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協議屬於合同法
A. 下列各項合同中,屬於《合同法》調整的合
【答案抄】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合同法》的適用范圍。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不適用《合同法》的規定。融資租賃合同屬於《合同法(分則)》列明的有名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之間,以及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之間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勞動合同法》。
B. 下列協議中,可以適用《合同法》的是
根據合同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專、終止民事權利義屬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此外,勞動合同也不適用合同法,而適用勞動法。
故選C
C. 《合同法》的適用范圍包括哪些
《合同法》中明確規定的買賣合同,城市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技術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居間合同等15種有名合同適用該法。除此之外,適用《合同法》的合同類型有以下幾種:
(一)無名合同
《合同法》和其他法律法規未作出明確規定的合同是無名合同,例如借用合同、典當合同、郵電合同、演出合同、懸賞合同、培訓合同、旅遊合同等等。這些無名合同同樣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二)《合同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其他法律法規對合同訂立、生效等問題作出了詳細的規定,應當優先適用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其他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情況下,適用《合同法》。以《物權法》的規定為例,我國《物權法》規定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地役權設立合同、抵押權設立合同、質權設立合同、共有合同等多種類型的合同。這些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仍然適用《合同法》。
(三)《合同法》調整的是財產關系,人身關系不適用合同法根據《合同法》第2條的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但也有例外,如肖像權許可使用合同通常是有償的財產性質的合同,可以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如果是主要以人身關系為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則不在《合同法》的適用范圍之內。
案例2:姓名權糾紛是否適用《合同法》?
[案情回放]
何忠與黃麗協議離婚,雙方書面約定:兒子何亮由黃麗撫養,但黃麗不得擅自更改何亮的姓氏,否則要給予何忠5萬元精神損害賠償。黃麗後來再婚,在何亮繼父的要求下,將何亮的姓氏改為繼父姓氏。何忠獲悉後,要求黃麗賠償5萬元。
[專家點評]
本案就不能適用《合同法》。因為姓名權屬於人格權,是人身關系而非財產關系,應當適用《婚姻法》和《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
D. 我國現行的《合同法》適用於下列哪種合同
合同法適用於平等主體的個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不適用合同法。
這里說的「個人」包括中國人,也包括外國人和無國籍人。「法人」是指依法成立,能夠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包括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其他組織」指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合夥組織以及分支機構等。
1.合同法的適用范圍與三部合同法相比,作了適當擴大。經濟合同法、涉外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合同法的適用范圍各有側重。經濟合同法適用范圍是平等民事主體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相互之間,為實現一定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而訂立的合同,不包括公民之間以及公民與法人、其他經濟組織之間的合同。涉外經濟合同法適用范圍是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同外國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之間訂立的經濟合同,不包括我國公民同外國企業和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之間的經濟合同。技術合同法適用范圍是法人之間、公民之間以及公民同法人相互之間訂立的技術合同,但不包括涉外技術合同。而統一的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擴大了:一是合同主體,包括中國。外國的個人之間、組織之間以及個人與組織之間訂立的合同;二是合同的種類,不僅是經濟合同、技術合同,而且包括所有當事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這里所說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主要是指財產關系,有關婚姻、收養、監護等身份關系的協議不適用合同法,因此本條第二款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2.合同是平等主體之間訂立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屬於民事法律關系。不屬於民事法律關系的其他活動,不適用合同法。
①政府對經濟的管理活動,屬於行政管理關系,不適用合同法。例如,貸款、租賃、買賣等民事合同關系,適用合同法;而財政撥款、徵用、征購等,是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職權,屬於行政關系,適用有關行政法,不適用合同法。
②企業、單位內部的管理關系,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也不適用合同法。例如,加工承攬是民事關系,適用合同法;而工廠車間內的生產責任制,是企業的一種管理措施,不適用合同法。
3.關於政府機關參與的合同,應當區別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①政府機關作為平等的主體與對方簽訂合同的,如購買辦公用品,屬於一般的合同關系,適用合同法。
②屬於行政管理關系的協議,如有關綜合治理、計劃生育、環境保護等協議,這些是行政管理關系,不是民事合同,不適用合同法。
③政府的采購活動。對政府的采購行為應加以規范,目的是為了防止浪費,杜絕腐敗,保護民族工業等。但這種規范,僅是對政府的采購行為加以約束,並不是約束對方,政府與對方之間訂立的合同要適用合同法。對於政府采購行為本身,要專門制定政府采購法來規范。
④關於指令性任務或國家訂貨任務問題。我們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指令性計劃不是合同法普遍適用的基本原則。為了保證國防重點建設以及國家戰略儲備的需要,在個別情況下,國家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國家訂貨任務,為此,在合同法關於合同訂立的一章中規定,國家根據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企業、事業單位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
《合同法》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這些協議主要包括結婚協議、離婚協議、收養協議、監護協議、遺贈扶養協議等。該規定意味著上述協議不由《合同法》調整,即這些協議不屬於《合同法》所規范的合同,雖然它們在性質上也是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法》如此規定的主要原因在於:
其一,合同主要是市場交易即商品交換關系的法律形式,《合同法》是直接反映、規范市場經濟的基本法。而與身份有關的協議缺乏直接的經濟內容,與市場經濟活動存在本質的區別,其自身運作的特殊性註定了對其法律調整的特殊性。
其二,在我國目前婚姻家庭法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我們認為,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仍然屬於一般意義上的合同,那種認為將身份關系當做合同關系處理是將人格商品化的觀點是不成立的,這種觀點是建立在對合同本質誤解基礎上的,是將合同的本質屆定為經濟性,而實際上,合同的本質應為合意,從這個意義上說,身份協議當然屬於合同。目前,人們普遍認為婚姻家庭關系屬市民社會關系,即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婚姻家庭法也是傳統民法的親屬編,婚姻家庭關系屬於民法所調整的范疇。但現行《合同法》是作為規范市場經濟的法律而存在的,不具有直接經濟內容的身份協議不由該法調整當然是合適的,否則不僅有越俎代庖之嫌,而且會導致該法體系的混亂。解決婚姻家庭法單獨立法的不當作法只能由未來的民法典加以解決,《合同法》難擔此重任。 【相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19850410]
第三十一條 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公民可以與集體所有制組織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E. 下列選項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是( ) A監護協議 B$離婚協議 C收養協議 D買賣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
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F. 下列合同中,屬於《合同法》調整范圍的有( )。
A,B,C
答案解析:
[解析]
婚姻、收養、監護等身份關系的協議,不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G. 多選:下列合同適用我國《合同法》的是
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回、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答關系的協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H. 下列合同中屬於合同法調整范圍的合同是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和勞動合同等,不適用合同法
I. 下列各項合同中,屬於《合同法》調整的合同是( )。
B
答案解析: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不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J. 合同法的適用范圍
1、適用於平等主體之間訂立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2、適用的合同包括各類民事主體基於平等自願等原則所訂立的民事合同;
3、適用范圍既包括當事人設立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也包括當事人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
由此也可見,不屬於平等主體之間訂立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不適用合同法。合同的相對性源於債權的相對性、債權的對人性。
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合同只約束合同的當事人,即債權人與債務人,而與合同之外的其他第三人無涉;二是其他第三人不會承擔違約責任,也不會受領違約責任。
(10)以下協議屬於合同法擴展閱讀:
合同的法律特徵
1、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4、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5、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