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法社會關系

勞動法社會關系

發布時間: 2020-12-22 16:45:14

『壹』 勞動法社會法的關系

勞動法與社來會保障法是聯系非自常密切的兩個法律部門,他們都與保護弱勢群體實現社會公平和社會安定有關。但作為不同的法律部門,它們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不同的。長期以來,我國將保障福利內容納入勞動關系進行調整,作為勞動法的組成部分,並不存在社會保障法的范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社會保障法應與勞動法合理界定。但由於兩個部門法在發展上的某種聯系和延續性,使得學界對它們之間的認識模糊不清。有人認為勞動關系包含了保障福利內容,有人認為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相互交叉,還有人認為勞動法從屬於社會保障法,因而造成了一些實際的社會問題難以解決,不利於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必須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理論支持。

『貳』 判斷是否屬於勞動法所調整的「其他社會關系」的因素有哪些

1.關系雙方本身存在或事先存在著勞動關系;
2.這種社會關系是由勞動關系引申而來的;回
3.這種社會關系目答前已經脫離了單純的勞動關系,甚至完全脫離了勞動關系。

上述都是我的個人理解,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叄』 因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發生的爭議,都適用.對嗎

我國《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版系的其他關系。

⑴勞動關系是權指人們在社會勞動過程中彼此之間發生的關系,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指在實現社會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的社會關系。根據《勞動法》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可以知道《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范圍包括: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其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②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

⑵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也是勞動法的調整對象,主要包括:①管理勞動力方面的關系;②社會保險方面的關系;③處理勞動爭議所發生的某些關系;④工會組織與單位行政之間的關系;⑤有關國家機關對執行勞動法進行監督檢查而發生的關系。

『肆』 以下哪些社會關系不屬於勞動法的調整范圍,a,社會救濟 b,集體合同爭議 c,軍

集體合同爭議
集體合同爭議肯定是勞動法調整,社會救濟應該是包括五險一金內容吧,但是不屬於,軍有關的都不是

『伍』 勞動法社會關系是指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社會保障法與勞動法的共通之處在於它們都是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法 律,而且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早期的勞動法從限制童工、 改善勞動衛生條件開始為勞動者提供救助; 工人中共濟組織的成立實際上是社會保障的前身。 為勞動者提供生存保障的勞動法中已經包涵了社會保障的內容。 即便是德國俾斯麥頒布的社會保障法典, 也是以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存狀況為基本動因的。 作為社會保障法主要成分的社會保險法是以勞動關系為前提條件, 目的在於解決勞動者的養老、疾病、工傷、失業和生育問題。 盡管如此,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區別仍然顯而易見。 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 社會保障法調整國家、用人單位、公民(勞動者)、 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因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 優撫安置等發生的關系。就直接關系而言,在內容上, 社會保障關系可以分為社會保險關系、社會救濟關系、 社會福利關系、社會優撫關系。在主體上, 社會保障關系涉及到國家與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 社會保障機構與政府之間的關系、 社會保障機構與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社會保障機構之間的關系、 社會保障機構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就間接關系而言, 在社會保障基金管理與運營中, 社會保障機構與投資市場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 這些關系都需要社會保障法從不同方面予以規范和調整。 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或勞動 合同關系的勞動者(公務員、軍人等不適用勞動法); 社會保障法的主體包括國家、用人單位、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和公民( 勞動者)。社會保障的對象應當是該社會的全體社會成員, 尤其是那些喪失勞動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幫助的人。 社會保障對於社會成員來說,應不分部門和行業, 不分就業單位的所有制性質或有無職業,不分城市和農村, 只要生存發生了困難,都應普遍地、 無例外地給予基本生活的物質保障。 社會成員之間只存在保障基金的籌集方式、保障的項目、 標准以及採取的形式不同,不存在能否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差別。 這是社會保障具有普遍性的體現。 社會保障的這種普遍性不僅體現在社會福利通常是由全體社會成員所 享受,而且還體現在當該社會的局部地區出現自然或人為的災害, 意外災害的襲擊使他們陷入貧困時, 為該地區的全體社會成員提供的物質幫助。在這個意義上, 我國目前社會保障的對象還應當擴大。據統計,農民進城務工後, 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比例分別只有3.4%和2.7%。 在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總覆蓋率不足10%,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為農村總人口的7.6%。 同時,社會保障也對社會成員中的特殊對象給予特殊幫助。 社會保障的特殊對象主要包括因退休、失業、患病、傷殘、 生育等造成的失去或中斷收入來源而需要社會特殊幫助者。 這些成員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與競爭能力,使收入中斷、 減少或喪失而影響了基本生活,從而得到社會給予的特殊保障。 勞動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協調勞動關系, 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社會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障社會全體成員在遭受各種意外和風 險時的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安全。 社會保障法律制度被公認為社會安全網或社會穩定器。 社會保障是社會按照一定時期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對生存發生困難的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予以物質幫助。 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證,就要危及他們的生存, 以致影響社會的安定。社會保障使社會成員具有安全感, 人們可以在社會心理上保持平衡, 從而沒有後顧之憂地在安定的社會環境中生存並從事創造性的勞動。 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內容是勞動者的勞動; 社會保障法調整的內容則是社會保障機構應當給予被保障人的各項待 遇。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社會優撫待遇。 社會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方式,對勞動者在遇到生、老、病、傷、 殘、死、失業等困難,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工作時, 給予物質幫助的制度。社會福利, 是為全體成員提供的各種福利性補貼和舉辦各種福利事業的總稱。 包括一般的社會福利、職工福利和特殊的社會福利。社會救濟, 是指國家對於那些因自身、 自然和社會原因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標準的貧困者提供幫助, 以保障他們基本生活的制度。社會救濟由社會救濟、 救災救濟和扶貧救濟三部分制度構成。 社會優撫是國家對維護國家安全或社會秩序作出貢獻和犧牲的人員及 其家屬在物質上給予優待和撫恤的制度。 社會優撫制度是伴隨著軍隊的產生而產生, 隨著軍隊的發展而逐步完善起來的。社會優撫包括社會優待、 傷殘撫恤和死亡撫恤。 勞動法律關系強調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 而社會保障關系中的一些項目則並不要求權利義務的對等性。 當人們的基本生活狀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時, 他們就能夠享受到社會保障的權利。 社會成員在享受社會保障的機會和權利上帶有較大的機會均等和利益 均享的特徵。凡是生存發生困難的社會成員, 都可以均等地獲得社會保障的機會和權利。 而且每個社會成員從社會保障中獲得的物質幫助是基本均等的。 在充分體現社會公平的前提下, 社會保障法律制度也以其特有的方式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這在作為社會保障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險制度中尤為明顯。 社會保險在對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的勞動者提供基本物質保障的 前提下,將勞動享受保險的待遇與過去的勞動貢獻掛鉤, 體現應有的差別。勞動時間長、勞動貢獻大的, 物質保障待遇相對就高。 從而在維護社會穩定的同時也能鼓勵勞動者在職時積極勞動, 多勞多得,為社會多做貢獻,將來也能更多地享受社會保障待遇。 在社會救濟方面,對殘疾人和無固定職業、無固定收入的社會成員, 既給予基本生活的保障,又根據不同的特點安置就業, 鼓勵他們從單純接受救濟轉變為既接受救濟又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 動。對於因自然災害及其他原困處於危難之中的社會成員, 在給予物質保障的同時,鼓勵他們發展生產,擺脫貧困。 這些都使社會保障法具有了既保障社會穩定又促進社會發展的特徵。

