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韋伯的法社會學

韋伯的法社會學

發布時間: 2020-12-16 17:02:29

Ⅰ 1從方法論上比較韋伯社會行動理論與齊美爾的社會學理論的異同

關於社會學的核心問題是什麼,社會學界一直沒有一個共識,未來也很難形成共識。之專所以無法形成屬共識,是因為社會學自誕生之初,即流派眾多。社會學古典三大家分別代表了三個不同的社會學研究路徑。隨後社會學理論的發展從宏觀到微觀均有涉及,且理論自身也有相互沖突的地方。各理論基於自身的架構,軍隊其研究的問題有各自的界定,因而無法形成統一的核心問題。比較籠統的一種說法是,社會學的核心問題是個人與社會。這一觀點認為不論是塗爾干開創的實證主義,還是韋伯開創的反實證主義,都認為個人是社會的存在物,應當避免把社會當作抽象的東西同個人對立起來。(馬克思的觀點)而不屬於此的如齊美爾的形式社會學及之後的交換論、互動論、常人方法論等,研究的也是個人的互動。這種說法勉強可以說得通,但其概括的過於寬泛,實質上依然無法框定社會學的核心問題。

Ⅱ 韋伯的法律社會學的讀後感 跪求!!!!

法律社會學,目前的譯著並不多,只有科特威爾《法律社會學導論》,布律爾《法律社會學》,埃利希的《法律社會學基本原理》,作為法律社會學奠基者的韋伯,國內對其宗教社會學的重視遠超過對其法律社會學的重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簡惠美和康樂翻譯的《法律社會學》則填補了這個空白。這本書是由韋伯《經濟與社會》中的專門一章《法律社會學》,曾由美國兩位學者將該章與《經濟與社會》中其他與法律社會學相關的章節編成一集《經濟與社會中的法律》,後由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出版,此次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韋伯作品集之IX的《法律社會學》以德文原著為准,並結合英譯本翻譯而成,且將英文、日文譯本添加的譯注和中文譯本的譯注連同德文文本作者的原注一並收入。
法學中的法律觀與法律社會學中的法律觀是兩種不同的法律觀,前者從參與者的內在視角考察法律中的正義問題,後者則從觀察者的外在視角看法律。早期的社會學如孔德、斯賓塞只是將自然科學的方法直接引入社會科學,稱為「社會物理學」。韋伯作為一個新康德主義者,堅持事實與價值二分的思想,試圖結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兩種研究方法,他最早將主觀意圖、行為動機引入社會學研究,強調社會科學也是一種經驗事實,對社會行動的主觀意義可以進行理解,並對其過程及結果可以進行因果解釋。他採用的理念類型的方法,從雜多現實中抽離出某些特徵組成一系列清楚定義的理念型概念,它們代表著行動者在特定情境下,其行動中之「意義關聯」的種種可能形式,從而對價值進行實證研究。
在《法律社會學》一書中,全書共分八章,韋伯的旁徵博引,其中很多史實與術語對於非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我們理解起來是比較困難,但韋伯《法律社會學》的主題只有一個即法律的合理化。這是與他的中心論題即資本主義為何出現在西方相關聯。從法律是如何在此種現代化的過程中發揮作用的角度出發將法律與統治、與政治(國家形式、行政層級)、法律與經濟作了全面的考察。
法律的演進過程經歷習慣、習俗、慣例到法四個階段,首先是一種呆板的、機械式的重復,純粹事實的習慣,經由心理對此習慣的「擬向」,讓人感到具「拘束性的」,既而形成一種普遍的共識,即令人在有意無意之中越來越「期待」他人也做出意義相對應的行為,最後此種價值共識被賦予法規范的特徵,由強制機構予以保障。也就是說秩序的合法性不僅建立在價值共識的基礎之上,而且需要外在的保障。由此將法律的內在面向(理念和價值)和外在面向(利益、制裁等構成的整體)統一起來。
