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美國合同法要約承諾

美國合同法要約承諾

發布時間: 2022-06-07 02:16:09

㈠ 《合同法》關於要約承諾規定是什麼

【為您推薦】龍口市律師
鹽都區律師
崇州市律師
台山市律師
羅庄區律師
順平縣律師
茶陵縣律師
在買賣活動中,作為采購方向對方表達簽署合同的意向後,對方收到要約,如果同意簽署合同,會做出相關承諾。接下來雙方會選擇時間就合同細節進行探討,並最終訂立合同。關於要約和承諾在《合同法》中明文規定。那麼《合同法》關於要約承諾規定有哪些條款,下面我們通過小編摘錄的相關條文做個了解吧。
《合同法》關於要約承諾的規定
第十三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的方式。
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要約邀請時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第十六條: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第十七條: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八條:要約可以撤銷。
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的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第二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失效:
(一)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
(二)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
(三)承諾的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
(四)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的變更。
第二十二條:「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據此,承諾一般應以口頭形式、書面形式作出,或者根據交易習慣或要約的要求以行為作出。對於沉默或不作為是否可以是承諾的方式,法律未作規定,但通常認為,如果當事人又特別約定或交易習慣允許以沉默或不作為的方式作出承諾的,法律應承認承諾的效力。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我國《合同法》關於要約承諾規定的內容,不難發現,一方做出要約,要確保內容明確,並且如果對方承諾的話,發出要約一方要遵守要約的內容。同時,承諾的一方應當以通知的方式告知要約方。通常情況下,要約一旦發出就不能撤回,需要撤回的話要事先通知對方。
延伸閱讀:
合同權利義務終止的效力及法律後果
起訴合同無效是怎樣的,屬於合同的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格式要求

㈡ 要約和承諾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要約和承諾是形成合同或協議前雙方表示自己意思的行為,隨著雙方談判的進展,雙方都可以變動自己的要約和承諾,沒有形成合同或協議前沒有法律效力。不正當的要約和承諾有時失去的只是自己的人格魅力。

