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不平等定義

合同法不平等定義

發布時間: 2022-06-04 22:45:10

A. 中國合同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1999年3月九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廢除了「三法」鼎立的局面。合同法統一的原因: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開放的不斷擴大和現代經建設的不斷發展,這三部有關合同的法律在實施中暴露出一些問題:第一,國內經濟合同,涉外經濟合同,技術合同分別適用不同的合同法律,有些共性問題不統一,某些規定較為原則,有的規定不盡一致,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際發展的要求,有必要制定一部統一的合同法。第二,近年來,在市場交易中利用合同形式搞欺詐,損害國家,社會和他人利益的情況較為突出。在防範合同欺詐,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方面,需作出補充的規定。第三,調整的范圍已不能完全適應,同時近年來,也出現了融資租賃等新的合同種類,委託、行紀合同也日益增多,客觀也需要作也相應規定。縱觀新中國合同法的歷史發展,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凡是在我國承認並發展商品經濟的時期,合同立法就發達,反之,合同立法就停滯,甚至被取消。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迎來了合同法的春天,與此同時,合同法為市場經濟和微觀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必將更加有力地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B. 合同法規定超過30顯失公平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顯失公平就是指在訂立勞動合同時雙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或者說合同的內容明顯違背正常人的公平觀念的。具體情況還要根據法條具體分析。
合同法規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合同裡面的內容是非常全面的,許多都涉及了法律有關,如果其中的條款違反了合同法規,那麼這合同就是無效的,在履行合同的時候就會發生糾紛。所以,了解合同法規是非常有必要的。
合同法中指的顯失公平是哪些?
一般從如下兩個方面來衡量:
1、一方獲得的利益或另一方所受損失是否違背法律或者交易習慣等綜合衡量;
2、考察合同訂立時,一方是否利用其優勢或者對方輕率、沒有經驗,具體看利益受損一方是否無經驗,或對合同的相關內容缺乏認識的能力,或者因為某中急迫的情況,並非出自真正的自願而接受了對方提出的合同條件,如合同中設定了某些明顯對一方不利的條款。n現實中的例子,可能涉及顯失公平的:n虛抬價格,比如家樂福被報道有過此類作法;n假冒偽劣商品,比如三聚氰胺奶粉;n顯失公平的霸王條款,比如保險。
【拓展資料】
例如,某人因資金嚴重短缺或經營上的迫切需要,而向他人借高利貸,此種借貸合同大多屬於顯失公平的合同。顯失公平的合同往往是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極不對等、經濟利益上不平衡,因而違反了公平合理原則。 我國《合同法》第54條規定,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合同應予撤銷,這不僅是公平原則的具體體現,而且切實保障了公平原則的實現。
顯失公平的合同主要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第一,這種合同在訂立時對雙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根據我國民法,合同尤其是雙務合同應體現平等、等價和公平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合同正義。然而根據顯失公平的合同,一方要承擔更多的義務而享受極少的權利或者在經濟上要遭受重大損失,而另一方則以較少的代價獲得較大的利益,承擔極少的義務而獲得更多的權利,例如某人投資額佔全部投資的大半,但利潤的分配比例僅佔5%等等。如果利益的不均衡違背了民法的等價、公平原則,也違反了當事人的自主自願,就有可能構成顯失公平的合同。當然,這種利益的不公平是在合同訂立時已經形成的,而不是在合同訂立以後形成的。如果在合同訂立以後因為市場行情的變化等原因,而使合同對一方不公平,可能屬於情勢變更的范疇,而不應按可撤銷合同處理。
第二,一方獲得的利益超過了法律允許的限度。如標的的價款顯然大大超出了市場上同類物品的價格或同類勞務的報酬標准等。一般來說,在市場交易中出現的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不平衡的現象有兩種情況:
一是主觀的不平衡,即當事人主觀上認為其所得到的不如付出的多,換言之,其主觀上所應得到的並未得到;
二是客觀的不平衡,即交易的結果對雙方的利益是不平衡的,一方得到的多而另一方得到的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各種交易中給付和對待給付都達到完全的對等是不可能的,做生意總會有賠有賺,從事交易必然要承擔風險,更何況交易風險都是當事人自願承擔的。如果當事人因某個交易不成功或者某個合同虧本,就以顯失公平為由要求撤銷合同,顯然違背了顯失公平制度所設立的目的。該制度並不是為了免除當事人應承擔的交易風險,而是禁止或限制一方當事人獲得超過法律允許的利益。
第三,受害的一方在訂立合同時缺乏經驗或情況緊迫。也可以說,在訂立合同時受害人因無經驗,對行為的內容缺乏正當認識的能力,或者因為某種急需的及其他的急迫情況而接受了對方提出的條件。由此可見,顯失公平的合同對於利益受損失的一方而言,並不是其自願接受的。由於顯失公平的合同在訂立過程時具有瑕疵,利益受到損害的一方並未充分表達其意思,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顯失公平的合同也可以說是一方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當然,這種意思表示不真實也的確與利益受損失的一方的過失有某種聯系。
關於顯失公平的構成要件,應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客觀要件。顯失公平的客觀要件,是指當事人在給付與對待給付之間失衡或造成利益不平衡。由此可見,顯失公平主要適用於雙務合同。對於無償合同,因不存在對價問題,所以不存在雙方利益的不平衡和顯失公平。客觀上經濟利益的不平衡,是以利益能夠依一定的價格、收費標准等加以確定為前提的,對於那些特定物、特殊的服務等,因很難計算其實際價值,一般也不適用顯失公平制度。 當然,有關利益平衡或不平衡問題,應根據各種交易關系的具體情況加以認定,特別是要考慮到供求關系、價格的漲落、交易習慣等各種因素。
不過,衡量雙方利益是否公平,應以合同訂立時的情況加以確定。如果合同在訂立以後,因市場行情變化使價格發生漲落等,除非出現了情勢變更的情況,否則當事人不能以顯失公平為由而要求撤銷合同。對工資和報酬過高或過低問題,由於國家規定了最低工資標准,且在許多行業也規定了最低工資標准,因此,如果低於國家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或收費標准,應認為違反了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應被宣告無效。但由於國家沒有規定工資和勞務報酬的最高限額,如何認定工資和勞務報酬過高,則應參照有關法律規定並考慮工作時間、勞動強度、工作條件和環境、工作效率等因素加以確定。
二是主觀要件。它是指在訂立合同時一方具有利用優勢或利用對方輕率、無經驗等而與對方訂立顯失公平合同的故意。這種利用他人的主觀狀態已表明行為人背離了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因此,受害人不能證明對方具有此種故意而僅能證明自己在訂立合同時缺乏經驗和技能、不了解市場行情、草率等,從而訂立了於己不利的合同,則不能認為對方具備顯失公平的主觀條件。在此情況下,受有不利的一方應承擔由此造成的不利後果。在法律上之所以要求考慮主觀條件,其目的在於保障交易的公平和公正,維護商業道德,保護處於弱者地位的消費者的利益。
具體來說,主觀要件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利用優勢。所謂利用優勢,是指一方利用經濟上的地位,而使對方難以拒絕對其明顯不利的合同條件。例如,大企業利用其優勢訂立了不公平的標准合同條款,迫使消費者接受。除格式合同以外,在實踐中也經常發生一方利用其經濟實力和經營上的優勢而提出苛刻的條件迫使對方接受的情況。當然,如果受損失的一方僅僅只能證明對方利用供求關系中的優勢而提出不合理的價格條件,不構成顯失公平的主觀要件,因為在競爭的條件下,供求關系本身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一種交易風險,很難說是哪一方利用了優勢。
第二,未履行訂約過程所應盡的告知等義務。在訂約過程中,合同的訂約雙方都應當向對方告知其經濟實力、標的物的性能、效用等情況,這些都是依據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的義務,任何一方都不得隱瞞合同中對對方不利而對自己有利的重要條款。一方訂立標准合同文件和免責條款時應及時提請對方注意,否則,也可認為利用了對方的無經驗或輕率。
第三,利用對方沒有經驗或輕率。所謂無經驗,是指欠缺一般的生活經驗或交易經驗。無經驗是否包括對某些特殊標的、特殊技術缺乏了解?一般認為,欠缺經驗僅限於欠缺一般的生活經驗或交易經驗,不包括欠缺特殊的經驗。因為當事人在購買某種特殊的標的物如汽車時,應當適當了解此類標的物的信息。當事人訂立合同時應當具備訂約的基本知識,不能以這些經驗具有特殊性、自己不了解為由而認為合同顯失公平。所謂輕率,是指在訂約時的馬虎或不細心。例如,對合同的價格不作審查和判斷,對標的物的性能不進行了解,匆忙地與對方訂約。可見,在輕率的情況下受害的一方本身是有過失的。

