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對等
1. 行政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因此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對等的
行政合同中一般復都會體現兩制個關系,即行政關系及合同關系,你所述之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針對於合同事項,但實際上行政合同大多都是如土地徵用,基礎建設等公共利益,其對市政規劃方面實際上是屬於行政機關主導的,而在補償或者協議款項時候才會體現合同中的達成意思表示合意從而成立的特徵。行政合同出現爭議時,大多使用行政方法進行救濟,當然也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爭議,因此,本質上行政合同屬於行政管理事項,打個比方,以前行政機關做出某一具體行政行為只是單方面的,因此引起了很多不滿及糾紛,現在行政機關聰明了,弄一個行政合同,事先與你協調,雙方同意則規避了後續風險,順便還對具體操作事項進行了協調,可以充分提高行政效率,當然行政合同的效能不僅僅是這么簡單。
2. 合同對等性原則出自哪裡
所謂的合同對等原則主要是出自於對雙方的一種保護。核對雙方利益的一種維持。
3. "履約保證金與預付款對等」在合同法第幾條例里
在《合同法》第115條
4. 協議內容不對等需要證明協議無效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回一方以欺詐、脅迫答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5. 法律上合同里是否是雙方權利義務要完全對等
合同只要雙方意思一致,不違反法律法規等都是有效的,不一定權利義務對等。
6. 合同不對等在法律上是否生效
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當事人有權請求變更或者撤銷合同。
換句話說,合同還是成立生效的。只不過當事人有權請求變更或撤銷合同而已。
7. 一,什麼是「霸王條款」
霸王條款就是一些經營者單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義務、減免自身責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和店堂告示或者行業慣例等,限制消費者權利,嚴重侵害群眾利益。
霸王條款之所以遭到廣大消費者的痛恨,是因為個別商家利用信息不對稱、供求關系不平衡,將不平等的消費條款強加給消費者。
很多時候,由於消費者是以個人形式面對集體形式的商家,存在心理弱勢,往往不得不自認倒霉,花了冤枉錢還得受窩囊氣。
「霸王條款」往往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行業管理等方式出現,具有五大共性:
1、減免責任,逃避經營者應盡的義務。
2、違反法律規定,任意擴大經營者許可權。
3、排除、剝奪消費者的權利。
4、權利義務不對等,任意加重消費者責任。
5、利用模糊條款掌控最終解釋權。
2015年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表示,餐飲行業中的「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屬於服務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消費者在餐飲經營者提供服務時遭遇霸王條款產生糾紛,可以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捍衛自身權益。
依據《消費法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7)合同法對等擴展閱讀:
常見的霸王條款
快遞中的「先簽收後驗貨」、「因節假日造成的延誤,承運人不承擔責任」等。
購物中的「特價、促銷商品概不退換」、「本商場擁有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等。
餐飲娛樂片中的「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消毒餐具收費」等。
旅遊中的「機票改簽費70%,退票費80%」、「本社對行程和報價保留解釋權」等。
租房買房中的「賣方因第三方原因導致遲延交房、遲延辦證無需承擔責任」等。
手機中的「行動電話上的保修貼紙不得撕毀、損壞,否則不予保修」等。
8. 合同法中什麼是受讓人
(1)讓與人應承擔的義務
1)技術轉讓合同的讓與人應當保證自己是把提供技術的合法擁有者,並且保證所提供技術的完整、無誤、有效、能夠達到約定的目標;
2)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讓與人應當按照約定,許可受讓人實施專利,交付實施專利有關的技術資料,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
3)技術秘密轉讓合同的讓與人,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技術資料,進行技術指導,保證技術的實用性、可靠性、承擔保密義務;
4)技術引進合同的讓與人不得脅迫受讓人接受不合理的限制性要求,未經審批機關批准,合同不得有下列限制性條款:
