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代理合同一方違約
1. 合同法違約責任如何認定
根據法律規定,合同違約責任的認定是: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法定其他違約責任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報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錢債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支付。
2. 替公司代簽了合同,現在未履行合約支付簽,對方起訴我怎麼辦
應該如下判斷:
一、替公司代簽的合同,只要合同上蓋有公司公章,那麼,此屬於公版司行為,應該由權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二、如果該合同上沒有蓋公司的公章,只是私人簽名,那麼,這個合同的違約法律責任,應該由個人承擔。
3. 合同法中的違約責任的通用條款是什麼
合同法中的違約責任的通用條款是以下幾條: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都屬於違約責任通用條款。
《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3)合同法代理合同一方違約擴展閱讀:
合同法中的違約責任主要特徵如下:
1、違約責任作為一種民事責任,在目的、構成要件、責任形式等方面均有別於其他法律責任。
2、違約責任是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責任,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不承擔違約責任。
具體而言:(1)違約責任是合同當事人的責任,不是合同當事人的輔助人(如代理人)的責任;(2)合同當事人對於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的違約承擔責任。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3、違約責任是履行合同不完全或不履行合同義務而承擔的責任首先,違約責任是違反有效合同的責任。合同有效是承擔違約責任的前提。這一特徵使違約責任與合同法上的其他民事責任(如締約過失責任、無效合同的責任)區別開來。
其次,違約責任以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為條件。能夠產生違約責任的違約行為有兩種情形:一是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即未按合同約定提供給付;二是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即其履行存在瑕疵。
4、違約責任具有補償性和一定的任意性:
其一,違約責任以補償守約方因違約行為所受損失為主要目的,以損害賠償為主要責任形式,故具有補償性質。
其二,違約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約定,具有一定的任意性。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5、違約責任是財產責任,不是人身責任。違約責任可以約定(如約定違約金、約定定金),也可以直接適用法律的規定(如支付賠償金、強制實際履行等)。
6、違約責任有一定的選擇性。違約相對人可以選擇違約人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比如說違約人違反約定沒有完成合同義務,相對人可以在損害賠償和違約金中選擇一項要求違約人承擔責任。
4. 合同法違約怎麼處理
第一,要求對方抄繼續履行合同。繼續履行合同是《合同法》規定的違約責任,是違約方必須承擔的法律義務,同樣也是非違約方享有的法定權利。第二,要求對方支付違約金,不管是否發生了損害,只要有明確約定,違約方就應當支付違約金。特別是在沒有損害的前提下,通過約定違約金,可以對違約方進行法律制裁。第三,定金責任。《合同法》第115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但應注意定金和言字旁訂金的區別。第四,要求對方賠償損失,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除此之外,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5. 一方合同違約,對方沒有追究,繼續履行合同,事後還能追究嗎
合同違約能起訴繼續履行合同
在實踐中,簽訂買賣合同後,會出現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情況,這時守約方想繼續履行合同的,就只能催促對方履行合同,或通過法律途徑去要求對方繼續履行合同了。
《合同法》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因而,買賣合同一方違約的,守約方可以收集證據資料到法院起訴,要求繼續履行合同。
但是需要的注意的是,在起訴書中,不能僅僅訴求:「請求判令被告繼續履行《商品房買賣合同》」之類的內容,這樣是有可能會被法院駁回訴求從而敗訴的。
首先,繼續履行合同是相對於解除合同而言,被告沒有解除合同,也沒有提出解除合同,提出繼續履行合同無事實根據。
違約方只是沒有按照約定履行合同而已,合同依然存在且有效的,這時受約人應該根據實際,要求解除合同並索償,或讓違約方履行合同相應的事項,並賠償。如要求違約方配合辦理房產證過戶、按照約定支付違約金等等。
其次,該請求是抽象的訴訟請求,不是具體訴訟請求,與法律規定不符。
最後,該請求沒有執行內容,判決了也無法執行,達不到訴請目的。
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
一、強制履行。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如果對方仍不履行的,守約方可以經仲裁或訴訟確認後,申請法院強制對方履行。
二、賠償損失。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三、支付違約金。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四、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格或者報酬。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格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五、擔保責任。
依照《擔保法》規定,為合同履行提供保證、定金、抵押、質押、或者留置等方式擔保的合同當事人或者第三人,在被保證的合同當事人違約的情況下,要按照擔保合同的規定,承擔違約責任。
六、當事人約定的其他違約責任方式。
在不違背法律原則及有關規定的情況下,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其他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