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毒戰英雄奔襲
Ⅰ 社會與法——邊城毒戰裡面珊珊唱的歌曲叫什麼名字好像歌詞是想問天你在哪裡!
夜夜夜夜
演唱:齊秦抄
想問天你在那裡
我想問問我自己
一開始我聰明 結束我聰明
聰明的幾乎的毀掉了我自己
想問天問大地
或著是迷信問問宿命
放棄所有 拋下所有
讓我飄流在安靜的夜夜空里
你也不必牽強再說愛我
反正我的靈魂已片片凋落
慢慢的拼湊 慢慢的拼湊
拼湊成一個完全不屬於真正的我
你也不必牽強再說愛我
反正我的靈魂已片片凋落
慢慢的拼湊 慢慢的拼湊
拼湊成一個完全不屬於真正的我
想問天問大地
或者是迷信問問宿命
放棄所有 拋下所有
讓我飄流在安靜的夜夜空里
你也不必牽強再說愛我
反正我的靈魂已片片凋落
慢慢的拼湊 慢慢的拼湊
拼湊成一個完全不屬於真正的我
你也不必牽強再說愛我
反正我的靈魂已片片凋落
慢慢的拼湊 慢慢的拼湊
拼湊成一個完全不屬於真正的我
你也不必牽強再說愛我
反正我的靈魂已片片凋落
慢慢的拼湊 慢慢的拼湊
拼湊成一個完全不屬於真正的我
我不願再放縱
我不願每天每夜每秒飄流
也不願再多問再多說再多求我的夢
我不願再放縱
我不願每天每夜每秒飄流
也不願再多問再多說再多求我的夢
Ⅱ 毒戰好看嗎 毒戰大結局是什麼 毒戰票房預測 《毒戰》最新影評:郭濤翻臉變頭牌煞星
正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毒戰》中最搶眼球的竟然不是以上諸位雙方主將,也不是來自香港的七位專業煞星,而是一對幾乎從未出演過反派角色驟然變身的內地明星郭濤和李菁,一個是縱橫影視圈長達二十年憑演技精純享譽大銀幕和話劇舞台的戲匠,一個是以相聲和喜劇見長的准特型演員,分飾毒梟古天樂的弟子大聾和小聾,兩大門徒既有江湖人的忠義,也有自成體系的生存法則,亡命徒的精明和冷血,佛擋殺佛的暴戾,提著腦袋犯案的犀利作風令人不寒而慄,活靈活現的零台詞表演更是爐火純青,無愧是整部影片中最具真實感的一對黑道人物形象。 在大聾和小聾剛出場亮相的一瞬間,那憨厚的笑容,端出兩瓶茅台的熱情,差點讓人誤以為這不是在製造冰毒的工廠,而是賓至如歸的老鄉農家院,就從這一場戲開始,大聾和小聾也踏上了一步比一步更凶險更兇猛的不歸路,火燒人民幣祭師娘,圍剿夜完爆特警戰隊,從容身退,亡命天涯,直至最終在津海重遇師傅蔡添明,成為這場小魚吃大魚食物鏈上至關重要的終結一環。 杜琪峰的警匪片終於全面北上了,幾年前《黑社會以主為貴》把和聯勝的斗爭蔓延到廣東,小試牛刀,這一部《毒戰》把題材深入內地,讓內地緝毒警隊與香港毒梟展開一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鬥法,正義與罪惡的交鋒,杜氏的招牌式暴力美學,嚴謹布局和調度能力因為換了新場地而備感新鮮,演員們也為導演的新領域之戰個個奮勇爭先,不僅古天樂與一眾銀河老班底傾巢出動,把黑白兩道攪得天翻地覆,內地群星亦是抖擻精神,由內地警匪劇起家有過出色潛伏表現的孫紅雷此刻變身神勇大隊長,深入毒窩,暗藏凶光正邪難辨的塑造力更勝以往,曾與杜導合作過《高海拔之戀》的黃奕、李光潔亦各挑重擔,浴血街頭。
Ⅲ 毒戰的影片評價
《Scene Contemporanee IT》對《毒戰》給出了極高的評價,「《毒戰》帶來了中國電影史上新的毒品題材,明快的節奏、迭起的懸念、激烈的槍戰以及荒謬的人性讓影片的內容豐富發人深省。相信觀眾會喜歡這部驚艷的動作片,無疑是杜琪峰和他的老搭檔韋家輝聯手創造的銀河映像的又一經典。」
