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漢莫拉比法典婚姻法

漢莫拉比法典婚姻法

發布時間: 2022-06-09 11:25:01

① 《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地位與實質。

1、《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漢謨拉比法典維護了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地位,保護統治階級的利益,確定了私有制。

2、《漢謨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塊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條。

3、《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奴隸(包括:王室奴隸、自由民所屬奴隸、公民私人奴隸)。

在漢謨拉比法典中,奴隸毫無權利可言,稍有過失即受到斷肢的可怕懲罰。此外,法典中提到了兩個法律階層:一是「人」,顯然意指貴族;另是所有其他既非「人」亦非奴隸的人,他們的法律待遇很差,但擁有某些法律權利。

(1)漢莫拉比法典婚姻法擴展閱讀:

《漢謨拉比法典》條款舉例:

1、若因其子年幼無承擔能力,其母將獲得三分之一的田地以及庭院,並且撫養幼子成人。

2、如果任何人開挖溝渠以澆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沒了鄰居的田,則他將賠償鄰居小麥作為損失。

3、如果女人希望離開她丈夫的家庭,那麼丈夫對其嫁妝進行賠償後,她就可以離開。

② 漢莫拉比法典是一部怎樣的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完整成文法典,竭力維護不平等的社會等級制度和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的情況。法典分為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正文共有282條,內容包括訴訟程序、保護私產、租佃、債務、高利貸和婚姻家庭等。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是漢謨拉比為了向神明顯示自己的功績並鞏固貴族地位而纂集的。 為後人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經濟關系和西亞法律史提供了珍貴材料。
總體說來,《漢謨拉比法典》維護了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地位,保護統治階級的利益,確定了私有制,此外還保留了同態復仇原則和神明裁判的習慣。
作為流傳至今的楔形文字法中最為完整的一部法典,較為系統的繼承了兩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華,不僅被後起的古代西亞國家如赫梯、亞述、新巴比倫等繼續適用,而且還通過希伯來法對西方法律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是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的重要文獻。
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保存完整,也是世界上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倫留給世界人民的重要財產。據說,國王漢謨拉比每天要處理的案件太多,難以應付。他就讓臣下把過去的一些法律條文收集起來,再加上社會上已形成的習慣,編成一部法典,並把他刻在一個高二.二五米的石柱上,豎立在巴比倫的神殿里。其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實質是維護統治/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漢謨拉比法典》不平等,殘忍;而現代法律講究人道主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據說是漢謨拉比執政三十年後下令公布的。
古巴比倫

《漢謨拉比法典》石碑復製品
尼亞時代以前,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即已形成所謂在國內建立正義的立法傳統。拉格什城邦烏魯卡基那改革(約公元前2378~2371年)銘文提及「他建立先前時代的秩序」。阿卡德王薩爾貢被稱為「正義之王,講正義者」。烏爾王烏爾恩古爾銘文記載,「遵照沙馬什(兩河流域古巴比倫人崇拜的太陽神)正義之法律,他使……正義獲得勝利」。烏魯克王辛伽什德是兩河流域迄今所知最早規定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糧食、植物油和羊毛的最高限價的統治者。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制定了迄今所知歷史上第一部法典(烏爾納木法典,考古學者僅發現其斷片),法典序言宣稱禁止欺凌孤兒寡婦,不許富者虐待貧者。自蘇美爾城邦時期以來,兩河流域社會分化日益嚴重,奴隸和平民反抗貴族的斗爭日益尖銳,外族(山地部落)不斷入侵,蘇美爾城邦統治者為使國家不致毀滅,王朝不致被推翻,實施法治以抑制社會的不安,抵禦外族入侵,是非常必要的。這是兩河流域各城邦的歷代統治者統治經驗的總結。
漢謨拉比法典將人分為三種等級: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奴隸(王室奴隸、自由民所屬奴隸、公民私人奴隸)。
漢謨拉比法典最重要的原則是:以眼還眼、以牙抵牙。
頒布原因