法律的合理化是三種合理化結合下實現的。一種是規則的合理化。市場的擴大,貿易的發展使個人從團體中分離,主觀權利設定方式即授權規范不斷增多,財產責任取代身體責任,個人責任取代團體責任。
在傳統型社會和卡里斯瑪型社會,主觀的權利與客觀的規范合二為一,即擁有特權的個人依據為他而設的客觀規定來當作自己的主觀權利。因此,特別法無非是支配者的主觀權利,普遍有效的規范不存在。商品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要求形式上的法律平等以客觀的形式規范予以保障,要求用「規則」取代「特權」,代議制國家於是形成,行政體制的「合理」構造,即行政事務的連續性和文牘性,以能力而不是以身份為標準的行政組織,嚴格的等級科層制結構,公共事務與私人事務的分離,形成一個官僚科層制的非人格化統治的社會。
二是社會行動的目的合理性,韋伯將人的行為分為四種,基於情感的,導源於感情沉迷;基於價值合理的:取決於對秩序作為某種倫理、信念;基於傳統性行動,源於傳統;基於目的理性,由對特定外在後果的預期、即由利益情勢所保障。商品經濟的可計算性要求主體基於目的理性而行動。
三是科學合理性。貿易的發展,使得交易的復雜需要法律人士專業知識的幫助。新興的市民階層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保障自己的權利,也需要藉助法律專業人員來為他們提供咨詢,充當他們與政府之間進行談判的中介人,並在政治和司法程序中代表他們的利益。法律職業共同體運用從羅馬法和教會法中傳承而來的各種解釋技術,通過對社會中現有的規范性因素進行收集、概括和總結,創造出一套抽象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則,使每一具體案件都可以通過邏輯方法得出判決,從而形成是一個沒有漏洞的、邏輯一致的體系。
三個面向「合理化」構成近代資本主義形式理性法律,其形成過程是教會法與世俗法、實質與形式分離的過程。道德等實質價值技術化進入法律,自主的道德中立的法律可以用於任何調整目的,法律合理化的過程也是現代化過程。韋伯意識到現代社會是一個「專家沒有精神,縱欲者沒有靈魂」信仰缺失的社會,形式與實質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沖突,形式重視個人能力,能排除絕對恣意和集體主義,但形式化之抽象性格在給予形式上合法之利益最大自由的同時,卻處處傷害了「實質公道的理想」。
韋伯是現代文明之子,其創造的概念如理念型、形式理性等一直沿用至今,其意識到的形式與實質之矛盾我們仍無法超越,韋伯《法律社會學》中價值的實證研究進路對於處於轉型中的中國意義重大。中國目前的社會矛盾,很多時候是日益分化的利益與價值之爭,因此只有對價值進行實證研究,對法治的具體路徑進行描述,法治目標才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Ⅲ 韋伯怎樣用類型學方法建構自己的社會學理論

韋伯社會學的方法論

基礎成分:解釋性理解、主觀意義、價值中立(這個字面理解)、理想類型(社會行動的四種類型)、社會學的目的

方法核心:試圖「解釋性地理解」人們看待自己「社會行動」的方式。

行動是否是「社會」的取決於它的主觀意義是否考慮到他人的行為並且因此在其過程中受到指導。

包含的意思:

1) 行動個體對其行為賦予主觀的意義。

2) 行動者的行動指向他人,因而與他人的行為發生意義關聯。

解釋性理解:社會學家根據行動者自己的意圖來理解社會行動。包括在智力上把握行動者由他們的行動創造的意義,或者通過「直觀的」或「移情作用」的理解。

韋伯主張一個單一的「外在形式」內部蘊藏著千姿百態的動機。

要使社會行動成為一種有效的分析工具,需要建構起關於社會行動的類型學體系(理想類型)。

理想類型作為一種概念工具,並不是現實中實際存在的行動類型,而是借著理想類型的構建,拉開了社會學與現實之間的距離。理想類型是通過比較某個實際行動過程和一個(或多個)社會學概念(即理想類型)之間的近似度如何,再據此分析這一現象,展示這一行動過程的意義脈絡。

社會行動的四種類型:

工具—目的理性的行動:目的、手段及其間接的成果都得到合乎理性的考慮和權衡,其中包括對同一目的的不同手段的選擇、對目的與間接成果的關系以及最後對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的相關重要性的理性思考。

價值理性行動:通過有意識的某些倫理的、美學的、宗教的或其他形式的固有價值信仰,不管最後能否獲得成功的行動。該行動始終包括在行動者看來對其有約束力的『命令』和『要求』。

感情行動:由行動者特定的情緒和情感狀況決定的,包含有一種情感依戀,必須與上述兩種理性行動明確區分開來。

傳統行動:是由根深蒂固的習慣和古老的風俗決定的,經常只是對普通刺激的一種常規反應。

有意義的行動的每種類型在各個時代和各個文明階段都會出現。現代人並沒有與生俱來就擁有一種比祖先更優越的駕馭某種行動類型的能力。然而,作為一種社會勢力的結果,某些時代可能會對某一種特定的行動類型倍加青睞。韋伯確信通過運用社會行動類型學的類型,社會學家甚至能夠理解生活在全然不同的文化中的人們其社會行動具有的主觀意義,並且因此作出因果性的解釋。

韋伯社會學的目的:韋伯研究重點放在對特定實例及其發展因果分析上。他認為對「歷史個體」的因果解釋應該作為社會學的基本目的「我們希望一方面理解它的背景和特有的表現形式的文化意義,另一方面要理解它在歷史上之所以成為如此而非其他的原因」。

因此韋伯反對實證主義學派(實證主義主張遵循自然科學方法,確定一套歷史和社會變革的普遍規律,然後憑演繹程序解釋所有特定實例及其發展)。他反對社會科學以「建構一套封閉的概念體系,能夠以某種確定的方式包容事實並對其分類,並且由此可以對其再次推論」為目標的觀點。「我們不能抽象地理解兩個歷史偶然事件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這一現象,而只是在承認在它具體形成的方式上存在著某種內在一致這樣的基礎上來把握」。

從根本上對動機多元論的強調把韋伯的社會學與行為主義所有流派、「把社會結構置於最重要位置」的所有觀點(如塗爾乾的「社會事實」或者馬克思的「階級」),以及所有賦予規范、作用和規則以一種對人有明確控制權的實證主義觀點區分開來。

Ⅳ 韋伯的理解社會學與迪爾凱姆的實證社會學在方法論方面有哪些異同

異:
韋伯:社會唯名論+方法論個人主義,反實證主義,強調對個人社會行動的解內釋性理解,以「理想容類型」為概念工具;
迪爾凱姆:社會唯實論+方法論集體主義,實證主義,把社會事實當做外在於人的「物」,強調在社會層次上解釋社會事實

同:都把社會學看做科學研究的對象(以理性為基礎,研究社會行為、社會事實的規律性,反對主觀主義),強調因果分析的重要性,在研究過程中主張價值中立

Ⅳ 韋伯的理解社會學與迪爾凱姆的實證社會學在方法論方面有哪些異同,如何評價兩者的分歧

一個偏向於搖椅哲學
一個更偏向於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

Ⅵ 從方法論上比較韋伯社會行動理論與齊美爾的社會學理論的異同

關於社會學的核心問題是什麼,社會學界一直沒有一個共識,未來也很難回形成共識。之所以無答法形成共識,是因為社會學自誕生之初,即流派眾多。社會學古典三大家分別代表了三個不同的社會學研究路徑。隨後社會學理論的發展從宏觀到微觀均有涉及,且理論自身也有相互沖突的地方。各理論基於自身的架構,軍隊其研究的問題有各自的界定,因而無法形成統一的核心問題。比較籠統的一種說法是,社會學的核心問題是個人與社會。這一觀點認為不論是塗爾干開創的實證主義,還是韋伯開創的反實證主義,都認為個人是社會的存在物,應當避免把社會當作抽象的東西同個人對立起來。(馬克思的觀點)而不屬於此的如齊美爾的形式社會學及之後的交換論、互動論、常人方法論等,研究的也是個人的互動。這種說法勉強可以說得通,但其概括的過於寬泛,實質上依然無法框定社會學的核心問題。

