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英漢雙語

合同法英漢雙語

發布時間: 2022-06-05 15:25:10

1. 如何學好法律英語(3)

法律英語學習經驗之三 一、我反對為英語而英語的「純英語」主義。 人生苦短,而學海無涯。中、小學教育,偏重於基礎,升入大學,便有了專業定向;工作之後,分工更細、定向更明確。學英語也是一樣,要有明確的專業定向。同學們都希望法律英語的學習更有效率,也就是說在相對短的時間里,進步更快、成果更大。須專一精進,心無旁騖,放可中此鵠的。 國內關於英語的學習資料,主要有三大類:一是所謂「應試英語」,四六級、托福、雅斯等,這些東西,都是敲門磚,不是真知識。如果沒有特殊需要(如出國或參加考試),不可以此學英語。另一類,可以稱為「文化英語」,諸如名人演說、世界名著、英文電影、歌曲等,用來做個輔助和消遣可以,萬萬不能因此荒廢專業;還有,就是「教科書英語」,從入門到精通、英語背誦文選、高級英文等等不一而足,同學們應該將之視為基本教材,學一套足以。一本一本地看下去,便是浪費時日了。凡此種種,都是「為英語而英語」的純英語讀物。 「純英語」主義,說到底,是一種應試教育與出版社商業利益聯姻的產物。學校、考試機構和出版商利用大眾希望學好英語的心態,一方輕佻地許諾「精通」、「高級」「無敵」「高效(三十天就能流利對話?)」,另一方不斷推出各類考試,頒發各種證書,證明考生的英語水平。不斷地有四級、六級、托福滿分的神話傳出,鼓動學子浮躁的心。 我在大學就過了六級,但初次與老外談判,卻如聾如啞,如白痴一般。來澳洲後,曾經在中餐館打工,認識一些廚師、老闆,完全不懂英文,或者只能說幾句蹩腳的唐人街英文,生活也沒有什麼不方便,收入也比多數澳洲本地人要高得多。澳洲法學院的一個小師弟,12歲隨父母移民來澳洲,英文幾乎成為母語,中文只聽說,不能讀寫,他很羨慕我的雙語優勢,我說:「但是你的英文很好啊!」他回答:「英文好有什麼用,誰都會講英語!」。我的英文不是很好,進飯館不會點菜、別人將笑話聽不大懂,看電視、聽廣播,最多懂80%,但有幾次作業(這里稱「assignment」)在全班80幾個學生中,卻得了最高分。 我的意思是:(1)英語水平的高低,不能通過考試來評價(試問:通過專業八級的中國學生的英語水平與美國街頭輟學少年相比,孰高孰低?);(2)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不是絕對的,做外貿的當然要學英語,可是,如果北京的哥不會說「hello」,難道老外就不來看奧運了嗎?(3)學英語沒有專業定向,實用價值不大。有些人甚至建議,一字一句的聽寫VOA。即使VOA100%聽懂,也就是美國的中小學生的聽力水平。對於一個中國人,花上千個小時,100%聽懂VOA或能流利背誦林肯講演,又有什麼實用價值呢? 純英語主義,是一層窗戶紙,大家誰都不想捅破!政府為了與世界接軌,需要英語人才,可對人才的評定,也只能通過考試;學校有教學計劃,招生名額,考試通過率的要求,自然強調考試的重要;出版商出於利益最大化的考慮,當然喜歡出版大眾讀物(專業英語書籍有幾個人買?);海歸派回國後,為了混飯吃或者炫耀,時不時蹦噠出幾個單詞,有意無意之間,也跟強調大眾英語的重要性。誰都不捅破的結果,就是誤人子弟,象困在地牢里的令狐沖,煉吸星****,結果煉倒了。 純英語主義,是將手段視為目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好英語的目的,對於中國人,是更好的交流、借鑒、吸收和評價。而現代社會又以分工細密、專業化為其特徵。所以,在國內學英語沒有專業定向,就是浪費時間。一句話,英語是鑰匙。如果你天天為鑰匙打光上臘,裝金貼銀,卻始終不知道開哪扇門,你就是「純英語主義者」,基本上是傻瓜的代名詞。 二、我反對好高騖遠的「名著主義」 學習法律英文,一定要腳踏實地,從基礎學起。基礎就是教科書。教科書有兩特點:(1)介紹基本的專業詞彙、邏輯分類和推理過程;(2)使讀者對一門學問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名著和經典往往是對以往學問的總結、批判,進而提出新理論、新觀點。因此,這些書不適合初學者作為入門教材來閱讀。因為,沒有這些基礎知識、背景資料作為鋪墊,費了半天勁,也是一頭霧水。 比如,中國法律界一時對公平和效率的問題,探討頗多,基本問題:「是先把蛋糕做大(efficiency)還是先把蛋糕分均(equity)」。