義大利電影網站35mm it認為,「壓抑、黑暗、善惡交織、懸念迭起的情節都像在導演的掌控下編織成一張細密的網,杜琪峰在大陸的第一部警匪片將一個錯綜復雜的人性故事講述的淋漓盡致。」
美國娛樂媒體《好萊塢報道》表示,「《毒戰》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顛覆了傳統警匪片的套路。影片出色的特技和攝影賦予了激烈槍戰意想不到的真實感。與關注社會態勢的《奪命金》不同,《毒戰》更血腥,更殘酷,也更看好本片的票房前景。」
美國電影雜志《綜藝》表示,「在《毒戰》中,香港的動作片大師杜琪峰將其別具特色的影像風格帶到了中國大陸。光是看到這個題材就已足夠興奮,而出色的劇本和攝影更讓《毒戰》堪稱是一部讓人不願離開座位的佳作。杜琪峰延續了其冷靜客觀的鏡頭語言,特別是在影片最後的槍戰中,剋制了邪不勝正的戲劇化導致的過度煽情,而使影片在混亂和粗糲中更顯真實震撼。」 不一樣題材的警匪片
《毒戰》塑造了一個迥異於以往影視題材的禁毒大隊長張雷,這是一個狠角色,不浪漫,對於毒販子有著狼一樣敏銳的嗅覺。為了追蹤毒品、緝拿毒販、傾覆毒窟,他鑽研毒販的運毒手法,趕赴禁毒第一陣線。在影片的開場,憑著敏銳的嗅覺和第六感,判斷出古天樂飾演的毒販蔡添明涉嫌制毒。
保持正面人物最後獲得勝利,是主旋律電影常用表現形式。但片中出場的的緝毒公安幹警最後都英勇犧牲了,其中包括張雷、黃奕飾演的小貝、李光潔飾演的陳志雄。它將緝毒過程所要付出的代價做了一次殘酷的展示。
《毒戰》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從頭到尾的「重口味」畫面。從電影開篇的人體腸道藏毒,到古天樂飾演的毒梟遭遇車禍傷情嚴重,他的制毒工廠爆炸後妻子和妻舅均血肉模糊,一開場就展現多個血腥場面。網友「liar」表示,「藉助《毒戰》的寫實化風格,人性的陰暗面與本能,都被赤裸裸地展現在大銀幕上。」網友「迷醉阿丹」表示,「劇中緊湊的節奏,激烈的槍戰,混亂的巷子,正邪心理的對抗,都拍得很細致、很寫實。」
人物太過扁平
影片過度類似於一檔法制節目,令片中人物形象顯得十分扁平單薄。片中張雷雖然不是主旋律電影里常見的臉譜化警察形象,其在整個追捕毒販的過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扮作毒販接頭的場面,但其內心情感世界並沒有得到刻畫和展現。毒販蔡添明是片中最復雜的角色,但也只是陰險狠毒而已,沒有太大新意。
杜琪峰之前拍的警匪黑幫片《槍火》、《放逐》片中的槍手總有幾分兄弟情義,總有幾分江湖的無奈,令人悄然動容。《奪命金》也是風格冷酷,但片中的三腳豹一角仍讓人看到兄弟義氣。但在《毒戰》中,這種港片特有的江湖氣消失殆盡,人物身上也缺少讓人回味的東西,正反派角色看上去都顯得僵硬,只剩下冷酷空洞的表象。
Ⅳ 如何評價毒戰劇中劇情沖突處理怎麼評價
《毒戰》這部劇很不錯,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的演技都值得點贊。至於劇中劇情沖突的處理,則是劇情真實性盡量符合作品審查規范的結果,處理的十分的到位。可以說,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是比較完美的方式了。
