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經濟法
㈠ 朱崇實的學術成果
朱崇實教授長期從事金融抄法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完成課題:
——「銀企關系及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資產證券化的法律保障研究」;
——「金融創新的基礎法律保障研究」;
——「中國金融監管法律基礎理論與新興問題研究」。 個人獨著 1部,合著8部。
《外商投資的經濟社會效益評價》
《經濟法》
《金融法教程》 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論資產證券化的若干基本問題》,《現代法學》,2001年第5期
《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廈門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第2期
《再論經濟法的調整對象》,《現代法學》,1998年第7期
《論經濟特區的重新規范》,《經濟研究》,1997年第5期
《國際經濟與國際經濟法》,《廈門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論國民待遇原則及中國外資法的完善》,《金融研究》,1995年第7期
《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金融法制的完善》
《商業銀行股份化過程中的若干法律問題》
《日本證券化發展之研究》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國家首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
「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010「中國最具魅力校長」稱號
㈡ 王繼軍的學術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法
主要講授經濟法學、法學經典著作選讀等課程。
已在《法學研究》、《法學評論》、《新華文摘》、《中國法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
已出版《市場規製法研究》(獨著)、《市場經濟條件下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與汪淵智等合著)、《新編經濟法》(主編)等著作;
主持國家、省部級研究項目以及委託研究項目共11項。 1、礦產資源有償取得法律問題研究,《政法論壇》,2008年第6期;
2、論公法與私法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山西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3、社會安全與法律安全淺論,《山西政法》,2008年第8期;
4、研究性理念與法學本科教育的模式創新,《晉中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5、山西大學法學院的復健與發展,《三晉法學》2008年第3輯;
6、國有企業市場退出問題的物權法考察,《三晉法學》2007年第2輯;
7、論中部崛起與競爭法律秩序,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2期;
8、論公法私法的劃分與區別,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
9、物權法草案的社會主義性質與違憲性辨析,《三晉法學》2006年第1輯
10、 公用企業改革與市場規製法,《山西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12、對新《對外貿易法》中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條款基本問題的思考《美中法律評論》2005年6期
13、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中的法制環境建設,《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4年3期
14、新《對外貿易法》中關於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條款的規定,收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規則解析,2004年8月
15、電信業反行政壟斷的反思——從國際長途話費提高談起,《生產力研究》,2004年1期。
16、高等法學教育現代化的思考,《山西大學學報》,2004年3期。
17、論市場規製法的基本原則,《山西大學學報》,2003年3期。
18、鍛造警察法學教育的學術界石——評陳晉勝教授的《警察法學概論》《山西大學學報》,2003年2期。
19、入世後宏觀調控法與市場規製法的協調問題,《宏觀經濟研究》,2003年5期。
20、試論地方大學法學教育模式,《海峽兩岸法學學術研討會首屆全國JM教育論壇論文匯編》,2002年4月。
21、晉商誠實信用法律文化特點研究,《理論探索》,2002年第4期
22、傳統法律文化與山西票號的興衰, 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2年11期(全文轉載),《山西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23、試論商業秘密交存制度,《經濟問題》,2002年第3期。
24、關於我國反壟斷法的幾個問題,《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第1期
25、對加入WTO後中國大陸經濟法功能的再認識—兼論經濟法與民商法的關系,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2年5期(全文轉載),《法學家》,2001年第6期。
