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的視角分析案例

經濟法的視角分析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6-07 15:06:09

A. 經濟法案例分析

(1)合法。《公司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較少和規模較內小的,可以設一名執行董容事,不設董事會。」本案中某百貨公司股東人數只有兩人,不設董事會是合法的。

(2)不妥當。杜某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身份是公務員。《公務員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公務員必須遵守紀律,不得有下列行為:(十四)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因此,杜某不得在營利性的百貨公司中擔任總經理的職位。

(3)杜某應對公司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杜某私下以公司的名義買下他自己買來的衣服,是一種利用自己職權的關聯行為。根據《公司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故杜某應當向公司賠償損失。

B. 經濟法的案例分析及答案

現王先生在南極街做小商品批發生意,劉先生在國貿城做服裝生意。一日,劉先生給王先生打電話,說去廣東進服裝急需10萬元錢,問能否幫助解決?王先生答應次日上午送到。劉先生立即購買了去廣東的機票並通知廣東的供應商,除原來預訂的10萬元貨外,再追加20萬元的貨。次日早晨,劉先生多次打電話聯系王先生,但所有電話均無人接聽。直到中午,王先生才接聽電話,稱昨晚喝多了,剛剛醒來,其妻子又外出送貨,錢取不出來,所以無法借錢給你了,並表示了歉意。劉先生無奈,只好退掉了機票,通知廣東的供應商取消追加訂貨。劉先生因此損失退票費400元和廣東供應商因取消追加訂貨扣劃罰金2萬元,王、劉兩位同學因此產生爭議。
問題:
1、劉先生認為:雙方已經就借款事宜協商一致,借款合同成立並生效,王應承擔違約責任,除賠償退票損失及供應商罰款損失外,還應賠償其購回20萬元貨後的經營利潤4萬元。該主張能否成立?
2、王先生承認借款一事,但因醉酒誤事,並非故意,不同意賠償損失。該主張能否成立?
3、後王先生同意賠償退票損失及供應商罰款損失,並說這樣做合情合法。該主張能否成立?
4、如王、劉二位以書面形式約定借款,並在協議中約定「本協議自雙方簽字時生效」,則王先生是否應按上述「1」中劉先生的主張承擔責任?

C. 生活中常見的有關經濟法的案例及分析

〔案情〕張某向復劉制某借款10萬元欲購買一套設備以建一個塑料加工廠。張某向劉某說:我付了款就能運回設備,預計兩個月可調試完備,開工後資金一周轉即可還款。劉某同意。於是,張某寫了一張「暫借劉某人民幣10萬元,工廠開工後第二個月即如數奉還」的借條。時隔不久,設備運到。張某此時發現搞塑料製品加工不如倒賣原材料賺錢,於是將自己購進的塑料加工設備租給他人,利用劉某的借款去倒賣原材料。半年過後,劉某見張某有錢做買賣卻遲遲不還借款,便上門索要。張某說借條上寫明的條件是開工後第二個月還款,現在雖有了設備卻沒有開工,故要等到開工後再還。幾次交涉,劉某見張某沒有還錢的意思,便向法院提起訴訟。
〔問題〕運用所學到的經濟法律知識分析本案應當如何處理?

案例1。因其還款期限為附條件的期限:「工廠開工後第二個月即如數奉還」,債務人人為的阻止條件成立,視為條件已成立。債權人可據此要求付款;另外一種看法,將「工廠開工後第二個月即如數奉還」視為約定不明確,這樣,債權人可隨時向債務人要求還款。該借款為一般的民間借款,無利息。

D. 經濟法案例分析,謝謝

第一,深圳廠商的訴求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
涉及到法律的表現代理,因張明原本為該公專司業務員,用人單位既沒屬有公告其離職,也沒有回收有蓋章的合同,張明冒充公司代理報復公司,深圳廠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以認為張明是服裝貿易廠的業務員,因此構成表現代理,故深圳廠商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
第二,張明的行為構成合同欺詐,但不構成合同詐騙罪。張明簽訂虛假合同的目的是報復原單位,在虛假合同簽訂中並沒有非法獲取利益,故不構成合同詐騙罪的要素,但因為其虛假合同會導致原單位經濟損失和商譽受損,故張明行為構成了合同欺詐,違反了民法通則里誠實守信原則,故張明承擔對服裝貿易公司的損失的賠償責任

E. 經濟法案例及分析

李某可以向商場索來賠。源

理由如下: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消費者在展銷會、租賃櫃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結束或者櫃台租賃期滿後,也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櫃台的出租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的舉辦者、櫃台的出租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根據以上規定,商場出租櫃台從事食品經營,因質量問題給消費者造成損害的,消費者有權向櫃台經營者和櫃台出租商主張損害賠償。

