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央視社會與法關於物業

央視社會與法關於物業

發布時間: 2022-06-08 02:15:31

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建設單位依法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以及業主委員會與業主大會依法選聘的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對業主具有約束力。業主以其並非合同當事人為由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二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請求確認合同或者合同相關條款無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物業服務企業將物業服務區域內的全部物業服務業務一並委託他人而簽訂的委託合同;

(二)物業服務合同中免除物業服務企業責任、加重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責任、排除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主要權利的條款。

前款所稱物業服務合同包括前期物業服務合同。第三條物業服務企業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或者法律、法規規定以及相關行業規范確定的維修、養護、管理和維護義務,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公開作出的服務承諾及制定的服務細則,應當認定為物業服務合同的組成部分。第四條業主違反物業服務合同或者法律、法規、管理規約,實施妨害物業服務與管理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承擔恢復原狀、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五條物業服務企業違反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或者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定,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准或者重復收費,業主以違規收費為由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退還其已收取的違規費用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六條經書面催交,業主無正當理由拒絕交納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內仍未交納物業費,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支付物業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已經按照合同約定以及相關規定提供服務,業主僅以未享受或者無需接受相關物業服務為抗辯理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七條業主與物業的承租人、借用人或者其他物業使用人約定由物業使用人交納物業費,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八條業主大會按照物權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程序作出解聘物業服務企業的決定後,業主委員會請求解除物業服務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向業主委員會提出物業費主張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拖欠物業費的業主另行主張權利。第九條物業服務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退還已經預收,但尚未提供物業服務期間的物業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支付拖欠的物業費的,按照本解釋第六條規定處理。第十條物業服務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業主委員會請求物業服務企業退出物業服務區域、移交物業服務用房和相關設施,以及物業服務所必需的相關資料和由其代管的專項維修資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拒絕退出、移交,並以存在事實上的物業服務關系為由,請求業主支付物業服務合同權利義務終止後的物業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十一條本解釋涉及物業服務企業的規定,適用於物權法第七十六條、第八十一條、第八十二條所稱其他管理人。第十二條因物業的承租人、借用人或者其他物業使用人實施違反物業服務合同,以及法律、法規或者管理規約的行為引起的物業服務糾紛,人民法院應當參照本解釋關於業主的規定處理。第十三條本解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本解釋施行後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②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的電視文化

2004年1月5日,CCTV-12開始使用海藍色為底色的包裝。
2006年1月6日,CCTV-12改版,包裝使用草內綠色為底色。
2008年12月29日,中容國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進行第一次改版,更換為灰色包裝,同時推出三大新時段。
2012年1月1日,本頻道宣傳片ID更換背景音樂。
2013年1月1日,中國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的頻道包裝再次進行更換。
2016年2月29日,本頻道再次更換包裝。 2011年1月1日,央視頻道正式調整而更換頻道標志,其中原有的該頻道標志的下方加上「社會與法」四字。
2015年8月17日凌晨,頻道標識改為16:9形式,標清節目改為16:9橫向壓縮4:3形式。

③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節目

在山東半島的膠州市李哥庄鎮有這么一個小區,名叫「青島風景」,它的開發商是青島派峰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隸屬中置國際(開發商)。此小區一期合同約定的交房時間是2013年4月20日之前交付,可是開發商直到拖到今年的十一期間才交房,晚交也就罷了,可是開發商居然在賠付違約金的時候,每戶還不到300元,並且這不到300元的違約金直接充當物業費,不顧業主們的意見!並且開發商的負責人還說,不管拖多久,都是那麼少的違約金,違約金賠付之少,標准之低,世屬罕見!部分收房的業主,還得簽署開發商擬定一份極其不公平的協議,其中最不公的一條是「乙方(業主)和甲方(開發商),承諾不得以任何形式主張任何權利,否則先向對方交付違約金3萬元,這3萬元是賠償損失費。」收到房的業主,很多發現自己的房屋存在頂層漏雨、牆皮脫落、地面開裂、門框變形等等房屋質量問題,反映給開發商,開發商也不夠積極的予以解決!還有就是購房發票,當時簽訂合同的時候,約定在交房的時候開具發票給業主,可是如今交房啦,開發商還是沒能給業主發票,不知是否涉嫌違法!在全國房價普漲的背景之下,老百姓買套房子何等的艱難,幾乎都是把家底搭上,才擁有了這么一個住的地方,但是卻遇到這樣不公的對待,天理何在?業主們請求貴欄目能來此項目實地調研考察,以上反映的情況句句屬實,請明察!
誰能給發到網上啊