記得採納啊

『陸』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A,根本法 B,單行法 C,基本法 D,民法

參考答案:C.基本法
解釋:憲法才是根本法,A錯。狹義的如《勞動合同法》才是單行法,B錯。勞動法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獨立法律部門,D錯。

『柒』 急求。。。。(根據勞動法),,下列社會關系中,屬於勞動法調整的對象是( )

c根據《來勞動合同法》第二條中華人源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的規定可知C項是正確項。

『捌』 下列社會關系不屬於勞動法調整對象的是

上面解釋的很清楚,但第四項存在疑問,究竟是講勞動監察大隊的執法,還是說僱傭童工關系?我個人認為這個句子的 動詞是:查處,本意是講勞動監察大隊的執法,執法行為應當屬於行政處罰,該處罰行為受《行政處罰法》調整。如果本題是單選,那麼毫無疑問是選A,如果多選,才選A D。

『玖』 勞動法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中,居於核心地位的是()

d 勞動爭議處理關系

『拾』 下列社會關系中,屬於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 )。

【答案】D
【答案解析】勞動法律關系是指勞動法律規范在調整勞動關系過程中所形成的勞動者(雇員)與用人單位(僱主)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即雇員與僱主在實現現實的勞動過程中所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熱點內容
行政規章和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0 01:15:10 瀏覽:924
11月14日社會與法頻道怎麼回放 發布:2025-01-20 01:09:25 瀏覽:4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出境配偶 發布:2025-01-19 23:58:12 瀏覽: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
行政立法擴張體現在 發布:2025-01-19 23:07:19 瀏覽:238
旅遊法律責任名詞 發布:2025-01-19 23:05:34 瀏覽:553
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辨論賽 發布:2025-01-19 22:42:34 瀏覽:638
新勞動法加薪 發布:2025-01-19 22:41:23 瀏覽:725
寧夏郵政條例 發布:2025-01-19 21:48:58 瀏覽:810
經濟法要約邀請例題 發布:2025-01-19 21:10:22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