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與適用

合同法與適用

發布時間: 2020-12-22 02:19:33

㈠ 政府采購法與合同法哪個優先適用

《政來府采購法》第43條規定:「政自府采購合同適用合同法」。政府采購本身是一種市場行為,在采購合同訂立過程中,不涉及行政權力的行使,購銷雙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政府采購合同一般應作為民事合同,適用合同法。《合同法》規定的基本原則以及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等基本內容,應適用於政府采購合同。同時,政府采購合同又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適用《合同法》,對此,《政府采購法》也作了一些特別規定。如第44條關於政府采購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的規定,第50條關於政府采購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不得擅自變更、中止或終止合同的規定等等,都是針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特點作出的特別規定。

㈡ 合同法總則與分則的關系與適用

總則與分則就像是憲法和其他法律一樣,總則是一般規則,分則是特殊規則,特殊並沒版有窮盡所有情況,所權以分則中沒有規定時,適用總則。合同法分則是具體的有關於有名合同的一些規定,無名合同可類比有名合同規定適用,也要適用總則部分。

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如何引用

您好,您可抄以具體描述您襲的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是2009年6月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其目錄如下:
第一部分 司法解釋條文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服務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的通知
第二部分 條文釋義
引言部分
一、合同的訂立
二、合同的效力
三、合同的履行
四、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五、違約責任
六、附則
第三十條
第三部分 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1999年12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4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4年10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2007年7月23日)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㈣ 民法總論實施後,合同適用法律優先適用總論還是合同法

國家都已經有定論的事情,怎麼還有人回答說是優先適用合同法?不要誤人子弟了!
全國人大內法律委回容應民法總則與民事單行法關系問題
不一致的 適用民法總則
2017-03-13 06:48:45 來源: 新華社 記者 張曉松 羅爭光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張曉松 羅爭光) 在12日上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主席團第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作了關於民法總則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對代表提出的民法總則與現行民事單行法的關系問題作出回應。
3月10日,各代表團全體會議、小組會議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有的代表建議明確民法總則與現行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單行法的關系。
喬曉陽說,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根據民法典編纂工作「兩步走」的思路,民法總則草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下一步將進行民法典的合同編、物權編、侵權責任編等各分編的編纂工作。在各分編編纂工作完成前,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單行法的規定與民法總則不一致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

㈤ 合同法與勞動合同法適用的一些問題

《勞動合同法》與《合同法》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組成中分屬於不同的部門法,《勞動合同法》屬於社會法,而《合同法》屬於民商法,二者的不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一)從規范的主體來看,《勞動合同法》規范的主體是特定的。勞動合同必須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合意構成。勞動合同當事人必須一方是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即勞動力的使用者;另一方是勞動者本人,即勞動力的所有者。因此可成為勞動合同主體的勞動者,必須具有提供勞動力的能力;而用人單位必須要有使用勞動力的能力,即是具有特定資格的法人或者其他依法成立的組織、團體。但雙方當事人不可以同時是用人單位或者同時是勞動者,否則即不構成勞動合同。而《合同法》規范的民商事合同可以發生在法人、其他經濟組織、自然人相互之間,也可以發生在法人之間、其他經濟組織之間、自然人之間,對主體沒有特別要求。
(二)從規范的社會關系來看,《勞動合同法》規范的勞動關系具有從屬性。在締結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處於平等的法律地位,自由協商而決定勞動合同的內容;然而在履行勞動合同的過程中,由於勞動者納入用人單位生產體系從事勞動,必須服從用人單位的指揮監督,因而形成勞動關系的從屬性。由於勞動關系的從屬性,勞動者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接受用人單位的指揮監督便成為必然。而《合同法》規范的民商事合同無論在締約階段還是履行階段,都不存在從屬性,雙方始終是相互獨立的平等主體。
(三)從規范的內容來看,《勞動法》規范的勞動合同是以確定勞動關系為目的,以明確雙方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協議,內容包括: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保護、勞動條件、職業危害防護等。而合同法規范的民商事合同是為實現一定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內容包括: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酬金等。
(四)從規范具有的社會性來看,在勞動關系中,由於用人單位基於經濟上的力量,較之勞動者具有優勢地位,在勞動合同成立過程中,常常事先決定勞動條件,或基於經營管理權的行使而產生勞動關系的從屬性。因此,為維護弱者一方——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國家或者工會團體往往介入勞動合同,形成勞動合同有別於《合同法》的社會性。國家法律和工會團體介入勞動合同的結果,形成國家以法律或者集體合同規定勞動條件的最低標准。因此,勞動合同的內容受國家法律和集體合同影響很大。

