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超市

合同法超市

發布時間: 2020-12-23 10:51:47

⑴ 物權法和合同法(等)里 哪條有關於超市裡選購好的待付款商品的所有權方面的內容的

首先所有權在放入購物車中即發生轉移,此舉有利於保護購物者在版購物過程中的權權利,比如緊俏商品先取先得,從別人的購物車里取物品的行為就是侵權。
然而在付款前是否可以拆封也不僅僅是道德層面上的問題,在1中買家取得所有權的同時,還享受到一項權利,那就是付款時可以隨時選擇少買或不買,超市為什麼認可買家的這種權利?從法律意義上來講,可以解釋為買家取得了所有權,同時承擔了付款的義務,最重要的一點是買家以其取得所有權的商品對其付款義務承擔擔保責任;簡而言之就是說你選好了就是你的了,你不付錢我就可以收回。以上一系列行為之所以可以被超市接受是因為貨物始終在當場當時,其價值不會發生變化。那麼拆封未付款的商品就可以視為買家提供了瑕疵擔保,而超市當然可以因瑕疵擔保而行使不安抗辯權;理由很簡單,你要是拆了不付錢或者錢不夠我會有損失。因此,付款前拆封的行為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種瑕疵履行的行為,可能會造成侵權;而在實際生活中,超市往往會因為標的額很小,真不付錢的情況也很少,本著和氣生財的態度而不去較真。

⑵ 大超市要黃了,勞動法對營業員有什麼保護措施

超市關閉,應當支付營業員經濟補償金。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四)、(五)項規定,大超市破產或者撤銷、解散,勞動合同終止。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營業員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五)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 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 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 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 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⑶ 在超市上班給自己打折商品算犯勞動法合同

在超市上班給自己打折商品,如果屬於勞動者私自降低價格來謀取私利屬於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用人單位可以依法和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第十七條 用人單位應根據本規定,通過與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協商制定內部的工資支付制度,並告知本單位全體勞動者,同時抄報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八條 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三條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⑷ 超市價簽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

今天看了英美合同法的幾個關於要約與要約邀請的案例,與大陸法系之規定作了下比較,覺得挺有意思,隨便講講。
關於超市之陳列標價物到底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爭議頗大。以前我一直認為是要約,這是根據中國大陸法律關於要約的定義得出的。我國《合同法》第十四條的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內容具體確定;(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我們稍作分析就會發現超市陳列標價物之行為的確符合該法條的這兩點規定:一、「內容具體確定」。首先,超市所列標價物下方都放置有價簽,此物慾售幾元幾角寫得明明白白,所以標的之價款確定;其次,標的本身即放置於貨架上之顧客欲購之貨物自然也是明白確定的,其性能、質量、規格、型號盡皆一目瞭然。所以要約的第一個要件符合。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超市既然將此物明價標出,並置於貨架,其欲以此價出售此物之意思也不言而喻,若顧客以此價購買此物,則超市當然不得拒絕,即一經顧客承諾,超市即受該意思表示之拘束。所以,要約的第二個要件亦符合。
既然超市陳列標價物之行為符合我國《合同法》所定要約之所有要件,則該行為在我國自該屬於要約。

可是反觀美國之各州判例,則大多將超市陳列標價物之行為判為要約邀請(invitation of offer),而非要約(offer),其道理何在?何優何劣?
在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v. Boots Cash Chemists Ltd.一案中,英國葯劑師公會控告Boots超級市場,違反英國葯品管製法之規定,將受管制之葯品未在有葯劑師監督下,出售給一般大眾而提出控訴。此案的具體事實是:該超市將本該由葯劑師監督出售之某類受管制葯品置於貨架上,顧客自行將該葯品自貨架上取下,到收銀處付款,收銀處有葯劑師站崗,發現不符規定者,則命令收銀員拒絕收款出售此葯。本案爭議的焦點是:超市陳列該葯物之行為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因為,若為要約,則顧客之取貨行為為承諾,合同成立,而合同成立時,葯劑師並為在場監督,超市違法;若為要約邀請,則顧客之取貨行為為要約,收銀員收款行為為承諾,則當時有葯劑師在場監督,在本案中,只有顧客之承諾行為,超市未收下貨款,即沒有承諾,超市合法。最終,法院判決該超市陳列標價葯物於貨架之行為為要約邀請,超市勝訴。
純粹從法理的角度判斷,該超市的行為應該是要約,而非要約邀請,而法院自所以判為要約邀請的原因是:如果將超市陳列標價物之行為視為要約,則意味著,當顧客將貨物取下置於購物籃的一剎那,承諾發出,合同成立。則此時,籃中之貨物已是顧客之所有物,其享有所有權,則若顧客未付款而攜帶該物出超市,超市工作人員將無權阻攔,因為合同已訂,貨物之所有權已經屬於顧客,顧客不付款,只是對超市欠賬,明拿不是搶劫,暗帶亦不算盜竊。超市與顧客之間並不熟識,如果任憑顧客將未付款之貨物帶出超市,超市又該如何追償欠款?
此外,將超市陳列標價物之行為定為要約,還會產生另一個法律推理的困境。如果超市之此行為為要約,則顧客取貨置於購物籃之行為為承諾,合同成立。如果該顧客轉了一會,看到其他同類貨物更合自己的要求,那麼其將籃中之物取出,放回貨架之行為則屬於對已成立合同之撤銷,必須經過合同另一方即超市的同意。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在實際生活中,只要顧客在付款前將貨物放回貨架,都視為未購買該物。如果要將該情況勉強在法理上說通,只能認為超市與顧客間關於合同之成立附有條件,該條件即付款。但付款一般應理解為對於生效合同之履行,將其視為合同成立或生效之所附條件頗為不當。
基於以上種種之考量,英美法系之判例大多將超市陳列標價物之行為認定為要約邀請。如此一來,顧客之取貨行為僅為要約,而收銀員之收款行為方為承諾,那麼剛才羅列的幾種法理與現實沖突之尷尬情況也就迎刃而解了。
那麼為什麼雖然從我國《合同法》之規定同樣可以得出前面羅列的尷尬結論,但在現實中卻沒有發生呢?沒有哪個顧客未付款而敢堂而皇之地將貨物帶出超市,更沒有顧客私攜貨物出超市被保安抓住時敢以以上理由作為抗辯。為什麼?
我覺得原因有二:
其一,國人老實而且善良,不善鑽營。不說民事領域,就算是刑事領域,如果你做的事有違道義,天怒人怨,即便法律沒有規定,一句「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把你做了就做了,半句怨言沒有,也沒有誰覺得不妥。而英美國家的人由於法治多年,十分狡猾,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未禁止之事皆可為,對於法律漏洞或矛盾之處異常關注以圖謀利。如果今天法官將超市陳列貨物之行為判為要約,難保明天不會被法律狡徒所利用,出現前面所述的尷尬局面。
其二,最重要也是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國人中象俺這樣具有高度抽象理論思維能力而同時又具有豐厚合同法知識的人。嘿嘿。

