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思維導圖
Ⅰ 國際經濟法的圖書
書 名: 國際經濟法
作者:叢書編寫組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
ISBN: 9787562030461
開本:16
定價: 19.00 元 名師指導
第一章國際經濟法緒論
◆內容提示
◆基礎知識圖解
◆重點知識講解
◆配套習題
◆參考答案
第二章國際貿易法概述
◆內容提示
◆基礎知識圖解
◆重點知識講解
◆配套習題
◆參考答案
第三章國際貨物買賣法
◆內容提示
◆基礎知識圖解
◆重點知識講解
◆配套習題
◆參考答案
第四章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
◆內容提示
◆基礎知識圖解
◆重點知識講解
◆配套習題
◆參考答案
第五章國際貿易支付
◆內容提示
◆基礎知識圖解
◆重點知識講解
◆配套習題
◆參考答案
第六章世界貿易組織法律制度
◆內容提示
◆基礎知識圖解
◆重點知識講解
◆配套習題
◆參考答案
第七章國際技術轉讓法
◆內容提示
◆基礎知識圖解
◆重點知識講解
◆配套習題
◆參考答案
第八章國際投資法
◆內容提示
◆基礎知識圖解
◆重點知識講解
◆配套習題
◆參考答案
第九章國際金融法
◆內容提示
◆基礎知識圖解
◆重點知識講解
◆配套習題
◆參考答案
第十章國際稅法
◆內容提示
◆基礎知識圖解
◆重點知識講解
◆配套習題
◆參考答案
第十一章國際經濟貿易爭端解決
◆內容提示
◆基礎知識圖解
◆重點知識講解
◆配套習題
◆參考答案
綜合測試題
…… 二、《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規定的中止履行的適用條件當一方出現預期違反合同的情況時,另一方可以採取中止履行義務的規定。條件:
(1)被中止方當事人在履行合同的能力或信用方面發生了嚴重缺陷。
(2)被中止方當事人須在准備履行或履行合同的行為方面表明他將不能履行合同中的大部分重要義務。
除了上述兩種情況外,其他情況也有可能導致當事人中止履行義務,如對賣方來說,其所在的國家對與合同有關的貨物實行出口禁運,貨物交付的可能性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已經不存在了。此時,買方可以根據合理的判斷中止履行義務,中止履行義務的一方必須立即通知對方當事人,不論貨物是否發運。三、風險轉移與賣方根本違約的關系如果貨物的損壞或滅失是由於賣方違反合同所致,則依公約第70條的規定,買方仍然有權向賣方提出索賠,採取因此種違反合同而可以採取的各種補救辦法。根據此條規定,賣方根本違約和風險轉移的關系根據買方採取的救濟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1)如果買方採取了宣告合同無效這一救濟方法,那麼就應當自然阻止風險由賣方轉移至買方。
(2)如果買方並未採取宣告合同無效這一救濟方法,那麼就不能阻止風險由賣方轉移至買方。公約第66條的規定,貨物在風險轉移給買方承擔後遺失或損壞的,買方支付貨款的義務並不因此解除。除非這種損壞或損失是由於賣方的行為或不行為造成的。
四、解除合同的條件和效果
1.條件:
(1)根本違約: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的結果,使得另一方當事人蒙受損失,並且在實質上剝奪了他根據合同期待得到的東西。受損害的一方當事人有權要求解除合同,並且要求損害賠償。
(2)預期違約:如果訂立合同之後,一方當事人由於他履行義務的能力或者他的信用有嚴重缺陷,或者他在准備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中的行為,表明他顯然將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義務,另一方可以以對方當事人預期違反合同為由,中止履行義務,但是要通知對方。如對方提供了擔保,就要繼續履行合同,如果對方不提供擔保則可以解除合同。
(3)分批交貨違反合同:如果各批貨物是相互依存的,對方一次不履行合同構成對以後各批貨物的根本違反,那麼就可能導致交貨無效,當事人有權解除合同。
(4)雙方協議解除合同。
(5)不可抗力中,如果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無法履行合同義務,可以解除合同。
2.效果:合同解除的效果一般就是返還財產和損害賠償,恢復原狀。
五、E組貿易術語:即Exw
1.全稱是ExwORK(NA
……
作者:張桂紅主編
出 版 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1-1 字數:版次:1 頁數:309 印刷時間:開本:印次:紙張:I S B N :9787810849333 本書以國際經濟交往所涉及的法律問題為主線,以國際經濟法的核心問題為重點,對國際經濟法基本制度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在學派觀點的取捨方面,本書以國內主流觀點作為體系構建的基礎。同時,書中也簡約地介紹了非主流國際經濟法的觀點,使讀者能夠全面了解國際經濟法在國際和國內的發展狀況。
本書以國際經濟交往所涉及的法律問題為主線,以國際經濟法的核心問題為重點,對國際經濟法基本制度進行了系統的闡述。本書的特色主要表現為:(1)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2)兼顧學科前沿。(3)理論聯系實際,國際法與國內法交融,具有較強的啟發性。(4)體例新穎,便於學生自學。本書各章均配有學習目標、本章小結、綜合練習題和資料鏈接等欄目,為學生在課外獨立思考和深入學習提供了便利。 書名:國際經濟法(第二版)(21世紀高等院校法學系列基礎教材·必修課)
圖書編號:2579067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定價:39.8
ISBN:730008589
作者:王傳麗
出版日期:2007-10-26
版次:1
開本:16
簡介:
國際經濟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新興法學學科,在中國則是伴隨著對內搞活經濟和對外實行開放政策的腳步而發展起來的。有關國際經濟法的論著也像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對國際經濟法的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入。
本教材力求闡明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並使之密切結合中國開展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實踐,反映中國涉外經濟立法與實踐及國際立法與實踐的最新發展動向。本書比較系統地論述了國際經濟貿易交易中所涉及的各種主要法律問題,包括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金融、國際稅收及國際經濟貿易爭議解決等法律問題。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國際貨物貿易法