a.要求受讓人接受與技術引進無關的附常條件,包括購買不需要的技術、技術服務、材料、設備或者產品;
b.限制受讓人自由選擇從不同來源購買材料、零部件或者設備;
c.限制受讓人發展和改進所引進的技術;
d.限制受讓人從其他來源獲得類似技術或者與之競爭的同類技術;
e.雙方交換改進技術的條件不對等;
f.限制受讓人利用引進的技術生產產品的數量、品種或者銷售價格;
g.不合理地限制受讓人的銷售渠道或者出口市場;
h.禁止受讓人在合同期滿後,繼續使用引進的技術;
I.要求受讓人為不使用的或者失效的專利支付報酬或者承擔其他義務。
5)讓與人未按照約定支付使用費的,應當補交使用費,並按照約定支付違約金;不補交使用費或者支付違約金的,應當停止實施專利或者使用非專利技術,交還技術資料,承擔違約責任,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超越約定的范圍,的未經讓與人同意擅自許可第三人實施該專利或者使用該技術秘密的,應當停止違約行為,承擔違約責任;違反約定的保密義務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6)受讓人按照約定實施專利、使用技術秘密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由讓與人承擔責任,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受讓人應承擔的義務
1)技術轉讓合同的受讓人應當按照約定的范圍和期限,對讓與人提供的技術中尚未公開的秘密部分,承擔保密義務;
2)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受讓人應當按照約定實施專利,不得許可約定以外的第三人實施該專利;並按照約定支付使用費;
3)技術秘密轉讓合同的受讓人應當按照約定使用技術,支付使用費,承擔保密義務;
4)技術引進合同的期限應當同受讓人掌握引進技術的時間相適應,未經審批機關批准不得超過十年;
5)受讓人未按照約定支付使用費的,應當補交使用費並按照約定支付違約金;不補交使用費或者支付違約金的,應當停止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交還技術資料,承擔違約責任;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交還技術資料,承擔違約責任;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超越約定的范圍的,未經讓與人同意擅自許可第三人實施專利或者使用該技術秘密的,應當停止違約行為,承擔違約責任;違反約定的保密義務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9. 合同風險有哪些
這里說的合同風險,是指合同執行過程中的風險。合同簽完了,執行合同過程中會有很多風險,比如合同變更問題,簽合同和執行合同不是同一個人的問題,雙方是否能履約的問題等等。重點講幾個經常出現的風險點:
合同交底
簽合同和執行合同的不是同一個人,簽合同的這個人很清楚合同當中說了些什麼,但執行合同是另外一個人,不清楚。尤其是對非常復雜的項目,比如一個基建工程項目,涉及很多的部門和很多人(有時候是上百人),合同就一個,那就必須要讓執行合同的所有人都清楚合同是怎麼說的,怎麼定的。這就需要合同交底,要把合同里的所有內容交代給所有與合同有關的人。
實踐當中比較好的做法,一是針對合同中的重要條款,比如質量條款、交付條款、索賠條款、標的條款等等,在簽訂之前就與相關部門協商進行協商,相當於執行前已經進行了交底;二是合同簽訂結束之後,對所有涉及部門進行一些講解,不要在出現糾紛的時候再去查找合同。
合同變更
我們在工作中常碰到合同變更,這也是個很大的風險點。比如,供應商交貨後,質量部檢查不合格。供應商說不對啊,我是按照你們給的圖紙生產的啊,怎麼可能不合格呢,我手頭的圖紙和你用的圖紙不一樣?大家覺得很奇怪,後來找到技術部門。技術部門說,圖紙是改過了,當時王工去改的。但是改過的圖紙沒有給到質量部,也沒有給采購部。還有一種情況,供應商說,王工你不是改了么?王工說,我是改過,但是後來不又改回來了嘛!結果大家都沒有切實證據。很多公司針對這點,都有個DCN(Design Change Notice)設計變更,或者叫ECN(Engineering Change Notice)工程變更,差不多是一個意思。針對公司里的DCN管理流程(如果有的話)。
采購要堅持一條,所有的更改,都必須要通過采購發出,否則視為無效。這件事情要跟供應商講清楚,也要跟公司內部部門講清楚。為什麼一定要通過采購發出呢?因為這涉及到商務上的變更。否則供應商不定哪天就可以拿一份變更通知單來找采購要錢,采購如果不同意,與供應商就要產生爭議了。
還有一種典型情況,常出現在家裡裝修過程中
家庭裝修常常是女主人負責的,女主人總是要貨比三家,找來三家裝修公司,比價砍價,多少水泥多少黃沙,分析得清清楚楚,價格也砍得很低。等真正裝修的時候,裝修公司就開始講,說現在啊都不流行這個門了,都流行實木的了,人一輩子搞裝修呢也搞不了幾次,也差不了多少錢;女主人想想,也行吧,就把門改了。
到裝窗戶的時候又說了,現在的窗戶都用中空的,隔音的,進口的,這個也差不了多少錢。結果又改了。所有的改動都差不了多少錢,到最後差了很多錢。在國內搞基建造房子,這種情況也特別常見。采購的時候都搞招標,這時候把供應商價格殺得很狠,那時候我們很多需求並沒有確定下來。施工過程中,我們的需求部門不斷提出各種變化,這兒要開個門,那兒要增加一個物流通道……很多更改就是現場的一個工程師,就在變更單上簽字同意了。最後施工公司來找采購要錢。
供應商靠什麼賺錢?往往就是靠變更賺錢的!