巴比倫時期農村社會分化已很激烈,份地已經可以買賣,抵押,轉讓和繼承,長子的繼承份額則為雙份。佔有村社份地的人必須向國庫繳納實物租稅,其數額約占收獲量的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而且還要服勞役和兵役。根據習慣法,凡三年不納租稅和不服役者,喪失份地的佔有權。絕戶、逃亡戶或三年不納租稅者的份地,都沒歸公社另行分配。
國王擁有巨大的王室(宮廷)經濟,全國各地的神廟經濟均從屬於王室經濟。王室直接支配的土地數量是可觀的,王室經濟的基本部分(包括土地、畜群和手工業作坊等)主要集中在蘇美爾地區。
但是,古巴比倫時代王室地產的經營方式,已不同於烏爾第三王朝時代的大規模集中經營,而是將土地劃分成三公頃至十五公頃不等的份地,分配給王室服務的各類人,如王室商業代理人,軍人、手工業者、牧人和中小官吏等等,但主要是分配給所謂「納貢人」。「納貢人」從王室領得份地,種籽,耕畜和農具後,自行經營,每年須向王室繳納相當的收獲物。他們不得出賣或抵押份地,但可以世襲佔有。
巴比倫國家的穩定並不長久,外族入侵成為很大的威脅。公元前16世紀中葉,古巴比倫被赫梯人所滅,但赫梯人不久便退走了。到16世紀末,從東北方入侵的加喜特人佔領了巴比倫。
至古巴比倫尼亞時代(即從伊新·拉爾沙時代至古巴比倫第一王朝滅亡漢謨拉比像),兩河流域進入法典編纂的鼎盛時期。這是因這一時期奴隸制經濟和商品貨幣關系的迅速發展,土地和奴隸的私有制以及租佃僱傭關系和高利貸活動空前增長所致。阿摩利人統治下的各城邦在繼承蘇美爾立法基礎上制定了許多旨在維護奴隸主階級私有制的法典。例如,伊新第五代國王李必特·伊絲達法典和埃什努那國王俾拉拉馬法典,而巴比倫第一王朝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1750年)集以往法典編纂之大成,制定了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此外,據考證,古巴比倫尼亞時代各城邦頒布的減免債務的所謂德政法令多達百次以上。從蘇美爾城邦時代至巴比倫第一王朝時期,兩河流域的法治傳統並未中斷其連續性。伊新國王李必特·伊絲達法典序言中說道,「我在蘇美爾、阿卡德建立了正義」。漢謨拉比法典序言幾乎以同樣的形式申明,「安努與恩利爾為人類福祉計,命令我,榮耀而畏神的君主,漢謨拉比,發揚正義於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馬什,照臨黔首,光耀大地」。
法典內容編輯
1.三種等級的人

1. 有公民權的自由民;
2. 無公民權的自由民;
3. 奴隸(包括:王室奴隸、自由民所屬奴隸、公民私人奴隸);
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當政時制定的成文法典,旨在維護財產私有制,全面調整自由民之間的關系,鞏固現存秩序。法典制定的確切時間不清,大概在公元前1791年或前1790年始擬,完成於巴比倫尼亞統一之後。法典包括序言、正文、結尾三部分。序言充滿神化、美化漢謨拉比的言辭。正文包括282條法律,涉及現代意義上的訴訟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內容,意在調解自由民之間的財產佔有、繼承、轉讓、租賃、借貸、僱傭等多種經濟關系和社會、婚姻關系。法典表明古巴比倫社會存在奴隸主、奴隸、小生產者三個基本階級,此外還有與階級關系不盡一致的等級關系。自由民之間分為有權者阿維魯和半有權者穆什根努兩個等級。