第三章 國際服務貿易法
第四章 國際知識產權法
第五章 政府管理的法律與制度
第六章 國際投資法
第七章 國際金融法
第八章 國際稅法
第九章 國際經濟貿易爭議解決
主要參考文獻
Ⅱ 自考國際經濟法概論難過嗎
自考含金量高,國家承認學歷,
肯定是有一點難度的,
但是只要踏踏實實的學,多背、多看。
考過都是沒有問題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Ⅲ 什麼是國際經濟法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版;國家與他權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關於國際經濟法的概念和范圍,國際上和國內都學說不一,總的來說,可歸納為廣泛和狹窄的兩種概念和范圍。廣義的泛指調整國際經濟交往的法律。其范圍包括一切關於超越國界並涉及任何經濟利益的交易和交往的法律規則和制度,不論進行交往和交易的主體是國家、國際組織或機構、國營金融機構(如國家的中央銀行),還是個人、法人或跨國公司。它也不區分國際法和國內法、公法和私法。狹義的是國際公法的一個特殊部門。凡國際貿易、經濟交易中涉及的私法問題(如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等)和國內法問題(如關於進出口管理的國內立法等)都不屬於國際經濟法的范疇。
Ⅳ 國際經濟法的介紹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早在中世紀末期,歐洲主要商業城市就有一些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則和制度大量出現 ,並具有了國家之間條約的形式。作為一門學科,國際經濟法學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起來。
Ⅳ 國際經濟法的法學體系
怕你看不到圖片
國經分為國際貨物貿易法、國際貿易管理法、其他領域專法律制度。
國際貨物貿易屬法又分為國際貨物買賣法(CISG和INCOTERMS)、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法(提單三規則、三大險別)、國際貿易支付法(托收、信用證)
國際貿易管理法分為對外貿易管理法(對外貿易法和貿易救濟制度)和世界貿易組織法(GATT、GATS、DSU)
其他領域法律制度包括國際知識產權法、國際投資法、國際稅法、國際融資法。
Ⅵ 國際經濟法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是隨著國際經濟關系的發內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容個法律部門和法律學科。
國際經濟關系主要包括國際貿易關系、國際投資關系、國際技術轉讓關系、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和國際稅收關系,是由於貨物、技術、服務、資金和人員的跨國流動所形成的。調整這些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分別形成了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稅法和國際經濟組織法,這些實體法規范和解決國際經濟貿易爭議的程序法規范構成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內容。
國際經濟法的存在形式,包括國際法規范和國內法規范兩大類。其中,國際法規范包括國際條約、國際經濟慣例,以及有關國際組織的規范性決議等;國內法規范主要是各國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國內立法,在某些國家還包括法院判例。國際經濟法的主體是自然人、法人、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197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列舉了15項原則作為指導國際經濟關系的基本原則,其中國家經濟主權、公平互利和國際合作以謀發展三項基本原則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Ⅶ 經濟學的十大基本原理思維導圖
經濟學理論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設基礎之上。其中重要的一個假設即是資源是稀缺的。而同時,人的慾望是無窮的。當人們面臨的資源是稀缺的而其慾望是無窮的時候,他必然面臨這一定的選擇。中國人常說「有所得必有所失」即是這樣的道理。人們在做出選擇的同時必定面臨著權衡取捨。生活中,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在平時的行為中總是表現出這樣的權衡取捨。當你擁有一大筆錢的時候,你會選擇去買一輛車還是一套房子?究竟是車子還是房子能給你帶來最大的效用?因為你擁有的錢是有限的,而如果你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你會選擇兩者都購買,但你的預算不允許你這樣做,在有限的金錢收入的前提下,你只有做出一定的選擇。此乃謂之「人們面臨著權衡取捨」。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在經濟學的成本理論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機會成本。所謂機會成本,即同樣的資源用在一個用途之後所失去的其用在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通俗的講,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機會成本的概念的提出,顛覆了以前人們在做出決策的時候只考慮看的見的成本的傳統。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人們不僅僅應該考慮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本損失,更應該考慮一些潛在的看不見的機會成本。理性的經濟人都會考慮機會成本。一個比較經典的例子就是我們在大學畢業之後做出是否繼續上研究生的經濟決策。鑒於目前人類本身還沒有分身術,我們去繼續深造上研究生就不能去工作,上研究生的機會成本即是同樣的時間內我們參加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而相反,我們工作的機會成本即是我們上研究生所能擁有的美好未來。
