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緯合同法
Ⅰ 張國印的介紹
張國來印律師,中共黨自員,現為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北京市律師協會優秀黨員,具有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資格、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資格。曾先後執業於北京市中孚律師事務所、北京市岳成律師事務所、上海建緯律師事務所北京分所,北京市京劍律師事務所,執業證號:1110119 971 0187556。 張國印律師曾就讀於重慶交通大學(原重慶交通學院)道路橋梁系、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清華大學法學院,先後獲得建築學士學位、法律學士學位、法律碩士學位。從事律師職業前,曾在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原交通部第一公路局)從事道路橋梁工程建設,參與過大型公路橋梁工程如滬寧高速公路的施工,具有大型建築工程建設施工經歷,在建築、房地產、合同法律服務方面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
Ⅱ 合同糾紛
我給你提供一篇建築經濟雜志的文章 相信對你有用
針對您的情況 主要是量差問題 請注意這篇文章的分析
根據您自身情況解決問題
[摘要] 固定總價合同是目前建築市場常見的一種施工承包合同形式。近幾年來,由於鋼材、水泥、砂石、磚等主要建材價格波動很大,固定總價合同在履行中遇到理論與實際的許多爭議。本文結合案例,對固定總價合同的特點、風險、爭議類型進行分析並提出防範措施,以期承發包雙方在簽訂此類合同時盡可能將風險范圍估計充分並合理分擔,避免糾紛的再次發生。
[關鍵詞] 固定總價;合同特點;風險與防範。
上海某著名建設集團公司通過議標承建了湖南長沙一家韓資企業廠房工程,雙方簽訂了固定總價合同,工程總價6000餘萬元。在履行合同過程中,由於工程量錯算、漏算、材料漲價等因素,導致工程實際成本大大超過預算,公司因此要求追加工程價款,增加支付1000餘萬元,而業主則以合同是「固定總價」為由不同意增加價款,上海公司遂停工要求談判,雙方形成價款爭議。
雙方爭議的主要問題有:
1、「價差」爭議,即因鋼材大幅漲價導致的爭議。該工程投標截止日為2003年6月,在此之後,全國大部分城市主要建材大幅度漲價,工程所在地長沙的鋼材上漲幅度達30%~50%,本案系爭工程用鋼量為7000多噸,因鋼材大幅度漲價造成的損失高達400多萬元。承包商上海公司認為此種漲價是投標人投標時所無法預見的,發包商應當按實補償。而業主湖南公司認為合同為「固定總價」,材料漲價是承包商應當承擔的商業風險,不同意以此為由調整價款。
2、「量差」爭議,即工程量計算錯誤導致的量差。上海公司在施工中發現工程量漏算、錯算比較多,涉及工程造價近300萬元。上海公司認為業主湖南公司在招標時只給了投標人7天的編標時間,在這7天時間內投標人除了要研究招標文件和招標圖紙,還要踏勘施工現場、詢標、參加答疑會、編制全套投標文件,客觀上無法精確計算工程量,因此要求業主湖南公司予以補償。而湖南公司堅持認為本工程為「固定總價」,所有工程量計算疏漏均應由承包商自己承擔後果,不同意補償價款。
3、工程承包范圍的爭議。招標人湖南公司招標時既提供了由某電子工程設計院設計的施工圖(藍圖),又同時提供了其委託韓方設計的白圖。招標文件規定投標文件的編制依據是「設計圖紙」,但未具體明確是哪一種「設計圖紙」,在投標截止日前,亦未有文件予以澄清。上海公司在報價時依據的是施工藍圖,而非韓方設計的白圖。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業主湖南公司要求上海公司以韓方設計的白圖為依據進行施工,導致工程量差異,涉及工程價款100多萬元。上海公司認為凡是超出電子工程設計院設計的施工藍圖范圍的工程量,均不屬於施工承包范圍,不在包干造價范圍內,業主應按增加工程量追加合同價款。湖南公司則認為該白圖為投標時提供,不同意作為增加工程量增加工程價款。
因雙方對上述爭議無法達成一致意見,上海公司慕名來到本所,委託本所對上述爭議出具法律意見書。
本所對上述爭議的主要法律意見為:
1、關於「價差「。本所認為30%~50%的鋼材漲幅已完全超出了承包商在投標時能夠預見的商業風險范圍,屬於民法理論上的「情勢變更」。
「情勢變更」是指作為合同存在前提的情勢,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的事由,發生了不可預料的變更,從而導致原來的合同關系顯失公平,雙方利益嚴重失衡。本系爭工程用鋼量達7000多噸,因鋼材大幅度漲價造成承包商增加工程成本400多萬元,已遠遠超出承包商應當承受的商業風險范圍。承包商上海公司提出追加價款有法律依據。考慮到業主的外資性質,本所建議雙方對超過10%的價差部分按適當比例分擔解決。
2、關於「量差」。本所認為,《招標投標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招標人應當確定投標人編制投標文件所需的合理時間」,而本工程造價近7000萬元,招標人湖南公司只給了投標人短短7天的編標時間,使得投標人上海公司不可能做到沒有任何疏漏。由於這部分疏漏工程量涉及工程造價300多萬元,根據《民法通則》「公平、誠實信用原則」,上海公司請求湖南公司對其損失進行適當補償有法律依據。本所建議上海公司在談判無果的情況下,可以根據《民法通則》和《民訴法》的規定,提起變更合同價款的變更之訴。
