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保險金領取條件經濟法
『壹』 為什麼現在國家不給一次性付養老保險了就是社保
社保就是社會保險的簡稱。社保具有強制性的特點,就是用人單位和個人都需要繳納。社保目前分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作用就在於: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生有所保、傷有所療、失有所得。也就是讓你在老病傷失的時候,能獲得一定費用的補償和救濟。如果有條件辦,肯定是辦比不辦好的,辦了就有保障,反之沒有。繳費個人只需要繳納養老、醫療和失業三種,生育和工傷由用人單位繳。個人繳納每年按養老比例為8%,醫療為2%,失業為1%,以你的工資額為繳費基數按月繳納,逐月繳納,由單位代扣。樓上說的不對,繳費基數以本人工資為准,但也有上下限的規定,一般是在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之間,你的工資低於此60%的,就按照此60%為基數繳納,高於300%的,就按300%繳納,其中繳費基數的高低是決定其中養老和醫療的個人賬戶的金額高低的。失業以後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是和繳費基數沒有關系的,而是和繳費年限相關,你繳納失業保險的時間越長,失業後可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的數額就越高且領取時間也越長。商業保險是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約定,向投保人收取保險費,對於合同約定的發生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一種合同行為。其具有如下特徵:1、商業保險的經營主體是商業保險公司。2、商業保險所反映的保險關系是通過保險合同體現的。3、商業保險的對象可以是人和物(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具體標的有人的生命和身體、財產以及與財產有關的利益、責任、信用等。4、商業保險的經營以盈利為目的,而且要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以保障被保險人享受最大程度的經濟保障。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行的,由勞動者、企業或社區、以及國家三方共同籌資,建立保險基金,對勞動者因年老、工傷、疾病、生育、殘廢、失業、死亡等原因喪失勞動能力或暫時失去工作時,給予勞動者本人或供養直系親屬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其具有如下特徵:1、保障性:指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活。2、普遍性:社會保險覆蓋所有社會勞動者。3、互助性:利用參加保險者的合力,幫助某個遇到風險的人,互相互濟,滿足急需。4、強制性:由國家立法限定,強制用人單位和職工參加。5、福利性:社會保險是一種政府行為,不以盈利為目的。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區別:1、性質不同:社會保險具有保障性,不以盈利為目的;商業保險具有經營性,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的。2、建立基礎不同:社會保險建立在勞動關系基礎上,只要形成了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就必須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商業保險自願投保,以合同契約形式確立雙方權利義務關系。3、管理體制不同:社會保險由政府職能部門管理;商業保險由企業性質的保險公司經營管理。4、對象不同:參加社會保險的對象是勞動者,其范圍由法律規定,受資格條件的限制;商業保險的對象是自然人,投保人一般不受限制,只要自願投保並願意履行合同條款即可。5、保障范圍不同:社會保險解決絕大多數勞動者的生活保障;商業保險只解決一部分投保人的問題。6、資金來源不同:社會保險的資金由國家、企業、個人三方面分擔;商業保險的資金只有投保人保費的單一來源。7、待遇計發不同:社會保險的待遇給付原則是保障勞動者基本生活,保險待遇一般採取按月支付形式,並隨社會平均工資增長每年調整;商業保險則按"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原則確定理賠標准。8、時間性不同:社會保險是穩定的、連續性的;商業保險是一次性、短期的。9、法律基礎不同:社會保險由勞動法及其配套法規來規范,商業保險則由經濟法、商業保險法及其配套法規來規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貳』 經濟法中准予扣除是什麼
1.工資薪金支出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2.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
(1)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准予扣除。
(2)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准予扣除。
(3)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3.社會保險費
(1)企業按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五險一金),准予扣除。
(2)企業為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全體員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分別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標准內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准予扣除;超過的部分,不予扣除。
(3)除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險費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業保險費外,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費」,不得扣除。
4.業務招待費
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叄』 2021年初會考試《經濟法基礎》練習題(2)
多選題
1.根據社會保險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人員中不可再繼續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有()。
A、重新就業
B、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
C、被判刑收監執行的
D、移民國外
【答案】ABCD
【解析】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並同時停止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重新就業的;應征服兵役的;移居境外的;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被判刑收監執行的;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門或者機構介紹的適當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訓的;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的。
