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夫妻遺棄罪時間最短是多少
1. 遺棄罪判多少年
根據刑法的規定,構成遺棄罪的人,會被判決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什麼是遺棄罪,夫妻間有遺棄罪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一條【遺棄罪】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二十條 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3. 在我國的婚姻法中的遺棄罪如何認定
我國婚姻中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算遺棄罪。犯此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
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4. 遺棄多久構成犯罪
遺棄罪,是指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行為。
遺棄行為情節惡劣構成遺棄罪,並不以遺棄時間長短為標准。
根據司法實踐驗,遺棄行為情節惡劣是指:由於遺棄而致被害人重傷、死的;被害人因被遺棄而生活無著,流離失所,被迫沿街乞討的;因遺棄而使被害人走投無路被迫自殺的;行為人屢經教育,拒絕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一危難境地的;遺棄手段十分惡的(如在遺棄中又有罵、虐待行為的)等等。
5. 多長時間可以構成遺棄罪
就朋友你給出的條件,法律更多的是應該追求母親不履行撫養義務的責任,屬於民事范疇
當然這些條件也已構成遺棄罪的基本要件,只差一點---情節惡劣,包括動機及其卑劣;遺棄中又有虐待行為;屢教不改的;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等等
至於時間,也能成為認定遺棄的要點,但最好再加上該母親的惡劣情節,方可定罪
6. 告遺棄罪有效期內多長時間求助
您好:
遺棄罪一般都是家庭中有一定生存能力的人因為負擔過重拒絕承擔照顧老人或者孩子的責任而用非正常的手段將其拋棄,對此國家對行為人的惡劣行為認定為是遺棄罪並會針對嚴重程度加以懲罰,下面一起來看看多長時間算遺棄罪的成立?
一、多長時間算遺棄罪的成立?
遺棄罪,主要指家庭成員中負有贍養、扶養、撫養義務的成員對需要贍養、扶養和撫養的成員不履行行其應盡義務的違法行為。婚姻法禁止家庭成員間的遺棄,明確規定遺棄行為的受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支付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的判決;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自訴。並沒有具體規定多長時間,主要有足夠證據證明事實即可。
認定遺棄罪應注意:
1、行為人對被害人有撫養義務是構成遺棄罪的前提條件。遺棄罪侵犯的客體是家庭成員之間互相撫養的權利、義務關系。我國婚姻法已明確禁止家庭成員間的遺棄,並逐條規定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及家庭成員之間具有扶養、撫養和贍養的義務。
2、構成遺棄罪,行為人還須具有履行義務的能力。即行為人有獨立的經濟能力,並在能夠滿足本人及家人最低生活標准(當時當地標准)外有多餘的情況。行為人是否有經濟能力,這就需要審判機關結合其收入、開支情況及行為人能力(包括體力、腦力狀況)加以綜合分析認定。
3、構成遺棄罪,行為人確須履行義務。遺棄罪侵犯的對象必須是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沒有獨立生活能力,若沒有其他人的幫助和撫養就無法生活下去。
4、構成遺棄罪,行為人的行為還須具有社會危害性。通常表現在遺棄動機卑劣,手段惡劣並造成嚴重後果。如因遺棄致被害人生活無著流離失所;在遺棄過程中又對被害人施以打罵,虐待;遺棄行為屢教不改;由於遺棄引起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自殺等等。
7. 妻子離家出走不管孩子多久算遺棄罪
遺棄罪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員中的平等權利。對象只限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並對家庭成員之間應履行的扶養義務作了規定。有負擔能力而拒不履行扶養義務,就侵犯了年老、年幼、患病或者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權利。遺棄行為往往給被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為輿論所不齒,也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因此,同遺棄的犯罪行為作斗爭,有助於造成一個少有所養,老有所依的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助於保護婦女、特別是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對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應當扶養而拒不扶養,情節惡劣的行為。所謂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是指家庭成員中具有以下幾種情況的人:(1)因年老、傷殘、疾病等原因,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生活來源;(2)雖有生活來源,但因病、老、傷殘,生活不能自理的:(3)因年幼或智力低下等原因,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除了對於具有這類情況的家庭成員外,不發生遺棄的問題。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必須是對被遺棄者負有法律上的扶養義務而且具有撫養能力的人。只有具備這種條件的人,才可能成為本罪的主體。如果在法律上不負有扶養義務,互相間不存在扶養關系,也就不發生遺棄的問題。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明知自己應履行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拒絕扶養的動機是各種各樣的,如有的把老人視為累贅而遺棄;有的借口已離婚對所生子女不予撫養:有的為創造再婚條件遺棄兒童;有的為了逼迫對方離婚而遺棄妻子或者丈夫等。總之,遺棄者都是出於個人主義極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