目前,出租櫃台經營權已成為本市大型商場經銷的重要手段。對商場與櫃台經營者之間的合同關系,消費者無從知悉,如商場以並非實際經營者為由進行抗辯,可能對消費者權益造成損害,因為櫃台實際經營者承擔風險能力和賠償能力相對較弱。而上述法律將櫃台經營者與出租者作捆綁規定,可以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F.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

案例一
1、董事長決定召開臨時股東會議的程序不符合法律規定版。公司法規定,代表十分之一以權上表決權的股東、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提議召開臨時會議的,應當召開臨時會議。因此,董事長只能提議,不能決定。
2、召集召開臨時股東會的召集人不符合法律規定。設立董事會的,股東會會議由董事會召集,而不能由董事長召集。
3、同意修改公司章程的人數不符合法律規定。公司法規定,股東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而本案中,只要五分之三,小於三分之二。

案例二
1、陳某未辦理房屋變更登記不符合法律規定。公司法規定,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2、王某召集和主持首次股東會議錯誤。首次股東會會議由出資最多的股東召集和主持,即應當由陳某召集和主持。
3、公司章程只由董事長張某簽字、蓋章違反公司法規定,應當由全體股東簽署。

G. 有關經濟法的案例分析

申請仲裁必須由各當事人協議決定,有書面的仲裁協議,仲裁委員會才會受理,雙方協商選擇仲裁委員會,如果一方選仲裁委員會,一方選法院,由法院裁決,合同的定金由又方協議,仲裁庭或法院有權確認合同的效力。

H. 經濟法小論文(1000字左右)

論文標題,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等。正文如一、案例導入,二、案例分析,三、相關法律展開分析。

I. 經濟法的案例分析

拿到案例後,首先聯系所學的法律條文,看看那些是與之相關的。接著第一步;先寫出法律條文的原文,後面緊跟著案例中相聯系的內容;在這樣完了以後,對全文做一總結。就可以了。思路就是這樣,關鍵是對法律條文非常熟悉,然後就是分析案例的能力。

J. 經濟法案例分析 急!

【正確答案】 (1)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

(2)該合夥企業與果農簽訂的水果買賣合同及與銀行簽訂的借款合同均為有效合同。

根據合夥企業法律制度的規定,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企業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夥企業權利的限制,不得對抗不知情的善意的第三人。本案中,雖然合夥人甲、乙、丙在合夥協議中約定了「凡5萬元以上的業務須經甲、乙、丙三人一致同意」,但該約定對善意第三人(果農和銀行)無效,故水果買賣合同、借款合同均為有效。

(3)該合夥企業與銀行簽訂的貨車抵押合同在效力上應認定為成立但未生效,銀行在其債權未受清償時不能對貨車主張抵押權。根據擔保法律制度規定,抵押人以車輛作抵押的,應在該車輛的登記部門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本案中,合夥企業雖以貨車為抵押物與銀行簽訂了抵押合同,但未辦理抵押物登記手續,依前述規定該貨車抵押合同未生效,另外,抵押權的行使以有效抵押合同的存在為前提,故銀行因抵押合同未生效而不能對抵押貨車行使抵押權。

(4)如果合夥企業的債權人銀行、趙某、錢某同時對合夥企業行使債權,應以該合夥企業的財產按比例清償;不足部分,由各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因為,第一,銀行與該合夥企業之間的貨車抵押合同並未生效,由此決定了銀行對合夥企業的債權屬於無擔保的普通債權,不具有優先受償的效力;第二,根據合夥企業法律制度規定,合夥企業對其債務,應先以其全部財產進行清償;合夥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到期債務的,各合夥人應當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

提示:本題(4)中涉及了《擔保法》的有關內容。根據《擔保法》的有關規定,當事人以法律規定的需要辦理抵押物登記的財產作為抵押的,應當向有關部門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通過此題,建議大家關注一下企業法和其他法律相結合的綜合題。

熱點內容
房產稅立法初稿 發布:2025-04-29 15:23:30 瀏覽:768
過失和欺詐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何不同 發布:2025-04-29 15:18:44 瀏覽:941
司法救助被告 發布:2025-04-29 15:07:52 瀏覽:186
南京人防和物業法規 發布:2025-04-29 15:05:42 瀏覽:490
櫃面業務法律法規知識 發布:2025-04-29 15:05:35 瀏覽:633
還有哪些原則可以成為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4-29 14:54:00 瀏覽:405
怎麼用詞誇律師 發布:2025-04-29 14:47:12 瀏覽:210
法官是審判長么 發布:2025-04-29 14:47:09 瀏覽:734
2014年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4-29 14:14:58 瀏覽:535
勞動人事仲裁裁決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9 14:10:37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