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三表
⑴ 三表指的是什麼
三表 ——墨子提出的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准。
三表即:①「上本之於古者聖王版之事」,即以歷史記載的古權代聖王的歷史經驗為依據。
②「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即以眾人的感覺經驗為依據。
③「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即以政治實踐的結果是否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依據。這是中國哲學史上最早提出的關於真理標準的命題,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墨子的三表法帶有明顯的經驗論的局限,具有忽視理性思維的傾向。
另外,三表也是「水表、氣表、熱能表」統稱。
還有財務三表,一般是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
人物:三表,江蘇省連雲港人氏。畢業於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做過雜志主筆,當過建築工人,干過廣告,玩過創意。著名體育評論人,新浪體育第一批百萬博主。自媒體時代,創建熱門公眾號「三表龍門陣」。
⑵ 墨子判斷事物標準的三表法,是哪三點
墨子判斷事物標準的三表法:
1、「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翻譯:向上本原於古時聖王事跡。
2、「原察百姓耳目之實」。翻譯: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實。
3、「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翻譯:把它用作刑法政令,從中看看國家百姓人民的利益。
墨子的三表法出自墨者的《墨子·非命上》。
原文:
「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
翻譯:
哪三條標准呢?墨子說:「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實踐的。」如何考察本原?要向上本原於古時聖王事跡。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實。如何實踐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從中看看國家百姓人民的利益。這就是言論有三條標準的說法。
(2)經濟法三表擴展閱讀:
三表法的出發點是唯物主義的,主張根據前人的間接經驗、群眾的直接經驗和實際效果來判斷是非,在認識發展史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他過分誇大了感覺的作用,忽視了理性認識的重要性,因而不能分辨古書記載和眾人見聞的真偽,也不能區別不同階級對事物的不同態度,在實際運用中不能不陷入經驗論的錯誤。
⑶ 三表法是什麼
- 墨子提出了判斷事物是非的三項標准,稱為「三表法」:一表是古代聖王的作為,二表是百姓民眾利害,三表是「百姓耳目之實」,即根據百姓耳聞自睹的事例來判斷是非。
⑷ 公司財務三表具體是什麼
公司財務三表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
(4)經濟法三表擴展閱讀:
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是財務報表的三個基本報告之一,所表達的是在一固定期間(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內,一家機構的現金(包含銀行存款)的增減變動情形。
現金流量表的出現,主要是要反映出資產負債表中各個項目對現金流量的影響,並根據其用途劃分為經營、投資及融資三個活動分類。現金流量表可用於分析一家機構在短期內有沒有足夠現金去應付開銷。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7號公報規范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參考資料:資產負債表網路利潤表網路現金流量表網路
⑸ 墨子的三表法是什麼
墨子提出了判斷事物是非的三項標准,稱為「三表法」:一表是古代聖王的作為,二表是百姓民眾利害,三表是「百姓耳目之實」,即根據百姓耳聞自睹的事例來判斷是非。
⑹ 什麼是三表法
「三表法」即檢驗認識的三條標准: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春秋末戰國墨翟《非命上》。
白話釋義:
有本的人,有原的人,有人用。在有什麼根本的?上本之於古代聖王之事。如何推究呢?下考察百姓耳目實際。如何使用它?發以為刑政,觀其符合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三表法是墨子在認識論方面提出的判斷是非真假的一種標准。三表法的出發點是唯物主義的,主張根據前人的間接經驗、群眾的直接經驗和實際效果來判斷是非,在認識發展史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6)經濟法三表擴展閱讀
墨子名翟,出生於春秋末戰國初,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科學家和軍事家。墨子提出了「三表法」,即檢驗認識的三條標准:「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