⑸ 超市購物的法律分析,究竟是合同行為還是侵權行為

商品的所有權歸超市, 超市在貨架上放標價商品是一個要約邀請,你從貨架上拿下商品走到收銀台付賬是一個要約,商家同意以標價將商品出售給你是承諾,只有合同完成後,商品的所有權才發生轉移,這時,你才能對屬於你的物品進行處分,合同完成之前,你對商品的任何處分,比如說吃喝,在沒有同所有權人進行協商,或者得到授權的情況下,都是無權處分行為,是破壞了商品原有價值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包括你事後付錢性質都已經變了,你實際上不是在履行合同,而是在承擔侵權責任。
  合同行為和侵權行為都有法律規制的,具體請參考《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所以從法律層面這個問題的爭議根本就是一目瞭然的。
  特例是你在小商店買水,給老闆說,我實在渴的,能不能先喝一口,這也是要約,不過是改變了合同的履行方式,但是前提是和所有權人進行協商,與所有權人達成了合意,得到所有權人的授權,以改變所有權人履行合同內容的方式繼續履行合同,才算是合同行為,而不是侵權行為。

⑹ 超市內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誰管

可以以此為借口要求終止合同~可以。
可以要求他們賠償我們被砸壞的設施嗎~可以
要求他們賠償我們人員流失照成的損失嗎~可以 要舉證
他們將一層該成2層是違法嗎,我們可以去告他們嗎?可以舉報投訴
你問錯地方 這里是電腦專區
合同法~
第二百二十一條 承租人在租賃物需要維修時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內維修。出租人未履行維修義務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維修,維修費用由出租人負擔。因維修租賃物影響承租人使用的,應當相應減少租金或者延長租期。

第二百三十三條 租賃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訂立合同時明知該租賃物質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隨時解除合同。

第九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⑺ 去超市買東西和超市之間是什麼法律

你好
這屬於買賣合同,受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等法律調整

⑻ 勞動合同法補償金計算我在某超市工作,鑒了五合同現幹了不到一年,超市要關門與我們解除合同。問我能得到

2008年之後的補償年限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計算。2008年之前的補償規定回和年限詳見1995年版勞動法答第二十八條以及勞動部1994年12月23日頒布1995年1月1日實施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五條之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年限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金。希望對你有幫助。

⑼ 超市購物小票和商品名稱不符違反合同法嗎

龍廣律所:你好,按交易習慣,通常來講是不違反的。

⑽ 勞動法是否規定超市被別的超市收購員工是否被辭退

兩種情況:
一、被收購後繼續工作的,視為勞動合同繼續履行。
《勞動合同法》版第三十三條用人權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二、被收購後工作崗位沒有,勞動合同不能履行了,可以解除但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熱點內容
催收死人承擔法律責任不 發布:2025-01-22 08:45:33 瀏覽:591
中醫有關道德 發布:2025-01-22 08:23:28 瀏覽:570
司法廳孫 發布:2025-01-22 08:04:06 瀏覽:225
張亞坤法院 發布:2025-01-22 07:32:36 瀏覽:519
大學經濟法企業法試題 發布:2025-01-22 07:10:59 瀏覽:487
伊斯蘭法系法官 發布:2025-01-22 06:07:59 瀏覽:472
公司法合同法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22 06:07:23 瀏覽:943
鍾律師說法 發布:2025-01-22 05:55:49 瀏覽:785
反恐怖法院 發布:2025-01-22 05:52:20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第二章第二節 發布:2025-01-22 05:50:49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