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基礎稅收責任

經濟法基礎稅收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6-06 15:06:00

㈠ 2015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基礎》知識點:稅款徵收有哪些內容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稅款徵收的概念

稅款徵收是稅務機關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將納稅義務人依法應繳納的工商各稅組織徵收入庫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稅款徵收是稅務機關依法征稅和納稅人依法納稅過程的統一。

二、稅款徵收措施

1.核定、調整稅額

(1)核定稅額情形

①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可以不設置賬簿的;②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應當設置但未設置賬簿的;③擅自銷毀賬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④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難以查賬的;⑤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⑥納稅人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2)核定應納稅額的方法

①參照當地同類行業或者類似行業中經營規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納稅人的稅負水平核定;

②按照營業收入或者成本加合理的費用和利潤的方法核定;

③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推算或者測算核定;

④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當其中一種方法不足以正確核定應納稅額時,可以同時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核定。

2.責令繳納和加收滯納金

(1)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可責令限期繳納,並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2)加收滯納金的起止時間,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稅款繳納期限屆滿次日起至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實際繳納或者解繳稅款之日止。

3.責令提供納稅擔保

(1)適用納稅擔保的情形

①稅務機關有根據認為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有逃避納稅義務行為,在規定的納稅期之前經責令其限期繳納應納稅款,在限期內發現納稅人有明顯的轉移、隱匿其應納稅的商品、貨物以及其他財產或者應納稅收入的跡象,責成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的;

②欠繳稅款、滯納金的納稅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責成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

③納稅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而未繳清稅款,需要申請行政復議的,需要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

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發生爭議,在申請行政復議之前,也需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2)納稅擔保的范圍

納稅擔保范圍包括稅款、滯納金和實現稅款、滯納金的費用。

4.稅收保全措施

(1)書面通知納稅人開戶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凍結納稅人的金額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存款;

(2)扣押、查封納稅人的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其他財產。

不適用稅收保全的財產:

(1)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包括機動車輛、金銀飾品、古玩字畫、豪華住宅或者一處以外的住房),不在稅收保全措施執行范圍之內。

(2)稅務機關對單價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採取稅收保全措施。

5.稅收強制執行措施

(1)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

(2)扣押、查封、依法拍賣或者變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商品、貨物或其他財產,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抵繳稅款。

提示:稅務機關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對上述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未繳納的滯納金同時強制執行。

6.阻止出境

欠繳稅款的納稅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按規定結清應納稅款、滯納金或者提供納稅擔保的,稅務機關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機關阻止其出境。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㈡ 經濟法的重點在哪

經濟法基礎來重點在於:
1、經濟法自概論
(1)法和經濟法的概念
(2)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
(3)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2、會計法律制度
(1)會計法律制度概述
(2)會計核算
(3)會計監督
(4)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5)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3、稅收法律制度概述
(1)稅收與稅法概述
(2)稅收制度
4、流轉稅法律制度
(1)增值稅法律制度
(2)消費稅法律制度
(3)營業稅法律制度
(4)關稅法律制度
5、所得稅法律制度
(1)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2)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6、財產、行為和資源稅法律制度
(1)房產稅法律制度
(2)車船稅法律制度
(3)印花稅法律制度
(4)契稅法律制度
(5)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律制度
(7)車輛購置稅法律制度
(8)土地增值稅法律制度
(9)資源稅法律制度
7、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1)稅收徵收管理概述
(2)稅務管理
(3)稅款徵收
(4)稅務檢查
(5)違反稅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8、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1)支付結算概述
(2)銀行結算賬戶
(3)票據結算
(4)銀行卡結算
(5)結算方式
(6)違反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㈢ 經濟法基礎重點有什麼

經濟法基礎重點在於:

1、經濟法概論

(1)法和經濟法的概念

(2)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

(3)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2、會計法律制度

(1)會計法律制度概述

(2)會計核算

(3)會計監督

(4)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5)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3)經濟法基礎稅收責任擴展閱讀:

經濟法特點:

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新興的法律部門,與傳統的相鄰法律部門相比,其主要特點有: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四、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㈣ 經濟法基礎稅收法律制度考得多嗎

