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價格法的社會監督

價格法的社會監督

發布時間: 2022-06-05 15:05:34

1. 遼寧省價格監督檢查條例(2012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維護市場價格秩序,規范價格行為,保護國家利益和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價格監督檢查,是指對商品價格、服務價格和行政事業性收費進行的監督檢查活動。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價格監督檢查活動。第四條價格監督檢查必須保護合法、公平正當的價格競爭,制止價格欺詐、價格壟斷、牟取暴利和亂漲價、濫收費等擾亂市場價格秩序和破壞物價穩定的價格違法行為。第五條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價格監督檢查工作的領導。動員社會力量做好價格監督檢查工作。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價格違法行為進行檢舉或者投訴。第二章行政監督第七條省、市、縣價格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價格監督檢查工作。第八條價格主管部門具有下列職權:
(一)進入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的經營、辦公場所實施檢查;
(二)依法查閱或者調閱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與價格有關的報表、賬簿、票據、文件等數據;
(三)向價格違法案件當事人、有關單位或者知情人進行調查,抄錄、復印有關證據材料,必要時可以依法採取拍照、錄音、錄像等方式取證;
(四)必要時可暫時封存、扣留與價格違法案件有關的物品;
(五)法律、法規賦予的其他職權。
價格行政執法人員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應當兩人以上參加,出示行政執法證件,佩戴統一標志,規范著裝,依法辦案,文明執法。第九條財政、稅務、工商、質監、審計、公安、監察等行政管理部門和銀行,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價格主管部門查處價格違法行為。第三章社會監督第十條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發布價格政策,建立和完善價格違法行為舉報制度,公布舉報電話、電子信箱。
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充分發揮群眾價格監督的作用,可以聘請義務價格監督員,依法對商品價格、服務價格和行政事業性收費進行監督。第十一條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利用新聞媒體及時公布群眾關心的價格信息和價格違法行為。第四章內部監督第十二條行業主管部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要求做好本行業、本系統、本單位的價格監督檢查工作:
(一)組織本行業、本系統、本單位的價格自查,發現價格違法行為及時糾正;
(二)建立健全價格台帳和定價、調價等內部的價格管理制度;
(三)協助價格主管部門調查處理價格違法案件;
(四)在管理許可權范圍內對價格違法的責任人員進行處理。第十三條行業主管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在本行業、本單位的價格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當及時向價格主管部門報告,並向價格主管部門作出說明。第五章價格違法行為第十四條經營者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四條規定的不正當價格行為;
(二)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
(三)不執行法定的價格干預措施、緊急措施;
(四)違反明碼標價規定;
(五)違反價格管理規定的其他行為。第十五條行政事業性單位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超越管理許可權制定、調整收費項目和標准及依此收費;
(二)無收費許可證或者超過規定的范圍、標准收費;
(三)收費項目已取消或者停止徵收,仍未停止收費,或者收費標准調整後,仍按照原標准收費;
(四)擅自將行政事業性收費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
(五)未按照規定提供服務而收費;
(六)違反規定以保證金、抵押金、滯納金、集資、贊助以及其他形式變相收費;
(七)利用職權或者壟斷地位強行收費或者強迫接受有償服務;
(八)違反規定代收費用;
(九)未按照規定公示收費;
(十)違反價格管理規定的其他行為。第六章獎勵與處罰第十六條對模範執行價格法規和政策的單位和個人,以及舉報、協助查處價格違法行為的有功人員,由價格主管部門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按照《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予以處罰。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由財政、價格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撤銷收費項目、調整收費標准、吊銷收費許可證,責令退回非法所得,無法退回的,予以沒收,並處以非法所得1倍以下罰款。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2. 江蘇省價格監督檢查辦法(2002)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加強價格監督檢查,規范價格行為,保護生產經營者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和《江蘇省價格管理監督條例》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商品生產、經營及收費活動的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及國家機關,均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 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價格監督檢查工作的領導,健全價格監督檢查制度,保障價格監督檢查的順利實施。第四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價格主管部門),依法對價格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對價格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價格主管部門的價格監督檢查機構承辦具體工作。
各級價格監督檢查機構受同級價格主管部門領導,接受上級價格監督檢查機構業務指導。第五條 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監察、公安、審計、財政、稅務等部門和人民銀行,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配合、協助查處價格違法行為。第六條 價格監督檢查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管轄具體分工按國家和省的規定執行。第二章 監督檢查第七條 價格主管部門價格監督檢查的職責:
(一)依法對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執行價格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監督檢查;
(二)按照檢查許可權對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價格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三)組織、協調價格監督檢查工作;
(四)查處價格違法行為;
(五)指導價格社會監督活動;
(六)指導生產經營者內部的價格監督管理工作;
(七)宣傳價格法律、法規和規章
(八)法律、法規、規章賦予的其他職責。第八條 價格主管部門可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眾團體的代表參加價格監督檢查活動。
價格主管部門可以聘請社會有關人士擔任價格執法監督員,對價格監督檢查活動進行監督。第九條 消費者組織、職工價格監督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組織以及消費者,有權對價格行為進行社會監督。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充分發揮群眾的價格監督作用。
新聞單位有權進行價格輿論監督。第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業務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負責本系統、本行業、本單位的價格監督工作,並對查處價格違法行為給予配合。第十一條 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對價格違法行為的舉報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對價格違法行為進行舉報。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對舉報人員給予鼓勵,並負責為舉報者保密。第十二條 價格主管部門進行價格監督檢查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詢問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並要求其提供證明材料和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其他資料;
(二)查詢、復制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帳簿、單據、憑證、文件及其他資料,核對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銀行資料;
(三)檢查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財物,必要時可以責令當事人暫停相關營業;
(四)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可以依法先行登記保存,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轉移、隱匿或者銷毀;
(五)法律、法規、規章賦予的其他職權。第十三條 當事人接受價格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時,應當如實提供價格監督檢查所必需的帳簿、單據、憑證、文件以及其他資料。
價格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和當事人的商業秘密。第十四條 價格主管部門在開展價格監督檢查時,應當堅持預防、教育為主的原則,建立提醒、回訪等制度。
價格主管部門應當通過監督檢查信息進一步規范、完善價格管理。
價格主管部門審查和決定處理價格違法行為時,可以公開進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第十五條 價格監督檢查人員應當秉公執法,廉潔自律。執行公務必須有兩人以上同行,並出示檢查證件。第三章 獎勵和處罰第十六條 有下列成績之一的單位和個人,可以給予表彰和獎勵:
(一)積極參加價格誠信活動,模範執行價格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有關價格政策信用高的;
(二)舉報價格違法行為或者協助查處價格違法行為有功的;
(三)在價格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活動中作出顯著成績的;
(四)秉公執法、在查處價格違法行為中作出突出貢獻的。
具體獎勵辦法由省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有關規定製定。