3、關於工程承包范圍的爭議。本所認為,根據我國相關行業規定和行業常識,白圖僅是設計框架,更多體現的是設計理念和設計效果,白圖未經深化設計是不能直接作為施工依據的。依據白圖通常只能編制工程概算,而只有施工圖(藍圖)才是確定工程造價的依據。根據招標文件對投標報價的要求,系爭工程屬於「總價固定」合同,投標人一旦被確定為中標人,其中標價一般不作調整。因此在業主未明確韓方設計的白圖是報價依據的情況下,投標人只能依據電子工程設計院設計的施工圖(藍圖)進行報價。
因此本所認為,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凡超出施工藍圖范圍的工程量,均屬於合同增加部分,湖南公司以韓方白圖中已含相應工程量為由不同意作為增加工程量調整工程價款的觀點沒有法律依據。
上海公司根據本所的法律意見,與業主湖南公司再次進行了談判,最終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業主湖南公司同意補償上海公司480萬元。
上述案例所涉爭議集中了固定總價合同常見的爭議類型。為了使承發包雙方對固定總價合同有更深刻的了解,筆者結合本所律師實踐,就固定總價合同的性質、特點、風險類型、爭議焦點、預防措施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固定總價合同的的性質、特點及風險
固定總價合同,俗稱「閉口合同」、「包死合同」。所謂「固定」,是指這種價款一經約定,除業主增減工程量和設計變更外,一律不調整。所謂「總價」,是指完成合同約定范圍內工程量以及為完成該工程量而實施的全部工作的總價款。
固定總價合同在目前的建築市場上頗受青睞,特別是外資企業業主更是普遍採用這類合同。這是因為這類合同與固定單價合同、按實結算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更能保護業主的利益。
固定總價合同有如下特點:
1、工程造價易於結算。
由於總價固定,因此只要業主(發包方)不改變合同施工內容,合同約定的價款就是承發包雙方最終的結算價款。對於業主來說,這樣的價款確定形式可以節省大量的計量、核價工作,從而能集中精力抓好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
2、量與價的風險主要由承包商承擔。
對承包商而言,固定總價合同一經簽訂,承包商首先要承擔的是價格風險。這里投標時的詢價失誤、合同履行過程中的價格上漲風險均由自己承擔,業主不會給予補償。
其次,承包商還要承擔工程量風險。在固定總價合同中,業主往往只提供施工圖紙和說明,承包商在報價時要自己計算工程量,再根據申報的綜合單價,得出合同總價。即便業主提供工程量清單,也僅僅是承包商投標報價的參考,業主往往聲明不對工程量的計算錯誤負責。這樣,承包商還要承擔工程量漏算、錯算的風險。
招標實踐中,外資和港台業主給予的投標時間往往比較短,承包商來不及根據施工圖精確計算工程量,只能憑經驗結合圖紙作估算,漏算、錯算幾乎難以避免,只不過漏算、錯算的數額有大有小罷了。
對於業主而言,通過招標、議標選擇的承包商,其中標價的利潤空間已經大大壓縮,業主高價獲取工程的的風險幾乎不存在。但是,材料市場不會永遠只漲不跌,因此簽訂固定總價合同對業主同樣具有一定的風險,只是基於業主在工程合同中的優勢地位,往往可以逼迫承包商減少合同價款,因此,固定總價合同中業主的價格風險相比承包商要小得多。
3、承包商索賠機會少。
固定總價合同,業主往往在合同中明確只有業主變更設計和增減工程量可以調整合同價款,這樣一來承包商索賠的機會大大減少,而業主對工程造價的控制就能做到基本不突破預算。因此固定總價合同也是業主對付承包商「低中標、勤簽證、高索賠」的妙招。這對企業管理制度嚴格、超預算資金需要公司董事會批准支付的外資企業尤為重要。
二、固定總價合同的局限性
盡管對業主而言,固定總價合同有那麼多的優勢,但固定總價合同並不適用所有類型的工程項目。根據固定總價的上述特點,筆者認為,固定總價合同僅適合以下類型工程:
1、合同履行周期短的小型工程。由於固定總價是價款不變的合同,因此承發包雙方都要承擔材料價格起伏的風險。雖然承包商承受的材料漲價的風險更大,但有漲總會有落。如果雙方簽訂合同時正是材料大幅度漲價的時候,而在合同履行期間材料又大幅回落,那麼吃虧的將是作為發包人的業主。因此作者認為固定總價合同只適用履行周期一般不超過半年、材料市場價格相對穩定的小型工程。
2、適合工程結構相對簡單的工程。因固定總價是量、價均不調整的合同,對於結構相對簡單的工程,工程量誤差率較小,報價的准確性更高。而結構復雜的工程,承包商漏算、錯算工程量的概率較大,雖然業主可以施工圖紙已經明確、雙方已經通過詢標、答疑解決了設計細節問題,工程量疏漏的損失應由承包商自己承擔為由拒絕承包商的調價要求,但如果承包商確實因此而遭受重大經濟損失、或者如上述案例那樣因業主給予的投標時間過短無法准確計算工程量,造成工程量差異太大,損失嚴重,承包商依然會要求業主分擔,甚至通過停工、訴訟或仲裁途徑解決這些問題。這樣一來,對工期十分敏感的業主將不得不花大量精力、時間處理這些爭議。因此,筆者認為,對於結構簡單的住宅、廠房、商場等類型工程可以使用總價固定合同,而結構復雜的綜合性工程則更適合單價固定合同形式。
三、固定總價合同常見的爭議類型:
由於對固定總價合同的局限性認識不足,建築市場上採用固定總價合同形式簽訂施工承包合同的仍占很大比例,在業主是外資的工程合同中,這一比例則高達70%。但隨之而來的合同糾紛也大幅度上升。
筆者所在的建緯律師事務所,是一家以建設工程、房地產領域法律服務為主要業務的專業律師事務所。近一兩年,本所承接的涉及工程領域法律服務的訴訟或非訴訟糾紛業務中,因固定總價合同引起的糾紛也占較大比例。這些糾紛類型主要有:
1、價格爭議:在價格爭議中,又可以分為:
(1)材料漲價引起的價格爭議。去年全國大多數城市建材大幅度漲價,有些地方的漲幅達30%~50%,這對低價中標而又簽訂固定總價合同的承包商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承包商認為材料漲價幅度已經超過正常的商業風險范圍,屬於當事人簽約時無法預見的客觀情勢變化,要求業主對此進行補償,追加合同價款。而業主則以雙方所簽合同為固定總價合同,材料漲價屬於承包商應當承擔的商業風險范圍、追加價款沒有合同依據為由,拒絕追加合同價款,雙方因此產生爭議。
(2)變更引起的價格爭議。設計變更和業主增減工程量是固定總價合同約定的可以調整合同價款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雙方對設計變更、調增調減工程量引起的價款變動沒有明確、具體的約定,一方主張變更工程的單價應按市場價或造價部門市場信息價計價,一方堅持按照承包商投標時的單價進行計價,雙方即會產生爭議。
2、工程量爭議:
這類爭議主要發生在施工企業報價漏項、工程量錯算較多的情況下。因我國對工程量計算有統一規則,施工企業又有專門的預算人員,因此施工企業對工程量失誤導致的價款損失普遍認為是自己的失誤造成,即便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現工程量漏算、錯算,也很少要求業主追加合同價款,除非工程量誤差巨大、損失慘重,且發包人在招標過程中有過錯。故此類糾紛相對較少。
3、施工承包范圍爭議:
「固定總價合同」固定的是合同承包范圍內的工程內容,合同承包范圍外的工程則可以追加合同價款。正因為此,對合同承包范圍的明確界定就顯得十分重要。
本所律師正在代理訴訟的一起裝飾工程合同糾紛案件,就是固定總價合同因承包范圍不明確而引起的70餘萬元的造價爭議。承包商堅持這70餘萬元的施工內容不在承包范圍內,屬於後增加工程,應當追加價款;而業主認為合同報價的依據是設計圖紙,凡是圖紙載明的、或隱含的、或按照施工慣例應當完成的工作都是閉口合同價款包乾的內容,不同意增加價款。由於報價時僅有一張簡單的平面布置圖,合同價款涵蓋的內容到底包括哪些,雙方均無法證明,因而導致爭議。
此類爭議雖然比較少見,且主要發生在合同過於簡單、資料不全、管理不善的承發包之間,但涉及的糾紛金額卻不小,應當引起承發包雙方和做工程法律服務的律師同行的高度注意。
四、固定總價合同風險防範的建議:
1、關於價格爭議,建議在合同中明確固定總價包乾的風險范圍,同時約定風險范圍以外的價格漲幅的處理方法。
建設部與國家工商總局推薦使用的99版《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範文本第23條「合同價款及調整」中推薦了三種關於合同價款的確定方式。其中第一種「固定價格」合同中即有關於風險范圍的約定與調整規定。如雙方約定採用固定價格合同,則應「在專用條款內約定合同價款包含的風險范圍和風險費用的計算方法,在約定的風險范圍內合同價款不再調整。風險范圍以外的合同價款調整方法,應當在專用條款內約定」。因此如果業主招標時明確合同為固定價格合同,但未明確風險包干范圍,則中標後雙方應在專用條款中約定該固定價款包含的價格風險范圍(行業慣例為10%)以及超出此范圍的處理方法。
筆者認為,材料漲跌不依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簽約雙方均無法預知合同履行過程中材料是漲還是跌,因此約定風險包干范圍能保障承發包雙方的利益,是公平原則的體現。相信明智的業主亦能接受此種觀點。
對於因設計變更和增減工程量引起的價格爭議,由於承包商在投標報價時為了獲取工程會故意將某個子項的價格壓低或抬高,因此如果是低價工程量調增過大,則承包商將蒙受損失,而如果高價工程量調增過大,則發包商將蒙受損失。因此為了減少此類爭議,建議承發包雙方一方面要在合同中約定調增工程量時單價的確定方式,另一方面還應約定允許調增的工程量范圍(行業慣例為15%),以及約定超過此范圍的處理方法。
99版《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對變更引起的價款確定方式有規定,但對工程量的調增范圍沒有約定,建議承發包雙方在今後簽約時注意。
2、關於工程量爭議。業主基本不承擔工程量風險,但業主方應當注意,如果採用固定價格合同,招標時應使用施工圖而不是草圖或方案圖,且應有比較詳細的圖說和施工要求,並在招標時給投標人留有足夠的編標時間和詢標時間(應當依法招標的工程不得少於20天),以確保投標人完全了解施工場地,理解設計意圖,明確施工要求,減少投標人工程量計算失誤的概率,避免糾紛的發生。
對於承包商而言,首先在投標時應吃透設計意圖,詳細踏勘現場,對圖紙和說明中不明確的地方應及時通過詢標要求招標人明示,並做好詢標答疑的詳細記錄,已備今後發生爭議時有足夠的證據。其次在編制經濟標時應採取「背對背」的方法,由兩名以上預算員同時計算或審核工程量,以便及時發現工程量漏算和錯算之處。
3、關於工程承包范圍的爭議。筆者建議,業主在招標時應盡可能將招標范圍、投標人報價應包含的工作內容、費用項目在招標文件中一一明確,避免產生歧義。其次,採用工程量清單招標時,應明確施工圖紙與工程量清單內容不一致時的處理辦法。
對於承包商而言,工程范圍是固定價款的核心,一旦報價范圍小於合同承包范圍,其損失難以估量。因此承包商在報價時應仔細審閱招標文件、圖紙及圖說,以免遺漏報價內容。其次,如果業主不是採用施工圖報價,而是採用工程量清單報價,且聲明不對工程量清單負責時,承包商應將業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單與施工圖紙認真核對,如果發現工程量清單內容有遺漏,應要求業主明確是否可以在報價時增加上去。切忌拋開圖紙只按工程量清單報價,造成清單報價內容與施工圖紙不一致,雙方各執一詞產生爭議。■
Ⅲ 廣告合同中的知識產權如何約定
舊案回眸:誰是設計圖紙的著作權人?