26、 公司董事表見代表制度之我見,人大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1年11期(全文轉載),《現代法學》,2001年第3期。
27、對加入WTO後中國大陸經濟法功能的再認識—兼論經濟法與民商法的關系,《第7屆海峽兩岸法學學術研討會》,2001.5.14
28、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學 促進法學研究創新,《山西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29、論特別取回權—國有企業法人財產權制度新創設研究,《法學評論》,2000年第3期
30、反經濟壟斷中的豁免問題研究—中國壟斷性企業集團立法的合理性分析,《經濟問題》,2000年第8期
31、經濟法是市場規製法與宏觀調控法的有機結合,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1999年3期(全文轉載),《法律科學》,1999年第1期。
32、刑事訴訟證據制度的立法完善,《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33、股份有限公司累積投票制度研究,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1999年1期(全文轉載),《中國法學》,1998年第5期
34、附贈式有獎銷售的若干法律問題,《法學研究》,1998年第5期
35、市場經濟應是民主與法制經濟,《新華文摘》,1998年6期(全文轉載),《經濟問題》1998年第1期。
36、鄧小平法制思想論綱,《山西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37、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累積投票制度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38、不動產、企業集合財產轉移佔有擔保債權研究,《中國法學》,1996年第4期
39、解決我國若干經濟問題的法律對策,《山西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
40、對我國經濟法制建設的反思,《山西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
41、對我國刑法修改和解釋的思考,《文科學報文摘》,1988年6期(全文轉載),《山西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
42、未構成犯罪的人在被關押期間逃跑是否構成逃脫罪,《中國法制報》,1984.9.21 1、《經濟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 主編
2、《國際經濟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 主編
3、《市場規製法研究》(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4、《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民商法與經濟法》(合著,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資助項目成果),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5、《新編經濟法》(主編),山西經濟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1、市場規製法理論問題研究 高等學校校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O509030 2005.04
2、反行政壟斷研究 山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20053203 2005.06
3、市場規製法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01JA820022 2001.05-2005.07
4、山西法制環境建設研究 山西省教育廳A0401 2004.08-2005.12
5、山西企業競爭力培養與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問題研究 山西省科技廳 031032-1 2003.07-2005.06
6、公用企業與市場規製法研究 山西省電力公司 0306025 2003.06-2005.06
7、民法、商法、經濟法的功能、作用與相互關系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00bfx011 2000
8、山西地方經濟立法及民主政治問題研究——山西企業競爭力培育與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問題研究山西省軟科學研究項目 03056 2003
9、太原市地方法規與城市競爭培育法律問題研究 太原市科技局 031108 2003
10、法學理論教學隊伍建設問題與實踐 山西省21世紀初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0205726 2002
11、山西市場經濟法治環境研究 省市自治區教委人文社科研究規劃項目 99003 1999
12、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研究 山西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項目 9409 1994
13、山西市場經濟法治對策研究 山西省社科規劃項目 93051 1993
14、市場經濟行政管理法律規范問題 山西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項目9309 1993
15、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研究 山西省社科規劃項目 93051 1993