整部劇情沿用香港警匪片的環節,但是卻脫出這個限制,跳脫了傳統意義上的的影片劇情。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充滿了復雜的悲劇性社會現狀。為了生存,在人們的價值觀里,可以不斷地買自己的尊嚴,毫無下限和節操,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被人們所唾棄。
Ⅳ 在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播出的 邊城毒戰 里,有一首插曲 叫什麼 希望各位解答哦
夜夜夜夜。
Ⅵ 毒戰觀後感800字作文
《毒戰》觀後感
昨天晚上看完杜琪峰的《毒戰》,到家12點整,心潮澎湃,卻因跟老娘嘮嗑,耽誤了記錄的過程,想著今天必須要寫出來,不然看過丟過,等於沒看。第一次到電影院支持最愛老杜的電影,又是這么讓人激動,怎麼的也得寫個心得體會,不枉支持的這一份票房。
原本打算在word敲出再黏貼到微博或者空間,卻發現現在已經患上word空擋壓力恐懼症,望著空空盪盪的剛剛新建的空白文檔1,腦子里亂七八糟竟不知如何敲下第一個字。索性打開長微博,痛痛快快以流水賬的形式,記錄下來。
我想說,杜琪峰的黑色風格又回來了!上一部的《奪命金》,不知道是不是題材不是老杜所擅長,不痛不癢,我也明確地感覺到了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但就是感覺哪兒哪兒都不對勁,在電腦上看完,竟然看一半看不下去,曾經被我吹噓得天花亂墜的杜琪峰和銀河印象就這么栽了,那時第一次去電影院看杜琪峰電影的好友回來跟我說,杜琪峰不過爾爾。當時我還狡辯,在大陸上映的杜琪峰電影和香港上映的版本,肯定不一樣!不放心的我,苦苦等著網上出來的粵語版本,發現,果真是「爾爾」。涼了,心。網路了一下,大陸版本和香港版本相差並不太大。難道這就是一直堅守香港本土的杜琪峰第一次精心嘗試北上之後的水土不服?
這次的《毒戰》,在去年就開始造勢,我也早早就開始關注,並且題材是杜琪峰爛熟於心的警匪槍戰,這次還屬於跟大陸的合拍片,當時的心裡不禁有些打鼓,成嘛?總算盼到上映,看完之後,一個字,爽!雖然隔靴搔癢,但看得出來,杜琪峰努力地打著擦邊球,而且打得太漂亮了!可以看出做警匪黑幫的杜琪峰玩起黑色幽默還是這么得心應手,讓我竟然看到了《PTU》的感覺。在杜琪峰的電影里,警察永遠是作為陪襯,或許在杜琪峰的眼裡,警察和制度,永遠是現實的枷鎖,這些枷鎖在情義面前,輕如鴻毛,甚至在利益面前,不堪一擊。
一、關於警匪之間的利用和追逐
《毒戰》,表面上看起來是警察帶著犯人利用犯人,犯人爭取戴罪立功,彷彿警察占著主動占著上風,其實恰恰相反,警察從一開始就輸了,而且很被動,一直被古天樂這個毒梟牽著走。孫紅雷和黃奕第一次跟毒販古天樂在審訊室里交鋒,沒有任何逼供,鏡頭里也清清楚楚出現禁止逼供的牌子。原本古天樂完全是拒不合作閉口不談,但是當孫紅雷拿出特別生硬的法律法規,以作威脅,古天樂就屈服了,申請戴罪立功,求警察給個機會。我冒出了一個想法:編劇的邏輯呢?就這樣立馬警匪就合作了?後來我想明白了,從這一刻起,表面看似警察給了毒梟機會,實則毒梟在爭取自己生還的機會。警察玩不過土匪,杜琪峰電影里永恆的主題,警察的英勇善戰,杜琪峰一直是不太注重的,或許是——不屑。相反,警察的出現,讓問題變得更糟,或者只會用比較生硬的規則和制度解決問題。