------一樁發人深省的工程設計著作權糾紛案始末
一個付了設計費卻不能用圖紙的故事;一場長達數年的設計圖著作權紛爭的訴訟;一種讓建築界值得思考的游戲規則。
禍起蕭牆
上海南京路,被譽為「中華商業第一街」。而南京路西藏路口則無疑是這條「黃金」街最奪目的「鑽石」地段。一項工程正在這里興建,這里將誕生上海浦西新的地標——上海世茂國際廣場。
這座浦西第一高樓的開發商上海世茂國際廣場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地產界聲名顯赫的許氏家族掌控的上市公司「世茂股份」旗下的項目子公司。兩年前,雄心勃勃的許氏家族集團目光敏銳,通過股權收購將國有商業企業萬象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萬象股份」收入囊中,並更名為「世茂股份」。而許氏家族之所以收購「萬象股份」,正是看好了處於「鑽石」地段,時稱萬象國際廣場的項目。
當時的萬象公司於1996年投資開發這一項目。該項目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投資額近8000萬美元。萬象公司通過工程設計方案國際招投標,最終選定德國英氏建築事務所為中標單位。雙方於1996年2月在上海簽訂了設計合同。這份設計合同約定了設計工作的范圍和內容,設計費價款總額高達382萬美元。此外設計合同還對因這份合同而形成的設計文件的知識產權歸屬及保護作了如下約定:「雙方應維護設計文件的共同知識產權,未經對方書面同意不得轉讓第三方」。
在設計合同履行過程中,英氏設計事務所完成了建築方案設計,並與國內有關顧問設計單位合作完成了初步設計和部分施工圖設計。萬象公司也按約先後支付了相應的200多萬美元設計費。此後,由於英氏設計事務所未能按合同約定完成並提交相應的施工圖紙,致使項目開工後,工地上圖紙跟不上,造成地下基礎施工停工。萬象公司依照合同約定,向英氏設計事務所發出解除設計合同的書面通知。至1998年12月初雙方設計合同已全面終止履行,同時也為今後埋下了一場因工程設計著作權的糾紛案。
危機凸現
世茂集團於2001年10月正式接手該項目時,將萬象國際廣場項目更名為世茂國際廣場,項目公司也由萬象公司改為世茂公司。當時工程只進行到地下結構。為了讓這個項目在這個特殊的地段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和影響,世茂公司憑借雄厚的財力,將這一項目由原來的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增加到13.5萬平方米,投資估算由原來的約8000萬美元追加到3億多美元。樓層數也從原來的48層增加到60多層。世茂公司要讓這一項目成為上海浦西第一高樓和上海商業建築的新地標。
世茂公司的雄心在一步一步地實現。一切開發的必備文件都逐一落實,世茂公司想的只是怎樣讓浦西第一高樓盡快矗立。然而要徹底拋開原來的設計從技術上、投資上和時間上來講都已經不可能了。地塊的邊緣緊靠著上海地鐵一號線,原先設計的大樓基礎已經施工完畢,已施工的基礎和地下室已無法改變;重新設計在時間上又要耽誤至少一年。何況德國設計師的原設計在建築立面造型上的確美侖美奐,花數百萬美金買來的設計棄之不用也實在可惜。世茂公司採取的最佳方案,就是委託新的設計單位對原來德國公司的設計方案作適當修改,並完成後續設計。很快,世茂公司聘請了國內一家著名的設計院接手後續設計。工地上又恢復了生機,施工人員已經重新進場,為復工做好了准備,一切看上去順風順水。然而,世茂公司沒有意識到危機早已潛伏在他這條地產大鱷的周圍。
早在1998年底,德國英氏設計事務所被迫與當時世茂公司的前身萬象公司解除合同時,因為延期提交設計圖紙,合同約定的382萬美元設計費還有近一半沒有拿到。德國設計師心有不甘,但與中方業主多次交涉未果。極具知識產權意識的德國設計師決定另闢蹊徑,以知識產權為武器,採用迂迴戰術達到目的。
1999年初德國英氏建築事務所以其參加項目方案設計的兩個主要合夥人的個人名義,向中國國家版權局申請著作權自願登記,並在2000年7月獲得了著作權登記證書。該證書載明,對由該兩人於1998年11月30日創作完成,於1998年12月1日在德國首次發表的作品《上海萬象國際廣場建築物設計圖紙》,該兩人以作者身份依法享有著作權。此後,英氏建築事務所發表聲明,對其兩個主要合夥人以個人名義主張著作權表示認同。
權利之辨
根據中國以及世界上多數國家的著作權法規定,建築設計圖紙等作品受各國著作權法的保護。包括中國、德國在內的世界上幾十個國家都已加入了旨在保護包括著作權在內的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伯爾尼公約》。中國和其他多數國家均奉行著作權自動保護原則,即一件作品自創作完成之日起,無須向有關當局辦理申報登記手續,其作者即自動獲得對作品的著作權。在著作權糾紛特別是侵權糾紛的解決過程中,確定誰是著作權人往往成為糾紛解決的前提條件。為了便於著作權人獲得權利憑證,中國及其他許多國家均建立了著作權自願登記制度。著作權人根據自身的需要,可以向有關法定的行政機關登記作品的著作權。登記的手續則非常簡便,申請人只要提供有關的作品和申請人身份證明,並繳納數額不大的登記費即可。自願申請獲得的著作權登記證書在解決著作權權屬糾紛時,可以起到初步證明的證據作用。正因為掌握了中國著作權法律的上述規定,德國設計師在中方業主完全沒有預料到的設計圖紙的著作權上設下了埋伏。
時間到了2001年初,德國建築師偶然發現,2000年4月在北京出版的某本專業雜志上,一家電腦圖像公司刊登了一頁廣告。廣告中有一幅建築物外觀表現圖與他們為萬象國際廣場項目設計的建築物外觀幾乎一致。德國建築師確信圖像公司的這幅圖像一定最初來源於中方業主萬象公司或者與德國人合作設計的中方設計顧問單位。
2001年2月,德國事務所兩位獲得著作權登記證書的合夥人以原告身份對萬象公司、中方設計顧問單位和圖像公司向北京市一中院提起了著作權侵權訴訟。德方的訴狀上以圖像公司為第一被告,以中方設計顧問單位為第二被告,而只將萬象公司列為最末的第三被告,並且在侵權賠償的訴請中,只要求三被告承擔人民幣2萬元的經濟損失。其實原告同時提出的非經濟賠償的另外三項訴請才是德方起訴的真實目的:其一,被告不得在實際施工中使用侵權圖紙;其二,在某專業雜志上向原告公開道歉;其三,保證今後不再對原告圖紙進行擅自修改復制等侵權活動。