漢謨拉比法典石碑復製品
前者原意是「人」,享有一些特權;後者原意可能是「禮拜」,法律地位低下。法典對債務奴隸制和高利貸有所抑制,限制對小生產者過分的掠奪,以免動搖兵源和稅源。法典對奴隸制予以嚴格保護,體現了法典的性質。結尾部分除繼續對漢謨拉比歌功頌德外,還強調法典原則的不可改變性。法典的制定標志古西亞法律制度的進步,國家的成熟。
2.組成部分
漢謨拉比法典由序言、條文(282條)和結語三部分組成,內容包括訴訟程序、盜竊處理、軍人份地、租佃、僱傭、商業高利貸、婚姻、繼承、傷害、債務、奴隸等等。法典的基本特點:首先,它明顯地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保護奴隸制的私有制;其次,法典還保存某些習慣法殘余,例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同態復仇原則(第196、200條)和神判習慣(第2、132條)等;再次,從現代意義上說,漢謨拉比法典並未區分公法、私法(民法)和刑法,諸法合一,法律條例既從民法角度也從刑法角度來確定。

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一方面是使阿摩利人的習慣法成為文化,另一方面吸收了兩河流域固有的蘇美爾、阿卡德立法與伊新·拉爾沙時代城邦立法的成果。不過,它主要還是當時社會經濟制度的產物,反映出當時社會各方面的現實。
「漢謨拉比法典」石柱上,共包括282則條文。法典是建立在蘇美爾立法原則基礎上的,其中揉和了閃族人的新發明,但他們對什麼原則屬於蘇美爾人,什麼原則屬於閃族人說法各異,因而我們最好是把它們都簡單地歸結到最有名的記載「美索不達米亞法系」的文獻之列。
3.一些法律條例
1.倘自由民宣誓揭發自由民之罪,控其殺人而不能證實,揭發者應處死;
3.自由民在訴訟案件中提供罪證,而所訴無從證實,倘案關生命問題,應該處死;
5.倘法官審理案件做出判決後又更改,則應揭發其罪行,並撤消法官席位,終身不再錄用。
在漢謨拉比法典中,奴隸毫無權利可言,稍有過失即受到斷肢的可怕懲罰。此外,法典中提到了兩個法律階層:一是「人」,顯然意指貴族;另是所有其他既非「人」亦非奴隸的人,他們的法律待遇很差,但擁有某些法律權利。
4.兩個原則基礎
漢謨拉比法典建立在兩個最著名的原則基礎上,此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和「讓買方小心提防」。猛一看來這兩個原則都很原始,在規定對確定的傷害行為進行賠償時(「倘人毀他人之目,則毀其目」;「倘人斷他人之骨,則斷其骨」),法典從不考慮最初的傷害是否純屬意外,而是殘酷無情地堅持讓人受到皮肉之苦和受辱。「讓買方小心提防」原則不那麼殘酷無情,但看上去不像是法律。為什麼國家應在一部法典里宣布賣方行詐不會受到懲處呢?因為美索不達米亞人頒布法律主要是為了制止爭斗,他們以為這決非毫無理由-一個總想採取暴力手段的人,如果記住不論他怎樣加害於人,都會受到法律同樣的處罰,那麼他也許會不再施暴。至於「讓買方小心提防」原則,同樣也是為了制止爭斗,因為買方知道自己沒有權利,如果他去取鬧,馬上就會受到懲罰。正是依靠這部法典,漢謨拉比時代的巴比倫社會,成為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中,統治最嚴密的國家。至今,這部刻在石柱上的法律條文仍是世界上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
以上文檔摘自網路:http://ke..com/link?url=-_rffP7Q5nHNzHdjf0ECHdmDjwv3vVL

③ 漢漠拉比法典地位和價值是什麼

漢漠拉比法典地位和價值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較為完整地繼承了兩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華,使其發展到完善地步。它公開確認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地位,嚴格保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並對各種法律關系作了比較全面的規定。

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也是中東地區的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中央集權強大的標志之一,它消除了原來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國法令統一起來。古巴比倫王國時灌溉系統進一步發展,改善了揚水工具。耕犁有所改進,附設有播種漏斗。

青銅工具普遍使用,手工業生產提高。制磚、縫紉、寶石匠、冶金、刻印工、皮革工、木匠、造船工和建築工等,可見手工業的分工已經相當細。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國內外的商業貿易也有了發展。

