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約定解除的情形
A. 合同法里的合同解除有幾種情形
合同的解除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法定解除,合同雙方當事人發生我國法律規定的幾種法定解除情形時,合同依據法律規定而解除;一種為意定解除,即合同雙方當事人經協商合意解除合同的情形。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B. 什麼情況下可以解除合同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有以下幾種: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將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的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相關案情舉例:
2008年5月6日,原、被告簽訂承攬合同。合同約定原告王某承攬被告工程的模板製作工程,如果原告延誤工期,被告有權對原告予以經濟處罰,如果原告不按合同完成工程質量、工期,被告有權終止合同。2008年7月11日,監理工程師針對原告的模板工程給被告下達質量整改通知。當日,被告給原告王某發出通知,因原告施工中柱偏位,罰款2,000元。7月14日,被告通知原告停工,終止承攬合同。原告遂起訴至法院要求繼續履行合同,返還罰款2000元。
原審法院認為案件焦點是原告的支模質量是否合格,因原告工程質量不合格,延誤了工期,被告依約有權與原告終止合同。2,000元系因原告違約而給被告造成損失的賠償,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王某上訴稱柱子偏移非其模板工程不合格而致,其不存在違約行為,要求支持其訴訟請求。二審法院認為,王某的模板工程存在質量問題,即使不存在質量問題,訴訟中被告已另外將工程承攬給他人施工完畢,所以無法繼續履行。駁回其要求繼續履行的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