3. 蘭州市價格監督檢查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價格監督檢查,規范價格行為,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商品價格行為和經營性收費、行政事業性收費行為的監督檢查。第三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價格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價格監督管理的機制,支持和促進公平、公開、合法的市場競爭,維護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第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價格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價格管理工作,依法行使價格監督檢查職權,其所屬的價格監督檢查機構承辦具體工作。

政府職能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配合價格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價格監督檢查的有關工作。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在價格監督檢查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和模範執行價格法律、法規的單位或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價格監督檢查第六條價格監督檢查實行地域與級別管轄相結合的原則。市、縣(區)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管轄許可權實施價格監督檢查。第七條價格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價格監督檢查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執行價格法律、法規;

(二)組織開展價格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培訓;

(三)指導社會監督及經營者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單位內部的價格監督管理工作;

(四)調查和監測市場價格;

(五)受理對價格違法行為的舉報,查處價格違法行為;

(六)聘請義務價格監督員,並指導其開展價格監督工作;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八條價格行政主管部門的執法人員應當嚴格按照職責許可權和程序進行監督檢查。

價格行政主管部門執法人員應當為當事人保守商業秘密,不得將依法取得的資料或者了解的情況用於價格監督檢查以外的其他目的。第九條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建立價格調查、監測和成本監審制度。

經營者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單位應當接受價格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價格調查、監測和成本監審的數據、資料。第十條價格行政執法人員進行價格監督檢查時,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出示價格監督檢查證或者行政執法證件。

違反前款規定的,被檢查單位和個人有權拒絕檢查。第十一條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性收費實行收費許可證制度和年度審驗制度的,依照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辦理。第十二條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制定後,由制定價格的部門向消費者、經營者公布。

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價格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註明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計價單位、價格或者服務項目、收費標准。

行政事業性收費單位應當按照價格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收費公示。在收費點的顯著位置公示收費項目、收費標准、計費(量)單位、收費范圍、收費對象、批准機關及文號。第十三條消費者組織、職工價格監督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新聞單位和消費者,有權對價格行為進行社會監督。第十四條發生價格行為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建立內部價格監督機制,加強對本單位、本行業經營者的價格監督。第十五條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價格違法行為舉報制度,並對舉報有功人員予以表彰或獎勵。

