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402條受託人的責任

合同法402條受託人的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6-09 14:12:57

Ⅰ 受託人未完成委託事項需承擔什麼責任

2、如果受託人是因為自身的行為過錯而導致未完成委託事項的,那麼受託人需內要承擔違約責任,返還委容託人相應的費用,同時如果因此而對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受託人賠償相應損失。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合同法》第四百零五條規定,受託人完成委託事務的,委託人應當向其支付報酬。因不可歸責於受託人的事由,委託合同解除或者委託事務不能完成的,委託人應當向受託人支付相應的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合同法》第四百零六條規定,有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過錯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無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受託人超越許可權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Ⅱ 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條 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怎麼理解以自己的名義 這是否與代理的定義相違背

《合同法》第402條規定:「受託人以自己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和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具體到《合同法》第402條,第三人以「委託人」為被申請人提請仲裁時,若「委託人」否認與「受託人」之間有代理關系,則可主張其並非合同及仲裁協議之一方當事人,即與申請人之間並無仲裁協議,進而提出仲裁管轄權異議。此時,委託人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既可以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如果第三人和「委託人」雙方中的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法院作出裁定的:(1)若仲裁機構先於人民法院接受申請並已作出決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若仲裁機構接受申請後尚未作出決定,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同時通知仲裁機構中止仲裁。人民法院作出仲裁協議有效或無效的裁定後,應當將裁定書副本送達仲裁機構,由仲裁機構根據人民法院的裁定恢復仲裁或撤消仲裁案件。詳言之,如果人民法院認為應就第402條作目的性擴張,而裁定仲裁協議在委託人和第三人之間有效後,仲裁機構根據人民法院的裁定恢復仲裁案件。如果裁定在「委託人「與第三人間並無仲裁協議的存在,仲裁機構可根據人民法院的裁定撤消仲裁案件。

Ⅲ 一般合同法規定第402條規定了什麼內容

合同法第402條已失效,該條遷移至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五條,規定了以下內容: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受託人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效力及於委託人,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是,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一十九條
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
第九百二十條
委託人可以特別委託受託人處理一項或者數項事務,也可以概括委託受託人處理一切事務。
第九百二十五條
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是,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Ⅳ 《合同法》第402條

你好。

這個屬於代理。代理的定義中關於「名義」的問題是這么定義的:「代理人一般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代理行為」。比如隱名代理(本案就是隱名代理)

本案中,代理是指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關系,這個和名義沒有直接的關系,例如委託人可以要求受託人以受託人的名義行使行為,這個也屬於代理。而受託人只要向第三方披露委託人的存在,並且第三方有理由相信這個行為是由委託人委託的,則可以要求委託人受合同的約束。

附上代理的特徵:1.代理行為是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民事法律行為。
2.代理人一般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代理行為。
3.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獨立為意思表示。
4.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直接歸屬於被代理人。

附上代理的分類,注意最後的隱名代理:
分類依產生的根據不同,分為:

①委託代理,又稱意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被代理人授權進行的代理。
②法定代理,是根據法律的規定而直接產生的代理關系,主要是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而設定,如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代理。
③指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有關機關的指定而進行的代理,如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一方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而沒有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之間相互推諉,或法定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有利害沖突的,由法院另行指定代理人的代理。代理人享有的代理權是指定的,與被代理人的意志無關,無須委託授權。

①本代理
②再代理。再代理又稱復代理,指代理人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轉托他人實施代理的行為。與此相對,由代理人親自進行的代理則為本代理。

①顯名代理。所謂顯名代理是指代理人所進行的代理行為,必須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義進行。
②隱名代理。所謂隱名代理,是代理人雖未以本人名義為法律行為,但實際上有代理的意思,且相對人明知或應當知道,從而在法律上亦發生代理的效果。

有問題可以繼續聯系我。

Ⅳ 如何理解我國合同法第402條和第403條,並舉出案例進行分析

間接代理和隱名代理

前者合同約束第三人和委託人.....

