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的第三人撤銷權

合同法的第三人撤銷權

發布時間: 2020-12-23 09:56:47

Ⅰ 關於合同法中的撤銷權

《合同法抄》中的撤銷權是指在訂立合同中,由於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而遭受損失、損害,該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裁決變更或者撤銷。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Ⅱ 第三人行使撤銷權有哪些情形

第三人行使撤銷權有三種情形:與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法律行為之善意第三人,無權代理場合之善意第三人,無權處分場合之善意第三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據此,與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法律行為之善意第三人行為,屬表意不真行為之特殊形式;善意第三人拒絕自己的行為生效,屬拒絕表意不真行為生效。該行為之生效可能侵害他人權利,故善意第三人只享有不生效決定權,不享有生效決定權。

無權代理場合之善意第三人,可決定自己行為不生效;但因構成表見代理,第三人可請求本人承擔代理行為後果,法理上視為本人對外觀授權負責。故無權代理善意第三人行為是可完全決定行為。

無權處分場合之善意第三人,可決定自己行為不生效,不能決定自己行為生效,故無權處分善意第三人行為是可不完全決定行為。但因適用善意取得,無權處分善意第三人可取得標的物所有權。

(2)合同法的第三人撤銷權擴展閱讀:

善意第三人行使撤銷權受到以下限制:

1、第三人撤銷權的行使必須在無權代理行為的效力確定之前。如果被代理人已經作出追認的意思表示,第三人則不能再行使撤銷權。

2、第三人在與無權代理人進行民事行為時必須是處於善意,即第三人不知道無權代理人所進行的民事活動是無權代理。

3、撤銷的內容原則上須及無權代理行為的全部,不能撤銷對自己不利部分而保留有利部分,也不允許第三人只撤銷其義務部分保留其權利部分,但如果行為內容是相互獨立可分的,也可以行使部分撤銷權。

4、撤銷的意思表示,原則上應向被代理人表示,但向無權代理人進行撤銷的意思表示應同樣有法律效力。另外,撤銷的方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應以具體情況而定。

5、撤銷權的行使,並不影響善意第三人要求無權代理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規定:「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Ⅲ 1、簡述涉及第三人的合同履行規則2、什麼是撤銷權合同法關於撤銷權是怎樣規定的

1、第三人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履行合同義務的人或接受義務履行的人不是合同當事人,而是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情形。只要在合同中有約定,第三人就可以成為合同履行的主體。(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2、撤銷權,又稱廢罷訴權,是指債權人在債務人與他人實施處分其財產或權利的行為危害債權的實現時,得請求法院予以撤銷的權利。
《合同法》中的撤銷權是指在訂立合同中,由於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而遭受損失、損害,該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裁決變更或者撤銷。
3、合同法》第54條第2款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由此可見,於欺詐性的虛偽意思表示的情形下,受損害方有行使合同撤銷權的權利。但對於疏忽與無意的虛偽意思表示,形式上看與中國《合同法》上的重大誤解相似,實則與其存在很大差異,故中國可撤銷合同制度並無此兩種情形的規定,不利於合同受損方利益的保護。

Ⅳ 合同法和民法通則中的撤銷權有何不同

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規定:「對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1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2)顯失公平的。
我國《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是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書面方式作出」;第四十八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以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法律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相對人可以催告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除規定了和《民法通則》相同的對「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及「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銷外,還將「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納入撤銷權行使的范圍,「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中規定的這些撤銷權是指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和當事人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當事人請求法院對這些民事行為所作出的撤銷。申請撤銷的對象是對方當事人。而我們本節中所稱的撤銷權是指本人即債權人要求撤銷的是債務人與第三人的法律行為。在這種撤銷權案件中,存在三方當事人。這兩種撤銷權絕對不能混淆。

Ⅳ 合同法中關於可撤銷合同中撤銷權行使的規定有哪些

兩者雖然都叫撤銷權,但是其涵義和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1)合同履行內中的債權人的撤容銷權是合同保全的一種方式,即因債務人實施減少其財產的行為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行為的權利,實踐中如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或無償轉讓財產,導致其對債權人的債權無法清償的,法律賦予債權人以撤銷權,可向法院起訴債務人,要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不當處分其財產的行為,這樣就會使債務人的責任財產得到恢復,債權人的債權的實現就得到了保障。
(2)可撤銷合同是合同的一種存在瑕疵的效力狀態,適用於合同成立後因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或者一方的欺詐、脅迫、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根據一方當事人的申請,變更合同的有關內容或者將合同予以撤銷。如果當事人選擇撤銷該合同的話,其具有的權利就叫做撤銷權,一旦行使了撤銷權,為法院所確認,則雙方的合同變得自始無效,對於雙方都無約束了。

Ⅵ 合同法撤銷權和民法通則撤銷權的區別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回)》第七十三條對此作了規定,答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一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關於撤銷權「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的撤銷權消滅,而不是《民法通則》請注意兩者區別

Ⅶ 在合同法中"撤銷權"與"解除權"的區別是什麼

(1) 撤銷權主要適用於三種情況:第一是適用於意思表示有瑕疵的時內候(如請求撤銷因欺詐產生的容合同);第二是適用於當事人有權反悔的情形(如撤銷贈與);第三是適用於否定債務人與第三人法律關系的情形(如《合同法》第74條規定的保全撤銷權)。解除權主要適用於三種情況:第一,相對人重大違約的時候;第二,發生不可抗力的時候;第三,當事人主觀條件發生變化的時候(如《合同法》規定的任意解除權)
(2)撤銷權適用於單方行為和雙方行為;解除權適用於合同(雙方行為)。
(3)撤銷權行使後,被撤銷的法律關系自始消滅;解除權行使後,合同效力原則上自始消滅,但也可以自解除之日起消滅。
(4)撤銷權是形成權,宜受除斥期間的限制。
(5)撤銷權為法定,解除權分為法定和意定兩種。
(6)撤銷權分為單純形成權和形成訴權;解除權原則上是單純形成權。

