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要約時間
❶ 國際經濟法要約有效期起算時間
要約是到達生效的。
要約是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人發出要求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❷ 國際經濟法中要約和承諾的概念分別是什麼
要約是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人發出要求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諾是受要約人表示無條件接受的意思表示。
❸ 經濟法考試時間是什麼
經濟法基礎1.5小時。
比如先考經濟法基礎,在1.5小時內提前交卷了,下一科初級會計實務時間從頭算起2個小時內考完。每科的規定時間到了自動交卷,不能延長。
2020全國初級會計考試時間原定於2020年5月9日至13日,5月16日至17日,分兩個階段進行。考試具體時間安排。
會計經濟法基礎考試特點:
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具有「點多、面廣、題量大、分值小」的特點,憑藉以往押題、扣題式的復習方法很難通過考試。而此類考試的考生大多學習時間零散,難以集中精力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
掌握一種好的學習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書嚴格按照《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大綱》的要求編寫,對初級經濟法基礎的考試大綱、復習指導用書和歷年真題進行分類解析。
❹ 經濟法里要約的構成條件是什麼
要約,是一方當事人以締結合同為目的,向對方當事人提出合同條件,希望對方當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要約的主要構成要件有:
(一)要約必須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我國法律要求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要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因此要約人慾以訂立某種合同為目的而發出某項要約,應當具有訂立該合同的行為能力,這樣才能使其要約產生效力。
(二)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
要約人發出要約的目的在於訂立合同,而這種訂約的意圖一定要由要約人通過其發出的要約充分表達出來,才能在受要約人承諾的情況下產生合同。
(三)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結合同的受要約的人發出。
要約必須向特定人發出,向不特定人發出的的建議即為要約邀請,只有向特定人發出要約,一旦受要約人發出承諾,即能夠成立合同。
(四)要約內容必須確定和完整
(五)要約必須送達受要約人。
要約只有在送達到受要約人以後才能為受要約人所知悉,才能對受要約人產生實際的拘束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四條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 內容具體確定;
(二) 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六條
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❺ 《經濟法》里要約的名詞解釋
確切的說是經濟法律中的《合同法》里的規定
《合同法》關於「要約」的規定
一、什麼是要約?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二、什麼是要約邀請?
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三、要約何時生效?
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四、要約如何撤回?
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五、要約如何撤銷?
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六、什麼情況下,要約不得撤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七、什麼情況下,要約失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失效:
(一)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
(二)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
(三)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
(四)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
另外,可以定義為:要約是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訂立合同的條件。希望對方能完全接受此條件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為要約人,受領要約的一方稱為受要約人。
❻ 經濟法合同要約
被告人沒有違約,9日,被告發電報給原告表示,在10日內答復,如同意10天後簽約,12月5日交貨,也就是說還沒有簽約啊,就不受原告的約束啊
❼ 如何學注會《經濟法》:應掌握要約收購的程序
一、要約收購的股份比例最低限制
記住一個比例:5%.以要約方式收購一個上市公司股份的,其預定收購的股份比例均不得低於該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
二、要約收購期和競爭要約
1、記住時間:收購要約約定的收購期限不得少於30日,並不得超過60日;但是出現競爭要約的除外。
2、收購人在公告要約收購報告書之前,擬自行取消收購計劃的,應當向中國證監會提出取消收購計劃的申請及原因說明,並予公告;自公告之日起12個月內,該收購人不得再次對同一上市公司進行收購。
3、在收購要約約定的承諾期限內,收購人「不得撤銷」其收購要約。但是可以依法變更收購要約。
4、競爭要約。
(1)收購要約期限屆滿前15日內,收購人不得變更收購要約;但是出現競爭要約的除外。
(2)出現競爭要約時,發出初始要約的收購人變更收購要約距初始要約收購期限屆滿不足15日的,應當延長收購期限,延長後的要約期應當不少於15日,不得超過最後一個競爭要約的期滿日。
(3)發出競爭要約的收購人最遲不得晚於初始要約收購期限屆滿前15日發出要約收購的提示性公告,並應當根據《收購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履行報告、公告義務。
三、要約對象和條件
1、收購價格的要求。收購人按照規定進行要約收購的,對同一種類股票的要約價格,不得低於「要約收購提示性公告日前」6個月內收購人取得該種股票所支付的最高價格。
2、要約價格低於提示性公告日前30個交易日該種股票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的,收購人聘請的財務顧問應當就該種股票前6個月的交易情況進行分析,說明是否存在股價被操縱、要約價格是否合理等情況。
3、收購要約提出的各項收購條件,應當適用於被收購公司的所有股東。
通過上述內容可見,要約收購的條件、對象、時間等知識點是大家應該注意掌握的內容。這個考點比較重要,所以請大家一定掌握好。
❽ 經濟法中的要約和承若
招標復人發出的招標公告制和招標文件沒有價格要素,屬於要約邀請,投標人向招標人遞交的投標文件屬於要約,招標人向中標人發出的中標通知書屬於承諾。招標投標各方通過公平競爭、公正評價的規范程序完成了合同主體、客體的選擇和合同權利、義務、責任的約定;合同既是招標的決策結果和項目實施的控制依據,也是檢驗、評價合同各方全面履行權利、義務、承擔相應責任的標准。
❾ 經濟法 1
關於要約(offer)
要約又稱為發盤、出盤、發價或報價等,使一方向另一方提出的願版意按一定的條件與對方權訂立合同的建議和意思表示。關於要約的概念和構成要件等,兩大法系國家無大的差異,只是在要約法律效力上各有不同的規定。
要約的生效時間即是要約從什麼時間開始生效。
❿ 訂立經濟合同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1、要約的定義:一方當事人向對方作出的以訂立合同為目的的意思表示,作出意思表示的一方為要約人,接受意思表示的對方為受要約人;
2、要約具備以下條件和特徵:
要約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須向受要約人作出;
內容須具體、確定;
須以訂立合同為目的。
3、要約的法律效力:即要約發生的法律後果,包括對要約人的效力與對受要約人的效力兩個方面。
經濟合同是直接體現政府意志的具有經濟內容的合同,其本質是國家或政府在經濟活動或經濟管理中,將其意志體現到原本是私人自治的契約關系中去。
合同或契約是一種最古老又最現代的法律關系和社會關系。它伴隨著人類由野蠻狀態進入文明社會,是交易及商品關系的媒介;至現代則由交易的法律形式進化為任何領域、任何主體自願相互接受約束的法律形式。
(10)經濟法要約時間擴展閱讀
經濟合同是公與私融合,行政和「商事」、經濟的交織,須直接服從市場和經濟的規律,而非單純的行政運作手段,所以屬於經濟法而非行政法范疇。要防止將經濟合同視為「行政合同」,在行政法的范疇和制度內對其進行法律調整,而重蹈計劃經濟的覆轍。政府行政不必顧及直接的經濟要求和經濟後果,只需單純地服從行政規律。
只有那些在單純的行政運作中對契約的運用,如公務員聘用、上下級之間為完成一定任務相互承諾而訂立責任狀等,才是真正的行政合同。政府可以在經濟合同中起主導作用,但是雙方當事人的承諾和同意、對價、由市場和經濟規律決定成交和價格、個別利益和整體利益並重、違約救濟和補償等原則,是政府也不能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