巴比倫、西帕爾等城都是重要的商業中心,王室經濟的商業代理人壟斷著國內外的大宗貿易,經理國家稅收,並進行高利貸活動和土地經營。此外還有許多奴隸主私人經營商業。

(3)漢莫拉比法典婚姻法擴展閱讀

《漢謨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面前接受象徵王權的權標的浮雕,以象徵君權神授,王權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寫的法典銘文,共3500行、282條,現存於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亞洲展覽館。

《漢謨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組成,序言和結語約佔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語言豐富,詞藻華麗,充滿神化、美化漢謨拉比的言辭,是一篇對國王的贊美詩。正文包括282條法律,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等制度都作了詳細的規定。

④ 漢謨拉比法典裡面的愛情

漢謨拉比法典里的婚姻不是愛在西元前而是愛情買賣。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和她妻子米蒂斯的愛情,令人感動之處就在於:傳說世界十大文明奇跡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就是她妻子而建造的。
《漢謨拉比法典》刻在一根高225米、上部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法典共3500行,用阿卡德語寫成,分前言、正文和結語三個部分。

⑤ 漢謨拉比法典是一部什麼性質的法律

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代王,約在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因統一兩河流域與頒行法典的歷史活動而著稱。對內推行緩和階級矛盾、加強王權和發展經濟措施,抑制債務奴隸制,使其在長期對外用兵中有相對穩定的後方,促成國家繁榮,巴比倫城變為西亞最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根據社會經濟形勢與階級等級關系的狀況,在位期間制定了一部反映奴隸主統治階級利益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為後人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經濟關系和西亞法律史提供了珍貴材料。
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當政時制定的成文法典,旨在維護財產私有制,全面調整自由民之間的關系,鞏固現存秩序。法典制定的確切時間不清,大概在公元前1791年或前1790年始擬,完成於巴比倫尼亞統一之後。法典包括序言、正文、結尾三部分。序言充滿神化、美化漢謨拉比的言辭。正文包括282條法律,涉及現代意義上的訴訟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內容,意在調解自由民之間的財產佔有、繼承、轉讓、租賃、借貸、僱傭等多種經濟關系和社會、婚姻關系。法典表明古巴比倫社會存在奴隸主、奴隸、小生產者三個基本階級,此外與階級關系不盡一致的等級關系。自由民之間分為有權者阿維魯和半有權者穆什根努兩個等級。前者原意是「人」,享有一些特權;後者原意可能是「禮拜」,法律地位低下。法典對債務奴隸制和高利貸有所抑制,限制對小生產者過分的掠奪,以免動搖兵源和稅源。法典對奴隸制予以嚴格保護,體現了法典的性質。結尾部分除繼續對漢謨拉比歌功頌德外,還強調法典原則的不可改變性。法典的制定標志古西亞法律制度的進步,國家的成熟。
在1901年12月,由法國人和伊朗人組成的一支考古隊,在伊朗西南部一個名叫蘇撒的古城舊址上,進行發掘工作。一天,他們發現了一塊黑色玄武石,幾天以後又發現了兩塊,將三塊拼合起來,恰好是一個橢圓柱形的石碑。
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J·摩爾根指導的法國考古隊在埃蘭古都蘇撒遺址發現以阿卡德語鐫刻的漢謨拉比法典石碑。石碑由三塊黑色玄武岩合成,高2.25公尺,上部周長1.65公尺,底部周長1.90公尺。石碑上部是太陽神、正義神沙馬什授與漢謨拉比王權標的浮雕(高0.65公尺、寬0.6公尺)。浮雕下面是圍繞石碑鐫刻的法典銘文,共3,500行,楔形文字是垂直書寫的。法典中部分銘文(法典第66至100條)在古代就被磨損。據考證,埃蘭王蘇特魯克納惛特約於公元前1150年前後入侵巴比倫尼亞,將該法典石碑作為戰利品運回蘇撒。大概,他為了在石碑上刻記自己的功績而使人磨損部分原文。但因某種原因(或許因他不久即逝世)而未能重刻。殘缺的銘文部分是依據蘇撒出土的法典復本斷片復原,部分是依據在亞述古都尼尼微和兩河流域其他城市遺址發現的泥板抄本予以補白。法典石碑石質堅硬,書法精工,屬於巴比倫第一王朝的典型官方文獻。石碑現藏法國巴黎盧浮博物館。