Ⅷ 合同法中的撤銷權

撤銷權,是指債權人在債務人與他人實施處分其財產或權利的行為危害債權的實現時,得請求法院予以撤銷的權利。
撤銷權的形成要件有一條:債務人的惡意。債務人的惡意,以行為時為准。行為時不知,而後為惡意的,不成立詐害行為。其不知是否出於過失,在所不問。詐害行為由債務人的代理人實施的,其惡意的有無,就代理人的主觀狀態加以判斷。債務人雖有惡意,但事實上未發生有害於債權人的結果時,不成立撤銷權。

異同:
在不可撤銷合同中,債權人只有滿足上述條件,才可以行使撤銷權。並且債務人不能行使撤銷權。

可撤銷合同是民法中可變更和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一種.可撤銷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可撤銷合同的效力取決於當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種相對無效的合同,但又不同於絕對無效的無效合同。中國《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和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消。」

可見: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相對於一般撤銷權而言,無論是債務人還是債權人都可以選擇撤銷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雖然已經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關生效要件的規定,因此其效力能否發生,尚未確定,一般須經有權人表示承認才能生效。
所以,效力待定合同的撤銷權,是允許默示為撤銷條件。

Ⅸ 第三方對合同撤銷權行使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一、撤銷權
撤銷權,是指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或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二、撤銷權行使的效力
債權人的撤銷權行使的效力判決的確定而產生,對債權人、債務人、第三人產生效力。
日本判例理論上認為,依請求權說和這種說,詐害行為僅在共同擔保保全的限度內、並在作為撤銷權訴訟當事人的債權人與受益人或者轉得人相對的關繫上歸於無效。撤銷判決的既判力不僅不及於沒有參加撤銷權訴訟的債務人,對於債務人與受益人、受益人與轉得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亦不生任何之影響;原狀恢復作為撤銷的效果,僅在債權人與被告人之間相對的關繫上發生,債務人並不因此而取得直接的權利。這便是日本判例通說上所謂的「撤銷的相對效力」。
可見,撤銷的相對效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的方面」,即僅限於撤銷權訴訟的當事人,並不及於債務人;一是「財的方面」,即僅在保全債權的限度內。依《合同法解釋(一)》,債務人被作為撤銷權訴訟的被告,受益人或者受讓人可作為訴訟第三人(第24條),顯然是沒有「人的方面」的相對效力之概念的。相反,撤銷權訴訟判決的既判力(債權人撤銷行使的效力,依判決的確定而產生),及於債權人、債務人、第三人(受益人或者轉得人),因而屬於絕對的效力。惟《合同法》要求撤銷權行使的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第74條第2款),《合同法解釋(一)》亦要求各級法院僅就債權人主張的部分進行審理(第25條第1款),此處所謂「債權人的債權」,為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的債權,而非全體債權人的債權,這樣來看,對於「財的方面」,實行相對的效力。
三、合同之外第三方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申請法院來撤銷當事人之間的合同:
(一)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合同之效力應維系在當事人之間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對於該原理我們應如何理解,是嚴格限定在當事人之間,還是應留有餘地允許在特定的情況下由合同之外第三方來啟動撤銷程序。回答是肯定的,應當有必須有。依據《合同法》七十三條、七十四條、債權人享有代位權和撤銷權,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二款:第三人就其完成的部分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第三百一十三條:損失發生在某一運輸區段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和該區段的承運人承擔連帶責任,以上規定都是對合同相對性的突破。因此合同總則第五十二條第二項: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也應允許合同之外第三方申請法院撤銷,否則在合同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惡意損害第三方合法權益而合同之外第三方又不能啟動撤銷程序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時,法律將承現尷尬局面,也不符合公平、正義之原理。
(二)合同是民事法律行為中的雙方民事法律行為。
而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要素中又要求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在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時其之間的行為應屬無效,自然也就談不上合同之效力。當事人因此而取得之物權也就失去了合法存在的基礎應恢復到物之原有狀態。此時合同之外第三方可向法院要求違約方實際履行,從而取得物之所有權。

Ⅹ 債權人撤銷債務人與第三人的贈與合同的權利不受訴訟實效的限制。對嗎怎麼理解

合同法規定撤銷權的除斥期間為1年,一般債權的訴訟時效為2年,因此適用內1年的除斥期間容,不適用2年的訴訟時效,但表述為不受訴訟時效限制不準確。‍《合同法》第75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債權人撤銷權又稱「撤銷訴權」或「廢罷訴權」,是指當債務人所為的減少其財產的行為危害債權實現時,債權人為保全債權得請求法院予以撤銷該行為的權利。」《合同法》第74條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熱點內容
刑事法律責任是什麼 發布:2025-01-21 21:22:58 瀏覽:759
法院系統層級 發布:2025-01-21 21:21:04 瀏覽:947
2018年新出婚姻法 發布:2025-01-21 21:20:55 瀏覽:182
16歲以後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20:10:58 瀏覽:337
勞動法里強制性加班 發布:2025-01-21 19:54:04 瀏覽:450
根據勞動法訴訟時效期是多少年 發布:2025-01-21 17:53:36 瀏覽:762
政府違法強征承包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7:04:20 瀏覽:769
合肥市縣處級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789
李惠娟法官 發布:2025-01-21 16:54:59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