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分期付款條文

合同法分期付款條文

發布時間: 2022-06-09 18:27:23

❶ 分期付款付到一半不可以要求退貨和退款法律法則中有沒有這一條

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條規定「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的,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出賣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買受人要求支付該標的物的使用費。」
付款一半的話,為了保護賣方的利益,你還是需要支付該物品的使用費。如果因違約退貨給對方造成損失,還需承擔一定的賠償費用。

❷ 什麼叫分期付款

您好,現在市面上的貸款基本上都可以選擇分期付款的方式,以緩解資金的壓力,時間從3個月-3年不等。選擇分期付款不僅要選期數長、壓力小的,更重要的是選擇正規的大品牌,貸款平台有保障,資金和個人信息都安全。

推薦使用有錢花,有錢花原名「網路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旗下信貸品牌,面向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無抵押、無擔保的信貸服務,借錢就上度小滿金融APP(點擊官方測額)。有錢花-滿易貸,日息低至0.02%起,具有申請簡便、利率低放款快、借還靈活、息費透明、安全性強等特點。

和您分享有錢花消費類產品的申請條件:主要分為年齡要求和資料要求兩個部分。
一、年齡要求:在18-55周歲之間。特別提示:有錢花謝絕向在校大學生提供消費分期貸款,如您是在校大學生,請您放棄申請。
二、資料要求:申請過程中需要提供您的二代身份證、本人借記卡。
注意:申請只支持借記卡,申請卡也為您的借款銀行卡。本人身份信息需為二代身份證信息,不能使用臨時身份證、過期身份證、一代身份證進行申請。

此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因內容存在時效性等客觀原因,若回答內容與有錢花產品的實際息費計算方式不符,以度小滿金融APP-有錢花借款頁面顯示為准。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❸ 您好,請問合同法關於分期付款買賣合同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1/5,可要求一並支付

問:您好,請問合同法關於分期付款買賣合同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1/5,可要求一並支付全部價款或解除合同的規定中,全部價款的1/5是指總價款的1/5還是未付款的1/5,多謝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分期付款買賣合同,是指雙方當事人約定一方先行給付標的物,另一方分期給付價款的買賣合同。在這類合同中,因為出賣人已先行交付了標的物,而買受人按照一定期限分期向出賣人支付價款,出賣人無疑需承擔更大的交易風險,所以,對分期付款的買賣合同,在尊重當事人約定的付款期限的前提下,為保護出賣人的合法權益,《合同法》對買受人的付款期限作出了特別的規定。
《合同法》第167條第1款規定:「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根據這一規定,對分期付款的買受人的付款期限的確定首先要遵從合同中的約定,但是一旦買受人違約「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則合同中約定的付款期限將喪失其法律上的約束力,也即買受人不得再以約定時間對抗出賣人,分期付款的買受人因此喪失其依合同享有的期限利益,此時,應按照出賣人的要求確定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的時間。

❹ 分期付款購物,出賣人能否要求解除合同並返還貨物

於是潘某購買了一台,使用後感覺不是很好,又加上資金緊張,所以一直沒有支付餘款。2個月後,商場要收回電視,同時要求支付這段時間的使用費用。 法律來幫您:根據《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條,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的,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若出賣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買受人要求支付該標的物的使用費。 潘某因個人原因在支付70%的貨款後,剩餘的30%貨款未在約定的2個月內交足,未支付的餘款已經占總價款的五分之一以上,因此在約定期限屆滿後,商場有權要求王某支付全部餘款,也可以解除合同收回液晶電視,並要求王某支付電視的使用費。 小叮囑:分期付款在現代生活中很常見。法律為了保護分期付款中出賣人的權益,規定了出賣人的分期付款合同的特別解除權,即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價款的五分之一的,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解除合同,並支付使用費。

❺ 合同法第一百六十條是否適用勞務報酬的分期付款

不適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及時足額發放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發放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希望對你有幫助!