漢謨拉比法典由序言、條文(282條)和結語三部分組成,內容包括訴訟程序、盜竊處理、軍人份地、租佃、僱傭、商業高利貸、婚姻、繼承、傷害、債務、奴隸等等。法典的基本特點:首先,它明顯地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保護奴隸制的私有制;其次,法典還保存某些習慣法殘余,例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同態復仇原則(第196、200條)和神判習慣(第2、132條)等;再次,從現代意義上說,漢謨拉比法典並未區分公法、私法(民法)和刑法,諸法合一,法律條例既從民法角度也從刑法角度來確定。
漢謨拉比法典一方面是使阿摩利人的習慣法成文化,另一方面吸收了兩河流域固有的蘇美爾、阿卡德立法與伊新·拉爾沙時代城邦立法的成果。不過,它主要還是當時社會經濟制度的產物,反映出當時社會各方面的現實。
漢謨拉比法典的頒行及其定年
古巴比倫尼亞時代以前,兩河流域即已形成所謂在國內建立正義的立法傳統。拉格什城邦烏魯卡基那改革(約公元前2378—2371年)銘文提及「他建立先前時代的秩序」。阿卡德王薩爾貢被稱為「正義之王,講正義者」。烏爾王烏爾恩古爾銘文記載,「遵照沙馬什正義之法律,他使……正義獲得勝利」。烏魯克王辛伽什德是兩河流域迄今所知最早規定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糧食、植物油和羊毛的最高限價的統治者。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制定了迄今所知歷史上第一部法典(烏爾納木法典,考古學者僅發現其斷片),法典序言宣稱禁止欺凌孤兒寡婦,不許富者虐待貧者。自蘇美爾城邦時期以來,兩河流域社會分化日益嚴重,奴隸和平民反抗貴族的斗爭日益尖銳,外族(山地部落)不斷入侵,蘇美爾城邦統治者為使國家不致毀滅,王朝不致被推翻,實施法治以抑制社會的不安,抵禦外族入侵,是非常必要的。這是兩河流域各城邦的歷代統治者統治經驗的總結。
至古巴比倫尼亞時代(即從伊新·拉爾沙時代至古巴比倫第一王朝滅亡),兩河流域進入法典編纂的鼎盛時期。這是因這一時期奴隸制經濟和商品貨幣關系的迅速發展,土地和奴隸的私有制以及租佃僱傭關系和高利貸活動空前增長所致。阿摩利人統治下的各城邦在繼承蘇美爾立法基礎上制定了許多旨在維護奴隸主階級私有制的法典。例如,伊新第五代國王李必特·伊絲達法典和埃什努那國王俾拉拉馬法典,而巴比倫第一王朝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1750年)集以往法典編纂之大成,制定了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此外,據考證,古巴比倫尼亞時代各城邦頒布的減免債務的所謂德政法令多達百次以上。從蘇美爾城邦時代至巴比倫第一王朝時期,兩河流域的法治傳統並未中斷其連續性。伊新國王李必特·伊絲達法典序言中說道,「我在蘇美爾、阿卡德建立了正義」。漢謨拉比法典序言幾乎以同樣的形式申明,「安努與恩利爾為人類福祉計,命令我,榮耀而畏神的君主,漢謨拉比,發揚正義於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馬什,照臨黔首,光耀大地」。

⑥ 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反映了古代巴比倫當時的什麼社會現實

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主要反映了王權和奴隸主階級的強大和神聖,對奴隸犯罪嚴懲,說明當時奴隸階級社會地位極端低下。漢謨拉比法典是為了維護私有制和奴隸主階級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典,比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倫時期的社會情況。