16、市場規製法理論問題研究 高等學校校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0509030 2005
17、市場規製法研究 山西大學社科研究項目 0109031 2001
18、強化預算監督的有關法律問題 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項目0108059 2001
19、國有企業財產權制度研究 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項目9908026 1999
20、附贈式有獎銷售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項目 9808020 1998
2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行政管理研究 山西大學社科研究項目9711002 1997
22、我國經濟法若干理論問題探討及對策 山西大學社科研究項目9109 1991 1、2006年山西省社會科學聯合會評為2004——2005年度先進社科工作者
2、2006年《市場規製法研究》一書榮獲二00五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獎
3、2005年山西省首屆傑出中青年法學家稱號
4、2005年「光榮從事律師工作二十周年」「光榮從事律師工作二十周年」榮譽稱號
5、2005年山西省高校法學師資理論隊伍建設問題與實踐 山西省2005年優秀高教研究成果三等獎
6、2005年 尊老敬老先進個人榮譽證書
7、2005年為政之道 山西省社科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高峰論壇優秀論文獎
8、2005年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優秀共產黨員
9、2005年社會安全與法律安全—公安機關執法目標研究山西省公安機關執法能力建設理論研討會特別獎
10、2004年《市場經濟應是民主與法治經濟》獲山西省第四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 一等獎
11、2003年《傳統法律文化與山西票號的興衰》獲2002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獎
12、2002年《對加入WTO後中國經濟法功能的再認識—兼論經濟法與民商法的關系》獲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13、2002年《市場經濟應是民主與法治經濟》獲第三屆山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一等獎
14、2001年《運用模擬法庭教學法,培育高素質法律人才》獲山西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 一等獎
15、2001年《經濟法是市場規製法與宏觀調控法的有機結合》獲山西省第三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16、獎2000年《對新世紀發展律師業的幾點思考》獲山西律師2000年大會一等獎
17、1999年《市場經濟應是民主與法治經濟》獲1998年度「百部(篇)工程」優秀成果獎
18、1998年《關於中美瑞合資建立長治鋁廠項目法律咨詢意見書》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推廣應用獎二等獎
19、1998年《關於中美瑞合資建立長治鋁廠的法律咨詢意見》(咨詢報告)獲山西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 二等獎
20、1997年《不動產、企業集合財產轉移與有擔保債權研究》獲1996年度「百部(篇)工程」優秀成果 優秀成果獎
21、1997年《試論依法治省與山西市場經濟法制對策》獲山西省依法治省理論研討會 一等獎
22、1995年《對我國經濟法制建設的反思》獲山西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3、1994年《庭審制度改革研究》(研究報告)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 推廣應用獎二等獎
24、1993年《對我國經濟法制建設的反思》獲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佳作
㈢ 許光耀的學術成果
1、歐共體競爭法通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獨著
2、歐共體競爭立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主編
3、歐共體競爭法經典判例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獨著
4、歐共體競爭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獨著
5、國際私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主編
6、民商法英語學習,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主編
其中,前三部著作合稱為「歐共體競爭法研究叢書」,共170萬字,以歐共體競爭法為依託,從立法、理論與實務三方面全方位闡述反壟斷法學科體系,完整闡明了反壟斷法的內容,系統揭示了反壟斷法的法律與經濟分析方法,為我國反壟斷法學理論建設做出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該叢書於2010年獲得湖南省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7、聯邦反托拉斯法——競爭法律及其實踐,譯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134.4萬字。該書為目前美國最權威的反壟斷法著作,其翻譯歷時28個月,本人實際投入4500個小時以上,是所經歷過的工作中最艱苦的一項。