2001年6月,案件在北京開庭,而其時的萬象公司正處於股權轉移、股東變更的過渡階段。老股東萬象股份即將退出,這區區2萬元訴請的「小」案件難以引起他們的認真關注。而此時新股東世茂集團尚未正式進入,不僅接收工作千頭萬緒,而且名不正言不順也插不上手。萬象公司直到開庭前,才匆忙請了一位律師代理出庭。對這起「簡單」的著作權侵權案,北京一中院於2001年12月底作出一審判決。法院判決認定:根據2000年7月原告在中國獲得的著作權登記證書,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應當認定兩原告為建築設計圖的著作權人。同時,法院判定,萬象公司與英氏建築事務所的設計合同中約定的「雙方維護設計文件的共同知識產權」的條款,僅是一項原則性的約定,並未約定由雙方共同享有知識產權的設計文件的種類或名稱。由於該條款的約定不明確,不能確定案件中引起糾紛的設計圖在該條款所述的設計文件范圍內。因此,萬象公司主張對設計圖享有著作權,缺乏事實依據,法院不予支持。法院最終判決:圖像公司停止侵權;向德方設計師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五千元。
灰色陷阱
乍一看,這份判決並未判決萬象公司承擔任何侵權責任。孰不知,正是通過這份判決,德國英氏建築事務所的著作權陷阱已經越挖越大,越挖越深。如果說,德國人的著作權登記證書只是取得了設計文件著作權屬的初步證明的話,北京一中院在一審判決中確認設計圖紙著作權歸德國設計師,而將中方業主萬象公司排斥在權利人之外,則是更具有證明力的證據。德國人在看似不經意之間進一步完成了對萬象公司的迂迴包抄。他們要做的只是靜候一審判決生效。當然如果萬象公司提起上訴,在二審中也很難提供新的證據。二審維持原判應在德國英氏建築事務所的預料之中。
當北京一中院作出一審判決時,萬象公司已經更名為世茂公司。世茂公司此時已經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在上訴期屆滿前,世茂公司已經委託律師向北京高院提起上訴。但在上訴狀中,果然沒有提供新的證據。上訴的主要理由和依據仍然是當時設計合同的關於雙方維護共同的知識產權的原則約定。
英氏在他們得知世茂公司接手項目並調整設計,准備恢復項目施工時,他們委託律師向世茂公司發來了一份傳真稱:依據北京一中院的判決,英氏事務所的兩位合夥人享有該項目建築物設計圖紙的著作權。世茂公司在徵得英氏事務所書面同意之前,不得復制、修改或在施工中使用英氏事務所先前提供的工程設計圖紙,否則將構成侵權,英氏事務所將依法保護自己的著作權。倘若照此辦理,設計有所修改並已經恢復施工的世茂廣場只能停工。
至此,英氏事務所終於亮出了他們的底牌:按照中國的著作權法,著作權包括作品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世茂公司調整規劃,建造浦西第一高樓,修改原設計以及部分使用原設計圖不可避免。英氏事務所的合夥人擁有設計圖紙的著作權,除非世茂公司滿足他們關於支付剩餘設計費的要求或者更高的要價,否則世茂公司就別想再修改或使用他們的圖紙。中國的法律規定,不經過我們的同意你改我們的圖紙,就是侵犯我們的作品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我們就有權要求上海的法院判令你停止施工。近30億人民幣的投資項目建成後的經濟收益何止日進斗金!工程停工一天,開發商的損失將以百萬人民幣計。英氏事務所的合夥人彷彿已經看到,開發商只能低頭就範了,剩下的就看英氏事務所如何開價了。
柳暗花明
世茂公司至此真切地意識到問題越來越嚴重。北京高院的上訴案不久就要開庭,而且結果的預料對世茂公司也是凶多吉少。一旦終審判決維持一審對世茂公司不享有設計圖紙著作權的認定,浦西第一高樓的建設將問題重重。此時,世茂集團聘請了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接手案子。
北京高院的案件二審開庭在即,時間緊迫。由於案情重大,建緯所決定由主任朱樹英律師掛帥,並抽調曾經在設計院當過設計師、熟悉工程設計流程,且對建築領域著作權問題有過專門研究的曹文銜律師負責。兩位律師經過對案情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轉守為攻、攻防兼備的應對策略,提出以英氏事務所違反合同約定,將項目設計圖紙的著作權轉讓給其兩個合夥人為由,另案起訴英氏事務所和它的兩個合夥人。
兩位律師,搶在北京高院的侵權案二審開庭之前,代理世茂公司於2003年5月向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英氏事務所和它的兩個合夥人另案提起了著作權確權訴訟。世茂公司的訴訟請求包括:要求法院判令對於英氏事務所因履行其與世茂公司簽訂的設計合同而交付世茂公司的項目全部設計文件,確認世茂公司為共有著作權人;要求法院確認英氏事務所的兩個合夥人就項目設計圖紙單方面獲得的著作權登記證書無效。隨後,兩位律師又以確權案的審理結果將構成侵權案的判決依據為由,協助世茂公司向北京高院提出中止侵權案訴訟的申請。
曹文銜律師在仔細比較、核對交接記錄上記載的英氏事務所交付給世茂公司的項目全部設計文件後發現,雙方交接的設計文件中,有一些文件的內容實際上已經完全包括了侵權訴訟中那幅建築物外立面效果圖所包含的技術內容。而該幅效果圖應當包含在英氏事務所交付給世茂公司的項目全部設計文件中,但雙方當初的設計文件交接記錄上卻沒有記載。這一發現對世茂公司極其重要。因為如果北京高院不同意世茂公司要求中止侵權案審理的申請,即便生效判決對世茂公司不利,由於兩案的審理范圍並不交叉,北京高院的判決結果也不會影響上海二中院對確權案的審理。如果北京高院同意世茂公司要求中止侵權案審理的申請,那麼,北京高院將等待上海法院對確權案作出生效判決後才能作出相應判決。 很快,北京高院同意了世茂公司的申請,裁定對已經進入二審階段的侵權案中止訴訟。
冰釋前嫌
現在的形勢完全取決於在上海法院的項目設計文件著作權確權案的審理進程和審理結果了。被告沒有及時委託中國代理律師,客觀上為原告贏得了時間。2003年4月,英氏事務所和它的合夥人終於委託中國律師應訴了。確權案從一審立案到進入正式審理,已經過了18個月。要走完確權案一審、二審和北京高院侵權案的二審程序,通常還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即便英氏事務所完全勝訴,還要對他們所認為的世茂公司因繼續施工而產生的「侵權」行為再行起訴,並獲得一審、二審的勝訴判決,才可能使世茂公司真正停止項目施工變為現實,並獲得德國設計師最終需要的談判籌碼。而到那時,浦西第一高樓早已巍然聳立,停工已經毫無意義。終於德國設計師通過一審法院主動表示願意與世茂公司和解。英氏事務所提出的庭外和解方案是,願意以承認系爭設計文件的著作權為原被告雙方共同享有,並放棄在北京法院就侵權案的一審判決中獲得的有關著作權,換得世茂公司對上海的確權案和北京的侵權上訴案的撤訴。
設計文件的著作權已經明確,但考慮到世茂公司爭取設計文件的共有著作權的根本目的在於,在建築物的施工建造過程中和建成之後的經營活動中能夠確保不受他人干擾地自由使用和修改設計文件,因此世茂公司堅持應通過更有強制力執行的法院調解,而非雙方和解來獲得共有著作權,並要求被告協助原告在國家版權局變更辦理本案著作權為雙方共同的證書文件。此外,世茂公司補充提出對設計文件共有著作權的行使范圍應包括:在項目建成前後為經營使用目的所開展的相關商業和非商業活動中能自由使用和修改設計文件,同時要求被告應保證在其行使共有著作權時,不得將為世茂國際廣場所特別設計的建築立面和外觀造型用於旨在實際建造的其他工程,以確保作為浦西第一高樓的世茂國際廣場建築外型的獨特性。