這就是要以關於古代聖王的歷史記載、老百姓的親身經驗和實際運用是否符合國家人民的利益,來判斷認識的正確與否。比較重視感覺經驗、聞見之知,更肯定古代文獻的記載,尤其強調社會效果是衡量諸種學說是非曲直的重要標准。
墨子強調「心」對「五官」得來的見聞之知的辨析察識。「慮,求也。」人有在感覺基礎之上的認識能力。他承認認識是不斷深化的。「循所聞而得其意,心之察也」,「執所言而意得見,心之辨也」。分析察知屬理性認識活動,可以鑒別眾人耳目聞見的真偽,滌除虛妄,使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這是對「三表法」的重要補充。
⑺ 王小峰為什麼叫三表
王小峰,網名「帶三個表」,在網上人稱「三表哥」。 亦有人稱之為「王內三表」。畢業於中國政法容大學經濟專業,曾在政府機關做過監察科員,法國公司做過法方代表,在互聯網最火的時候涉足過IT,曾經以「樂評人」形象著稱。現任《三聯生活周刊》雜志主筆。
「帶三個表」是國人都知道的「三個代表」幾個字打亂順序後的排列。王小峰用這個網名自然產生很強的幽默效果。「帶三個表」的畫面感很強,簡單易記。由此引申的「三表哥」的稱呼在網民中越來越流行起來。
王小峰原先的博客名是「按摩乳」,後來改名為「不許聯想」。在網路中他的影響日益加大。很多人只要一上網,首先就是打開他的博客 看有沒有更新。他的博文就如同一道道與眾不同的特色菜餚般給他們帶來滿足,而且容易上癮。需要經常去他博客那裡解解讒。
你搜一下就可以了~~~⑻ 墨子的三表法是什麼意思啊
三表法是墨子在認識論方面提出的判斷是非真假的一種標准。三表分別是:第一表版,「本之於權古者聖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實」;第三表,「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三表法的出發點是唯物主義的,主張根據前人的間接經驗、群眾的直接經驗和實際效果來判斷是非,在認識發展史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但他過分誇大了感覺的作用,忽視了理性認識的重要性,因而不能分辨古書記載和眾人見聞的真偽,也不能區別不同階級對事物的不同態度,在實際運用中不能不陷入經驗論的錯誤。⑼ 「三表或三法」的名詞解釋
墨翟關於認識客觀事物的方法與檢查認識的正確性問題,還提出了有名的三表或三法。他在《專非命上》先提出「屬言有三表」,在《非命中》和《非命下》又提出「言有三法」。二者內容基本相同。三表或三法是「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墨翟認為, 判斷事物的是非, 需要論證有據, 論據要有所本,「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就是本於古代聖王的歷史經驗。但僅憑古人的間接的經驗來證明還是不夠的,必須「有原之者」,即「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就是考察廣大群眾耳目所接觸的直接經驗。第三表是「有用之者」,「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就是當這一言論或判斷當作政策法令實行之後,還要看它是否切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三表或三法是墨家判斷事物是非、辨別知識真偽的標准。這也是墨家的邏輯學。儒墨都講邏輯學。孔子主張「正名」,就是以「禮」為標准來判斷是非利害;墨子主張用「本」、「原」、「用」三表法,就是上考歷史,下察百姓耳目所實見實聞,再考察政令的實際效果是否對國家、百姓人民有利。對比起來,墨家的方法是較有進步意義的。
⑽ 三表法名詞解釋
三表法是墨子在認識論方面提出的判斷是非真假的一種標准。三表分內別是:第一表,容「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實」;第三表,「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三表法的出發點是唯物主義的,主張根據前人的間接經驗、群眾的直接經驗和實際效果來判斷是非,在認識發展史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他過分誇大了感覺的作用,忽視了理性認識的重要性,因而不能分辨古書記載和眾人見聞的真偽,也不能區別不同階級對事物的不同態度,在實際運用中不能不陷入經驗論的錯誤。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國家立法的紀念碑,也是最早的羅馬法文獻。
公元前五世紀時,羅馬的法律還是習慣法,它的解釋權操在貴族法官手裡。法官利用這個權利為貴族謀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經過長期的斗爭,於公元前449年逼使貴族成立十人委員會(十人團)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這個文法刻在十二塊牌子(銅表)上而得名。
十二銅表法基本上仍是按舊有習慣法制定,還是維護貴族奴隸主的利益,但它對奴隸主私有制、家長制、繼承、債務和刑法、訴訟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規定,限制了貴族法官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的權力。十二銅表法反映了羅馬奴隸制的發展和奴隸主階級國家的形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