㈢ 中美合同法的異同

一、我國合同法的規定
我國合同法第14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內容具體確定:(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什麼是具體確定的並沒有明說,但合同法12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標的;(三)數量;(四)質量;(五)價款或者報酬;(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七)違約責任;(八)解決爭議的方法。」13條也規定受要約人對以上幾項內容的變更就是對要約內容的實質性變更,構成新要約。由此可見這八項內容應該是對意思表示構成要約很重要.但合同法第61、62條又規定對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履行期限、履行方式、旅行費用約定不明確的可以補充協議,不能達成協議的,法律也規定了相應的解決辦法,所以這幾項也不是必需的。合同法111條規定對於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按照標的性質和損失大小,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至於解決爭議的方法,按照中華人民共合同民事訴訟法和仲裁法的規定,有協議的按協議,沒有的或者按照事後的協議申請仲裁,或者直接到法院解決。
由以上分析可見,我國合同法對要約的內容要求只有標的和數量以及確定的當事人是必需的,比《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規定還簡單,該法中規定要約至少應包含標的、價格或確定價格的方法、數量或確定數量的方法三項內容,否則即會因缺乏明確性而對要約人或受要約人缺乏約束力。同時規定了要約人的有限制的撤銷權,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態度上我國合同法都盡量增強要約的有效性,由此可見對促進合同交易的決心。
在我國,受要約人於承諾時亦有很大的權利。一方面可以在不改變要約的實質性內容的前提下,決定合同的內容;另一方面,我國採取的是承諾通知到達生效的基本原則,所以受要約人在承諾到達要約人之前或之時都有撤銷權。 二、美國合同法的規定
美國《統一商法典》和很多合同法著作,也對要約作了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基本不會離開要約是一方當事人對某些明確條款所作的同意表示這一含義。至於什麼是明確條款,美國合同法認為必須達到可強制執行,否則不構成合同。如數量、期限等沒有確定,就不能構成強制執行。但美國更重視要約的法律效用,即要約產生受要約人的承諾權。什麼樣的行為產生承諾權柄因此成為要約?它應當是這樣一種行為,即足以使受要約人合理地相信自己已經被授予創設合同的權力、足以使他人認為它是為求得他的承諾而對他做出的、包含所要訂立的合同的所有條款。
美國要約一般不受任何約束,他們認為雖然要約給受要約人創造一個合同訂立完畢的條件,只要一個要約沒有因為超過要約入所確定的期限或者因為其他客觀確定的期限而被撤銷,它在此期間內也就一直具有被他人承諾的能力。但是,只要沒有發生承諾,那麼要約人就可以在任何時候撤銷其要約。即使在要約人宣告他願意在一個明確期間內受到其要約約束的情況下,法律也無法在該期限屆滿之前阻擋要約人單方面提出撤銷要約的要求。這種不受任何約束的法律原則有其以下三種原因。1.是英美法的基本原則對價理論:即除了包含在「簽封」文件中的允諾外,允諾不是具有法律意義的意思表示,它只有在受要約人已經作出回應或承諾一個對應的履行的情況下,才產生一個有約束力的義務。要約在被接愛以前,通常沒有相對人的任何對應履行,也未採用莊重的形式,因此要約人有撤銷要約的自由。2.是英美法承諾生效的時間採用「發信主義」,減少了受要約人承受要約人撤銷要約所產生的風險,3、是英美法屬判例法制度,法官手中有相當大的衡平權,能根據現實的需要及公平正義的觀念對有關制度進行矯正,使制度具有相當大的伸縮性。
司法實踐中有加強要約約束力的傾向,因為法官會認為撤銷要約在法律上是允許的,但被認為是不公平的,從而在某些情形下,法院會不顧對價理論而堅持要約不能撤銷。比如,美國在立法與司法上基本形成了要約不可撤銷的四種情形:(1)由對價支持的要約的不可撤銷性(該對價可以是一個很小的數目);(2)由對價中約定的禁止翻供所支持的要約的不可撤銷性;(3)由法律(主要是州立法)規定的要約的不可撤銷性:(4)單邊合同中要約的不可撤銷性。
美國合同法要求受要約人對要約內容要完全的同意,對要約內容的任何改動都能夠導致承諾權的喪失。承諾生效的時間也採用的是發信生效的基本原則,這就意味著一旦承諾通知發出,合同立即生效。
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雖然兩大法系在不斷融合,但有些法律制度由於信奉的基本原則不同,所以還有不同之處,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與研究,以期待中美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

㈣ 美國合同法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急求~!!!

美國合同法 在世介各國的合同法中,美國合同法佔有一種特殊的地位。美國法是英美法系大家族中的一個重要成員,了解美國法,就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了英美法。直到今天,美國合同法上依法深深烙著英國合同法的印跡。然而,經過200多年的獨立發展,美國合同法已經具備了如此之多的其獨有的特徵。總的來說,與英國合同法相比,美國合同法具有更多的革命因素。如果說該書的寫作最主要的宗旨是讓讀者學習了解英美法院處理合同爭議的方法,本書的寫作目的則是讓讀者對美國合同法有一個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認識。對於美國合同法上的各主要制度,本書均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和探討
美國合同法 本書目錄第一章 合同與其他債
第一節 合同與准合同
第二節 合同與欺詐
第二章 合同的成立
第一節 要約和承諾
第二節 格式之爭(Battle of Forms)
第三章 對價
第一節 對價理論
第二節 不得自食其言(Promissory Estoppel)
第四章 合同的效力
第一節 當事人的締約能力(Capacity)
第二節 合同的訂立方式
第三節 意思表示真實
第四節 合同的非法性(Illegality)
第五章 合同的解釋
第一節 合同的內容
第二節 交易過程和行業慣例(Course of Dealing and Usage of Trade)
第三節 不利於制訂者的解釋
第六章 不履行合同的後果
第一節 履行不能和合同目的落空
第二節 違約(Breach of Contract)
第七章 違約救濟
第一節 損害賠償金的計算(Measure of Damages)
第二節 非金錢損失(Non-Pecuniary Loss)
第三節 間接損失(Consequential Loss)
第四節 約定賠償金條款(Liquidated Damages Clauses)
附錄一 美國聯邦和州法院系統輪廓圖
附錄二 常用英美合同法律詞彙