內地一直拿「香港導演杜琪峰執導的第一部內地公安警匪題材的緝毒電影」作為宣傳點,但是看完了之後,我想說,這明明就是匪在耍著警玩嘛!表面上古天樂被孫紅雷綁著,被押到各個窩點進行抓人行動,但整個行動始終警察都被毒梟牽著走,不論是在武漢工廠,一大批身披戰服的警察,抓幾個聾子都能傷亡慘重,還是被古天樂帶著兜兜轉轉好幾天,消耗體力,竟被帶去一所小學門口,槍戰肆起,警察戰敗。這場追逐,警察輸得很慘。最後,孫紅雷的屍體與古天樂緊緊地拷在一起,正是上演那句話「我死也不會放過你!」杜琪峰的黑色幽默,讓人看了不禁啞然一笑。
二、關於警察世界裡制度的冷冰冰
盡管古天樂戴罪立功的態度一直很好,但孫紅雷對古天樂自始至終沒有任何信任,作為警察,無可厚非。或許警察一直都有「你是匪,我是警」的概念,就如同孫紅雷在開頭幾場戲里說的,「我是警察,你是毒販,我不是出賣你,我是抓你」。
孫紅雷在古天樂的幫助下,扮演毒梟,對方要求吸毒,孫為逼真,第一次吸上毒,發作。在古天樂的幫助下,孫紅雷得救,清醒後,朝著古天樂跪下(我曾以為孫要對古說謝謝),非但沒有感激,第一個反應竟然是,質疑古天樂剛才在給對方暗示(這個時候我就覺得我曾經的猜想真的是弱爆了!),警察的冷漠和疑心顯露無疑。看到這里有種頓悟的感覺,冷冰冰的警察,冷冰冰的制度,讓人想起了《PTU》。杜琪峰的黑色風格,回來了。
古天樂帶著警察到了自己武漢的工廠,整部電影,我只在這場戲里看到了溫情。兩對不會說話的夫妻看見古天樂的回來,欣喜不已,這種快樂是發自內心的。古天樂作為他們的師父,無法隱藏自己的心情,卻跟他們解釋自己的悲痛是因為妻子被炸死。兩個徒弟聽聞痛心不已,要給師母燒錢,沒辦法弄到之前,就拿出三麻袋一百塊人民幣,一張張燒,在他們眼裡,感情,比錢重要。但看到這里的時候,總覺得有些東西沒有講完,不知道是不是剪掉了。
三、關於兩個版本
當古天樂站在周圍一堆屍體中努力想要逃跑,苦苦掙扎也擺脫不掉手銬,卻等來了一輛滿載特警的警車時,絕望可想而知,關於法院審判的畫外音響起。此時控制不住的,我就「呵呵」了,好吧,已經做到這個地步,杜琪峰已經盡力在打擦邊球了,而且似乎廣電總局並沒有覺得之前有任何不妥,反正加上一個壞人被繩之以法的結局,基本就可以被囊括在「happy ending」的類別之內了。當時的我抱著一種寬容的心安慰自己,在電影院能到這尺度,不錯了,回家坐等網上出的香港版本的結尾吧。因為杜琪峰當時就說過,為了通過審查,戰戰兢兢地剪了倆版本。就像《黑社會1》的結尾,樂少殺死大D一樣,香港版的是激烈對抗之後長鏡頭陪音樂的悠揚,大陸版的卻是煞風景的警察把樂少給抓了。
四、關於人性
當古天樂被抓之後,接下來的一場戲,竟然是古天樂被安樂死的鏡頭,我樂了,廣電總局,真是好愛你,這場戲加了,更加讓人覺得牛逼。這場戲把黑色玩到底了,為什麼古天樂反反復復地一會兒跟警察合作,幫忙抓毒販,一會兒又沒給足料,讓大聾小聾逃跑了,害得警察死了好幾個,一會兒又把知道的全給抖摟了,讓人懷疑到底是真是假,一次又一次的推翻自己原來的欲求,讓觀眾有些懷疑,他到底是要鬧哪樣?怎麼一會兒好人一會兒壞人?因為跟警察合作是為求戴罪立功不判死刑,沒告訴警察工廠的秘密通道是真的想讓大聾小聾逃跑,因為跟他們有情,但當自己的生命遭到警察棍棒威脅之後,又會把自己所知全部給警察,以求換取哪怕一點點生的機會。最後一場,古天樂躺在受刑的床上,嘴巴里還在不停地念叨知道的毒梟的各種案底,把人性中最基本的求生本能發揮極致。這也就解釋了之前古天樂作為毒梟的種種選擇。當然,這么赤裸裸展現死刑,也著實讓我吃了一驚。