(6)漢莫拉比法典婚姻法擴展閱讀

《漢謨拉比法典》是古東方法從習慣法階段進入成文法階段的體現。它獨立於宗教之外,以強制性規范確立奴隸主階級的統治秩序,有效調整古東方早期奴隸制國家的社會關系。其法律特徵之鮮明、條文規定之縝密、文字表述之准確,都是人類其他早期法所不能比擬的。

《漢謨拉比法典》體現了刑法的殘忍與嚴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同現代法律的人道主義精神、平等精神是不同的。其前言內容「要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看似表達出了該部法典的公正公平,人人平等。

但通過其內容可以發現該法典是實則是在保護皇權貴族和奴隸主本身。

其內容中:「若貴族使平民及奴隸的眼睛受損可以免於賠款,無需賠償;平民之間使對方眼睛受損則需要讓自己的眼睛受到同樣的損傷;平民使得奴隸的眼睛受損只需要賠付一半的費用;奴隸將貴族的眼睛損壞則要在耳內灌油灌鉛。」——種種不公平的條款其實反映了當時的階級歧視、奴隸制度而不是公平的法律。

⑦ 漢謨拉比法典包括什麼

漢謨拉比法典包括序言、正文、結尾三部分。序言充滿神化、美化漢謨拉比的言辭。正文包括282條法律,包括刑事法及有關佔有奴隸、結婚和離婚、償還債務和支付工資等方面,內容廣闊地涉及了現代意義上的訴訟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內容,其意義在於調解自由民之間的財產佔有、繼承、轉讓、租賃、借貸、僱傭等多種經濟關系和社會、婚姻關系。

⑧ 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

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法典包括序言、正文、結尾三部分。序言充滿神化、美化漢謨拉比的言辭。

正文包括282條法律,涉及現代意義上的訴訟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內容,意在調解自由民之間的財產佔有、繼承、轉讓、租賃、借貸、僱傭等多種經濟關系和社會、婚姻關系。

它典型地體現了古東方諸法合體、民刑不分的特點,法典對債務奴隸制和高利貸有所抑制,限制對小生產者過分的掠奪,以免動搖兵源和稅源。

法典評價

進步性

《漢謨拉比法典》是古東方法從習慣法階段進入成文法階段的體現。它獨立於宗教之外,以強制性規范確立奴隸主階級的統治秩序,有效調整古東方早期奴隸制國家的社會關系。其法律特徵之鮮明、條文規定之縝密、文字表述之准確,都是人類其他早期法所不能比擬的。

局限性

《漢謨拉比法典》體現了刑法的殘忍與嚴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同現代法律的人道主義精神、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其前言內容「要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看似表達出了該部法典的公正公平,人人平等。但通過其內容可以發現該法典是實則是在保護皇權貴族和奴隸主本身。

其內容中:「若貴族使平民及奴隸的眼睛受損可以免於賠款,無需賠償;平民之間使對方眼睛受損則需要讓自己的眼睛受到同樣的損傷;平民使得奴隸的眼睛受損只需要賠付一半的費用;奴隸將貴族的眼睛損壞則要在耳內灌油灌鉛。」——種種不公平的條款其實反映了當時的階級歧視、奴隸制度而不是公平的法律。