多選題
2.下列關於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運營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社會保險基金存入財政專戶,通過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B、社會保險基金按照統籌層次設立預算
C、除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與生育保險基金合並建賬及核算外,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按照社會保險險種分別建賬,分賬核算
D、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社會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給予補貼
【答案】ABCD
多選題
3.某公司為減輕經濟負擔,通過更改職工檔案、編造證明材料等手段,為部分願意提前退休的職工以特殊工種為由辦理了退休手續。後該市社保機構在進行年度資格審查時發現了該公司有20名員工的材料存在偽造痕跡,而這20名員工已領取基本養老金6個月,共計24萬元,則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
A、責令限期改正
B、責令退回已領取的24萬元養老金
C、對該單位處48萬元罰金
D、對該單位處120萬元罰款
【答案】BD
【解析】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注意是“罰款”,並非“罰金”。
單選題
4.法是經過國家制定或者認可才得以形成的規范,這體現了法的()。
A、國家意志性
B、強制性
C、明確公開性和普遍約束性
D、規范性
【答案】A
單選題
5.下列關於法律關系的相關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法律關系是法律規范所調整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B、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內容三要素構成
C、法律關系的主體至少有2個
D、在行政復議的法律關系中,申請人是主體,被申請人是客體
【答案】D
【解析】進行行政復議,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均為法律關系的主體。
判斷題
6.外國公民不能成為我國法律關系的主體。()
對
錯
【答案】錯
【解析】法律關系主體是指參加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法律關系主體中的自然人包括中國公民、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
多選題
7.下列自然人中,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有()。
A、14周歲的張某,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
B、7周歲的錢某,現就讀於小學一年級
C、28周歲的鄭某,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
D、8周歲的趙某,現就讀於某小學三年級
【答案】AB
【解析】選項AB,<8周歲的未成年人,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以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選項CD,≥8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以上就是關於2021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練習題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技巧、備考攻略等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哦!
『肆』 常見的勞動法知識點
作者:付英(版權所有,請勿轉貼,內容來源葵花高階教程《商法與經濟法》)
1
『伍』 勞動合同法里對員工的基本社會保險有哪些規定
我國勞動保險來條例自規定:用人企業必須按比率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個人部分由企業財會代為扣繳。
養老保險是鼓勵企業和員工交納,但不是強制的。因為養老保險的性質是員工繳納保險期滿15年並達到退休年齡,才可以領養老金,如果達不到這一條件,就只能一次性領取自己帳戶里的金額(不包括公司繳納的部分)。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
也就是說,公司與退休人員簽訂的合同不屬於勞動合同,屬於勞務合同。
勞動合同糾紛屬於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會法調整范疇,要求採用仲裁前置程序。
勞務合同屬於民事合同的一種,受民法、合同法及經濟法的調整,故因勞務合同發生的爭議由人民法院審理也可以經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
『陸』 2021年《經濟法基礎》教材變化有哪些
整體變化
相比去年來說,今年的教材變動不大,變動比例約為30%。
今年教材整體的章節順序沒有變化,教材頁碼也沒有發生變化,仍是362頁,與去年頁碼數完全相同。教材內容的變化主要集中在第六章,主要是由於契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正式立法,契稅、資源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的內容分別根據契稅法、資源稅法和城市維護建設稅法的規定進行了調整。
具體如下:
第一章總論,調整部分表述,將《民法總則》修改為《民法典》;將“投毒罪”修改為“投放危險物質罪”,無實質性變動。
第二章會計法律制度,調整了部分表述,對外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由相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修改為“簽名並蓋章”。
第三章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調整部分表述,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銀行向出票人收取手續費的比例,由萬分之五調整為了按照市場調節價進行調節。刪除對於無理拒付,佔用他人資金行為的具體罰款標准。
第四章增值稅、消費稅法律制度,主要是新增疫情期間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優惠,調整部分過時內容。
第五章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在個人所得稅部分新增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預扣預繳的相關規定。
第六章其他稅收法律制度,教學專家分析本章變動較大,契稅根據《契稅法》進行調整,資源稅根據《資源稅法》進行調整,城市維護建設稅根據《城市維護建設稅法》進行調整。
