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訴訟請求權
『壹』 如何適用《合同法》107條規定的多項違約責任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合同法107條,表達的意思,為選擇性,違約補償、救濟方式。但根據基本法理維護合同穩定性,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這三個途徑是依次有先後順序。
法院在審理合同案件,首先會考慮合同是否能夠繼續履行,如果可以繼續履行,仍然會判決合同繼續履行。如果一方違約導致無法履行,才會進一步考慮採取補救措施後,能否再繼續履行,最後,根據合同性質,締約雙方的目的等如果無法繼續履行,最終,確定解除合同,賠償損失。
所以,如果守約方想直接選擇後兩種,那必須找到法定或者約定的解除合同事由,首先否定合同繼續履行的可能,才能要求賠償損失。
(1)合同法中訴訟請求權擴展閱讀:
法律意義
如何確定違約歸責原則,意義重大。
1.能體現國家對違約行為立法政策的選擇。如嚴格責任在於合理補充債權人的損失,體現了維護非違約方利益,保障社會公平的旨趣;而過錯責品交易中所提倡的道德價值觀念相一致,採用過錯責任原則則能體現合同責任的懲罰和教育功能。
2.理論意義。由於歸責原則所解決的是合同責任的責任根據或標准,它對違約責任制度的內容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歸責原則也就有其重要的理論意義,任何人對違約責任制度予以探討,都不可能迴避歸責原則問題。
3.司法意義。司法人員正確掌握歸責原則,有利於從案件伊始判明非違約方有無證明違約方過錯的義務,從而正確司法。
4.對當事人的意義。當事人明確自己案件適用何種歸責原則,利於收集有利於自己主張的證據,正確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提出合理的訴訟請求。
『貳』 沒有簽訂買賣合同的貨款糾紛案,在訴訟中能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嗎
1、合同有書面的、口頭的,還是實際行為履行的合同。
第十條當事人訂立合內同,有書面容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第十一條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2、第三十六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第三十七條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叄』 合同法對權利訴訟的時效
法律分析:一般的合同糾紛訴訟時效為3年,幾類特殊的爭議,如租賃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爭議,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丟失或損毀的爭議的訴訟時效為一年。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自當事人知道或者當應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法律規定訴訟時效的目的,在於促使當事人盡早行使權利,盡快解決當事人間的糾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肆』 關於合同糾紛訴訟請求能撤銷合同和解除合同同時寫進訴訟請求中嗎
答復如下;
一、申請撤銷合同和請求判決解除合同是兩種不同的訴訟請求權。
二、可撤銷合同在被撤銷之前,雖然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但不影響合同的有效;合同的解除本身就是以合同的有效為前提。從這個角度,二者有相似性。
三、但二者的法律後果並不一樣。合同被撤消後,自始無效,當事人因此取得的財產,應當相互返還或折價補償;合同被解除後,沒有履行的,停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具體情況,當事人可以(不是應當、必須)要求恢復原狀或賠償損失。
四、原告的訴請必須具體和確定,該二個訴請不能同時主張,法院也不會根據同一事實作出選擇性的判決。
五、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6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8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
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97條: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伍』 合同法 75條
撤銷權的行使
1,撤銷權行使的主體
是指因債務人不當處分財版產而使債權權受到損害的債權人.
2,撤銷權行使的方式
須由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不當處分行為.
3,撤銷權行使的范圍
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
4,撤銷權的行使期間
《合同法》第75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一年內沒行使,撤銷權消滅.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所以,撤銷權的期間為除斥期間而不是訴訟時效.
『陸』 什麼是民法上的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
支配權,亦復稱「管領權」,是指權制利主體所享有的對權利客體直接管領和控制的權利。如所有權、知識產權等。具有較強的排他性,權利人可以排斥他人行使與自己相同的權利,並可禁止他人非法妨礙自己行使支配其客體的行為。通常只憑權利人自己的行為即可實現
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得請求他人為特定行為(作為、不作為)的權利。請求權是相對權的典範,即僅僅相對於某個特定的人產生效力。請求權是概念是由Windscheid從羅馬法和普通法中的「訴」(actio)的概念中發展出來的。「訴」的概念乃著眼於程序法而非實體法
形成權,是指權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
抗辯權廣義上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於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狹義上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狹義抗辯權包括:訴訟時效已過的抗辯權、保證中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合同法中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和順序履行抗辯權
『柒』 合同糾紛訴訟請求能撤銷合同嗎
合同糾紛的訴訟請來求,可以自要求撤銷合同。
《合同法》: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
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
權。
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
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