鼓勵單位和個人對價格違法行為進行舉報,並為舉報人保密。第三章價格違法行為第十六條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屬於價格違法行為:

(一)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以及法定的價格干預措施、緊急措施的;

(二)通過相互串通或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操縱市場調節價的;

(三)除依法降價處理商品外,進行低價傾銷的;

(四)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其他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行為的;

(五)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

(六)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進行價格欺詐的;

(七)採取抬高等級或者壓低等級等手段收購、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變相提高或者壓低價格的;

(八)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牟取暴利的;

(九)違反明碼標價規定的;

(十)強制或者變相強制服務並收費的;

(十一)不按規定建立調價、定價資料和價格變動台賬的;

(十二)不如實提供價格調查、監測和成本監審的數據、資料和不履行制定價格備案手續的;

(十三)違反規定的作價辦法、價格規則和價格規范等制定價格的;

(十四)其他價格違法行為。

4. 安徽省價格監督檢查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價格監督檢查,及時查處價格違法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國務院《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價格監督檢查活動。第三條價格監督檢查應當保護公開、公平、合法的市場競爭,維護正常的價格秩序,糾正價格違法行為。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價格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價格監督檢查工作,其所屬的價格監督檢查機構負責具體實施價格監督檢查工作。
工商、質量技術監督、教育、衛生、監察、公安等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協助做好價格監督檢查工作。第五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價格違法行為均有權舉報。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舉報價格違法行為有功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價格行為第六條商品和服務價格,除依法適用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外,實行市場調節價,由經營者依照價格法律、法規自主制定。第七條經營者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第八條經營者應當執行商品和服務價格的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不得有下列違法行為:
(一)超出政府指導價浮動幅度制定價格;
(二)高於或者低於政府定價制定價格;
(三)擅自製定屬於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范圍內的商品或者服務價格;
(四)提前或者推遲執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
(五)自立收費項目或者自定標准收費;
(六)對政府明令取消的收費項目繼續收費;
(七)不執行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省人民政府批準的收費優惠措施;
(八)依據違法設立收費項目或者制定收費標準的文件收費;
(九)不按照公示的收費項目、范圍和標准收費;
(十)採取分解收費項目、重復收費、擴大收費范圍等方式變相提高收費標准;
(十一)違反規定以保證金、抵押金等形式變相收費;
(十二)無合法依據強制要求消費者接受指定服務、購買指定商品,或者將屬於應由消費者自主選擇的咨詢、培訓、信息、檢測等服務變為強制性服務並收費;
(十三)不按照規定提供服務而收取費用;
(十四)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的其他行為。第九條經營者應當執行法定的價格干預措施、緊急措施,不得有下列違法行為:
(一)不執行提價申報或者調價備案制度;
(二)超過規定的差價率、利潤率幅度;
(三)不執行規定的限價、最低保護價;
(四)不執行集中定價許可權措施;
(五)不執行凍結價格措施;
(六)不執行法定的價格干預措施、緊急措施的其他行為。第十條經營者收購、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應當明碼標價,不得有下列違法行為:
(一)不標明價格;
(二)不按照規定的內容和方式標價;
(三)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標明的費用;
(四)違反明碼標價的其他行為。第十一條經營者應當依法制定屬於市場調節的價格,不得有下列違法行為:
(一)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除依法降價處理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積壓商品等商品外,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三)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
(四)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
(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其他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
(六)採取抬高等級或者壓低等級等手段收購、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變相提高或者壓低價格;
(七)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牟取暴利;
(八)法律、法規和規章禁止的其他價格違法行為。第三章監督檢查第十二條價格監督以政府監督為主,並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第十三條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的原則,推進價格誠信建設,指導經營者建立健全價格管理制度,規范價格行為。
價格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價格監督檢查,應當堅持預防、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建立事前告知和事後回訪制度。

5. 內蒙古自治區價格監督檢查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價格行為,維護市場價格秩序,保護消費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商品價格、服務價格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的監督檢查,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價格監督檢查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的原則,保護合法、公平的價格競爭,防範和制止價格欺詐、價格壟斷、牟取暴利、亂收費等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的違法行為。第四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價格監督檢查工作,其所屬的價格監督檢查機構具體實施價格監督檢查工作。