C. 合同 不平等條約法律

好像民法中的原則有一個是:公平原則。我覺得,這份合同如果有效,也是你回可撤銷的且他因該答賠償,如果無效的話你也可以要求他賠償,主要過錯因該在房東身上。「所發生的一切糾紛所和法律責任,均與甲方無關。」這里的糾紛與法律責任所指的主體因該是你與出房東外的第三人吧,如果與房東都無關了的話那租金都不用給了。如果按照房東的理解的話,那就是霸王條款。我也是剛剛開始學法律,您去律師事務所找專業律師咨詢。希望能幫到你。

D. 應怎樣理解合同法五十四條顯失公平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顯失公平就是指在訂立勞動合同時雙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或者說合同的內容明顯違背正常人的公平觀念的。具體情況還要根據法條具體分析。

E. 簽訂不平等合同怎麼辦

1、若符合顯失公平的要求,合同可變更可撤銷。
2、注意兩點:①顯失公平的程序需要證明 ②需向人民法院起訴
3、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F. 顯失公平合同是什麼意思其構成要件都有哪些

顯失公平的合同的構成要件

(1)在適用條件上,須為有償合同,特別是雙務合同。而對於無償合同,因不存在對價問題,故自然就不存在顯失公平問題。

(2)在合同內容上,須明顯違背公平原則。顯失公平的合同一方當事人獲以暴利,而另一方嚴重受損。

(3)在主觀原因上,須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所謂利用優勢,是指一方利用其經濟上的優勢地位,而使對方難以拒絕對其明顯不利的合同條件。所謂無經驗,是指欠缺一般的生活經驗或交易經驗。

(4)在發生時間上,須為訂立合同之時。

合同顯失公平怎麼辦

如果合同確實顯失公平,可以依據《合同法》以下條款行使撤銷權。

在可撤銷合同中,意思表示不真實的一方當事人可以通知對方解除合同,如果對方對撤銷合同有異議,撤銷權人需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合同,訴訟時只能以另一方當事人為被告。在合同的保全中,因撤銷權的行使,使債務人與第三人的法律行為發生自始無效的效力,對第三人的影響頗大,為慎重起見,合同法特別規定撤銷權的行使應由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並以訴訟形式進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4、25條的規定,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74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的只以債務人為被告,受益人或受讓人為訴訟第三人;兩個或兩個以上債權人以同一債務人為被告,就同一標的提起訴訟的,可以合並審理。由此可見,債權人為數人時,各債權人可以單獨行使撤銷權,也可以共同行使。

雖然撤銷權人都必須在規定的期間內行使撤銷權,但具體期限有所不同。在可撤銷合同中,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在合同保全中,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但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我國《合同法》第54條中,就顯示公平合同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任何一方當事人此時都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顯失公平合同。不過也要注意,如果當事人僅僅是申請變更合同的話,那麼人民法院和仲裁機構就不能撤銷該合同。

G. 不平等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應呢

不平等,在合同意義上來說是顯失公平。
我國規定對顯失公平的,可以版申請法院撤銷。權
如果你確實不想繼續完善和履行這個合同,不妨先和公司進行一下協商,如果協商不下來就只有通過法院來進行撤銷
撤銷的訴訟費一般就50元

H. 這樣的合同屬於不平等合同么 我在商場租了1000㎡准備開超市,沒有認真看合同 ,後來再看才發現的

小夥子你也太大意了?當今社會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商場如戰場」啊?合同是彼此通過甲乙雙方共同醞釀的結果,是受法律保護的。一旦形成合同,雙方從簽字之日起生效,如果你當時發現合同不完善,還可以反復修改,「亡羊補牢」還來得及,可甲方在中途居然終止合同,乙方當然有充足的理由按照合同執行。 你豈有道理說服別人嗎?算了吧,「吃一塹,長一智」嗎?

I. 不平等的合同是否有效

看具體情況。不平等的勞動合同在自願的情況下簽訂有效,如果是違反法律法規的是沒有效的。

顯失公平的合同往往是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極不對等,經濟利益上不平衡,因而違反了公平合理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4條則規定,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9)合同法不平等定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條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不平等的合同撤銷方法:

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熱點內容
行政法以上包含本數 發布:2025-04-30 15:49:45 瀏覽:807
合同法英文案例分析 發布:2025-04-30 15:43:33 瀏覽:77
不具法律效力的諒解備忘錄 發布:2025-04-30 15:38:16 瀏覽:973
北京市昌平法院 發布:2025-04-30 15:37:32 瀏覽:50
勞動法司考真題選擇題合集 發布:2025-04-30 15:24:15 瀏覽:510
城市綠化違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14:47:12 瀏覽:641
企業為何制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14:38:21 瀏覽:283
簡論高校學生開展法律援助問題研究 發布:2025-04-30 14:36:51 瀏覽:872
公司會議內容具備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30 14:31:32 瀏覽:11
武漢市法院院長 發布:2025-04-30 14:31:18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