❻ 分期付款買賣合同需要注意的哪些問題

分期付款買抄賣是一種特殊的買賣襲形式,一般認為是買受人將其應付的總價款按照一定的期限分批向出賣人支付的買賣形式。
分期付款買賣作為一種商業交易手段,與普通買賣相比,並不是一次性結清貨款,也不是在未來特定的時間一次性支付全部價款,而是分期分批的支付,由此可見分期付款買賣是一種信用交易,這種交易的順利完成是以買受人未來的生活沒有巨大變化為前提的。
但是實踐中買受人出現信用危機的情形比比皆是,然而在雙方當事人訂立合同時,作為買受人往往無法預見到未來的這種變化。而出賣人則在考慮到上述可能性的情況下,預先在合同中通過格式條款將此種風險所產生的危害全部轉嫁給買受人。
由於雙方地位不同,為不使強勢方以合同自由為名損害消費者利益,國家往往通過法律規定予以限制,以遏制這種不公平行為。
如我國《合同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的,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出賣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買受人要求支付該標的物的使用費。但雙方不得在合同中約定,買受人尚未支付到期貨款金額低於總價五分之一,出賣人有權要求支付全部價款或解除合同的條款。

❼ 個性化分期法律規定

分期付款法律規定
分期付款買賣合同,是買受人接標的物後,分若干批次付清標的物總價款或者買受人先分批支付一定的貨款後出賣方開始分批供貨,但在買受方收取全部貨物後的餘款起碼還應分兩次付清的買賣合同。《合同法》規定了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違約責任:
一、出賣人可以解除合同或者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的規定。《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條規定「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的,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出賣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買受人要求支付該標的物的使用費。」
《合同法》之所以作出這樣的規定,是為了制約買受人不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確保出賣人能按約定收回費用,權利不受侵害。
二、買受人可以解除的規定。《合同法》第一百六十六條規定「出賣人分批交付標的物的,出賣人對其中一批標的物不交付或者交付不符合約定,致使該批標的物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就該批標的物解除。
出賣人不交付其中一批標的物或者交付不符合約定,致使今後其他各批標的物的交付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就該批以及今後其他各批標的物解除。」
三、分期付款的出賣人還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在買受人沒有全部付清貨款時對標的物保留所有權的條款,標的物的物權不轉移,促使買受人盡快履行義務。
四、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當事人還可以定違約責任,明確因違反合同約定應承擔的責任,以此確保自身利益的不受侵害或者遭受侵害後,把損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分期付款買賣是一種特殊買賣,是指買受人按照一定期限分批向出賣人支付價款的買賣。在分期付款買賣的合同中,雙方當事人一般事先約定分幾批支付價款,但至少應分兩次。
分期付款實際上是賣方向買方提供的一種貸款,賣方是債權人,買方是債務人。買方在只支付一小部分貨款後就可以獲得所需的商品或勞務,但是因為以後的分期付款中包括有利息,所以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同一商品或勞務,所支付的金額要比一次性支付的貨款多一些。

❽ 如何理解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解除條件

我國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條規定:「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的,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出賣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買受人要求支付該標的物的使用費。」
在司法實踐中,對該條有兩種不同的理解:
第一種理解認為,出賣人可以要求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的條件是,買受人沒有支付的到期價款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
第二種理解認為,出賣人可以要求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的條件是,買受人已支付的總價款沒有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這兩種理解在判案中都得到應用。筆者認為,對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條應作第一種理解。
首先,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條是針對分期付款買賣合同而確立的,制定本條的立足點是對分期付款行為進行規范。分期付款合同實質上是一種賒銷合同,即出賣人為了促銷,與買受人約定將本應一次性支付的價款讓買受人分期支付。但在實際交易中,往往出現買受人取走貨物後不按照約定的期限和份額付款的情況。為遏制這一違約行為的發生,維護出賣人的權益,合同法專門規定,對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貨物總價款的一定比例時,賦予出賣人要求支付全部價款或解除合同的權利。因此,合同法制定本條的立足點是「分期付款行為」,規范的是「未支付的價款」數額,並不是要對買受人已支付的價款總額進行規范。
其次,將第一百六十七條作第二種理解不符合通常語言表述規范。從該條的表述來看,一般人都可以作出第一種理解,即該條是對「未支付的到期價款」進行規范。盡管從該條的規定也可以作出第二種理解,但第二種理解的更合適的表述應當是:「分期付款的買受人已支付的到期價款的金額未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的,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立法是一項很嚴謹的工作,相信立法者不會犯這樣低級的語言表述錯誤。
再次,將第一百六十七條作第二種理解會產生邏輯錯誤。依照該條規定,買受人如出現該條規定的情況會產生兩種後果:
一是出賣人可以解除合同;
二是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對第一種後果,不存在什麼問題。因為如將條件作第二種理解,即買受人已支付的到期價款金額沒有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屬嚴重違約,出賣人可以解除合同。但如導致第二種後果,就不合乎邏輯。因為分期付款合同是由雙方當事人自由約定的,當事人完全可以約定先期支付較少的貨款,後期支付較多的貨款,不能因為買受人支付的到期價款的金額未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就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實際上,在已有的司法判例中,作第二種理解的都是適用於解除合同的情況,鮮見應用於要求支付全部價款的情況。
綜上,將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條作第一種理解更具合理性。