此外,副主編若幹部,參編十餘部。 1、論國際商事仲裁中的非仲裁地化趨勢,《法學評論》1992年第2期
2、論最密切聯系利弊得失,《法學評論》1999年第1期
3、經濟法科學理論體系的構建,《江漢論壇》1999年第9期
4、歐洲共同體競爭法研究,《經濟法論叢》1999年第2期
5、歐共體競爭法哲學的新發展,《經濟法論叢》2001年第5期
6、競爭法視角下的公法沖突,《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2002年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行政壟斷並非反壟斷法上的特殊問題,《湖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9期
8、歐共體委員會汽車銷售協議成批豁免條例,《經濟法論叢》2003年第8期,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9、經濟越權代理行為的法律責任及其後果,《中南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人大復印
10、歐共體及其成員國競爭法的協調,《江漢論壇》2003年第6期
11、論合法壟斷,《湖南工學院學報》2003年第9期
12、論國際慣例,《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
13、行政壟斷的反壟斷法規制,《中國法學》2004年第6期
14、限制競爭協議的違法性標准,《經濟法論叢》第10卷,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
15、論經濟法的社會本位,《寧夏大學學報》2004所第9期
16、合法壟斷、適用除外與豁免,《競爭法評論》第1期,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17、歐共體理事會1/2003條例,《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9卷,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18、反壟斷法的域外適用,《時代法學》2004年第3年
19、英國1997年不公平合同條件法,《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9卷,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20、「合理原則」及其立法模式比較研究,《法學評論》2005年第2期
21、企業合並的競爭法分析,《時代法學》2006年第1期,人大復印
22、論競爭法上的「相關企業」,《湖南大學學報》2006第6期,人大復印
23、歐共體競爭法的實施機制及對我國的啟示,《湘潭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24、歐共體競爭法實施機制的現代化,《中國競爭立法探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25、《反壟斷法(草案)》中關於壟斷協議諸條款之評析,《反壟斷立法熱點問題》,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26、論反致的不合理性,《時代法學》2007年第5期,人大復印
27、縱向協議的競爭法調整,《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28、競爭法上的相關市場界定問題比較研究,台灣《月旦財經法雜志》2007年11期
29、著作權拒絕許可行為的競爭法調整,《環球法律評論》2007年第5期
30、美國反托拉斯法上的行業協會,《河北法學》2008年第5期
31、《反壟斷法》中壟斷協議諸條款之評析,《法學雜志》2008年第1期
32、關於《反價格壟斷規定(草案)》的修改建議,載《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18輯,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版。
33、《關於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有關規定(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反壟斷法實施中的重大問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34、《關於禁止壟斷協議行為的有關規定(徵求意見稿)》的修改意見
35、美國《謝爾曼法》意義上的壟斷化,《時代法學》2010年第5期
36、知識產權在反壟斷法上引起的特殊問題,《電子知識產權》2011年第3期
37、轉售價格維持的反壟斷法分析,《政法論叢》2011年第4期
38、價格歧視行為的反壟斷法分析,《法學雜志》2011年第11期
39、搭售行為的反壟斷法分析,《電子知識產權》2011年第11期
40、法律理性之美的探求——《質檢法教程》的評價與建議, 《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21輯,中國檢察出版社2012年版
41、競爭經濟學對反壟斷法律制度的影響,《東北亞法研究》(韓國),2012年版
42、略論國際私法上的法律規避制度,《法學評論》2012年第6期 1、中國—歐盟高等教育合作項目:歐共體競爭法研究,2001
2、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反壟斷法域外適用制度比較研究,2004
3、湖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競爭法理論體系的構建,2005
4、湖南省社科基金:限制競爭協議的反壟斷法規制,2006;項目編號06YB18,結項證書號20120046
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壟斷協議的法律調整,2007;批准號07JA820037,結項證書編號:2011JXZ1270
