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84條解釋

合同法84條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6-06 11:23:48

① 集體合同出現爭議如何解決

解答:來和勞動合同爭議類似,源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如果因集體合同發生爭議,除了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以外,也同樣可以通過勞動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集體合同爭議。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如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工會可以依法代表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承擔責任;集體合同爭議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關於這一點,在《勞動法》中有更詳細的規定:「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② 勞動法第四十七條和第八十四條

  1. 你所說的應該是《勞動合同法》吧?

  2. 《勞動合同法》第47條針對的是一般性的勞動補償。

  3. 而第84條則針對的是用人單位非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

③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有哪些

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為的類型

1、(一)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的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雙務行為

《合同法》第47條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做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同時在法定代理人未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

2、(二)無權代理行為

《合同法》第48條規定,無權代理行為的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在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

3、(三)無權處分行為

《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權處分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實施行為後取得處分權的,該行為有效。

4、(四)欠缺債權人同意的債務移轉行為

《合同法》第84條規定,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3)合同法84條解釋擴展閱讀:

民事法律行為的特別有效條件:

在特殊情況下,民事行為還應具備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的特別有效條件才能產生法律效力。例如立遺囑的行為只有在遺囑人死亡這種特別要件發生時才能生效。同時,法律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要件。

民事行為的成立要件不同於生效要件。任何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必須同時具備以上生效條件,才能有效,也才能產生相應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後果。對民事行為的生效要件另有規定的,從其生效規定。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有一般有效條件和特別有效條件之分,想要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就必須同時具備這些條件。

④ 合同法第80條和第84條的規定是效力性規定還是管理性規定

根據《合同法》第八十抄條規定,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第八十四條規定, 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以上兩條規定,是合同法第五章中,關於合同的變更和轉讓的相關規定。這是強制性的管理規定,不屬於效力的范圍。

⑤ 什麼是合同的權利義務轉移

樓上正解,也就是這么多的內容。

⑥ 合同法第45條在民法典哪一條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本條是對附條件合同效力的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附條件,即附條件的合同。所謂附條件的合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某種事實狀態,並以其將來發生或者不發生作為合同生效或者不生效的限制條件的合同。

所附條件是指合同當事人自己約定的、未來有可能發生的、用來限定合同效力的某種合法事實。所附條件有以下特點:

1.所附條件是由雙方當事人約定的,並且作為合同的一個條款列入合同中。其與法定條件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後者是由法律規定的,不由當事人的意思取合並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條件。因此、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得以法定條件作為所附條件。

2.條件是將來可能發生的事實。過去的、現存的事實或者將來必定發生的事實或者必定不能發生的事實不能作為所附條件。此外,法律規定的事實也不能作為附條件,如子女繼承父親遺產要等到父親死亡,就不能作為條件。

3.所附條件是當事人用來限制合同法律效力的附屬意思表示。它同當事人約定的所謂供貨條件、付款條件是不同的,後者是合同自身內容的一部分,而附條件合同的所附條件只是合同的附屬內容。

4.所附條件必須是合法的事實。違法的事實不能作為條件,如雙方當事人不能約定某人殺死某人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

所附條件可分為生效條件和解除條件。生效條件是指使合同的效力發生或者不發生的條件。在此條件出現之前,也即本條所說的條件成就之前,合同的效力處於不確定狀態,當此條件出現後,即條件成就後,合同生效;當條件沒有出現(或成就),合同也就不生效。例如甲與乙簽訂買賣合同,甲同意把房子賣給乙,但是條件是要在甲調到外地工作過後。這個條件一旦出現後,則賣房的合同即生效。解除條件又稱消滅條件,是指對具有效力的合同,當合同約定的條件出現(即成就)時,合同的效力歸於消滅;若確定該條件不出現(不成就),則該合同仍確保其效力。

附條件的合同中,所附條件的出現對該合同的法律效力有決定性作用,根據本條的規定,附條件合同在所附條件出現時分為兩種情況:生效條件的出現使該合同產生法律效力;附解除條件的合同中,解除條件的出現使該合同失去效力。

⑦ 民法的債務轉移的問題

《合同法》規定,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專意。屬所謂合同義務的轉移,指基於當事人協議或法律規定,債務人將債務轉移給第三人,由第三人取代債務人地位成為新債務人而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情形。一、合同義務轉移制度具有以下法律特徵:(一)債務是可以轉移的,但必須由當事人親自履行的債務不能轉移;(二)約定債務轉移的以債權人同意為必要條件;(三)產生了新的合同關系,債務轉移前之合同關系消滅,債務轉移後的合同關系產生;(四)合同主體已經變更,第三人成為合同當事人。二、合同義務轉移包含著兩種形態:(一)將合同義務全部轉讓給第三人,即債權人或者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達成債務轉讓的協議,由第三人取代原債務人承擔全部債務,原債務人已經脫離了原來的合同關系。這種通常被稱為「免責的債務承擔」。(二)合同義務部分轉讓給第三人,則通常被稱為「並存的債務承擔」,是指原有債務人並沒有脫離原有合同關系,而由第三人加入合同關系,與原債務人一起共同向同一債權人承擔合同義務。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四條【債權人同意】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⑧ 合同法第八條,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

《合同法》
第八條
【依合同履行義務原則】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內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容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四十四條
【合同的生效】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六十條
【嚴格履行與誠實信用】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⑨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是什麼

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勞動爭議仲裁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為解決勞動爭議而做出裁決的勞動執法活動。
(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成員組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一般規定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並實行仲裁員、仲裁庭制度。
(二)勞動爭議仲裁的提起: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在受理案件上限於爭議當事人的自願申請。
(三)勞動爭議的仲裁是向法院提起勞動爭議訴訟的必經前置程序,勞動者與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後,如果要通過司法程序解決,就必須先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不服仲裁裁決的,才可向法院起訴。
(四)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熱點內容
重慶法院易 發布:2025-04-30 08:57:52 瀏覽:807
江蘇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4-30 08:56:17 瀏覽:299
簡述我國合同法擔保法規定的抵押制度 發布:2025-04-30 08:55:40 瀏覽:326
機關法治文化建設 發布:2025-04-30 08:48:15 瀏覽:5
如何開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條 發布:2025-04-30 08:47:09 瀏覽:723
道德小品6個人 發布:2025-04-30 08:42:22 瀏覽:49
公司經營觸犯法律法人的責任 發布:2025-04-30 08:38:33 瀏覽:46
安全生產法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04-30 08:31:34 瀏覽:282
企業法學啥 發布:2025-04-30 08:30:39 瀏覽:775
刑法的根基 發布:2025-04-30 08:29:45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