經過原被告雙方律師六、七個回合的書面磋商和討價還價,世茂公司的上述補充要求都得到了滿足。原被告雙方在正式開庭的前一天在法院的主持下終於達成調解協議。
後記
當今社會,知識產權保護的話題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朱樹英律師說:「本案的糾紛對如何維護自身的知識產權具有重要的啟迪和借鑒作用。保護知識產權已經成為是全球經濟活動中最基本的游戲規則之一,發達國家的企業和個人不僅以他們先進的產品、技術和服務紛紛搶攤中國市場,而且非常重視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而有關國內企業遭到國外企業和個人知識產權投訴甚至訴訟的事件則屢見不鮮」。曹文銜律師則坦言:「作為綜合性很強的房地產行業,國內開發商對建築領域知識產權的認識尤為淡薄。這兩起案件糾紛產生的根源就在於,開發商對項目開發中產生的知識產權特別是設計文件的著作權問題缺乏保護意識,對相關的知識產權法律缺乏了解。本案中,由於開發商在委託設計合同中,未能通過明確的約定來獲得對設計圖紙的著作權,從而導致了本案中開發商『付了設計費不能用圖紙』這看似荒唐實則合法的尷尬局面的出現」。
此案開發商雖然最終奪回了設計圖紙的著作權,但回首在巨大的風險中取得的勝利,還是心有餘悸。此個案對正深處建設熱潮中的開發商和建築事務所都將是一個很好的借鑒。
對於規定了知識產權的合同按照合同約定歸屬,對於沒有規定歸屬的,應該是設計權屬於著作人,委託方有使用權
Ⅳ 我要找一位精通建築施工合同糾紛的律師
鑫諾律師事務所 —— 業務范圍——房地產、建設工程業務(核心業務)
鑫諾律師代表政府、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開發公司、建設公司、監理公司、物業公司、個人等客戶處理了大量商業、工業和住宅房屋的開發、建設和管理,參與了多家工程建設招投標法律服務。
服務內容包括:
l 房地產開發公司設立、並購與重組
l 房地產項目轉讓、受讓
l 土
鑫諾律師事務所 —— 鑫諾概況
北京市鑫諾律師事務所由原中國律師事務中心等法律服務機構的部分資深律師創建,總部設在北京西單西長安街首都時代廣場,乘一號、四號線地鐵不出地面即可直接到達,地理環境極為優越 ,交通聯絡十分方便。商務區內銀行、證券、郵電、通信、電力、民航、圖書、文化、商場等機構雲集,商機無限。
鑫諾辦公面積800平方米,環境優雅,設備先進,為鑫諾律師的客戶及工作人員提供了一流的服務和工作環境。
律師隊伍
鑫諾律師事務所現有執業律師83人,實習律師24人,大部分具有法學碩士、博士學位。部分律師還曾在國外學習、任職,能夠熟練使用多種外語工作。
鑫諾律師事務所注重職業道德的修養和執業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了多支理論素養高、實務能力強的律師服務團隊,擁有健全的業務質量內控體系。
鑫諾良好的人才培訓和選拔機制,以及健康積極的團隊合作文化,使得鑫諾律師不僅個人勤於鑽研理論、勇於實務創新,而且互相樂於取長補短、善於精誠合作,追求專業的精益求精和服務的臻於完美,讓所有客戶都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服務范圍
鑫諾律師遵循具有國際水準的法律服務標准和實務操作規范,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非訴法律服務,在企業購並、改制、資產重組,股票、債券發行、上市,破產清償,涉外投融資,工程招投標,房地產,信息通訊,電子商務等領域業績斐然。
鑫諾律師具有豐富的訴訟、仲裁經驗,在國內各級法院、各類仲裁機構有大量成功的代理記錄,涉及民事、經濟、刑事、行政、涉外等不同領域,一審、二審、再審、執行等各個訴訟階段。
客戶網路
鑫諾律師在許多領域為眾多客戶提供過良好的法律服務,贏得了 廣泛、持久、穩定的高端客戶群,客戶遍及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風險投資基金、保險、貿易、生產、公共事業、石油、采礦、航空、 鐵路、汽車、電力 、電信 、港口、科研、高科技、影視、娛樂、出版、互聯網、軟體 、體育、其他社會團隊等眾多領域 。
鑫諾律師與客戶建立了密切的業務聯系,並與相關政府部門、立法機構關系良好。鑫諾律師能夠及時了解客戶的不同需求,並把握中國的最新立法動態,從而為客戶提供更為及時和有效的法律服務。
地使用權的出讓、轉讓
l 房屋拆遷及安置
l 土地使用權、房屋抵押
l 聘請施工監理
l 商品房預售和銷售
l 能源、市政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l 建設工程招標、投標
l BOT、BT運營
l 房地產中介、按揭
l 物業管理
Ⅳ 請推薦1-3個在蘇州、崑山的律師事務所或律師,在房地產工程方面比較精通,有施工合同糾紛案件的訴訟經驗。
建議在 江蘇智擇律師事務所,建緯蘇州分所,兩家中考慮下。
都是專業房地產律所,兩個主任也分別是蘇州律協建築房地產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
各自都有很多的地產類、工程類公司顧問單位。
Ⅵ 搶抓先機 爭分奪秒贏訴訟——工程優先受償權
筆者有幸代理了中建某局與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特大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該案起訴標的額本金達5000多萬,涉及銀行債權本金兩億元,現將案件涉及的工程優先受償權闡述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05年8月20日,中建某局與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房地產公司」)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中建某局承建某廣場教學樓、住宅樓、soho商業樓及地下車庫,合同價款暫定人民幣12000萬元,採用可調價格合同,合同價款採用按實結算方式確定。
2008年前後,全球金融危機波及中國房地產行業,房地產公司資金出現嚴重困難,不僅拖延支付中建某局工程進度款項,還借口拖延辦理工程結算,甚至拒絕為小業主辦理兩證而引發群體上訪事件。近兩億元的工商銀行貸款無力償還,以新貸還舊貸的慣常做法,也未獲得銀行審批。