財政、稅務、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審計、公安、監察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價格工作,配合價格主管部門查處價格違法行為。第五條行業組織應當遵守價格法律、法規,加強行業自律,督促本行業組織成員誠信經營,維護市場價格秩序。第六條價格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對價格管理相對人遵守執行價格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國家和自治區價格政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第七條價格主管部門進行價格監督檢查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詢問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並要求其提供證明材料和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其他資料;

(二)查閱、復制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報表、賬簿、憑證、票據、文件、計算機儲存信息及其他資料,核對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銀行資料等,必要時可以採取拍照、錄音、錄像等方式取證;

(三)檢查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財物,必要時可以責令當事人暫停相關營業;

(四)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事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可以依法先行登記保存,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轉移、隱匿或者銷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權。第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價格主管部門可以對相關經營者、行業組織等價格管理相對人,實施價格監督檢查警示告誡措施:

(一)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顯著上漲或者有可能顯著上漲的;

(二)出現社會集中反映強烈的價格問題的;

(三)價格政策出台或者變動的;

(四)節假日或者重大活動期間可能發生價格異常波動的;

(五)價格誠信記錄不良的;

(六)價格違法行為輕微,依法不予行政處罰的;

(七)價格主管部門認為有必要警示告誡的其他情形。第九條價格主管部門實施價格監督檢查警示告誡措施,可以採取公告、會議、書面、約談等方式。

價格主管部門實施價格監督檢查警示告誡措施包含以下內容:

(一)警示告誡的對象;

(二)價格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

(三)警示告誡對象應當履行的價格義務;

(四)不規范的價格行為表現形式;

(五)對警示告誡對象規范價格行為的意見、要求、期限等;

(六)警示告誡對象違反法律、法規應當承擔的責任。第十條價格監督檢查機構進行監督檢查時,價格行政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出示行政執法證件,著裝規范,佩戴統一標志。

價格行政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第十一條價格監督檢查機構進行調查或者檢查時,當事人及有關人員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如實提供價格監督檢查所需資料,不得拒絕提供或者提供虛假資料,不得作虛假陳述。第十二條價格監督檢查機構的價格行政執法人員不得將依法取得的資料或者了解到的情況用於依法進行價格管理以外的任何其他目的,不得泄露當事人的商業秘密。第十三條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價格違法行為舉報制度,並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網上舉報平台、通訊地址、接待的時間和地點等相關事項。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對價格違法行為進行舉報。價格主管部門應當為舉報者保密。第十四條消費者組織、職工價格監督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組織以及消費者,有權對價格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價格社會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群眾的價格監督作用。第十五條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價格信息公布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群眾關心的價格信息、價格違法行為。

新聞單位有權進行價格輿論監督。

6. 《價格法》如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價格法》從以下方面體現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1.消費者有參與定價的權利。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應當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制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等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應當建立聽證會制度,徵求消費者的意見。
2.消費者可以對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提出調整建議。
3.消費者有權對政府和經營者的價格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4.消費者有權舉報價格違法行為。
5.經營者有義務向消費者提供價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務,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明碼標價,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6.經營者因價格違法行為致使消費者多付價款的,應當退還多付部分,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7. 太原市價格監督檢查辦法

第一條為了規范價格監督檢查,及時查處價格違法行為,維護消費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以及《山西省行政性事業性收費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價格監督檢查活動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價格包括商品價格、服務價格和行政性事業性收費。

本辦法所稱價格違法行為是指價格管理相對人違反現行的價格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為。第四條價格監督檢查應當遵循依法、公開、公正的原則。第五條市價格主管部門負責全市的價格監督檢查工作。

縣(市、區)價格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價格監督檢查工作。法律、法規對分級檢查有明確規定的,從其規定。

財政、公安、監察、工商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助做好價格監督檢查工作。第六條價格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建立價格監測和成本監審制度。第七條實施價格監督應當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引導社區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開展價格監督活動。第八條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對價格違法行為的舉報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價格違法行為進行舉報,價格主管部門對舉報的價格違法行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調查並將結果反饋舉報人。

價格主管部門負責為舉報人保密,並可以對舉報人給予獎勵。第九條價格主管部門進行價格監督檢查時,行使下列職權:

(一)詢問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並要求其提供證明材料和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其他資料;

(二)查詢、復制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賬簿、單據、憑證、計算機存儲數據、進銷合同、文件等有關資料,核對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銀行資料;

(三)檢查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財物,必要時可以責令當事人暫停相關營業;

(四)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可以依法先行登記保存,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轉移、隱匿或者銷毀。第十條實施價格監督檢查,價格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出示執法證件。第十一條經營者應當按照規定明碼標價。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一項服務可分解為多個項目和標準的,經營者應當明確標示每一個項目和標准,禁止混合標價。