Ⅷ 思維導圖真的有效嗎
先說結論:當然有用!!足以讓天生記憶力極差的人逆天改命!!我就是例子!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經濟法專業,2018畢業,前陣子剛剛出成績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219,主觀題115。
Ⅸ 《經濟法基礎思維導圖全解2021》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經濟法基礎思維導圖全解2021》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Zqo3H8FEJomwqBFO80bNmA
簡介: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經濟法基礎中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整合在一起,更直觀的分析和記憶,經濟法基礎思維導圖。
Ⅹ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體系是什麼謝謝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體系:
國際經濟法,是泛指國際經濟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換句話說,它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國際經濟法,就其廣義的內涵而言,是各國統治階級在國際經濟交往方面協調意志或個別意志的表現。
國際經濟法是鞏固現存經濟秩序的重要工具,也是促進變革舊國際經濟秩序、建立新國際經濟秩序的重要手段。
國際經濟法的作用:
(一) 依法調整國際經濟關系
中國作為國際社會大家庭中的成員,中國國民(自然人或法人)作為參與經濟活動的當事人,正在積極參加國際經濟貿易交往,發展國際經濟關系。這樣,就必須運用國際經濟法的統一行為規范指導、調整和約束這種國際經濟關系。對於該法律規范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才會有效地做到「依法辦事」,才能真正促進我國的對外經濟交往和經濟建設。
(二) 依法維護國家經濟主權
中國在對外經濟交往中要真正實現獨立自主、公平互利,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面對眾多在經濟上處在強者地位的國際資本競爭對手和合作者,中國受到歧視、愚弄、欺騙、刁難和坑害的事例,屢見不鮮。在進行涉外經濟活動中,爭議和糾紛也常常發生。這些矛盾和沖突不僅涉及到爭議的實質問題及其法律規定,也涉及到諸多的法律程序以及談判的原則和標准等等。只有掌握和熟悉了國際經濟法的有關規定和有關知識,才能去打「國際官司」,從而有效地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中國的合法權益。
(三) 依法維護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合法權益
目前世界上共有180多個獨立國家,其中140多個發展中國家,屬於第三世界。國際經濟舊秩序已經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爭取經濟主權、發展民族經濟的嚴重障礙。同時,即使已經爭取到的若干合理的國際經濟法規范,也不斷受到少數發達國家的挑戰和抵制。例如,1974年12月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的《各國經濟權利與義務憲章》,美國是當時投反對票的 6個發達國家的為首者。事隔多年,美國仍然有不少政界、法律界人士否認該憲章具有國際法上的約束力,指責眾多發展中國家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聯合斗爭和努力是「多數人的暴政」,公然號召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對第三世界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行動採取「自衛」措施。這種力圖維護國際經濟舊秩序和積極創建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斗爭,將會長期進行下去。因為實行國際經濟交往,說到底,各國都是為了謀求各自的利益。這就決定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必須通曉和掌握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理、規則和發展趨向,以國際經濟法為手段,在國際經濟秩序中除舊布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 不斷完善涉外經濟立法
目前,中國正在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和貿易環境,特別是從法律上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好的法律環境,以促進外商踴躍來華投資或對華貿易。並且,為了適應WTO規則的要求,中國也在加快制定、清理和修訂有關對外經濟貿易法律、法規,在從法律制度上保障國外先進技術、國外資本、國外商品的引入。所有這些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立法,既要從我國國情出發,也要與國際上通行的國際經濟法的有關規范實行接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廣泛深入地了解和研究這些規范的基本內容,認真加以借鑒,不斷建立和健全我國涉外經濟法規范體系,並加速立法步伐。
(五) 促進法學學科發展
國際經濟法是新興的邊緣性學科,迄今尚未形成舉世公認的、科學的學科體系。①在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的研究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因此,要在積極學習有關國際經濟法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密切聯系國內實際,通過長期的不懈努力,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經濟法學科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