫時性的消滅了人類的慾望,在挫折中,人類一次又一次的與自然災難撞擊。當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當救生艇配備不足,當所有人都想逃生的時候,所有觀眾聽到的卻是一句體現不出社會階層等級森嚴的話,「讓婦女和兒童先走!」此刻,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浩瀚的海洋所折射出的人類的渺小並不足以抹殺社會等級,而在生命面前,我們做到了,在20世紀初的資本主義社會。回頭來反思一下當下社會,即使是在生命面前,多少人昧著良心做著讓自己終生不得安寧的事情,社會進程的推進總是要用人民的鮮血撬動前進的齒輪。
「婦女與兒童先走」,一句話,但又不僅僅是一句話,它所承載的是正常的社會中承載不起來的重量,是一種對人性的反思,是一種對社會等級的嘲諷,更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在怎樣的體制下,社會總需要一個標准,然後才能去推動社會的發展,才能做到有序,但不一定保障所有人的利益。就像被很多人鄙視的高考,國考等體制一樣,雖然有些不公平,但除此之外,目前來看,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問題。就像沉船之際的那句「婦女與兒童先走」一樣,並不完美,但有用!
在《泰坦尼克號》上,我們看到了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在生命面前苟且偷生的一幕幕場景,露絲是偉大的,樂隊是偉大的,船員也是偉大的,他們在那一剎那超越了社會階層,他們替上帝維護著人間的秩序,我們看到了他們的無奈,看到了他們的責任。
災難打破的這種平衡是短暫的,帶上岸後,社會秩序又被復位,只有當社會的平衡難以維持的時候,往往會以戰爭的形式改變社會的形態,再次進入另一種平衡,慶幸的是社會始終向著民主自由的方向前進著!(請不要拿喬治.奧威爾的《動物庄園》里的「拿破崙豬」來反駁我,我始終抱著美好的願景)
對於當下中國而言,社會矛盾階段性凸顯,法律在挫折中不斷完善,轉型期的中國面臨的問題並不是能立刻全部解決的,但我們現階段社會各階層依然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而且短時間內不會被打破,雖然CPI節節攀升,道德底線一次又一次的經受著考量等等局部問題突出,但只要平衡不被打破,社會依然會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持續性的向前推進。。。
❽ 法律社會學案例分析
4名村民合法取得了該村村民資格,理應享有村民同等的權利和待遇,應專享有集體收益分配權,和屬其他集體成員一起,成為集體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他項權主體的一部分,就應該成為征地補償費的受益權主體。
村規民約是村民會議制定的涉及村風民俗、社會公共道德、公共秩序、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綜合性行為規范,屬於我國《憲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各種守則、公約」的一種。但村規民約絕對不能違犯法律、法規,否則就沒有任何約束力。村規民約中該項規定不僅有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法律原則,與《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內容相悖,同時也侵犯了村民的合法財產權,應屬無效。
❾ 簡述法律社會學和法律人類學之間的區別
法社會學是研究法律與社會的關系的學科,是法學與社會學相互結合的產物。西方許多國家又把這門學科稱為「法律與社會」(Law and Society),或「法學與社會科學」(Law and Social Science)。
法律人類學
legal anthropology
在費孝通學習人類學的年代裡,「法律人類學」(legal anthropology)尚未成為研究與教學的專門類別(據說這個概括是20世紀40年代初才出現的),且費孝通本人一向不願輕易將自己的研究視作是某一學科...
