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對醫療補助費的規定
① 新勞動法取消醫療補助費
法律分析:1、依據《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的規定,公司在你的醫療期滿後,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應給予不低於本人6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
2、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一項規定,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說,公司需要支付你的經濟補償金,具體是滿一年支付一個月的,可以參照勞動合同法的計算標准來計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② 醫療補助費的支付標准
法律分析:普通傷病的,企業應發給不少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企業應發給不少於九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絕症的,企業應發給不少於12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至於何謂重病或者絕症,法規並沒有明確規定,但是根據《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規定來看,精神病、癱瘓等傷病可視為重病,癌症等傷病可視為絕症。月工資的標准,根據勞動合同法和《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規定,月工資標准可以理解為職工離職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職工月平均工資低於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標准支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保險條例》
第二十七條 依照本條例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的用人單位的人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第二十八條 個人帳戶用於支付統籌基金支付范圍之外的醫療費;個人帳戶不足支付的,由本人自負。
第二十九條 嚴重疾病住院治療的醫療費,按下列辦法支付:
(一)起付標准原則上控制在市、縣、自治縣從業人員上年度年社會平均工資的9%—11%。
(二)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控制在市、縣、自治縣從業人員上年度年社會平均工資的3—5倍。
(三)起付標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醫療費,主要由統籌基金支付,個人負擔一定比例。對退休人員負擔醫療費的比例,給予適當照顧。嚴重疾病的范圍,起付標准、最高支付限額的具體標准,起付標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醫療費的分擔比例,由省人民政府確定。
③ 醫療補助費的規定
法律分析:醫療補助費,是指在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且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時仍未痊癒,用人單位在經濟補償金之外向勞動者支付的用於其繼續治療的費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五條 勞動合同期滿,有本法第四十二條 規定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應當續延至相應的情形消失時終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條 第二項規定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的終止,按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執行。
④ 員工患病解除勞動合同六個月的醫療補助怎麼計算的
法律分析:需要向勞動部門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根據勞動能力鑒定的結果進行計算:(1)如果經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辦理病退手續、退出工作,享受退休待遇。(2)鑒定為五至十級的,醫療期滿不能從事單位調整的工作的,單位可以解除合同,但應當發給。除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工齡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和醫療補助(醫療補助的標准,一般情況下是不低於六個月工資,但對於患重病和絕症的應當增加,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 第一款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第三款規定:「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⑤ 勞動合同法中醫療補助費定義和計算方式。
1、醫療補助費定義: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
2、計算方式:工作人員疾病的」勞動法「的實施意見或非工傷待遇由企業按照有關規定支付病假工資或疾病津貼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津貼費支付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在規定的醫療期內,但不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患病,到指定醫院就醫,可以補助其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60%-80% 的醫療補助金,具體標准為:
1、累計繳費時間不滿5年的,其醫療費補助比例為60%;累計醫療補助金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60%。
2、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滿10年的,其醫療費補助比例為65%;累計醫療補助金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65%。
3、累計繳費時間滿10年不滿15年的,其醫療費補助比例為70%;累計醫療補助金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70%。
4、累計繳費時間滿15年不滿20年的,其醫療費補助比例為75%;累計醫療補助金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75%。
5、累計繳費時間滿20年以上的,其醫療費補助比例為80%;累計醫療補助金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80%。
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⑥ 醫療補助費的國家規定
法律分析:企業支付醫療補助費的情形: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勞動合同未到期,醫療期滿,醫療未終結。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勞動合同到期,醫療期未滿。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⑦ 新勞動法對醫療補助費定義
醫療補助費又稱醫療補助金,是指按規定支付給未實行醫療保險地區已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開支范圍的離休、退休、退職人員的醫療費用。
一、醫療補助對象為:
1、重點優撫對象,即殘疾軍人(不含六級以上人員);
2、烈士遺屬;
3、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
3、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紅軍失散人員;
4、在鄉復員軍人(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以及革命「五老」人員,即建國前參加革命、建國後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評定、現享受定期生活補助費的老地下黨員、老游擊隊員。
二、補助范圍:
1、符合《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和《國家公務員制度實施方案》規定的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及其退休人員;
2、列入參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的黨群機關、人大、政協機關,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機關以及列入參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的其他單位工作人員及其退休人員;
3、列入依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及其退休人員。
三、補助標准
1、累計繳費時間不滿5年的,其醫療費補助比例為60%;累計醫療補助金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60%。
2、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滿10年的,其醫療費補助比例為65%;累計醫療補助金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65%。
3、累計繳費時間滿10年不滿15年的,其醫療費補助比例為70%;累計醫療補助金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70%。
(7)勞動合同法對醫療補助費的規定擴展閱讀:
醫療補助包括以下內容:
1、在疾病情況下
(1)普通開業醫生診療,包括出診;
(2)在醫院由專家進行門診或住院治療,如有可能在醫院外提供這種專家治療;
(3)由醫生或其他合格開業者開具處方的必需葯物的供應;
(4)必要時住院。
2、懷孕、分娩及其後果
(1)由開業醫生或合格的助產士進行產前、分娩和產後的護理;
(2)必要時住院。該公約規定可以要求受益人或其供養人分擔醫療費用,但有關費用分擔的規則應以避免經濟困難為原則加以制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醫療補助費
⑧ 患病期間解除勞動合同醫療補助費
法律分析: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企業除支付經濟補償金外,還應該支付不低於6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⑨ 勞動合同法對於經濟補償有哪些規定
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規定: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等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