所以對變更一定要強化管理。基建的時候,一開始會採用招標,但中間的變更就是一個工程師在簽字,這兩個程序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建議,原則上所有的變更必須遵循原合同的審批流程,保證原來審批的人都知道已經發生的變化,否則就會失控。現實中,如果變更數量很大,也可約定一定金額范疇做授權,但前面那點「所有變更由采購發出」必須堅持。
合同變更中還有個說法,實質性變更
什麼叫實質性變更?
合同中有很多條款,只有一條不是實質性條款,就是「鑒於」條款,「雙方本著良好合作……訂立本合同」。宮老師把這個條款叫做「客套話」條款,這句話怎麼寫都沒關系。其他所有的質量、價格、交付、仲裁等條款,都是實質性條款,這些內容如果變更了,就需要重新審批。
實際中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合同都印刷好了,發生了變更。有人用塗改液塗一下,或者用鉛筆、鋼筆寫一下,這都是不行的。有人說,我在更改的地方再蓋個章。這個道理上是可以的,但是現在印刷這么方便,最好不要用這種方法,因為容易產生爭議。
如果個別條款發生了變化,又不想重新列印一遍。怎麼辦呢?可以再多簽一個變更協議,或者補充條款協議,附在後面,這是可以的。這些在操作層面都要注意。
10. 出讓合同中的對等法律關系和不對等法律關系條款有哪些
如果是土地出讓合同的話。
一、對等法律關系是指土地出讓合同的契約性;
1、土地出讓合同是基於平等、自願、等價有償的原則而簽訂的。合同的一大特徵就是在平等的法律關系主體之間以相互支付一定對價為條件自願訂立合同,亦即契約自由原則。
2、在不違背有關房地產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土地出讓合同主體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
3、土地出讓合同除國家意志優越於民事主體意志之外,出讓方與受讓方的權利義務內容具有一定對等性,即出讓合同簽訂以後,雙方當事人應受到法律同等的保護,享受平等的權利並對等地履行義務,任何一方違約,都應依法進行賠償。
4、在法律適用方面,土地出讓合同應遵守一些民事法律關於民事法律行為和合同要件的規定。
二、不對等法律關系體現在土地管理部門享有一定的行政特權。
1、從合同的簽訂來看,選擇主體具有不對等性。在簽訂合同時,土地管理部門作為出讓方可以依法律或職權,根據需要通過直接磋商、招標或拍賣的方式選擇適當的當事人。而土地使用者則缺乏選擇權,只要確定想使用某一地塊,只能與該地塊所在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土地出讓合同,無權選擇出讓方。
2、從合同的內容來看,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具有不對等性。
3、從合同的履行來看,雙方的地位不對等。土地出讓合同簽訂以後,出讓方—土地管理部門有權指揮和監督受讓方履行合同;
4、從權利的救濟途徑來看,雙方享有的權利不對等,土地出讓合同的違約責任具有行政性和補償性。
如有幫助,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