法律人類學連接"法律條文"與"社會"
法律人類學從不同文化間相互理解的角度,運用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解釋法律問題。一般認為,1926年馬林諾夫斯基的《原始社會的犯罪與習俗》的發表,是法律人類學在學界取得獨立地位的標志。「從馬林諾夫斯基的著作開始,法律人類學家開始運用人類學方法對法律領域拓荒。」貴州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吳大華表示。
法律人類學強調法律多元,強調對法律進行動態性的研究,主張通過綜合運用國家法律與非國家法律來解決糾紛,維護社會秩序。法律人類學家注重田野調查,通過個案研究,將法律條文與社會相連接。
「活的法」:立足於經驗和感受
傳統法學重視規范的意義,將「法」限定為國家意志,而人類學方法的引入拓展了傳統法學的視域。法律人類學多立足於經驗和感受。吳大華認為,這種對傳統法學從概念、體繫到方法的全方位的批判引發了法學理論的革命。
法學不再僅僅表現為法律條文與規范的狹窄框架,法律多元為人們理解人類社會的法律運作行為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角。人類學展現了非西方社會的法律及其文化背景的多樣性,法律不僅僅是國家意志的表現,初民社會同樣存在規則與秩序。在不同的地域,法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內容。比如,東方社會的法具有禮的內容,有時會「禮法不分」;西方社會的法含有宗教的元素,教會法與世俗法並行。學者表示,如果把所有爭端都訴諸法律,定會產生訴訟成災、效率低下的後果。在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謝暉看來,作為交叉學科的法律人類學,更關注人們實際的法律(規范)生活是怎樣的,以期「開發」出人類法律(規范)生活的多種面目、多個面向。
學者表示,法律人類學習慣於進行比較研究,對存在於不同時間、地點和社會形態中的各種法律文化進行比較研究,整體化地看世界,在動態的過程中把握法的實質及其發展,關注法律行為及其相互之間的變化過程,關注「活的法」。
吳大華認為,注重以參與觀察為特徵的田野調查方法是法律人類學的一個基本特徵。只有對法律制定之前的准備工作和實施之後的後續調查工作進行細致的研究,才能避免出現法律與社會脫節的情況,這正是注重田野調查的法律人類學的優勢。不過,田野調查不能走過場,不能拿著結論尋找有利的數據與案例,應當擬定調查提綱,選擇采訪方式與技巧,最大限度地克服先入為主的主觀因素,獲取第一手資料並通過科學分析獲得結論。吳大華認為,20世紀60年代後期,法律人類學從研究原始法、部族法的模式轉換成研究糾紛及其解決的方式,人們將研究國家法律定式化的規則演變為研究糾紛及其解決與處理的「過程」,關於處理糾紛的典型案例分析正是開拓新的法律人類學研究疆域的重要工具。
超越「問題個案」研究
法律人類學的研究史就是個案的研究史。所謂個案研究,就是以一個整體的單位作為觀察和描寫對象,其目標在於了解被研究的單位,重復發生的生活事項或重要部分,進行深入探究與分析,以解釋現狀或描述探索足以影響其變遷及成長諸因素的互動情形。
法律人類學家將傳統「案例教學法」通過人類學的田野調查進一步發展成為「問題個案」分析法,這是早期法律人類學研究法律問題的一種重要方法。但也由此限制了法律人類學的發展,使它變成了對沖突和糾紛處理過程的專門研究。
以格拉克曼為代表的曼徹斯特學派是新功能主義的重要力量,他們倡導的延伸個案研究法的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問題個案的困境。延伸個案研究法是曼徹斯特學派在非洲研究中開創的研究路徑,這種方法注重對個案進行歷史學意義上的分析,要求對個案涉及的原則與價值進行持續性分析,把糾紛視為一種社會過程,把主要的研究點從社會組織轉移到了社會過程。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趙旭東表示,將案例放在一個相互影響的社會關系網路裡面,放到它所涉及的社會經濟地位、歷史發展脈絡、文化背景中去分析才有意義,才能更好地推動法律人類學研究的發展。
❿ 法律社會學 案例
從案例1看,按照一來般法理,群眾會議自以不參加公益事業為由將盧進發等7戶盧姓村民開除村籍的決議是無效的決議。後來對村民進行罰款的行為沒有法律依據,也是無效的決議。
從案例2上看,政府的執行力顯然不如在少數民族中頭人的執行力。按照一般法理,政府實施行政行為不應當建立在某些個人的權威之上。
從案例3上看,按照一般法理,民間一些接近迷信的風俗不應當在法律上獲得公力救濟。
但是,一些善良風俗和少數民族的習慣法如果不影響社會的穩定健康狀態,甚至促進社會的穩定健康狀態,就可以排除一些民事法律的適用。司法和行政機關在遇到一些少數民族地方的善良習慣和一些地區無害社會的善良風俗時候,應當在引導的同時,也要尊重這些已經形成一定社會規范的特殊規則。當然前提是這些規范不影響社會的健康有序的發展。以追求行政和司法過程中的最大社會效益。
反之,如果一味以機械的遵照一般法理進行行政和司法,不僅效果不好,而且不能體現法律在解決社會沖突時的作用,降低法的價值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