⑨ 漢謨拉比法典內容大概是什麼

漢謨拉比法典將人分為三種等級: 1. 有公民權的自由民; 2. 無公民權的自由民;3. 奴隸(包括:王室奴隸、自由民所屬奴隸、公民私人奴隸);
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當政時制定的成文法典,旨在維護財產私有制,全面調整自由民之間的關系,鞏固現存秩序。法典制定的確切時間不清,大概在公元前1791年或前1790年始擬,完成於巴比倫尼亞統一之後。法典包括序言、正文、結尾三部分。序言充滿神化、美化漢謨拉比的言辭。正文包括282條法律,涉及現代意義上的訴訟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內容,意在調解自由民之間的財產佔有、繼承、轉讓、租賃、借貸、僱傭等多種經濟關系和社會、婚姻關系。法典表明古巴比倫社會存在奴隸主、奴隸、小生產者三個基本階級,此外還有與階級關系不盡一致的等級關系。自由民之間分為有權者阿維魯和半有權者穆什根努兩個等級。前者原意是「人」,享有一些特權;後者原意可能是「禮拜」,法律地位低下。法典對債務奴隸制和高利貸有所抑制,限制對小生產者過分的掠奪,以免動搖兵源和稅源。法典對奴隸制予以嚴格保護,體現了法典的性質。結尾部分除繼續對漢謨拉比歌功頌德外,還強調法典原則的不可改變性。法典的制定標志古西亞法律制度的進步,國家的成熟。
漢謨拉比法典由序言、條文(282條)和結語三部分組成,內容包括訴訟程序、盜竊處理、軍人份地、租佃、僱傭、商業高利貸、婚姻、繼承、傷害、債務、奴隸等等。法典的基本特點:首先,它明顯地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保護奴隸制的私有制;其次,法典還保存某些習慣法殘余,例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同態復仇原則(第196、200條)和神判習慣(第2、132條)等;再次,從現代意義上說,漢謨拉比法典並未區分公法、私法(民法)和刑法,諸法合一,法律條例既從民法角度也從刑法角度來確定。
漢謨拉比法典一方面是使阿摩利人的習慣法成為文化,另一方面吸收了兩河流域固有的蘇美爾、阿卡德立法與伊新·拉爾沙時代城邦立法的成果。不過,它主要還是當時社會經濟制度的產物,反映出當時社會各方面的現實。
漢謨拉比法典」石柱上,共包括282則條文。法典是建立在蘇美爾立法原則基礎上的,其中揉和了閃族人的新發明,但他們對什麼原則屬於蘇美爾人,什麼原則屬於閃族人說法各異,因而我們最好是把它們都簡單地歸結到最有名的記載「美索不達米亞法系」的文獻之列。
漢謨拉比法典的一些法律條例: 1.倘自由民宣誓揭發自由民之罪,控其殺人而不能證實,揭發者應處死;3.自由民在訴訟案件中提供罪證,而所訴無從證實,倘案關生命問題,應該處死;5.倘法官審理案件做出判決後又更改,則應揭發其罪行,並撤消法官席位,終身不再錄用。
在漢謨拉比法典中,奴隸毫無權利可言,稍有過失即受到斷肢的可怕懲罰。此外,法典中提到了兩個法律階層:一是「人」,顯然意指貴族;另是所有其他既非「人」亦非奴隸的人,他們的法律待遇很差,但擁有某些法律權利。
漢謨拉比法典建立在兩個最著名的原則基礎上,此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和「讓買方小心提防」。猛一看來這兩個原則都很原始,在規定對確定的傷害行為進行賠償時(「倘人毀他人之目,則毀其目」;「倘人斷他人之骨,則斷其骨」),法典從不考慮最初的傷害是否純屬意外,而是殘酷無情地堅持讓人受到皮肉之苦和受辱。「讓買方小心提防」原則不那麼殘酷無情,但看上去不像是法律。為什麼國家應在一部法典里宣布賣方行詐不會受到懲處呢?因為美索不達米亞人頒布法律主要是為了制止爭斗,他們以為這決非毫無理由—一個總想採取暴力手段的人,如果記住不論他怎樣加害於人,都會受到法律同樣的處罰,那麼他也許會不再施暴。 至於「讓買方小心提防」原則,同樣也是為了制止爭斗,因為買方知道自己沒有權利,如果他去取鬧,馬上就會受到懲罰。正是依靠這部法典,漢謨拉比時代的巴比倫社會,成為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中,統治最嚴密的國家。至今,這部刻在石柱上的法律條文仍是世界上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
一、關於訴訟審判的規定(1至5條):
其中第二條規定十分有趣,在法庭上,當一方控告另一方犯有某種罪行,然而提不出證據,被告一方也拿不出反駁的證據。這時,法官便會宣布把被告一方扔進幼發拉底河中,如果沉溺了,證明被告一方有罪。沒收其全部家產歸原告一方;假如不被淹死,則證明無罪。那就處死原告一方,同時把原告一方的財產沒收歸被告一方所有。這叫做交河神審判。
二、關於保護私有財產的規定(6至126條):
其中規定盜竊或隱藏他人奴隸的人處以死刑;欠債到期不還的人,責令其妻子和兒子兩人到債主家裡充當奴隸三年,第四年恢復自由。
三、關於婚姻、家庭與財產繼承(127至195條)。
四、關於人身保護和「同態復仇法」(196至214條):
其中規定「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打瞎奴隸的眼睛同打瞎耕牛的眼睛一樣處理,殺死奴隸同殺死耕牛一樣不償命,只賠償經濟損失。建築設計師設計的房屋倒塌,若壓死了屋主,把建築師處死,若壓死的是房主的妻子或兒子,就把建築師的妻子或兒子處死。
五、關於勞動、報酬、工具和責任事故的追究(215至241條)。
六、租賃牲畜、船隻以及傭工和報酬(242至;277條)。
七、關於奴隸的規定(278至282條):
法典明確規定:奴隸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工具和財產,奴隸不屬於人的范疇。
法典還規定:在自由民中間也有嚴格的等級貴賤的區別。有權的自由民稱「阿未路」,無權的自由民稱「木什京路」。
《漢謨拉比法典》作為流傳至今的楔形文字法中最為完整的一部法典,較為完整的繼承了兩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華,使其發展到完善地步。它公開確認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地位,嚴格保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並對各種法律關系作了比較全面的規定,特別是有關債權、契約、侵權行為、家庭以及刑法等方面的規定所確立的一些原則:如關於盜竊他人財產必須受懲罰,損毀他人財產要進行賠償的法律原則以及誣告和偽證反坐的刑罰原則,法官枉法重處的原則等,均對後世立法具有重大影響。《漢謨拉比法典》不僅被後起的古代西亞國家如赫梯、亞述、新巴比倫等國家繼續適用,而且還通過希伯來法對西方法律文化產生一定的影響,中世紀天主教教會法中的某些立法思想和原則便淵源於該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體現了刑法的殘忍,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同現代法律所弘揚的人道主義精神、平等精神是不同的。但《漢謨拉比法典》對後來西亞各國的立法產生了重要影響,是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的重要文獻