《經濟法基礎》稅收法律制度考點總結
考點一:稅收的概念和特徵
稅收作為國家憑借政治權力,依靠法律,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方式,很明顯需要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徵。
考點二:稅收的作用
稅收具有資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穩定經濟和維護政權四個主要作用。
大家只要記住這四個條目就可以了,至於具體內容可以不看。
考點三:稅收原則
稅收原則是稅收法律制度制定和實施的基本原則,設計稅收體系時要堅持效率原則、公平原則,理解具體的含義。
考點四:稅法的概念
稅法是用以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征納稅方面的權利與義務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要理解稅收和稅法的區別和聯系。
按照稅法的功能和作用不同,將稅法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稅收實體法是指確定的稅種立法,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
考點五:稅收法律關系
稅收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組成。
需要注意的是征稅主體不只有各級稅務機關,還有海關等。對於納稅主體的確認我國採取屬地兼屬人的原則。
考點六:稅法的制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稅收法律
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財政部——制定稅收方針、政策,組織制定稅法和稅收條例、決定、規定及實施細則,制定稅種的增減和稅目稅率的調整等法規性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制定徵收管理制度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制定或修訂《進出口關稅條例》和《海關進出口稅則》
考點七:稅種的分類
按征稅對象的性質不同,可將全部稅種劃分為流轉稅類、所得稅類、財產稅類、行為稅類。
1、流轉稅類: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
2、所得稅類:包括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3、資源稅類:包括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4、財產稅類:包括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契稅
5、行為稅類:包括城建稅、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已停徵)、印花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船舶噸稅、屠宰稅、筵席稅。

㈤ 經濟法基礎問題,關於稅收

1、不管賬面成本還是采購成本,區別在於,金額是否含稅,含稅和不含稅,計算稅額的回方式答是不一樣的。需要看題目的前置條件,看是否含稅
例如,117萬是含稅金額的話,稅率是17%,不含稅成本是100W,稅額是17W,含稅金額等於兩者相加,117W
如果117萬是不含稅的金額,稅率是17%,不含稅成本就是117W,稅額是117*0.17=19.89,含稅金額是117+19.89=136.89萬元
2、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混淆不清楚,
179-5 如果是不含稅的,(179-5)÷(1-13%) 這個公式可以求出含稅金額,但是(179-5)÷(1-13%)*13% 這樣確是錯誤的。求稅額應該直接用(179-5)*13%就可以的。

㈥ 2021年《初級經濟法基礎》考試大綱目錄

經濟法基礎考試大綱(2021)


目錄


第一章 總論(5)


第一節 法律基礎(5)


第二節 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6)


第三節 法律責任(7)


第二章 會計法律制度(9)


第一節 會計法律制度概述(9)


第二節 會計核算與監督·(9)


第三節 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10)


第四節 會計職業道德(11)


第五節 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11)


第三章 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12)


第一節 支付結算概述(12)


第二節 銀行結算賬戶(13)


第三節 票據(13)


第四節 銀行卡(16)


第五節 網上支付(16)


第六節 結算方式和其他支付工具(16)


第七節 結算紀律與法律責任(17)


第四章 增值稅、消費稅法律制度(18)


第一節 稅收法律制度概述(18)


第二節 增值稅法律制度(19)


第三節 消費稅法律制度(20)


第五章 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23)


第一節 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23)


第二節 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25)


第六章 其他稅收法律制度(29)


第一節 房產稅法律制度(29)


第二節 契稅法律制度(30)


第三節 土地增值稅法律制度(31)


第四節 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律制度(31)


第五節 車船稅法律制度(32)


第六節 印花稅法律制度( 33)


第七節 資源稅法律制度(34)


第八節 其他相關稅收法律制度(35)


第七章 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40)


第一節 稅收徵收管理法(40)


第二節 稅務管理(40)


第三節 稅款徵收與稅務檢查(41)


第四節 稅務行政復議(42)


第五節 稅收法律責任(42)


第八章 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44)


第一節 勞動合同法律制度(44)


第二節 社會保險法律制度(46)


以上就是2021年《初級經濟法基礎》考試大綱目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哦!