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避免房地產公司資不抵債情形發生,中建某局於工程優先受償權到期的最後一天起訴房地產公司,並快速凍結了房地產公司貸款銀行的一個基本帳戶,查封了房地產公司名下的SOHO綜合商業樓、中百超市及其名下28.78萬平米的土地使用權,查封期限均為兩年。
2008年12月4日,中建某局獲得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並生效,確認工程款本金3693.89萬元及相應利息,並對該工程具有優先受償權。
二、優先受償權的概念、性質及特點
《合同法》第286條規定:「發包人未按照約定支付價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發包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發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設工程的性質不宜折價、拍賣的以外,承包人可以與發包人協議將該工程折價,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將該工程依法拍賣。建設工程的價款就該工程折價或者拍賣的價款優先受償。」這一條確立了建築企業就建築工程的優先受償權。可以認為優先受償權是指根據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特定債權的債權人所享有的、就債務人的特定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
對於優先受償權的性質,現在尚無定論,有留置權說,法定抵押權說和優先權說。
我國的留置權制度是指在債務人無法清償債的時候,債權人可以把債權指向的物留下來,經過合理程序對物的價值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是,留置權在我國法律中明文規定只能成立在動產上,而建設工程是不動產,所以這種優先受償權不是留置權。
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法定抵押權和優先權上。
根據擬定合同法立法方案以及對其進行修改的專家的意見,認為這是種法定抵押權。因為這樣的權利與抵押權很相似,只是抵押權是約定的,而它是法律直接規定,不需登記而成立的,它的法律效力也由法律直接規定。
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新的權利—優先權,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是抵押權的話,權利的實現是根據權利成立的時間來決定的,成立在先的抵押權可以對抗後面的抵押權。
不論是哪種性質的權利,可以肯定的是優先受償權是一種擔保物權,是一種為確保債權實現而設定的,以直接取得或支配特定財產的交換價值為內容的權利。它不但可以對抗一般債權,還可以對抗其他的抵押權。它具有以下的特點:
1、具有從屬性。法定優先權以主債權的存在、轉移和消滅而設立、轉移和消滅,不得與主債權分離而單獨轉讓或為其他債權的擔保。
2、具有不可分性。承包人就整個建設工程為擔保其全部工程價款債權而行使權利。
3、具有特定性。一是受擔保的債權種類為特定的工程價款債權;二是擔保財產為特定范圍的建設工程,而不是發包人的其他工程。
4、法定性。優先受償權是為保護特種債權人而創設的,至於何種債權具有優先受償效力,必須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當事人不可以任意創設。
5、無須公示性。所謂公示性就是通過一些部門的登記,可以在以後的交易當中讓交易雙方知道。優先受償權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成立的,因此不需要登記。
6、順序效力的特殊性。就工程而言,建築單位所享有的優先受償權可以對抗成立在先的其他擔保物權。
三、優先受償權的范圍、效力及實現條件
1、優先受償權的范圍
優先受償權的范圍指的是:一是工程建設的哪些方面可以獲得優先受償權的賠償;二是對哪些工程可行使優先受償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的第三條規定:「建築工程價款包括承包人為建設工程應當支付的工作人員報酬、材料款等實際支出的費用,不包括承包人因發包人違約所造成的損失。」為什麼不包括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呢,這是因為這種法定的權利的立法目的主要保護公民生存權等社會公益,享有優先受償權的工程款應當包括承包人為建設工程支付的勞務報酬、材料款等實際支出的費用,但對於承包人依合同向發包人主張的損害賠償(賠償金、違約金等),由於與生存和社會公益所差甚遠,不能通過這種權利的保護得到實現。
根據《合同法》第286條的規定,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所及標的物的范圍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必須是承包人施工所完成的、屬於發包人所有的建設工程(不動產),包括組裝或固定在該工程上的動產。(2)必須是已經竣工的建築工程。因為只有在竣工的情況下,發包人才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建設工程未竣工而中途解除建設工程合同的,則不發生該權利。(3)必須是不屬於「不宜折價、拍賣」的建設工程。也就是說,該建築物必須是能夠進入市場進行交易的。對那些法律禁止買賣的建築工程,如公益性質的學校醫院、軍事設施、公共道路、機場、港口等不能夠拍賣的標的物,自然不能成為該權利的標的。
2、優先受償權的效力
(1)優先受償權與一般債權的效力先後
由於物權是一種法定的權利,而債權是當事人雙方約定的權利,物權的效力要高於債權,換言之,當一個物上既有債權又有物權的時候,要保證物權先得到實現。
優先受償權是一種擔保物權,因此,在一個建築物上還存有債權的時候,優先受償權要先於債權得到清償。
(2)優先受償權與抵押權的效力先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法院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第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房地產糾紛案件和辦理執行案件中,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認定建築工程的承包人的優先受償權優於抵押權和其他債權。」因此,由於法律的直接規定,優先受償權的效力高於一般抵押權。