6、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軟體產業支配地位濫用行為的認定及其救濟,2009;批准號: 09SFB2046
7、國家社科基金:企業集中行為的反壟斷法調整,2012;批准號12BFX098
㈣ 曹建明的學術成就
在法學特別是國際經濟法領域具有扎實的基礎和深厚的學術造詣。主編有《國際內經濟容法概論》、《國際經濟法新編》(三卷本)、《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等著作。教材20餘部,發表論文230餘篇。他率先提出土地批租的法律問題、在法學界、經濟學界有較大影響;他的《國際產品責任概論》是國內最早的關於產品責任法的專著;他主編並共同撰寫的《國際經濟法新編》三卷本150萬字,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1986-1994)著作一等獎和國家教委第二屆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獎。他還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立法工作,在全國較廣范圍內進行了大量的法制宣傳工作。
㈤ 從學術角度預演算法屬於經濟法范疇嗎
從學術界角度,預演算法作為財政法的核心,屬於經濟法的范疇,是中國經濟法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㈥ 李昌麒的學術觀點
李昌麒教授鑒於任何一門法學學科的獨立存在都是以一定的理論觀點為其基石的,經濟法也不例外,因此,他在整個教學和科研活動中,始終是把對經濟法的基本理論的研究作為其主要研究方向,力圖構建一個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經濟法基本理論體系。
把握現代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軌跡
這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學家總是在不斷尋求一種能夠促進經濟發展或能夠走出某種經濟困境的理論支點。這個支點一旦成為佔主導地位的經濟學主張,往往就要為這個國家掌握政權的統治者作為政策目標而加以採納,進而通過立法把這種政策上升為普遍的規則,所以,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立法實際上就是其經濟政策的法律化,與此相適應,法學家們也總是沿著某種經濟學說而確立的經濟政策目標及其相應的經濟立法來闡明自己的法學主張。因此,在他的論證體系中,也總是沿著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中影響資本主義改革目標的經濟學家們的主張,來闡述經濟法理論及其立法實踐,從而才能從深層次上把握經濟法產生的客觀必然性,進而加強對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法律部門的認識。
把科學社會主義引入經濟學研究領域
法律思想本來是屬於法律史學研究的范疇,但是考慮到歷史上傑出人物的法律思想對法學理論乃至立法都要產生重要的影響。然而,縱觀我國和外國的法律史,往往又忽略了對經濟法律思想的研究,因此他認為,無論是從教學還是科研角度來講,都有必要把經濟法律思想納入經濟法基本理論的研究范疇。於是他沿著最早提出經濟法概念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經濟法律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的經濟法律思想,鄧小平建立法治社會的法律思想的邏輯順序,對它們的經濟法律思想進行了概括。這種概括不僅有利於拓展人們的知識領域,也有助於豐富經濟法的基本理論研究。
多學科多維度闡明經濟作為獨立部門法的依據
經濟法為什麼應當成為我國整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部門,人們的認識並不一致,這種狀況的存在不利於樹立人們對經濟法作為一個重要的法律部門的認識,為此,他提出了公私法兼容論、對象論、專業化分工論、優化調整論、協調發展和共同作用論等「五論」作為確立經濟法是一個獨立法律部門的認識論基礎和客觀依據。「公私法兼容論」表明經濟法既不是純粹的公法,也不是純粹的私法,而是兩者兼而有之的「第三法域」。「對象論」表明凡是體現需要由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都是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它是民法和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所不能包容的。「專業化分工論」表明不是所有的需要由國家干預的同類社會關系都只能由一個法律部門進行調整,而應當按照法律專業化的分工原則,分別由不同的法律部門進行調整,即組織行政關系由行政法調整,經濟行政關系由經濟法調整。「優化調整論」表明現代部門法的調整不應是一種一般過得去的調整體制,而應當是一種能夠達到最優化調整目標的體制,只有把現實生活中那些需要由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從行政法和民法調整體制中劃分出來,由一個新的經濟法部門調整,才能達到最優調整的目的。「協調發展和共同作用論」表明不要對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和社會法作「一刀切」的劃分,它們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交叉,不要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否定另一個法律部門的獨立存在,而應當按照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主導方面來確定其部門法歸屬。
把經濟法定位於需要國家干預經濟之法