㈥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合同法關系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屬於經濟法范疇,維護的對象是確定的,貫徹特殊保護原則,是對弱勢群體進行保護的法律,其立法主旨在於消費者的受損權益如何救濟,而不是具體責任由誰承擔的問題。因此,只有是消費者的身份才能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為自然人,必須是依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形才適用該法。例外是農民在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時,也參照該法來執行。 另外,營業執照、展銷會、櫃台出租、虛假廣告等情況下所產生的消費爭議的解決也是司法考試重要的出題點,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里有非常明確的規定。

2,合同是指平等主體的雙方或多方當事人(自然人或法人)關於建立、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此類合同是產生債的一種最為普遍和重要的根據,故又稱債權合同。
①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②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③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④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 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3,二者區別於聯系

A, 由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一個特別保護法,消費者只有權利沒有義務,而經營者只有義務沒有權利;合同法中對雙方都有權利和義務;這並不是說在消費活動中消費者沒有義務、經營者沒有權利,而是因為在《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中已經做了具體的規定。
B, 在經營者的義務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經營者不得單方作出對消費者不利規定的義務」,若作出了不利規定,則規定也是無效的。 而合同法中消費者和經營者權利義務是經過協商確定的,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都是有效的;
C,在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存在兩種情形:
一種是輕微後果,如商品不符合質量,可以通過退貨等方式解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規定,合同法也有規定,也可以通過合同約定,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向銷售者要求賠償;
另一種是造成嚴重後果,即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或其他財產損害的,則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這個規定突破了合同相對性原則,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范。 .
D,在具體訴訟過程中 ,選擇使用不同的法律得到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㈦ 最高院關於如何理解與適用合同法解釋第24條問題的答復

《最高法院關於如何理解與適用合同法解釋第24條問題的答復》應該是指《最高法院關於如何理解與適用合同法解釋(二)第24條問題的答復》。
《最高法院關於如何理解與適用合同法解釋(二)第24條問題的答復》
一、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第九十九條規定的合同解除或者債務抵銷雖有異議,但在約定的異議期限屆滿後才提出異議並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沒有約定異議期間,在解除合同或者債務抵銷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以後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果合同當事人一方在不具有解除權的情況下,向對方發出了解除通知,對方在本條規定的異議期經過後才向人民法院起訴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是否支持,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各地法院的審判實踐中均存在爭議。肯定的觀點主張,本條適用的前提是主張解除合同的一方應具有解除權,否則,對方提出異議的權利不受異議期的限制,本條不適用,人民法院對解除異議的訴訟請求仍應支持;否定的觀點主張,異議期限經過,異議權不再受法律保護,此時無論解除合同的一方是否具有解除權,對方當事人均無權再對合同解除提出異議,故對此種情形下的異議訴請,人民法院不應支持。以上兩種觀點,均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和現實基礎,根本差別在於對異議權的性質、異議期限經過的後果等認識不同。對此,最高法院將在進一步研究論證的基礎上,以司法解釋、司法政策或典型案例等形式,明確提出相應的意見,以統一裁判尺度。
二、發出解除通知的一方自己在三個月內起訴,請求法院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屬於解除方通過提起確認之訴,對合同已經解除的法律事實進一步予以確認,而非對自己主張的合同解除提出異議。

㈧ 《合同法》是否適合所有的合同

僅適用合法簽訂的合同。

㈨ 新合同法適用與以前簽定的合同嗎

不行,以前的合同只適用於當時簽合同時的法律規定

熱點內容
輸入法立法 發布:2025-01-19 06:59:25 瀏覽:325
爾雅律師 發布:2025-01-19 06:58:15 瀏覽:583
衛生行政法律與法規比較 發布:2025-01-19 06:58:12 瀏覽:457
法律援助青年志願 發布:2025-01-19 06:03:46 瀏覽:293
道德經托爾斯泰 發布:2025-01-19 05:39:14 瀏覽:269
法院招聘最新信息 發布:2025-01-19 05:25:09 瀏覽:950
有關行政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1-19 05:00:00 瀏覽:309
雲簽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9 03:52:01 瀏覽:830
魏龍律師 發布:2025-01-19 03:32:57 瀏覽:893
嘉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3:29:07 瀏覽: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