㈦ 經濟法基礎中的其他稅收法律制度重要嗎

稅收管轄權是國家征稅的基礎性權力,是國家主權在稅收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各類稅收徵收管理的前提。
在人類歷史上,稅收管轄權是伴隨著國家和稅收的產生而產生的。在其產生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由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各國佔主導地位,稅收管轄權也被局限於一國主權所及的范圍之內,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從14世紀開始,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在歐洲得以逐漸確立,商品經濟得到了極大發展,社會生產力水平迅速提高,國際分工開始出現,國際市場逐步形成並不斷拓展。19世紀末期以後,隨著資本主義進入壟斷時期,資本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經濟活動經常跨越國界,稅收的國際化和相關國家稅收管轄權的沖突與重疊使國家之間的稅收利益分配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同時,各發達國家所得稅制度的相繼建立和對跨國所得的征稅,更使稅收管轄權問題變得益趨復雜。為了解決稅收管轄權的沖突,不同國家相繼簽訂了國際稅收協定,在此基礎上,調整國家之間稅收分配關系和國家與跨國納稅人之間稅收征納關系的國際稅法得以產生,而稅收管轄權也便成為國際稅法的基本范疇。[1]
由於稅收管轄權問題所具有的這種基礎性的地位,對於稅收管轄權的研究,尤其是各國對於不同類型稅收管轄權的選擇適用、各國稅收管轄權的沖突與協調以及稅收管轄權對不同稅種特別是所得稅制度的影響,便成為稅法學和國際稅法學所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稅收管轄權的概念和屬性
稅收管轄權(Tax Jurisdiction),是國家主權在稅收領域的體現,是一國政府在其主權所及范圍之內所擁有的不受干涉的征稅權力。不同國家可以依據國際法上的屬人原則和屬地原則,結合本國的經濟、法律和社會狀況,選擇適用不同類型的稅收管轄權。
由於稅收管轄權來源於國家主權,因而國家主權所具有的獨立性和排他性的固有屬性也在稅收管轄權的行使中得到突出的體現。相應的,國家稅收管轄權獨立原則也便成為國際稅法的首要的基本原則。所謂稅收管轄權獨立,意味著一個國家在征稅方面行使權力具有完全自主性,其對本國的稅收立法和稅務管理擁有最高的權力;在國際稅法領域,一國可以通過制定法律,自主選擇本國的稅收管轄權,確定稅收管轄的范圍,而不受任何外來意識的控制和干涉。在不同國家的稅收管轄權發生沖突時,對於稅收管轄權的限制,只能是在相關國家之間自願、平等協商的基礎上所達成的自我限制。
具體而言,按照國際法的主權平等和尊重主權原則以及國際稅收的具體特點,國家稅收管轄權獨立原則可以包括以下內容:
1.各國在其主權范圍內,充分行使本國固有的征稅權力;
2.各國稅收管轄權完全獨立,任何其他國家不得干預和制約;
3.各國稅收管轄權一律平等;
4.各國相互尊重他國的稅收管轄權;
5.各國有充分自由選擇本國的稅收制度,制定本國的稅收政策;
6.各國均有責任履行自己的國際義務,在稅收管轄權的行使方面相互協調。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一國稅收管轄權獨立的實質,是規范各國在行使稅收管轄權時的權力與義務。一國享有獨立的稅收管轄權,不僅說明該國有權自行決定稅收管轄權的行使,而且說明它負有尊重他國稅收管轄權獨立的義務。世界上既不允許存在絕對的稅收管轄權,也不允許以相對稅收管轄權為由來干涉他國稅收管轄權的行使。特別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不同國家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稅收管轄權的獨立性。
二、稅收管轄權的理論依據
稅收管轄權作為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了對內的最高權和對外的獨立權。據此,國家有權在其主權范圍之內自主決定稅收管轄的范圍,建立稅收法律制度,而不受外來干涉的影響。稅收管轄權之所以具有這樣的性質,取決於其特有的理論基礎。長期以來,人們對於稅收管轄權所依據的理論基礎形成了以下幾種不同的學說:
(一)國家主權說
國家主權說作為稅收管轄權的理論依據,是一種得到公認的學說。具體而言,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依據,在於國家在國際法上享有的主權地位。根據《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國家權利義務宣言》、《關於各國依〈聯合國憲章〉建立友好及合作之國際法原則宣言》等一系列國際條約和協定,國際社會公認的獨立主權國家擁有的基本權利主要包括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和管轄權。其中管轄權是指一個主權國家所擁有的對其管轄范圍內的一切人、物、行為和事件進行統治和支配的權力,它具體分為屬地管轄權(又稱領域管轄權)、屬人管轄權(又稱國籍管轄權)、保護性管轄權和普遍性管轄權,其中又以屬地管轄權和屬人管轄權為主。依據屬地管轄權,國家有權對本國居民和非居民來源於其境內的一切所得征稅;依據屬人管轄權,國家有權對其居民或公民來自世界范圍的全部所得實施課稅。這兩者構成了國家主權說的核心內容。
(二)費用收益說
費用收益說是從經濟的角度論證稅收管轄權合理性的一種理論。這一理論也與課稅依據理論中的公需說異曲同工。[2]這種學說認為,外國人在一國進行經濟活動取得的收入,該國有權依據屬地原則對其行使稅收管轄權,進行課稅。這是由於納稅人進行經濟活動時具有一定的公共需要,而用於滿足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的消費則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無法形成市場價格,很難像私人物品那樣通過市場來供給,而只能由國家來提供。納稅人從國家提供的公共物品中受益,因而應當為此支付費用。這一理論的不足在於,其對於屬人性質的稅收管轄權尤其是公民稅收管轄權缺乏解釋力。