圍繞著這一問題,各種法學和經濟學的經典、名著滿天飛。如果要研究這個問題,其實應該首先讀一本法理學教科書,了解「公平」的定義;再讀一本經濟學教科書,了解「效率」是什麼。然後在看看這一爭論的始作俑者,美國的「經濟分析法學派」提出這一理論的歷史背景是什麼。然後才能真正明白「whataretheytalkingabout?」。這樣,你會發現,其關鍵問題,在於「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理論的提出。然後,我們反問:中國法律的交易成本有多高,是否高到影響效率了? 因此,建議同學,在讀所謂經典、權威、名著之前,安靜下來,讀幾本教科書,把基本理論、概念搞清楚。在這點上,用中文學法律和用英文學,沒有任何區別。 三、我反對不求甚解的「範本主義」 藉助英漢詞典翻譯法律文書,通過「外貿書信選」或「涉外合同範本」學習法律英語,可以「速成」,不能通達。另外,「範本」並不規范,錯譯、曲解、牽強附會的地方很多。 我在國內做律師的時候,見到過很多「翻譯公司」翻譯的合同文本,其錯訛之多,令人驚訝。原因很簡單,字詞只有在特定語境中,才有意義。法律英語學習者遇到的尷尬局面是,多數中英文的法律詞彙,都不能准確互譯。比如我在論壇中曾經解釋過的「法人」一詞,不能譯為「legalperson」,因為「legalperson」在普通法中是指能夠獨立承擔法律後果的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所以,法人應該譯為「bodycorporate」。 所以,範本用以用來應急或者做個參考,但不能作為學習資料使用。最好的教材還是教科書(Textbook)。 另外,最好手頭有一本英文法律詞典,含有對法律名詞的英文解釋,盡量不用或少用英漢法律詞典。我曾經用過三本英漢法律詞典,都是強譯,沒有對相關詞條的解釋。比如:「tribunal」在法律出版社出版的《英漢法律詞典》中,被定義為(1)法庭、裁判所;(2)法官席、審判員席;(3)裁判、批判。如果在法律文書中出現「」,該如何翻譯能?如果按該字典的解釋,將這句話翻譯為「在法院或裁判所進行的程序」,這到底是什麼意思?什麼是「裁判所」?其實,tribunal一詞與法院相對,指行政裁量機關,也就是獨立於法院之外的,對行政行為有權做實質性審查(meritsreview)的機關。(註:中國沒有類似機關,因此不能直譯) 四、我反對「多多益善」主義 英語國家的法律,都繼承英國普通法傳統,既包括成文法(statute)也包括判例法(caselaw)。如紐西蘭這樣的小國的「法律」,印出來,也比四庫全書多,而且還在不斷地增加。不要說美國、加拿大、澳洲還有聯邦立法和州立法之分! 因此,即使是澳洲最高院****官,也不敢說他精通「法律」(除非喝多了)。我們這些中國學習者,更不能奢望太多。所以,即使是法律書籍,也要有選擇,不能看得太雜。如果對合同法感興趣,建議先攻合同法總論。通了之後,再讀合同法分論(如貨物購銷合同、技術轉讓許可合同等等) 前面說的專業定向,也包括在法律內的專業選擇。以一兩個法律部類為主,其他相關部類為輔,這才是一個聰明而有效的學習法。忽而憲法、忽而刑法、忽而國際法,看似花哨,也只是花拳綉腿而已。 另外,國內還有一些所謂法律英語教材,東拼西湊了一些文章,加上注釋和譯文,既無體系,又無側重。這類讀物,只能算作英文教材,不能當法律書學習。我們既然不能靠讀法律文摘學中文法律,同樣不能這樣學英文法律。總結: (1)學習法律英語,是用英文學習法律,不是通過閱讀法律資料學習英文。所以,要用法律的方法學習;不能用語言的方法學習。因此,我反對「純英文」主義; (2)法律的方法,就是從基礎學起,找到法律發展的邏輯起點,了解名詞術語的特定含義,把握法律單元的整體構架。唯一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的就是教科書。因此,我反對「名著」主義。 (3)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記問之學」,古人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因為背來背去,都是別人的東西,沒有自己的心得,不是真實的學問。學習法律英語也是一樣。因此,我反對「範本」主義。 (4)最後,法律涉及面太廣,因此,必須有專業定向,有選擇,有取捨,有主次,有先後。把有限的時間安排好。否則,枉費心血,一事無成。因此,我反對「多多益善」主義。