(3)優先受償權與一般優先權的關系
一般優先權一般可包括共益費用、職工的工資和社會勞動保險費用、醫療費、喪葬費等優先權,通常是債務人的全部財產為標的。一般認為一般優先權應該先於優先受償權得到清償。
3、優先受償權的實現條件
從主體上,能行使工程優先受償權的主體只能是建設工程的承包人。從合同法第286條第二款規定看,主要指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單位。司法解釋明確:「建設工程承包人行使優先權的期限為6個月,自建設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設工程合同約定的竣工之日起計算。」
這一條司法解釋明確了優先受償權實現的另外的條件就是工程要竣工。根據建設工程承發包實務出發將工程拖欠款優先受償權行使時間的確定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建設工程能順利完工的正常情況下工程價款優先受償,其起算時間為「建設工程竣工之日」;另一種是工程無法完工情況下的工程價款優先受償,其起算時間為「建設工程合同約定的竣工之日」。
為了有利於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行使,建築承包人需要採取的法律措施是:第一,建築承發包合同中應明確約定工程竣工日期,工程款按進度支付的時限,以便於出現工程不能完工情形時及時行使工程拍賣權;第二,建築承發包合同中應明確約定工程竣工交付時,工程價款結算方法及結算時限,以避免因尋找審計師而拖延工程結算時間。
4、行使拍賣權的操作問題
由於司法解釋將工程拍賣權行使的時間確定在工程竣工後,那麼一個自然發生的變化是行使優先受償權的標的物由建設工程轉變為房地產。由於建設工程交付後建築承包人失去了對其佔有權,房地產不同於建設工程的法律特性是具有隨時轉讓的可能性,如何確保優先受償權行使具有實在的標的物就成為建築承包人必須解決的一個操作問題。一是工程竣工驗收時,承包人必須與發包人完成工程價款的結算,不完成結算也就意味著未來6個月內無法行使工程價款的優先受償權。二是承包人必須要求以該建設工程中尚未出售、並且沒有債務負擔的建築物部分為所拖欠工程價款設定一個抵押物,以便於工程價款的償付有物的保障。三是向房地產登記機構辦理工程拖欠款額確定登記與抵押權登記,以阻斷可能發生的由該建設工程轉化為房地產後的惡意轉讓。否則,6個月期限內發包人不履行支付工程拖欠款義務時,建築企業無法行使工程價款的優先受償權。
同時對於如何控制在6個月的期限里可以使拍賣權得以實現,可以通過訴訟或仲裁確認工程欠款,向人民法院請求確認優先受償權或直接申請行使優先受償權。建設工程竣工後,發包人和承包人常常對工程結算難以達成一致意見,部分發包人故意拖延審核,確認工程結算價款的時間。承包人就只有通過訴訟或合同約定的仲裁需求確認工程欠款的事實。因此,承包人應當在訴訟或仲裁過程中,在優先權行使期限屆滿之前,向人民法院請求確認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待判決或裁定生效後,申請行使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
四、商品房買賣中承包人與消費者的關系問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第二條的規定「消費者交付購買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項後,承包人就該商品房享有的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不得對抗買受人。」
在司法實踐中的做法是超過了全部房款的50%,即認為是可以對抗優先受償權的條件成立。按法理邏輯推論,消費者獲得這一對抗權的時間界限與建設工程竣工交付時間相聯系,建築承包人工程價款的優先受償權確定之日或工程拍賣權行使之日就是消費者購房款對抗與否的確定之日。具體而言,又可分為兩種情況:其一,在建設工程建築承包合同履行正常的情況下,建築承包人向建設單位移交工程佔有權之日為消費者購房款對抗權成立與否的確定之日;其二,當建設工程無法正常完工時,建築承包人向法院申請拍賣該建議工程之日應為消費者購房款成立與否的確定之日。
司法解釋明確了消費者已付購房款達到對抗力標准時,能夠對抗工程款而獲得房屋所有權,但消費者尚未支付部分如何處理沒有明確。我們認為可以根據不同情形做出不同約定,以最大程度降低風險:第一,在建築工程正常完工情況下,建築承包人向建設單位移交建設工程佔有權,並同意建設單位向購房人交付已建成房屋的同時,應在建設工程交付法律文件中明確,購房人尚未支付部分購房款作為工程欠款的擔保物直接支付給建築承包人。第二,當建設工程出現無法完工情形而建築承包人向法院申請拍賣工程時,消費者已支付的購房款應當計算為該被拍賣工程的債務負擔,該工程的拍賣底價=已完工價值量-消費者已支付購房款;消費者已付購房款在續盤人的建設項目中繼續保留為房屋所有權的期待權。續盤人應繼續履行原建設單位應當履行的向消費者交會房屋的義務,並收到尚未支付部分購房款的權利。
因此,建設工程施工單位必須按法律規定的期限和方式確認優先權,嚴禁以任何形式放棄優先權,或因為其他原因沒有主張工程優先受償權。本案之所以最終以抵債方式實現債權,主要原因就是在房地產公司設定大額抵押貸款的情況下,中建某局未放棄優先受償權,因此在採取訴訟手段進行拍賣抵債時,中建某局始終處於第一順位的對拍賣價值在銀行抵押權之前優先受償,且在本案的被執行人瀕臨破產,面臨資不抵債的情形下,中建某局的優先受償權就顯得更加重要。在本執行案中,一旦中建某局放棄了優先受償權,將非常被動,甚至可能無法實現債權。
作者簡介:
曹繼宏 律師 湖北瀛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碩士, 國際注冊法律顧問師(ICLC),武漢仲裁委仲裁員,具有投資項目分析師、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證券基金、保險代理人等資格。曾擔任武鋼集團、中建三局法律顧問,上海建緯(武漢)律師事務所、湖北正苑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目前為湖北瀛楚律師事務所律師(高級合夥人)。現擔任武鋼資產管理公司、武漢藍色寶島置業有限公司首席法律顧問,為蘇寧電器有限公司、生命人壽保險股份公司、平安保險股份公司湖北區提供專項法律服務,系該公司湖北區主要合作 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