④ 明確!物業不得強制將人臉識別作為出入小區唯一驗證方式

商家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採集人臉信息進行數據分析、物業強制將人臉識別作為業主出入的唯一驗證方式 …… 解決這些糾紛有了新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信息相關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8 日公布,對經營場所濫用人臉識別技術、小區 " 刷臉 " 進門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1. 最高法發布司法解釋,規范人臉識別應用

最高法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一些經營者濫用人臉識別技術侵害自然人合法權益的事件頻發,引發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和擔憂。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萬明:比如,有些知名門店使用 " 無感式 " 人臉識別技術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採集消費者人臉信息,分析消費者的性別、年齡、心情等,進而採取不同營銷策略。上述行為嚴重損害自然人的人格權益,亟待進行規制。

最高法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制定司法解釋,對人臉信息提供司法保護。解釋明確規定,在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人臉驗證、辨識或者分析,應當認定屬於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的行為。

2. 物業不得強制將人臉識別作為出入小區唯一驗證方式

伴隨著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一些小區引入人臉識別系統,用 " 刷臉 " 代替 " 刷卡 ",社會各界對此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將人臉識別作為住戶身份驗證方式,是一種智能化管理,可以更精準識別出入小區人員,讓小區管理更安全、更高效。也有意見認為,在錄入人臉信息時,小區物業要求人臉信息和詳細住址、身份信息相綁定,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給公民個人隱私造成損害。

最高法有關負責人表示,小區物業強制 " 刷臉 " 的問題,社會普遍關注。人臉信息屬於敏感個人信息,小區物業對人臉信息的採集、使用必須依法徵得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的同意。只有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自願同意使用人臉識別,對人臉信息的採集、使用才有了合法性基礎。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郭鋒:實踐中,部分小區物業強制要求居民錄入人臉信息,並將人臉識別作為出入小區的唯一驗證方式,這種行為違反 " 告知同意 " 原則,群眾質疑聲較大。

我們應該擁抱新科技,但同時也要尊重人格權益。小區物業不能以智能化管理為由,侵害居民人格權益。為此,《規定》明確:" 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建築物管理人以人臉識別作為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出入物業服務區域的唯一驗證方式,不同意的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請求其提供其他合理驗證方式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根據這一規定,小區物業在使用人臉識別門禁系統錄入人臉信息時,應當徵得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的同意,對於不同意的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小區物業應當提供替代性驗證方式,不得侵害業主或物業使用人的人格權益和其他合法權益。

3. 處理未成年人人臉信息,須徵得監護人的單獨同意

伴隨著人臉識別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未成年人的人臉信息被採集的場景也越來越多。未成年人的人臉信息一旦泄露,侵權影響甚至可能伴隨其一生。因此,新的司法解釋對未成年人的人臉信息保護進行了專門規定。

最高法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網路安全法》等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網路保護作出了專門規定:如信息處理者處理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應當徵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要求信息處理者更正、刪除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信息處理者應當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更正、刪除。新司法解釋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從司法審判層面加強對未成年人人臉信息的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郭鋒:按照告知同意原則,根據第 2 條第 3 項的規定,信息處理者處理未成年人人臉信息的,必須徵得其監護人的單獨同意。關於具體年齡,可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網路安全法》以及將來的《個人信息保護法》進行認定。最高法表示,從責任認定角度看,新規結合當前未成年人人臉信息保護現狀,明確將 " 受害人是否未成年人 " 作為責任認定特殊考量因素,對於違法處理未成年人人臉信息的,在責任承擔時依法予以從重從嚴,確保未成年人人臉信息依法得到特別保護,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4. 應用程序不得強制索取非必要個人信息

長期以來,部分移動應用程序通過一攬子授權、與其他授權捆綁、" 不點擊同意就不提供服務 " 等方式強制索取非必要個人信息的問題突出,這既是廣大用戶的痛點,也是維權的難點。對此,司法解釋明確了此類處理人臉信息的新規則。

最高法表示,由於人臉信息屬於敏感個人信息,處理活動對個人權益影響重大,因此,在告知同意上,有必要設定較高標准,以確保個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合理考慮對自己權益的後果而作出同意。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處處長陳龍業:《規定》第 2 條第 3 項引入單獨同意規則,即:信息處理者在徵得個人同意時,必須就人臉信息處理活動單獨取得個人的同意,而不能通過一攬子告知同意等方式徵得個人的同意。最高法介紹,基於個人同意處理人臉信息的,個人同意是信息處理活動的合法性基礎。只要處理者不超出自然人同意的范圍,原則上該行為就不構成侵權行為。自願原則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個人的同意必須是基於其自願而作出。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處處長陳龍業:特別是對人臉信息的處理,不能帶有任何強迫因素。如果信息處理者採取 " 與其他授權捆綁 "、" 不點擊同意就不提供服務 " 等模式,會導致自然人無法單獨對人臉信息作出自願同意,或者被迫同意處理其本不欲提供且非必要的人臉信息。