Ⅶ 韋伯是法國早期社會學家嗎

可以肯定馬克斯·韋伯是法國早期一個偉大的社會學家。他給出了國家最重要的定義。如果談到發展的政治維度,他說不只有一個,而是有三個:國家、法治、問責。供參考。

Ⅷ 馬克斯韋伯將權威分為哪三種它贊成哪一種

馬克斯韋伯將權威分為:個人魅力型(或叫里斯馬型)、傳統型和法理型權威。這三種統治類型有著各自不同的權力基礎與特性。

1、個人魅力型統治建在某個具有非凡氣質的領袖人物的人格魅力之上。

2、傳統型統治建立在對於習慣和傳統信仰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求之上,行政官員不過是君主的家臣,可以世襲。

3、法理型統治則建立在對於正式制定的規則與法令的正當行的要求之上。合理合法權威在現代社會中佔主導地位,其它兩種權威主要出現在傳統社會中。

實際上,馬克斯韋伯並沒有特別贊成哪一種,而是說明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具體分析。三種統治類型具有統治的合法性,所不同的是現代統治把合法性與技術合理性結合起來,試圖通過技術合理性程度的提高為合法性注入活力。

這就表現為在形式合理性上和工具主義的技術設計上所作出的努力,特別是以形式化的律制度及其操作程序來把理論上的、意識形態上和技術上的努力整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嚴密的合法性網路體系。

(8)韋伯的法社會學擴展閱讀:

另外,韋伯承認「理想形式」是一種抽象的產物,但他主張任何想要了解特定社會現象的人都必須有這種理想形式,因為與物理的現象不同的是,社會科學還牽涉到復雜萬分的人類行為,而這只有可能以理想形式的方法來加以解釋。

理想形式的概念,加上他的反實證主義的立論,可以被視為是他對「理性的經濟人」的方法論假設的辯護。韋伯並且公式化了社會階層的三大要件理論,主張社會階級、社會地位、和團體(或政黨)在概念上是不同的要件。

1、社會階級是以在經濟上與市場的互動所決定的(物主、承租人、員工等等)。

2、社會地位是以非經濟的成分如榮譽、聲望和宗教構成。

3、政黨則指一個人與政治界的聯系。

而這三種要件都會影響到韋伯稱為「生涯機會」的結果。

Ⅸ 以迪爾凱姆為代表的實證主義社會學和以韋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社會學在思想來源,研究對象,方法原則

你直接可以引用袁方那邊社會學研究方法嘛。就是兩種研究方法各有所長。其都是從不同的面去觀察社會。一個用於宏觀一個微觀。 韋伯那種我感覺是功能主義崩潰了。人民又提出來人本的方法。不過韋伯那個。侏儒模型,可以與實證主義的方法結合一下

Ⅹ 談談韋伯關於法律的四種理想類型的分類具有什麼樣的法律社會學意義答案

搜一下:談談韋伯關於法律的四種理想類型的分類具有什麼樣的法律社會學意義答案

熱點內容
房產律師事務所律師顧問 發布:2025-01-07 06:41:00 瀏覽:112
申請法律援助工資不得高於 發布:2025-01-07 06:15:47 瀏覽:935
駐檢察室法院 發布:2025-01-07 06:14:22 瀏覽:674
司法考試論壇哪個好 發布:2025-01-07 05:52:44 瀏覽:796
金融律師咨詢 發布:2025-01-07 05:47:45 瀏覽:99
安全事故電工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7 05:47:34 瀏覽:900
勞動法全文辭退 發布:2025-01-07 05:33:17 瀏覽:766
關於勞動法的書籍 發布:2025-01-07 05:17:59 瀏覽:476
浙江大學光華法律碩士非法學夏令營 發布:2025-01-07 04:41:28 瀏覽:713
中國法治之路 發布:2025-01-07 04:41:25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