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協議糾紛適用合同法嗎
1. 合作合同如何定性適用什麼法律
得看合同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合作經營,那麼屬於合夥合同,適合民法通則和合夥企業法如果是合作技術開發,那麼屬於技術開發合同,這兩者都適用合同法。
2. 合作協議的法律效力是否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5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專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屬,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也就是說,合同的范圍是很廣泛的,也不受文件題目的限制,即使是「某某協議」只要內容是雙方之間達成的合意訂立的文件,就是《合同法》中的合同。合作協議是雙方通過協商達成一致訂立的,當然也是一種合同。
3. 合夥協議糾紛屬於哪個案由
法律分析:1、合夥財產分割,屬於違反合夥協議的行為,其他合夥人應當以合夥協議糾紛為案由到法院提起訴訟。2、個人合夥財產來源包括合夥投入財產和合夥經營積累財產兩個方面。3、個人合夥財產的管理規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第九十七條 合夥人對本法規定或者合夥協議約定必須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始得執行的事務擅自處理,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八條 不具有事務執行權的合夥人擅自執行合夥事務,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九條 合夥人違反本法規定或者合夥協議的約定,從事與本合夥企業相競爭的業務或者與本合夥企業進行交易的,該收益歸合夥企業所有;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4. 合夥合同有沒有法律效應
合夥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意思表示真實,是指締約人的表示行為應真實地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即其效果意思與表示行為相一致。它作為合同的有效要件,是意思自治原則的當然要求。意思表示不真實,對合同效力的影響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在一般誤解等情況下,合同仍為有效。
在重大誤解時,合同則可被變更或者撤銷。在乘人之危致使合同顯失公平的情況下,合同可被變更或者撤銷。在因欺詐、脅迫而成立合同場合,若損害國家利益,合同無效;若未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被變更或撤銷。
二,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這里的法律,一方面應作擴大解釋,既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 又包括國務院頒發的行政法規; 另一方面應作縮小解釋,僅指其中的強行性規范, 不包括任意性規范。
合同不得違反強行性規范,是由合同制度的目的所決定的,為一般的原則。除了法律的強行性規范外, 合同還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
(4)合夥協議糾紛適用合同法嗎擴展閱讀:
對人的效力
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
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5. 合夥企業和合夥組織適用勞動合同法么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的企業,指的是以盈利為目的經濟性組織,包括法人企業和非法人企業。而非法人企業就包括個體工商戶和合夥企業。
6. 合夥開店糾紛處理
法律分析:合夥協議糾紛處理具體如下:
1、掌握合夥的最本質特徵。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並要求合夥人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合夥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2、合夥協議不允許約定一部分人只享受利益,不承擔風險。合夥企業的利潤和虧損,由全體合夥人依照合夥協議約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擔;合夥協議末約定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比例的,由各合夥人平均分配和分擔。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
3、合夥人退夥,必須經過全體合夥人同意,如果不經同意,因退夥給合夥人造成損失的要賠償。
4、全體合夥人對合夥的外部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說合夥對外有債務時,以合夥財產承擔,合夥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全體合夥人以自己個人財產承擔責任。
5、合夥投入合夥的財產和合夥積累的財產歸全體合夥人共有,共同管理,共同經營。
6、合夥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共同決定,合夥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
7、合夥人散夥時在清理完各種稅款後,清理對外債務,仍有剩餘時,退還各自投資,還有財產時分取利潤。
法律依據:《合夥企業法》第三十三條 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
7. 合夥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合夥協議屬於合同裡面的一種,判斷合夥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則要看合夥協議的具體內容和簽訂人的情況來定。合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有法律約束力,其要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能私自變更或解除合同。只有符合以下條件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合同需要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主體。如果未滿十八周歲的人,簽訂的合同是純獲利的,並且和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則合同有效。 合同主體意思需要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即被迫簽訂的合同,為無效。 合同的內容要合法,違法的合同則無效。 如果是簽訂合同是屬於重大誤解實施的,合同是能夠撤銷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8. 合夥協議糾紛法院一般怎樣處理
對個人合夥關系的認定,法院注重審查各方是否存在合夥協議及協議約定的具體內容。不存在合夥協議或各方對協議成立、效力有較大爭議的,則要注意審查雙方在實際經營中是否存在利潤分配方案、合夥事務管理方案及相應記錄材料。同時注意考察是各方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情況,是否合夥經營,共同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