⑩ 我國現有的最早一部法典是什麼裡面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唐朝初年的法律制度基本沿襲了隋朝。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唐高祖廢除了隋朝的《大業律》,暫時採用隋朝的《開皇律》。同年11月,頒布了五十三條新例,對《隋開皇律》的一些內容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同時,他命令尚書射裴矩等人,在《開皇律》的基礎上,編寫新律。武德七年(624年)三月編成,四月實施,稱為《武德律》。


唐律》是一部唐代刑法及其注釋的匯編。它也是中國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法典,共30卷。唐律指的是《永徽律》。在唐高宗時期,高宗指示他的同僚修訂並完成了《永徽律》的十二章,這基本上是唐太宗時期《貞觀律》的副本。此外,他們還對《永徽法》做了詳細的注釋,每一條都有詳細的解釋,並有自己的問題要回答。永徽律疏》總結了漢代以來的立法經驗,並將其應用於法律的編纂,所以效果很好。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分享就到這里了,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們。



熱點內容
博物館工作條例 發布:2025-04-25 10:49:37 瀏覽:745
如東法學博士 發布:2025-04-25 10:44:21 瀏覽:690
合同法對未經驗收使用 發布:2025-04-25 10:33:53 瀏覽:109
法律碩士去當老師 發布:2025-04-25 10:12:14 瀏覽:139
新婚姻法離婚書離婚協議 發布:2025-04-25 10:05:03 瀏覽:267
辦法規范 發布:2025-04-25 09:39:48 瀏覽:823
趙明華法院 發布:2025-04-25 09:29:54 瀏覽:941
瀘州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4-25 09:22:36 瀏覽:105
學校安全防火規章制度和責任制 發布:2025-04-25 09:22:24 瀏覽:758
民事訴訟法傳喚 發布:2025-04-25 09:21:43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