政府之所以要干預經濟,是因為市場不是萬能的,它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某種盲目性和局限性,集中地表現為市場失靈,而市場失靈是以調整行政隸屬關系和平等關系為己任的行政法和民法所難以克服的,因此只能由經濟法調整。為此,他採取了一種特殊的定義方法,即把經濟法的功能與經濟的調整對象和范圍結合起來的辦法,將經濟法定義為是國家為了克服市場調節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需要由國家干預的具有全局性和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對此,人們將其稱為「需要國家干預論」。「需要國家干預論」與一般的干預論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使用了准確的切入點即市場缺陷理論,並以「需要」兩字加以配合,因而顯得獨樹一幟。「需要干預論」表面上使用了「需要」這樣一個不確定且模糊的詞語,但是事實上它包含了均衡干預、有效干預、被干預者對干預者的干預以及經濟民主、經濟法權威等理念,從而有助於國家根據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採取相應的經濟法干預措施。
正確處理國家權力與發展市場經濟的關系
他在對國家權力促進和阻礙經濟發展的「二重性」進行分析以及對過去社會主義國家過多地強調權力干預、資本主義國家過多地強調權力放任進行批評之後,提出我國的經濟法的任務是要從國家對經濟生活的過多干預和放棄干預這兩個極端中走出來,建立一個既不是放棄干預又不是一味干預、而是一個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要求的權力運行機制。為了更好地揭示經濟法的歷史作用,他運用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方法,比較系統地闡明了國家運用法律特別是經濟法的方法干預社會經濟關系的全部歷程,進而把經濟法劃分為傳統經濟法和現代經濟法。認為傳統經濟法是以對政府的「完全理性假設」為認識論基礎的,因而它是從全面干預出發構築經濟法的理論體系和制度體系的,這時的經濟法表現為強烈的擴權趨勢,其特徵是經濟控制權的高度集中;而現代經濟法則是以對政府的「有限理性假設」為認識論基礎的,因而主張政府只應適度地干預經濟,這時的經濟法表現出追求授權和限權相結合的趨勢,其價值目標是經濟民主和經濟公平。
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概括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在過去經濟法學界,由於對經濟法的本質屬性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因而對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概括就顯得較為混亂。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之後,他一方面對過去在經濟法基本原則研究中的缺陷進行了反思,另一方面又按照他所理解的經濟法的基本屬性把資源優化配置、社會本位、經濟民主、經濟公平、經濟效率和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同時它又是國家運用經濟法律干預經濟的基本價值取向。
概括經濟法的調整方法
根據他對經濟法基本屬性的認識,他把經濟法的調整方法概括為指令性的調整方法、指導性的調整方法、國家直接介入經濟的調整方法以及激勵與懲罰相結合的調整方法。同時,認為這四種方法又不是行政法、民法和刑法調整方法的簡單的分別實用,而是經濟法獨有的調整方法。
把由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納入經濟法調整范圍
鑒於國家已經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加強宏觀調控和推進分配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環節而統一考慮,因而,他把經濟法的具體調整對象歸結為市場主體調控關系、市場運行調控關系、宏觀經濟調控關系和社會分配調控關系。把市場主體關系納入經濟法的調控范圍,主要是基於對企業的社會責任的認識;把市場運行關系納入經濟法的調控范圍,主要是因為國家權力在形成市場秩序中起著其他法律部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把宏觀經濟關系納入經濟法的調控范圍,主要是基於政府責任的考慮;把社會分配調控關系納入經濟法的調控范圍,主要是因為國民收入如何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意志,因此對社會分配領域,國家不能不進行適度干預。
樹立屬於經濟法自己的法律關系范疇
認為經濟法律關系仍然是由主體、內容和客體所構成,所不同的是他把經濟法的主體分類為經濟決策主體、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實施主體,這既可以與民法和行政法主體相區別,又能體現經濟法自己的特性,從而有助於構築經濟法自己的主體制度;把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概括經濟許可權,即經濟職權和經濟職責、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總和,從而構築了經濟法自己的許可權結構體系;把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歸納為經濟調控行為、與國家調控因素有直接關系的物、科學技術成果和經濟信息,從而構築經濟法自己的客體范圍。
法律部門的劃分應以整體性與互動性為前提