行政性事業性收費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在收費場所公示收費項目和標准。第十二條經營者應當接受價格主管部門的價格監測調查,如實提供價格監測的數據、資料。

報送價格主管部門所需的資料應當真實、准確,不得虛報、瞞報、遲報、拒報。第十三條經營者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不得有下列不正當價格行為:

(一)以交易對方默認作為視同接受等方式,變相強迫交易對方接受服務;

(二)藉助行政機關或者其他組織,強制或者變相強制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並收取費用;

(三)憑借交易雙方地位不平等,強制或者變相強制交易對方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

(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不正當價格行為。第十四條需向價格主管部門申報、備案後執行的價格,經營者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向有管轄許可權的價格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五條餐飲、洗浴及娛樂等行業的經營成本應當包含空調費、茶位費、餐具消毒費、座位費等各類設施、設備的使用費,經營者不得以此名目另行收費。

服務對象自帶酒水、飲料等,不得以開瓶費、服務費等名目收取費用。第十六條行政性事業性收費單位在收費活動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提前或者推遲執行國家規定的收費標准;

(二)對已明令取消或者停止執行的收費,不停止執行或者變更名稱繼續收費;

(三)不執行收費減免優惠政策收費;

(四)採取擴大收費范圍、增加收費頻次、分解收費項目、重復收費、改變收費環節、延長收費期限等方式收費;

(五)違反法律法規規定以保證金、抵押金、滯納金、儲蓄金、集資、贊助以及其他形式變相收費;

(六)不提供服務或者降低服務標准收費;

(七)無合法依據,強制要求管理對象參加培訓、學術研討、技術考核、檢查排序評比、公告等活動,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要求管理對象加入學會、協會等社團組織,並收取費用;

(八)無合法依據,利用職權為他人代收費用,銷售商品的;

(九)將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委託下屬單位、中介機構、社會團體進行盈利性服務收費。

8. 制止價格壟斷行為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制止價格壟斷行為,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以下簡稱《價格法》),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價格壟斷行為,是指經營者通過相互串通或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操縱市場調節價,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合法權益,或者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第三條 市場支配地位主要依據經營者在相關市場佔有市場份額、所經營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和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的難易程度判定。第四條 經營者之間不得通過協議、決議或者協調等串通方式實行下列價格壟斷行為:
(一)統一確定、維持或變更價格;
(二)通過限制產量或者供應量,操縱價格;
(三)在招投標或者拍賣活動中操縱價格;
(四)其他操縱價格的行為。第五條 經營者不得憑借市場支配地位,在向經銷商提供商品時強制限定其轉售價格。第六條 經營者不得憑借市場支配地位,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牟取暴利。第七條 經營者不得憑借市場支配地位,以排擠、損害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或者採取回扣、補貼、贈送等手段變相降價,使商品實際售價低於商品自身成本。第八條 經營者不得憑借市場支配地位,在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時,對條件相同的交易對象在交易價格上實行差別待遇。第九條 對經營者有本規定所列價格壟斷行為的,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依法認定。第十條 經營者有本規定所列價格壟斷行為的,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依據《價格法》第四十條和《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四條實施處罰。第十一條 有關法規、規章對本規定第六、七條所列行為的處罰及處罰機關另有規定的,可以依照有關法規、規章的規定執行。第十二條 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應當依法保護經營者的定價自主權,不得對市場調節價進行非法干預。第十三條 政府鼓勵、支持、保護一切組織和個人對價格壟斷行為進行社會監督。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可以對價格壟斷行為的舉報人給予獎勵,並應當為舉報人保密。第十四條 行業組織應當加強價格自律,不得從事違反本規定的行為。第十五條 本規定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解釋。第十六條 本規定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開公司的基本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15:59:25 瀏覽:167
行政法以上包含本數 發布:2025-04-30 15:49:45 瀏覽:807
合同法英文案例分析 發布:2025-04-30 15:43:33 瀏覽:77
不具法律效力的諒解備忘錄 發布:2025-04-30 15:38:16 瀏覽:973
北京市昌平法院 發布:2025-04-30 15:37:32 瀏覽:50
勞動法司考真題選擇題合集 發布:2025-04-30 15:24:15 瀏覽:510
城市綠化違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14:47:12 瀏覽:641
企業為何制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14:38:21 瀏覽:283
簡論高校學生開展法律援助問題研究 發布:2025-04-30 14:36:51 瀏覽:872
公司會議內容具備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30 14:31:32 瀏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