為強化人臉信息保護,防止信息處理者對人臉信息的不當採集,《規定》第 4 條對處理人臉信息的有效同意採取從嚴認定的思路。對於信息處理者採取 " 與其他授權捆綁 "、" 不點擊同意就不提供服務 " 等方式強迫或者變相強迫自然人同意處理其人臉信息的,信息處理者據此認為其已徵得相應同意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5. 明確五類情形可以使用人臉識別

剛剛我們了解了很多對禁止使用人臉識別和限制使用人臉識別的規定,那麼是不是人臉識別一律不能用呢?什麼情形下,信息處理者可以應用人臉識別技術收集個人信息,新規也進行了列舉。新規明確, 有下列情形之一,信息處理者主張其不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一)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緊急情況下為保護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所必需而處理人臉信息的;

(二)為維護公共安全,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

(三)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在合理的范圍內處理人臉信息的;

(四)在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的范圍內合理處理人臉信息的;

(五)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萬明:《規定》充分考量人臉識別技術的積極作用,一方面規范信息處理活動,保護敏感個人信息,另一方面注重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保護人臉識別技術的合法應用。為了避免對信息處理者課以過重責任,妥善處理好懲戒侵權和鼓勵數字科技發展之間的關系,《規定》第 16 條明確了本司法解釋不溯及既往的基本規則,即:對於信息處理者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處理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生成的人臉信息的行為發生在本規定施行前的,不適用本規定。

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

⑤ 物業服務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物業服務相關法律法規包括《房屋維修管理》《物業管理條例》《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管理辦法》《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前期物業管理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物業服務收費明碼標價規定》《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注冊物業管理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業主大會規程》《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物業管理財務管理規定》《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物業服務合同的簽訂與物業服務的運行應當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具體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四條 業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也可以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對建設單位聘請的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業主有權依法更換。

第二百八十五條 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根據業主的委託,依照本法第三編有關物業服務合同的規定管理建築區劃內的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接受業主的監督,並及時答復業主對物業服務情況提出的詢問。

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應當執行政府依法實施的應急處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積極配合開展相關工作。

第二百八十六條 業主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相關行為應當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對於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執行政府依法實施的應急處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業主應當依法予以配合。

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對任意棄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雜訊、違反規定飼養動物、違章搭建、侵佔通道、拒付物業費等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依照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請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⑥ 現在有關物業管理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特徵

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基本特徵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體廣泛性

住房(住宅小區或樓宇)是城市化及人民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任何組織單位和個人都要與房地產物業管理發生各種聯系,並通過這種聯系形成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因此,可以說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權利主體和義務是非常廣泛的。

(二)權屬基礎性

物業管理的對象主要是房地產。房地產是不動產,但不動產的轉移並非實際物體發生位移,而是權利的主體發生變動。房屋的出售、租賃實際上是權利的交易和轉讓。因此,物業管理的法律規范是一個以權屬為基礎的法律規范。

(三)國家干預性

房地產是不動產,它對國家、法人和公民來說都是一筆很重要的財富;同樣,房地產的物業管理涉及政府、法人和公民的各方面利益,它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國家對這一領域的行政干預顯著,國家建設部專門成立了建設與房地產業司來指導物業管理工作的開展。

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要素

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要素是指該種關系必要的構成因素或條件,缺了要素之一則不能構成物業管理法律關系。關於何為法律關系的要素,有不同的觀點。有的提出主體、客體、內容、變動原因四要素說,多數人則堅持傳統韻主體、客體、內容三要素說。我們認為由於變動原因是屬於法律事實問題,並不是法律關系本身的構成因素,因此,我們採用三要素說。[2]

(一)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主體

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參與者,即在物業管理中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地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物業管理法律關系主體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做不同的劃分:1.從物業管理法律關系主體的自然屬性來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和特殊條件下的國家;2.從主體的地位和承擔的義務,可分為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當事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其中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當事人是指物業管理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在物業管理法律關系中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簽訂業主公約或物業管理合同,直接承受其法律後果,獨立地享有權科和承擔義務的自然人或社會組織,主要包括業主、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等。其他利害關系人是指物業管理活動的間接參與人,在物業管理關系中不以自己名義締結物業管理合同但協助物業管理公司開展物業管理活動,並且與物業管理的法律後果有某種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應獨立地享有物業管理法律關系中的部分權利和承擔部分義務的自然人或社會組織,主要包括房地產開發商、公用事業服務商等。