㈤ 合同法中要約和承諾的區別

合同法中要約與承諾的聯系和區別是: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承諾必須與要約的內容完全一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條
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四百七十四條
要約生效的時間適用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
第四百七十九條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第四百八十四條
以通知方式作出的承諾,生效的時間適用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㈥ 對於承諾和要約,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有什麼區別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國家關於要約和承諾規定的特點和區別

劉金華律師
要約和承諾是合同訂立的基本規則,也是合同成立必須經過的兩道程序、兩個階段。任何一項合同,都要經過這兩個階段。使得協議雙方取得意思表示的一致,始告成立。這一過程被稱為交易磋商。西方兩大法系,即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國家因為各自的法律傳統和理念不同,表現在這兩方面的程序的規定上也有各自的特點和不同,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一)關於要約(offer)
要約又稱為發盤、出盤、發價或報價等,使一方向另一方提出的願意按一定
的條件與對方訂立合同的建議和意思表示。關於要約的概念和構成要件等,兩大法系國家無大的差異,只是在要約法律效力上各有不同的規定。
1、在要約開始生效的時間上的不同
要約的生效時間即是要約從什麼時間開始生效。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對此采
用了不同的規則。英美法系採用的是發信主義,即要約人發出要約以後,原則上對要約人無拘束力,要約送達受要約人時並不發生法律效力,在受要約人做出承諾時,要約才產生效力。《美國統一商法典》對此還有所變通,該法典規定在貨物買賣合同中,商人已經簽字發出的要約,要約人仍須受其要約的約束。大陸法系採用的是到達主義,又稱為受信主義,使之要約必須到達受要約人之時才能產生效力。大陸法大都採納第二種觀點。《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第15條規定:「(1)發價於送達被發價人生效。(2)一項發價,即使是不可撤銷的,得予撤回,如果撤回通知於發價送達被發價人之前或同時到達被發價人」,可見,該公約採納了到達主義。我國民法主要繼受大陸法系,在要約生效的時間方面,採納了到達主義(見《合同法》第16條)。
2、 在要約的撤回和撤銷上的不同
要約的撤回,是指要約在發生法律效力之前,要約人慾使其不生法律效力而取消要約的意思表示。
在英美法中,原則上要約是能撤回的。如:A對B保證,假如B先付1000美元的話,A約定在30天以內的任何時候,把A所有的畢加索的畫以100萬美元賣給B。這一案例,如在英美法看來,若B不付1000美元,A就可以自由的撤回要約,那麼,當B付了1000美元之時,A從即刻開始,三十天以內,不能再由此撤回要約。在大陸法系國家,一般是承認這一期間,要約對要約人的拘束力。如日本,首先,即使B不支付1000美元,作為A到明確B不付1000美元為止,要約是不能撤回的。如果兩大法系在要約已經送達到受要約人,在受要約人作出承諾之前,要約人是否受其要約的約束,是否可以撤銷其要約或者變更要約的內容等問題上,分歧很大。
英美法系認為,在上述情況下,要約人原則上不受其要約的約束,他可以在受約人對要約表示之前的任何時間內,撤銷其要約或變更其要約的內容。即使要約人在要約中規定了有效期限,他仍可以在期限滿之前的任何時間內將要約撤銷。因為英美法系認為,在此情況下,要約人作出的允諾沒有獲得對價的支持,要約人可以不受其要約的約束。我國合同法借鑒了該經驗。因為允許要約人撤銷要約有利於使要約人根據市場情況的變化從事靈活的交易活動,有利於避免和減少因要約內容不全、市場環境變化等各種因素可能造成的對要約人的損害。
大陸法系的德國法律對此問題的規定與英美法系的規定完全不同。它認為,要約在到達受約人後,要約人須受其要約的約束。如果要約中有有效期的規定,要約人在有效期內不能撤銷或變更其要約; 如果要約中沒有規定有效期,則依通常情況在可望答復期間之前,要約人不得撤銷或變更要約的內容,採納德國法這一原則的還有巴西、瑞士、希臘等國。