他認為我國法學界在對民法、行政法、經濟法和社會法等「四法」的劃分上卻出現了教條化的傾向,突出地表現為:(1)固守法律部門劃分的傳統標准,忽視了法律部門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交叉與融合;(2)部門法的本位主義傾向比較明顯,不適當地誇大了某個法律部門的作用及其地位而輕視其他法律部門;(3)過分注重法律部門的劃分,忽視了法律部門之間的互動關系,甚至出現了「你想包容(吃掉)我,我想包容(吃掉)你」的探索路徑。這是對「四法」各自的調整對象難以達成共識的一個重大障礙。為了克服這種障礙,他在對「四法」特有的本質屬性及其功能進行分析之後,認為在研究「四法」關系的時候,不能把思維僅僅局限於研究它們的區別,同時還要研究它們之間的互動作用,進而提出了在我國整個法律體系框架內,建立各個部門法互動機制的命題。他認為法律部門之間的互動是法治有效運行的基本環境,法律部門的劃分本身應當是以法律部門的整體性與互動性為前提的,如果過多地、孤立地強調法律部門的絕對劃分,而看不到它們的互動作用,這不僅可能造成人們對「四法」認識上的隔閡,而且也有悖法律部門劃分的最終目標,同時還可能影響科學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框架的形成和完善。
構思了我國經濟法律法規體系的框架
他認為,研究經濟法的最終目的是要落腳於在我國應當建立起什麼樣的嚴格意義上的經濟法體系。對此,他作了兩方面的思考:一是從經濟法的等級層次出發,可以將它劃分為統帥性的基本經濟法、領域性的基本經濟法以及行政性和地方性經濟法三個層次。同時,認為我國制定一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經濟法》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應當逐步推進它的出台。二是從經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的范圍出發,認為我國經濟法體系應當由市場主體規製法、市場秩序維護法、宏觀經濟調控法和社會分配法所構成。鑒於分配關系的經濟法調整一直未能引起經濟法學界的廣泛注意,因此早在1994年在他主編的司法部規劃教材《經濟法學》中,就將社會分配法作為整個經濟法體系中的一個子部門加以論述,之後他又鑒於我國過去的經濟學和法學研究中,通常只是籠統地把效益與公平兼顧作為一項分配原則,但並未清晰地指出應當怎樣兼顧,於是他在2002年7月出版的由他主編並撰稿的法學主幹課程教材《經濟法學》中的「社會分配法概述」時,提出了應在不同分配層次上適用不同的分配原則的主張,即初次分配堅持效益優先兼顧公平,再分配堅持公平優先兼顧效益的原則,從而達到效益與公平在整體分配過程中的有機統一。這一認識與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所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和「再分配注重公平」是一致的。
構築了經濟法的實施保障體系
首先,他提出了這樣一個命題,即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體系框架已經基本建立的形勢下,經濟法制建設的重點或者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和沖突,應放在經濟法的實施上,已經制定的法律不能實施的負效作用要比無法可依的負效作用大得多。為此,他在建立經濟法實施保障體系的時候作了五個方面的強調:一是強調了經濟法實施中的新課題即經濟行政執法和監督。認為經濟行政執法和監督的任何偏差,不僅影響政府職能的正確發揮,同時還會影響政府的形象和與群眾的聯系。二是強調了排除經濟法實施中的最大障礙即經濟審判工作的地方保護主義。早在1988年3月5日,他就在 《經濟參考》上發表了反對經濟審判工作中的地方保護主義的文章,並對經濟審判工作中地方保護主義的形式、根源、危害和克服對策作了深層次的論述。這之後,最高人民法院又把克服經濟審判工作中的地方保護主義作為法院審判工作一項重要任務而提了出來。三是強調了經濟法實施的直接形式是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四是強調了經濟法實施中一個並未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即經濟法實施中國內經濟法的沖突問題,並對這些沖突的種種表現及克服對策提出了見解。五是強調了解決經濟法實施中的最後一道難題即執行難,並對造成執法難的當事人原因、社會原因以及法院原因進行了中肯的揭示。
㈦ 漆多俊的研究學術活動
1、1981年編寫《經濟法學講義》,共計20萬字,列印稿。
2、1984年12月完成《國民經濟的法律調整》書稿,1986年3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書共4編23章,42萬8千字。這是我國最早的兩部經濟法學個人獨著之一。是「國家調節說」(「三三理論」)的發端。
3、1993年4月個人獨著《經濟法基礎理論》(第1版)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法學》、《法學評論》等期刊書評稱該書為「經濟法學理論奠基之作」。
4、1996年4月上述《經濟法基礎理論》修訂版出版。
5、2000年1月《經濟法基礎理論》第3版出版。
6、2008年6月《經濟法基礎理論》第4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7、2001年12月《經濟法基礎理論》(第3版)被評為「全國優秀暢銷書」。銷量突破10萬冊。
8、2007年1月《經濟法基礎理論》(第3版)被評為「第一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為全國唯一獲此獎的經濟法學成果)。
9、1996年10月在武漢發起、主辦全國經濟法基礎理論研討會。
10、1998年創辦和主編我國第一套經濟法集刊《經濟法論叢》,1999年由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第1卷。截至2008年9月先後共出版了15卷。
11、2007年漆多俊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經濟法論叢》,經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指導委員會評選確定為CSSCI來源集刊。這是我國迄今以「經濟法」命名的期刊、集刊中第一和唯一的一部進入CSSCI的連續出版物。
12、1999年開始至2008年召開以武漢大學、中南大學為主的經濟法博士論壇,每年一屆,已經連續十屆。
13、2005年創辦漆多俊經濟法網站。