2. 從商務合同法的角度來看,misrepresentation的定義是什麼意思

1. 虛假陳述
2. 誤述
3.虛報

例1. 虛假陳述
Misrepresentation is different from warranty in the contract law.
虛假陳述侵權與契約法上的擔保制度不同。

Study on the Scope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 of the Compensation for Misrepresentation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損害賠償范圍及計算方法研究

Secondly, it discussed the essential factor of misrepresentation;
其次,論述了虛假陳述的內在要素,即虛假陳述以其內容的重大性為前提。

Legal Principle Analysis on Deficiency in Civil System of Misrepresentation
虛假陳述民事制度供給不足的法理分析

On the Action Form of Civil Case of Misrepresentation
論虛假陳述民事案件的訴訟方式
例2. 誤述
Discussion on the misrepresentation of charter party and its legal effect
論租船合同中的誤述及其法律後果

In practice of chartering market, a lot of disputes arise because the misrepresentation made by one party caused the loss or damage of the opposite.
租船合同中 ,通常會因為一方當事人的誤述導致對方的損失 ,因此產生的爭議時有發生。
例3 虛報
Misrepresentation of the Registered Capital
虛報注冊資本罪探微

其餘
「misrepresentation」譯為未確定詞的雙語例句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formation Misrepresentation in Social Decision Making
社會決策中信息錯誤表徵的實驗研究

The system is that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and laws the insurer appoints the auditor to audit the financial reports of the insured, and under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for compensation to third parties' losses suffered as result of misrepresentation in financial reports.
財務報表保險制度,指的是根據投保公司與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由保險公司負責委託審計師對投保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並依法承擔投保公司過失造成財務報表陳述不實,導致的第三者經濟損失賠償責任。

The beginning of the article has drawn the conception of the pure economic loss through several concrete cases, and point out that the research range of this article is relational economic loss and the pure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negligent misrepresentation of experts.
文初通過幾個具體的案例引出了純經濟損失的概念,通過契約法和侵權法對該問題處理機制的評析,作者將本文論述的核心——第三人純經濟損失問題提取出來,即相關經濟損失和第三人由於專業人士過失不實陳述導致的純經濟損失。
The content of the second part incorporates the liability incurred on lawyers for securities misrepresentation in USA, the job difference between accountants and lawyers in securities issuing and trading must be cleared to differentiate their liabilities.
第二部分介紹美國證券法上律師在信息披露中因為不實陳述對投資者承擔的民事責任,律師在證券發行和交易過程中輔助發行人的工作與會計師並不相同,律師和會計師因為各自工作所要承擔的責任應該分清,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要認清法律上認定的陳述作出者才是責任的真正承擔者;