(二)關於承諾(acceptance)
兩大法系國家在承諾問題上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承諾的生效時間和撤回上。
1.確定承諾生效的時間標准上的不同。
大陸法系國家(除法國外)採納到達主義,或稱送達主義,即承諾的意思表示於到達要約人支配的范圍內生效,合同即告成立。如《德國民法典》第130條規定,在相對人以非對話方式向其為意思表示時, 意思表示從通知達到相對人時發生效力,英美法採納了送信主義,或稱為發送主義,在美國也常常稱為「信筒規則」,是指如果承諾的意思是以郵件、電報表示的,則 承諾人將信件投入郵筒或電報交付電信局即發生效力,由於在合同成立時間上的不同,因此根據送信主義所成立的合同,應比送達主義成立的合同,在時間上 要早。因此,英美法的規則有利於促進交易迅速達成。但是根據送信主義,要約人在未收到承諾的情況下,就要受承諾的約束,特別是要將承諾在郵寄和電訊丟失或延誤的責任轉嫁給要約人,這對於要約人過於苛刻,對維護要約人的利益並不十分有利。
2.在承諾的撤回上的不同。
根據大陸法的送達主義,承諾人發出承諾以後,可以撤回承諾的通知。只要撤回的通知先於或同時與承諾到達要約人,則撤回有效。例如根據《德國民法典》第130條:「如撤回的通知先於或同時到達相對人,則意表示不生效力」。而根據英美法的送信主義,承諾在承諾通知送達時即已生效,所以受約人一旦將承諾的信件丟進信筒,或者將承諾的電報交給了電信局,承諾已經生效,承諾人不可能再撤回他的承諾通知,即使承諾人的撤回通知先於或同時與承諾通知到達於要約人,撤回也是無效的。英美法認為,承諾人不享有撤回權是合理的,因為它可以防止承諾人在發生承諾與最終撤回承諾之間,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而投機取巧。例如,承諾人先用書信向要約人表示承諾,一旦市場價格下跌,就用電話通知要約人撤回承諾。而大陸法認為不受約人撤回承諾既不符合受約人的意志,也不利於使當事人根據市場交易的變化而作出是否訂約的決定。
從以上分析可見,兩大法系所採用的規則確實存在著諸多區別,總的來說,大陸法的規則有利於交易安全,而英美法的規則有利於交易迅速達成。兩種規則究竟孰優孰劣很難作定論。我國作為大陸法系的國家,在制定統一的《合同法》時,在要約和承諾等方面吸收了英美法系的一些制度和規定,例如關於要約的撤銷的規定,較成功地作了融合兩大法系規定的嘗試。

大陸法系,又稱為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羅馬法系、羅馬——日耳曼法系,它是以羅馬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它首先產生在歐洲大陸,後擴大到拉丁族和日耳曼族各國。歷史上的羅馬法以民法為主要內容。法國和德國是該法系的兩個典型代表,此外還包括過去曾是法、西、荷、葡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日本、泰國、土耳其等國。舊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法律,大陸法系以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為代表形成了兩個支流。
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法系。是指以英國普通法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它首先產生於英國,後擴大到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非洲的個別國家和地區。到18世紀至19世紀時,隨著英國殖民地的擴張,英國法被傳入這些國家和地區,英美法系終於發展成為世界主要法系之一。英美法系中也存在兩大支流,這就是英國法和美國法。它們在法律分類、憲法形式、法院權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法律歷史傳統方面有以下差異.
1、法律淵源:大陸法系為制定法;英美法系為判例法。
2、法典編纂:大陸法系均有成文法典;英美法系則多為單行法規、判例法。
3、法律結構和法律傳統:大陸法系把法分為公法(憲法、刑法行政法)和私法(民法和商法 );英美法系則把法分為普通法(制定法)和衡平法(判例法)。
4、適用傳統:大陸法系中先確定事實後再去遵循法的規則;英美法系則多參照以往的判例 。即大陸法系是由一般到個別;英美法系則由個別到一般。
5、訴訟程序:大陸法系強調職權主義,法官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英美法系則強調當事人主義,法官處於消極、中立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雖為大陸法系國家,卻在訴訟程序 上與英美相似。
6、職業教育傳統:大陸法系國家中先學法規;而英美法系中先學案例。

