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社會保障法
❶ 羅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原因:
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即解決在生產過程中的無政府(自由競爭)狀態。雄厚的經濟實力使羅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預經濟。美國獨立戰爭以來形成的民主傳統為新政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德、日法西斯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他們是軍國主義國家,有本質的擴張性)。
國家干預經濟和運用 財政政策調整經濟成為美國經濟學界的強大思潮,為新政的實施提供理論依據。羅斯福的個人優良素質(德國的希特勒、日本的廣田弘毅妄圖奪取世界霸權奪權,使國家走上法西斯擴張道路;羅斯福則從維護制度穩定出發,從維護世界和平出發)。
(1)羅斯福社會保障法擴展閱讀
羅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
1、整頓銀行與金融系,下令令銀行休業整頓,逐步恢復銀行的信用,並放棄金本位制,使美元貶值以刺激出口。
2、復興工業或稱對工業的調整(中心措施):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與藍鷹運動來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
根據《全國工業復興法》,各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准和工作日時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與調節(緩和階級矛盾)。
3、調整農業政策:給減耕減產的農戶發放經濟補貼(農民縮減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補貼),提高並穩定農產品價格。
4、推行「以工代賑」(最重要的一條措施)。
5、大力興建公共工程,緩和社會危機和階級矛盾,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
6、政府還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通過了《社會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養老金和保險,失業者可以得到保險金,子女年幼的母親、殘疾人可以得到補助。
7、建立急救救濟署,為人民發放救濟金。
❷ 羅斯福的社會保障法
貧困問題是困擾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社會問題之一。30年代羅斯福政府面對的是絕對貧困,即經濟形勢極度惡化,大量貧困的人群難於溫飽,無法生存。
羅斯福總統上任伊始,正值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高峰期,這場危機對美國經濟、政治各方面的破壞性影響極大。工礦企業破產,農業滑坡,出現了許多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窮人,這些窮人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失業者,他們是經濟危機的直接受害者。1933年美國失業者高達1700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總數的1/4,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失業者。在西雅圖,因失業而領取救濟的隊伍排成四行,長達幾條街。第二類是老年人,因年老體衰,健康每況愈下,加之得不到救濟,常常難於溫飽,景況非常凄涼。第三類是流浪者,約有200萬人,他們無家無業,到處流浪,混跡於城市的廣場、公園、鐵路沿線,住在用木箱板或廢鐵皮搭起的「胡佛村」里。 大危機造成了空前嚴重的災難,「蕭條年月所引起的人們的消沉、不滿和懷疑是廣泛的」,對於美國社會生活的影響是深遠的。 例如,由於營養不良,導致公眾健康狀況普遍較差,被迫性的晚婚晚育現象極為普遍,失學青少年大量增加,更為顯形的是,經濟危機造成的絕對貧困給羅斯福政府造成了極大壓力,城市和農村不斷滋生的騷亂,動搖著資本主義大廈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