Insurer can only revoke the insurance contract when the insured makes misrepresentations instead of finding clues of misrepresentation in order to terminate the contract.
筆者認為,因投保人不如實告知訂立的保險合同是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屬於可以撤銷的合同,而非可以解除之保險合同。 保險人因此只享有保險合同的撤銷權。

3. 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程中can't+offer+和acceptance的區別

摘要 您好,Promise,Acceptance 和 Offer三者均為合同法中常用詞。其中,promise是要約人向被要約人所作要約,為一種主動的「允諾」或「許諾」[1]。而acceptance 則為 「承諾」,是被要約人(offeree)對要約(offer) 的一種認可[2]。offer則與promise意思相同,是主動對他人的 「要約」[3];但與promise不同的是offer可以撤銷(revocable); 而promise作為「允諾」則不能撤銷[4]。

4. 合同法 英譯漢

考慮的有價值的東西抄的承諾者一個受允諾人交換有價值的東西的承諾人對約定。典型的,有價值的東西是一個付款,雖然它可能是一個行為,或克制行動,當一個特權這樣做,如成人不吸煙。

考慮由一個法律上的損害和討價還價。一個法律上的損害是承諾者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你有權利去做,或自願做或不做某事,在一個協議。便宜的東西是允諾人(黨作出承諾或提供),通常是一個法律意識。在法律上的損害和討價還價原則一起考慮和創建一個交換關系,雙方同意交換的東西,其他有希望。

5. 合同法英文版翻譯問題

首先說明,我不是專業人員呵,這里盡力給你分析一下吧

對句子的理解關鍵就在 assent acceptance agree這三個詞上
第一句話condition assent is not acceptance 對assent給出了一個大概的定義,就是 assent並不等同於 acceptance
這是英文里的詞義辨析了,可能在需要的情景里就用英文原詞表達比較准確。

我認為在這里 assent表意的程度是最輕的 而 agree和acceptance幾乎就是等同程度的了,都比assent要重,要更進一步
這里給出《現代英漢綜合大辭典》的解釋:

assent acceptance
vi n.
同意;贊成;答應 接受; 驗收
讓步 答應, 承認; 認可, 肯定
【商】承兌, 認付(票據等)
信受(學說)

agree
vi.
一致; 相合
同意, 贊成
約定, 允諾, 答應
相宜, 調和, 符合
和睦相處
【語】(人稱, 數, 格, 性及前後對應)一致

感覺用中文表達可能多少會存在差異,不知道專業的書上是怎麼處理的,這里提出我的看法供你參考吧(譯文):

對(合同)條款的 同意 並不代表/並不等同於 對(合同)條款的 接受。
對(合同)條款的同意並不具有約束力,除非且直到 要約人 認可了(合同的)條款——這樣,此後合同的條款就必須被 執行/完成

上面的翻譯中,我用了 同意 接受 認可 來區分程度的輕重,希望不是詞不達意吧!

呵呵,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6. 有哪些法律翻譯的入門書

法律翻譯復的入門書推制薦:孫萬彪《法律翻譯教程》(英漢+漢英)、李克興《法律文本與法律翻譯》、陳忠誠 《民法通則》AAA譯本評析、範文祥《英文合同閱讀與分析技巧》、《法律英語實務》、《鏖戰英文合同》、《法律英語 核心術語 :實務基礎》,希望可以有幫助。