14、2005年8月漆多俊主編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經濟法學》被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評為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教材一等獎。
15、2007年11月漆多俊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專業14門核心課程教材《經濟法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6、2003年列入全國引用率最高的法學家前50名(全國經濟法學者共3名)。
17、2005年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18、1996年10月受湖北省法學會委託,負責湖北省經濟法專業委員會籌辦和組建工作,並擔任成立後的經濟法研究會會長,至今。
19、2004年擔任湖南省法學會副會長,至今。
20、2002年擔任中國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至今。
㈧ 經濟法調整對象的學術觀點
關於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較為流行的學說有以下幾種:
1.經濟協調關系說。該說將經濟法的具體調整對象分為:(1)企業組織管理關系;(2)市場管理關系;(3)宏觀調控關系;(4)社會保障關系。(註:楊紫煊主編:《經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8~32頁。)
2.需要干預經濟關系說。具體有:(1)微觀經濟調控關系,包括國家對經濟組織的調控及經濟組織內部的經濟關系;(2)市場調控關系;(3)宏觀經濟調控關系;(4)社會分配關系。(註:李昌麒:《經濟法——國家干預經濟的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經濟管理與市場運行關系說。具體分為:(1)國家經濟管理關系;(2)市場運行關系;(3)組織內部經濟關系;(4)涉外經濟關系。(註:劉文華主編:《新編經濟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社會公共性說。具體包括:(1)市場管理關系;(2)宏觀經濟管理關系;(3)對外經濟管理關系。(註:王保樹主編:《經濟法原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第36~42頁。)
5.國家經濟調節關系說。具體包括:(1)市場規制關系;(2)國家投資經營關系;(3)宏觀調控關系。(註:漆多俊:《經濟法基礎理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頁。)
6.國家管理經濟領域說。此說直接以具體調整對象的羅列式為經濟法下定義,具體包括:(1)經濟管理關系;(2)維護公平競爭關系;(3)組織管理性的流轉與協作關系。(註:史際春等:《經濟法總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8~50頁。)
7.來自經濟行政法論的觀點。具體分為:(1)宏觀調控法;(2)市場管理法;(3)國土資源、國有資產管理法。(註:王克穩:《行政法視野中的「經濟法」——經濟行政法之論》,《中國法學》1999年第4期,第65~73頁。)
㈨ 經濟法學產生的涵義在學術意義上是指什麼
經濟法學是研究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對此,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經濟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
法學是研究法及其發展規律的社會科學。所謂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現象的學科。法學屬於社會科學的范疇,是社會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學科。它與政治經濟學、經濟學、軍事學、社會學、文學、史學等同屬於社會科學體系的其他學科,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各自研究的社會現象不同。法學是以法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
經濟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它與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刑法學等同屬於法學體系的其他學科,也是有共性,有個性。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各自研究對象的特殊性。
第二,經濟法學以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
毛澤東同志指出:「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可見,我們要在正確認識經濟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的同時,必須明確它的研究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從而搞清楚經濟法學不同於法學的其他分支學科的特殊本質,將經濟法學同其他事物區分開來。
我們認為,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是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這就是說,經濟法學不僅研究經濟法,而且研究經濟法的發展規律;不僅研究經濟法的現狀,而且研究經濟法的歷史發展;不僅研究靜態的經濟法,而且研究動態的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