第七章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調整部分表述,將“銷售其取得的不動產,需要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稅務機關申請代開”調整為“選擇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稅務機關不再為其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第八章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教學專家分析本章整體變動較小,主要對失業保險金進行了一些調整。新增延長大齡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的規定。刪除“實施失業保險總費率1%的省份,延長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的期限至2020年4月30日。”以及“失業人員應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之日起60日內申領失業保險金的規定。”
『柒』 社會保障中,待遇給付是什麼意思是指補償機制嗎急需答案
論失業保險待遇給付
一、待遇給付對象范圍的界定
失業保險待遇的對象問題是指哪些人可以參加失業保險並且可以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失業保險待遇對象的范圍如何是評價一國或地區的失業保險水平的重要因素。一般失業保險覆蓋的對象越廣泛,表明失業保險水平越高,失業保險覆蓋的對象越少,表明失業保險水平越低。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的規定,失業保險要達到的標准應是覆蓋面85%以上。但是各國家或地區在選擇其保障對象時事實上並沒完全以此作為自己的政策選擇標准,而往往基於本國或本地區的具體情況確定。比如說日本失業保險法規定被保險人包括全國各行業職工,凡有雇傭人員的企業,不問業種規模,都必須參加失業保險,農林漁業的個體經營者和雇傭人數在4人以下的小企業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參加。韓國的失業保險給付對象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失業津貼給付,在1995年立法之初只適用於30人以上的企業,1998年擴大到10人以上的企業,1999年則擴大到了所有企業;第二部分是用於促進就業津貼,開始是適用於70人以上的企業,1998年擴大到50人以上的企業。但是據韓國有關調查報告顯示,韓國失業工人事實上63%左右是50人以下小企業的工人。因此認為韓國的失業保險覆蓋率太低,需要擴大。台灣地區也基本適用於5人以上的企事業單位的受雇員。
二、待遇給付對象條件的界定
前一個問題講的是哪些人可以參加失業保險並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其中主要討論了哪些單位的員工是適格主體。但是在最後並不是任何參加了失業保險的人都可以獲得失業保險待遇,要想獲得該項給付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各國家和地區對於該條件的規定一般是必須是失業人員。這涉及怎麼認識失業人員的問題,通常失業保險法當中的失業人員應當符合:1、只能是就業轉失業的人員,也就是說排除了從來沒就業過的人員。2、只能是有勞動能力,有就業願望的人。對於那些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的人,或者雖然失業但是其屬於自願失業,並且失業之後不再有就業願望的人不能納入失業保險。例如台灣地區失業保險法就規定只有被動失業的人才有權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如其規定無正當理由而擅自離職者,為了謀求更好的職業而離職者都不得享受失業保險待遇,而且即使是被動失業,其還有對於失業者的主觀「善意」要求,即如果是失業者的過失而被辭退亦不得享受失業保險。可見台灣法對於失業者的認定是比較苛求的。3、只能是適齡失業人員
待遇給付嚴格意義上說不是指補償機制,而是正常的勞動合同法里規定的合理要求。
『捌』 我是上商業保險還是該上社保
1,如果你的戶口所在地有自由人員參加社保的政策(比如江蘇就有),還是加入社保比較好
2,社保5險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1金為住房公積金
養老,醫療可以自由職業者自己交,失業,工傷和生育都是在單位交的,按照工資的比例繳納,各個地方不一樣,
一般養老保險單位20%(其中17%劃入統籌基金,3%劃入個人帳戶),個人8%(全部劃入個人帳戶);
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0%,個人2%+5元;
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5%,個人0.5%;
工傷保險根據單位被劃分的行業范圍來確定它的工傷費率;
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0.8%,個人不交錢。
住房公積金10%—24%,個人和單位1:1,全部到個人賬戶。
3社保只能維持基本生活,不可能賺錢,商業保險也是,交的多以後保險賠付的多。所有的保險不交滿時間,退保都劃不來,至少損失三分之一。所有的保險都是活的越長拿的越多,越劃的來。
但社保相對正規點,雖然手續復雜,拿錢的時候經常審核,但商業保險的信譽比較差,經常找理由不賠付。
社保的養老需要連續交滿15年才可以拿錢,金額和當地平均工資及自己賬戶里的錢又關,如果當地平均工資高的話,拿的比較多,每年都漲。
商業養老保險一般要在規定時間內繳納一定的錢,一般是10萬的基數上交10年以上,然後每年固定返還。我算過繳納的錢還不如存銀行拿利息。
中間死亡都可以拿到一筆補償金。
社保的醫療保險繳納金額比較少,看病超過一定金額可以報銷一定比例,各地不同,我們這門診超過300元,報銷50%,住院超過1000元,報80%。不管什麼病都報銷,只要葯物在報銷的范圍內。
商業保險的醫療比較麻煩,首先主險只有大病,這些所謂的大病基本上就是只有非死即殘才可以報銷,一般都不給報銷,而且只報銷一次,以後再生病就不賠付了。但他的附加險還可以什麼都可以報銷,有的可以全部報銷,同樣,這種病只能報一次。但附加險的前提是先買主險再買附加險,而且規矩多多。
4,有條件的話先上社保,再交商業保險
5,社保中的失業,工傷,生育,住房公積金如果有了單位繳納還是很有用的
比如失業可以領失業金,參加免費的職業培訓和介紹就業
生小孩女性的可以報銷產前檢查費,生育費,營養費,至少3個月工資,男的如果老婆沒有生育保險,他有可以報銷一半
住房公積金交滿6個月買房子可以申請公積金貸款,利率比商業貸款低
『玖』 社會保險法律法規是什麼
社會保險法第十一章 法律責任
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拒不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證明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處理。
第八十六條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七條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及醫療機構、葯品經營單位等社會保險服務機構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屬於社會保險服務機構的,解除服務協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有執業資格的,依法吊銷其執業資格。