(二)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內容

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主體在物業管理法律關系中所享有的權利(包括職權)和負擔的義務(包括職責)。物業管理法律關系主要包括以下的內容:一是業主、非業主使用人的權利與義務;二是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的權利與義務;三是物業管理公司依據物業管理合同的規定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四是開發商在物業管理活動中的權利與義務;五是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職權與職責;六是物業管理協會的基本權利義務。關於物業管理的各種具體權利和義務詳見本書有關章節的專門介紹和論述。

(三)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客體

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物業法律關系主體承受的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客體亦稱為「標的」,是主體所需合法利益的外在表現載體,它直接反映了人們社會關系中最核心的利益關系。

各種不同的具體物業管理法律關系,其客體有所不同。按利益載現形式的不同,可劃分為物業、權利、行為效果三類。

1.物業。現代意義的物業屬物類客體范疇,它包括傳統法律規定的不動產或房地產之實物及其圍括的空間和環境。物業既是設置於物業上的物權法律關系的客體,又是物業所有權、共有權、自治共管權、使用權、共用空間權、共享環境權等物權關系的客體,同時還是物業管理公司代管物業權的客體。

2.權利。權利作為物業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是指基於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所設定的債權,與物業所有權相關的場地使用權、物業相鄰權、公共秩序維護權、物業代管權、與物業管理行為相關的一些人身性或精神性權利(如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住宅安全權、精神文明建設參與和享受權等)。

3.行為效果。行為效果作為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包括國家機關在對物業管理方面提供管理性行政服務之行為效果、物業管理公司按委託管理服務公司提供有償服務之行為效果、業主繳納物業維修金而建立和補充物業維修基金之行為效果等。來源:網頁鏈接行為效果可以是行為過程結束時顯形的,也可以是伴隨行為過程產生和存在但無形的效果。如物業管理保安人員巡邏行為過程中所產生的對有犯罪意圖者無形震懾其不敢輕舉妄動的保安效果,又如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對業主委員會組建的行為給予指導有效地使其順利組建成功的指導行為效果。

⑦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欄目怎麼聯系

節目最後如果沒寫。就去央視官網

⑧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是什麼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更多關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法律知識,為正確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第二部涉及《物權法》的司法解釋。本司法解釋從維護廣大業主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對物業服務合同的效益、違約責任、物業費糾紛處理、物業服務合同的解除等問題作出了規定。本司法解釋體現了《物權法》和《合同法》的內在聯系,便於法官理解和操作,也便於人民群眾掌握法律規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建設單位依法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以及業主委員會與業主大會依法選聘的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對業主具有約束力。業主以其並非合同當事人為由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請求確認合同或者合同相關條款無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一)物業服務企業將物業服務區域內的全部物業服務業務一並委託他人而簽訂的委託合同;(二)物業服務合同中免除物業服務企業責任、加重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責任、排除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主要權利的條款。前款所稱物業服務合同包括前期物業服務合同。

⑨ 關於物業的相關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就物業合同相關事項在第二十四章作出了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四章物業服務合同 第九百三十七條物業服務合同是物業服務人在物業服務區域內,為業主提供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養護、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管理維護等物業服務,業主支付物業費的合同。物業服務人包括物業服務企業和其他管理人。

⑩ 央視有哪些頻道有關於法律法制的節目呢

CCTV-1今日說法,每天中午12;38 ;CCTV-12(法制頻道),法律講堂每天18:55 ;CCTV-2,經濟半小時,每天晚10:00(主要是經版濟類的)和權經濟與法,每周一至周五晚20:30,周六23:10播出。

熱點內容
中級經濟法借款合同 發布:2025-04-26 08:05:03 瀏覽:530
刑法的講解視頻 發布:2025-04-26 07:59:12 瀏覽:364
一國法院解決涉外 發布:2025-04-26 07:51:52 瀏覽:920
找保定律師 發布:2025-04-26 07:43:41 瀏覽:194
城市綜合執法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26 07:34:07 瀏覽:123
勞動法關於女職工 發布:2025-04-26 07:28:59 瀏覽:840
審計法里有規定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嗎 發布:2025-04-26 07:28:59 瀏覽:25
合同法總論講座視頻 發布:2025-04-26 07:21:52 瀏覽:885
旅遊團條例 發布:2025-04-26 07:15:58 瀏覽:338
揚州拆遷條例 發布:2025-04-26 07:10:07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