五、題外話
其實就本人而言,不喜歡古天樂,可偏偏杜琪峰又特別喜歡跟古天樂合作,這是為什麼呢?演啥都是一個樣,忍不住吐槽一下,雖然長得帥,但是相比之下常出現在杜琪峰電影里的男人們,我還是比較傾向於任達華、黃秋生、黎耀祥、梁家輝,甚至那個胖子林雪……
Ⅶ 最近社會與法頻道播出的電視劇名字,用素描嫌疑人畫像破案的電視劇!裡面的主角名字叫張欣!
全國首檔大型原創尋訪紀實節目《閃亮的名字》其中第三集有他的故事。
Ⅷ 想在線免費觀看2012年孫紅雷、古天樂等主演的電影《毒戰》
《毒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iq268mz944N-PY8oPADCw
《毒戰》其他譯名破冰。是由海潤電影出品,杜琪峰執導,韋家輝、游乃海編劇,孫紅雷、古天樂、黃奕、鍾漢良等主演的中國內地警匪電影;影片於2013年4月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故事講述了毒梟蔡添明因一場意外車禍被津海市緝毒總隊隊長張雷發現,為求減刑,蔡添明供出下線廣海市大毒梟黎振標。張雷決定以蔡為誘餌徹底打掉黎振標團伙,兩地警察與販毒團伙殊死搏鬥,最終將一眾毒販繩之以法。
Ⅸ 外媒評全球被低估10大動作片,《毒戰》第六,人心是否真比毒品更毒
《毒戰》這部劇很不錯,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的演技都值得點贊。至於劇中劇情沖突的處理,則是劇情真實性盡量符合作品審查規范的結果,可以說,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是比較完美的方式了。
讓我們看影片的第一場戲——收費站抓捕戲。其實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前十分鍾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要在十分鍾內構建出人物,事件,世界以及節奏。
反而在這樣一個限制之下《毒戰》仍然能呈現出如此之高的娛樂水準,是讓人不得不佩服的:吸白粉,燒人民幣,警察被大量射殺這些場面都看得我目瞪口呆,我在想這是怎麼過審的?
除了創作上的刻意規避和暗喻(審問時嚴禁逼供的牌子是個不錯的諷刺),我想還有主創們不斷去與審查機構碰撞和爭取有關,事實上婁燁在《浮城謎事》上映前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但由於婁燁的據理力爭他保住了藝術者應有的尊嚴,這些例子都是國內製片公司很好的榜樣。
有很多的「也許」,也許這部片把背景換成香港,它能夠更豐滿,更完整。但是大陸在類型片的空白是迫切需要成熟並且高娛樂性的電影重建票房信心的,所以暫時拋開這些「也許」是必要的。
「也許」只是一個假設,不過「但是」卻是發生後的轉折。對於這部最大限度碰撞審查制度、開創大陸警匪片新標桿的影片,我想給予4星的評價是毫不過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