第八十八條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九條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社會保險基金、用人單位或者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履行社會保險法定職責的;
(二)未將社會保險基金存入財政專戶的;
(三)剋扣或者拒不按時支付社會保險待遇的;
(四)丟失或者篡改繳費記錄、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記錄等社會保險數據、個人權益記錄的;
(五)有違反社會保險法律、法規的其他行為的。
第九十條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擅自更改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費率,導致少收或者多收社會保險費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其追繳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或者退還不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九十一條違反本法規定,隱匿、轉移、侵佔、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或者違規投資運營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財政部門、審計機關責令追回;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九十二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泄露用人單位和個人信息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給用人單位或者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三條國家工作人員在社會保險管理、監督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九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拾』 2021年初會《經濟法基礎》教材變動分析
一、整體變化
相比去年來說,今年的教材變動不大,變動比例約為30%。
今年教材整體的章節順序沒有變化,教材頁碼也沒有發生變化,仍是362頁,與去年頁碼數完全相同。教材內容的變化主要集中在第六章,主要是由於契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正式立法,契稅、資源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的內容分別根據契稅法、資源稅法和城市維護建設稅法的規定進行了調整。
具體如下:
第一章總論,調整部分表述,將《民法總則》修改為《民法典》;將“投毒罪”修改為“投放危險物質罪”,無實質性變動。
第二章會計法律制度,調整了部分表述,對外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由相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修改為“簽名並蓋章”。
第三章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調整部分表述,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銀行向出票人收取手續費的比例,由萬分之五調整為了按照市場調節價進行調節。刪除對於無理拒付,佔用他人資金行為的具體罰款標准。
第四章增值稅、消費稅法律制度,主要是新增疫情期間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優惠,調整部分過時內容。
第五章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在個人所得稅部分新增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預扣預繳的相關規定。
第六章其他稅收法律制度,教學專家分析本章變動較大,契稅根據《契稅法》進行調整,資源稅根據《資源稅法》進行調整,城市維護建設稅根據《城市維護建設稅法》進行調整。
第七章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調整部分表述,將“銷售其取得的不動產,需要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稅務機關申請代開”調整為“選擇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稅務機關不再為其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第八章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教學專家分析本章整體變動較小,主要對失業保險金進行了一些調整。新增延長大齡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的規定。刪除“實施失業保險總費率1%的省份,延長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的期限至2020年4月30日。”以及“失業人員應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之日起60日內申領失業保險金的規定。”
二、變動分析
1.非稅部分
該部分內容變動不大,備考過程中,需要單獨注意第二章財務報告相關人民的簽章為簽名並蓋章,與2020年教材的規定不同注意准確區分,2020年教材此處因其與《會計法》的規定不一致,考題中規避此處未考核,2021年教材修改此處後預計2021年的考試中會出現客觀題的考核或者出現在不定項選擇題的某個小問中;第八章新增延長大齡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的規定,可能會出現客觀題的考核。
⒉稅法部分
該部分內容變動較大W變動主要集中在第四章和第六章。
第四章新增疫情期間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優惠,備考過程中重點關注一下該內容即可,考試重點內容沒有變動。對於新增的該知識點,預計可能會出現客觀題的考核。
第六章,契稅、資源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根據新通過的《契稅法》、《資源稅法》、《城市維護建設稅法》進行調整,預計該變動在2021年的考試中出現客觀題的頻率較高。契稅和資源稅與增值稅有一定的關聯性,在以前年度的考試中曾考核過與增值稅結合的不定項選擇題,2021年的某場考試中也可能出現不定項選擇題的考核。
第五章的內容變動較小,個人所得稅部分新增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預扣預繳的相關規定,可能會出現客觀題的考核。
第七章將“銷售其取得的不動產,需要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稅務機關申請代開”調整為“選擇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稅務機關不再為其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以上就是2021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基礎》教材變動分析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