㈦ 合同法中要約與承諾的關系是什麼

合同法第十三條抄規定:襲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本質上是一種合意。使合同得以成立的合意是指當事人對合同必備條款達成一致意見。當事人合議的過程,對合同內容協商一致的過程,就是經過要約、承諾完成的。向對方提出合同條件作出簽訂合同的意思表示稱為「要約」,而另一方如果表示接受就稱為「承諾」。一般而言,一方發出要約,另一方作出承諾,合同就成立了。但是,有時要約和承諾往往難以區分。許多合同是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討價還價、反復協商才得以達成。

第十四條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二十一條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所謂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以締結合同的意思表示。在商業交易中,與「發盤」、「發價」等相對稱,承諾稱作「接受」。在一般情況下,承諾作出生效後合同即告成立。

㈧ 合同法中第三十條「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的內容一致。」是什麼意思

承諾的內容必須與要約的內容完全一致,不得作任何更改,是英美法與內大陸法兩大法系容一致的原則。否則,視為新的要約。但在解釋上,也並非鐵板一塊。因為現實中的承諾往往不是簡單地回答「是」或者「同意」,承諾是否與要約完全一致,也是需要進行判斷的。形式上雖然承諾對要約內容有變更,但實質上並沒有變更的,仍然可以認為與要約一致,承諾仍為有效。比如就要約的主要內容意思一致,僅就要約的附隨事項附以條件或者為其他變更,承諾仍為有效。

㈨ 要約與承諾的定義及區別

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

承諾是指對要約接受的一種意思表示。

要約和承諾的區別:

一、概念不同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二、意思表示要件不同A.要約內容具體明確;承諾內容應當與要約內容一致:

B.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A.承諾對要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的,為新要約;

B.承諾對要約內容作出非實質性變更的,承諾有效;要約人及時表示反對或要約表明承諾不得對要約內容作出任何變更的除外。

三、生效不同要約採到達主義: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承諾應當以通知方式作出,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根據交易習慣或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除外。

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要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四、撤回、撤銷不同要約可以撤回和撤銷:承諾可以撤回/但不可撤銷:

A.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A.撤回承諾的通知應當在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之前或與承諾通知同時到達要約人。

B.承諾沒有撤銷制度;承諾一旦到達即生效,合同成立。

B.撤銷要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①要約人明確了承諾期限或以其他明示方式表明要約不可撤銷的,要約不得撤銷;

②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的,要約不得撤銷。

熱點內容
議論文道德責任 發布:2025-04-30 06:47:22 瀏覽:3
國際經濟法試題2017上半年 發布:2025-04-30 06:38:06 瀏覽:684
何明法院 發布:2025-04-30 06:37:58 瀏覽:237
執行法官談話不去 發布:2025-04-30 06:33:43 瀏覽:284
巴南法院 發布:2025-04-30 06:33:21 瀏覽:451
新治超條例 發布:2025-04-30 06:33:10 瀏覽:85
賣水產和律師 發布:2025-04-30 06:17:18 瀏覽:304
民法典公考 發布:2025-04-30 06:01:46 瀏覽:649
江蘇勞動法中夜班費 發布:2025-04-30 06:00:11 瀏覽:967
法官老爹台詞最後 發布:2025-04-30 05:58:47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