後者合同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如果受託人把委託人拉出來的話,第三人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主張權利,但不得改變相對人.....

Ⅵ 合同法402條若第三人違約,受託人可以向委託人主張責任嗎

可以,受託人和委託人是合同的主體,受託人有權主張違約責任。再由委託人追償

Ⅶ 《合同法》第402條的理解

如果你是法學專業的話,建議你回去讀讀紅色本民法教材關於代回理一章的講述;你有這個疑答問說明你沒有問題,因為這是我們國家採用立法原則的問題;對於代理制度,我們國家採用的是狹義說而不是廣義說,也就是採用的是顯性代理、直接代理而沒有採用廣義的隱形代理與間接代理。但是,合同法第402與403條的規定又實際上運用了廣義的學說立法,因此造成這樣的理解矛盾!這是實際中理論界與實務界協商的結果!當然,這些制度上的小小瑕疵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我們國家關於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它的概念是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法民事行為。注意是「合法民事行為」,也就是說「非合法民事行為」不是民事法律行為!這是很怪的,這也就是中國特色的東西!如果你在准備司考,建議不要過於糾結一些東西,好好理解基礎的,那麼就一定沒有問題的!

Ⅷ 有沒有法院關於合同法402或403條的判例

你要案例有什麼用呢?

每個案子都不一樣,怎麼能知道你想說明什麼問題呢?

你有功夫自己研究案例,不如去找個靠譜的律師。這才是真正對自己負責。

=========================

第四百零二條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第四百零三條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第三人不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託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託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委託人披露第三人,委託人因此可以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但第三人與受託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託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除外。

受託人因委託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託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託人或者委託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

委託人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託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第三人選定委託人作為其相對人的,委託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以及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抗辯。

Ⅸ 受託人含義是什麼

受託人(又稱被委託人或受委託人)是指具有相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接受委託人的委託指示從事相應的民、商事活動或者訴訟、仲裁活動的人。
產生形式
1.授權
基於授權而形成授權人與被授權人之間
由法律直接規定賦予的公民權人為授權人,因他人授權而取得權利的人為被授權人。
授權人與被授權人之間因授權而形成委託(代理)關系,在委託合同中當事人之間形成委託關系,授權人為委託人,被授權人為被委託人(受委託人、受託人);在委託合同外當事人與第三人之間形成代理關系, 授權人、委託人為被代理人,被授權人、被委託人(受委託人、受託人)為代理人。
2.委託
基於委託合同而形成委託關系
《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六條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
3.代理
基於法律法規直接規定或當事人之間的授權(委託)而從事程序法律關繫上的活動。
代理定義是一個對外概念,即當事人向第三人闡述身份時的概念名稱。
代理分為:委託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在委託代理關系中,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理論上又將其分為以下幾種:
(1)直接代理
《民法通則》63條: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雙方當事人約定,應當由本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2)間接代理
間接代理又分為:顯名間接代理與隱名間接代理
①顯名間接代理
《合同法》402條: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②隱名間接代理
《合同法》403條: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第三人不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託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託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委託人披露第三人,委託人因此可以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但第三人與受託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託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除外。
受託人因委託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託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託人或者委託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
委託人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託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第三人選定委託人作為其相對人的,委託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以及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抗辯。

熱點內容
大數據與法治 發布:2025-04-28 21:31:55 瀏覽:911
陝西省法院譚 發布:2025-04-28 21:31:20 瀏覽:569
法官低頭 發布:2025-04-28 21:26:11 瀏覽:451
天津市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發布:2025-04-28 21:25:31 瀏覽:242
法院劉要東 發布:2025-04-28 21:25:26 瀏覽:444
導游掛靠合同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8 21:23:08 瀏覽:885
司法所聯網 發布:2025-04-28 21:21:06 瀏覽:200
婚假喪假產假在勞動法哪一條 發布:2025-04-28 21:14:12 瀏覽:77
合作社成員注銷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28 21:14:12 瀏覽:75
法律碩士不過司法考試 發布:2025-04-28 21:13:25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