7. 單證中英文對照章有法律效率嗎的用處

按照我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合同上的所有條款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因此,英文對照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1、中英文章。一般來說,和國外客戶簽合同都是用中英文章,你可以看下,國外客戶蓋的章一般也都是英文章。用途就是:銷售合同,發票,箱單,托單等
2、報關專用章。這個上面有公司的中文名稱還有企業的編號。用途:報關專用章嘛,就是用在報關單上的了
3、公司公章和法人章。核銷單上要蓋公司公章的,不過現在核銷單取消了,也不用了。代理報關委託書上要蓋公司公章和法人章
4、還有些附屬的,可有可無的。比如刻有ORIGINAL字樣的,COPY字樣的章,這些不要也沒事,我這邊雖然有,我也都不用。

8. 請問誰有中國法制出版社1994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英文對照)》的電子版可以發給我一份嗎

1994年的合同法叫經濟合同法,你確定需要這個已經作廢的版本嗎?

9. 合同翻譯多少錢

合同翻譯是根據翻譯的語種和難易程度來定價的。一般英語合同翻譯150-200元/千字,實際報價可聯系翻譯公司詢問。

10. 想學習法律英語,有什麼好的書籍推薦

如果要薦書的話,首推《英文合同閱讀與分析技巧》、《英文合同草擬技巧》。網上各種老外起草的英文合同範本一大堆,如果有法律基礎的話,挑不同類型的背背熟,水平就很不錯了。
法律英語可以從兩大類來分析。第一類是英美法為基礎的法律英語。這類法律英語的學習,其實是要學習英美法的相關制度,這其中有相當多的法律術語,不系統學習整個法律制度,是很難有準確把握的。現在市面上很多介紹英美法的法律英語書籍,都是英美部門法的大雜燴,都無法起到系統學習的作用,而有可能對英美法制度產生誤解或片面理解。不如選擇英美法某一部門法的英文參考書進行學習,比如美國合同法,或者英國合同法;第一類之外的可以劃分到第二類中。第二類可以細分為幾個小類。第一種是大量的國際條約英文版本。國際條約是不同國家之間妥協的產物,所以其術語的使用,都在於條約的定義,有點自稱體系的味道。這類法律英語在各大國際組織官網上俯拾即是,有很多的資料可以學習;第二種是非英語國家翻譯成英語的資料,比如有的網站會把德國法院判決翻譯成英文掛到網上,當然還有非英美法國家人士用英語介紹其國家法律制度的各種文章。此類文章,有強烈的法域背景,其中一些制度和術語的理解,必須結合所在國家的制度,否則也會產生誤解。這類資料實務中不太常用,一般主要是搞學術研究的才需要用到。第三種是把中國的一些制度、法律文本翻譯成英文形成的英語法律資料。這類法律英語實踐中比較常用,所以從第二種裡面分離出來單說。如果是單純介紹中國的法律制度,那麼無論如何翻譯,都會帶有中國制度的特色。這一類的法律英語資料主要是給外國人看的,中國人直接看中文的資料,更加可靠容易理解。實務中,也有需要把合同文本翻譯成英文的,比較靠譜的是使用類似國際條約的法律英語,相對會比較准確。學習資料當然也就和學習國際條約法律英語類似。
小小總結一下,與其大而全的學習法律英語,不如選擇某個感興趣的或者與工作相關的部門法去深入了解。學習業務的同時也提高了英語。不太建議讀把完整制度割裂得支離破碎的大雜燴法律英語書。實在要讀,要找本相關制度的中文教材一同翻看,以免被誤導。

熱點內容
勞動法司考真題選擇題合集 發布:2025-04-30 15:24:15 瀏覽:510
城市綠化違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14:47:12 瀏覽:641
企業為何制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14:38:21 瀏覽:283
簡論高校學生開展法律援助問題研究 發布:2025-04-30 14:36:51 瀏覽:872
公司會議內容具備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30 14:31:32 瀏覽:11
武漢市法院院長 發布:2025-04-30 14:31:18 瀏覽:236
徐滔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4-30 13:58:28 瀏覽:981
司法所統招 發布:2025-04-30 13:39:36 瀏覽:109
2016中級經濟法考試真題 發布:2025-04-30 13:34:14 瀏覽:793
學生會小組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13:24:06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