㈧ 2021初會考試《經濟法基礎》大綱基本要求

第一章 總論


[基本要求]


(一)掌握法和法律、法律關系、法律事實、法的形式和分類


(二)掌握仲裁、民事訴訟


(三)掌握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四)熟悉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


(五)熟悉法律責任的概念、法律責任的種類


(六)了解經濟糾紛的概念與解決途徑


第二章 會計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會計核算、會計檔案管理、會計監督


(二)掌握會計機構、會計崗位的設置、會計人員


(三)熟悉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和主要內容


(四)熟悉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五)了解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適用范國和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六)了解代理記賬


第三章 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支付結算的原則、支付結算的基本要求


(二)掌握票據的概念與特徵、票據權利與責任、票據行為、票據追索


(三)掌握銀行匯票、商業匯票、銀行本票、支票


(四)掌握銀行卡賬戶和交易、銀行卡計息與收費


(五)掌握匯兌、委託收款


(六)熟悉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變更和撤銷


(七)熟悉各類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和使用


(八)熟悉銀行結算賬戶的管理


(九)熟悉預付卡


(十)熟悉結算紀律、違反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十一)了解支付結算的概念和支付結算的工具


(十二)了解銀行結算賬戶的概念和種類


(十三)了解銀行卡的概念和分類、銀行卡清算市場、銀行卡收單


(十四)了解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


(十五)了解國內信用證


第四章 增值稅、消費稅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增值稅征稅范圍、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二)掌握消費稅征稅范圍、消費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三)熟悉增值稅納稅人、增值稅稅收優惠、增值稅徵收管理、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


(四)熟悉消費稅納稅人、消費稅稅目、消費稅徵收管理


(五)了解稅收與稅收法律關系、稅法要素


(六)了解我國的現行稅種與徵收機關


(七)了解增值稅稅率和徵收率


(八)了解消費稅稅率


第五章 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企業所得稅征稅對象、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二)掌握資產的稅務處理、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三)掌握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項目、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


(四)掌握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五)熟悉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稅收優惠


(六)熟悉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和所得來源的確定、稅收優惠


(七)了解企業所得稅稅率、徵收管理


(八)了解個人所得稅稅率、徵收管理


第六章 其他稅收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本章相關稅種的納稅人


(二)掌握本章相關稅種的征稅范圍


(三)掌握本章相關稅種的計稅依據


(四)掌握本章相關稅種應納稅額的計算


(五)熟悉本章相關稅種的稅收優惠


(六)了解本章相關稅種的稅率(稅目)、徵收管理


第七章 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稅務登記、賬簿和憑證管理、發票管理、納稅申報


(二)掌握稅款徵收、稅務檢查


(三)熟悉征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稅務行政復議范圍、稅務行政復議管轄


(四)熟悉稅務行政復議申請與受理、稅務行政復議審查和決定


(五)了解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概念、適用范圍、稅務管理的概念


(六)了解稅務行政復議的概念


(七)了解稅務管理相對人實施稅收違法行為、稅務行政主體實施稅收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八章 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勞動合同的訂立


(二)掌握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三)掌握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


(四)掌握勞動合同的主要內容


(五)熟悉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六)熟悉集體合同與勞務派遣


(七)熟悉勞動爭議的解決


(八)熟悉工傷保險、失業保險


(九)了解勞動關系與勞動合同


(十)了解違反勞動合同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十一)了解社會保險的概念、社會保險費征繳與管理


(十二)了解違反社會保險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以上就是2021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基礎》大綱基本要求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哦!

熱點內容
勞動法員工受傷被開除 發布:2025-04-30 09:27:11 瀏覽:807
重慶法院易 發布:2025-04-30 08:57:52 瀏覽:807
江蘇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4-30 08:56:17 瀏覽:299
簡述我國合同法擔保法規定的抵押制度 發布:2025-04-30 08:55:40 瀏覽:326
機關法治文化建設 發布:2025-04-30 08:48:15 瀏覽:5
如何開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條 發布:2025-04-30 08:47:09 瀏覽:723
道德小品6個人 發布:2025-04-30 08:42:22 瀏覽:49
公司經營觸犯法律法人的責任 發布:2025-04-30 08:38:33 瀏覽:46
安全生產法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04-30 08:31:34 瀏覽:282
企業法學啥 發布:2025-04-30 08:30:39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