❾ 法律上對分期付款購買定義

分期付款買賣法的法律性質應為一部信用交易法。分期付款買賣實質上是買賣的一種特殊類型,但這種買賣方式中附載有賣方對買方的信用供給,因而分期付款買賣法既不是單純的買賣法,也不是單純的關於信用的法,而是兩者兼而有之,是信用交易法。

分期付款買賣性是一部經濟活動法,首先其立法目的是確保信用交易的公正,規范信用交易的秩序,在兼顧買賣雙方的利益的基礎上,更側重於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因而它帶有明顯的國家干預經濟的色彩,是經濟法。其次,從調整方法上看,分期付款買賣法有鼓勵分期付款買賣的倡導者規范,有體現契約自由的任意性規范,但更多的是強制性規范,如對分期付款特約的限制性、禁止性規定。另外,從內容上看,完善的分期付款制度有信用提供者資格的取得、中止、續期、終止等 內容,如英國對分期付款商實行牌照制度並有管理當局。

立法的指導思想應當符合立法的目的。分期付款的指導思想根本上說是一種利益的平衡。即一方面為發揮分期付款買賣的制度價值,鼓勵信用交易的推廣發展,同時考慮到出賣人在交易過程中承擔借鑒不能收回的風險,應對其利益進行有效的保護。另一方面,消費者在交易過程中處於弱者的地位,而在分期付款條款繁多、內容復雜,消費者以其知識、技能不能輕易理解,交易的公正平等難以維系。因而需對交易雙方利益關系進行具體考量,防止出賣人權利濫用,對交易中的消費者進行側重保護。唯此才能維護契約公正,實現法律在分期付款買賣中對雙方當事人利益的合理配置。

對出賣方的特殊保護,各國立法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買方不能按期付款時法律對賣方利益的保護。這通常表現在買方在約定的期限到來未能向賣方支付約定的部分價金時,對賣方的兩種救濟方式上:1、賣方在這種情況下得要求買方立即付清全部剩餘價金,取消買方的期限利益,結束分期付款買賣。顯然,這是在有買方無力履約的危險時起到防止買方進一步拖欠,保護賣方的利益的作用。2、若買方無力支付到期之債,賣方可以解除合同,收回貨物,並要求買方支付使用費,賠償金。這是在買方履行不能時法律對賣方的最後保障。一般的說,上述兩種救濟方式,賣方並不能隨意行使,而只能在符合法定條件時才能行使,對此,各國法律多有規定。二是在標的物所有權移轉上各國法律承認並賦予賣方保留所有權的權利。即在買方支付全部價金之前,貨物雖由買方現實支配,但所有權並不移轉於買方。這樣,在買方不按期支付價金時,賣方有取回標的物的權利,所有權保留起到了擔保價金債權的作用。

分期付款買賣法對消費者的側重保護,貫穿於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各個階段,體現為對出賣人權利濫用的限制。在訂約階段主要的規定有:1、規定出賣人的前契約義務,要求出賣人提供真實詳細的交易信息。對分期付款買賣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或限制買方權利的條款應負特別提醒的義務。2、實習合同訂立過程中的強行持續程序,即為了避免買受人沒有時間仔細研究合同的有關條款,倉促訂立合同,法律以強制性規定在合同的成立前規定了一定的期間,讓合同相對人在訂立合同之前予以謹慎的考慮。3、合同訂立後,為消費者提供一定的思考期或冷卻期(cooling-off period)以改變主意,撤銷合同。例如日本的《割賦販賣法》規定,消費者在接受分期付款銷售契約的提議或締結契約後,享有4日的「冷卻期」。在此期間,消費者可以撤回自己的承諾或者解除契約而不負違約責任。在合同的履行中對消費者的保護主要有:1、規定出賣方對標的物的瑕疵擔保義務和權利擔保義務。2、對分期付款買賣中的特約作出強制性的限制性規定。如:德國的《分期付款買賣法》第4條規定,出賣人只在買受人連續兩期給付遲延,而遲延的金額已達到全部金額的十分之一時,才能主張期限利益喪失條款。其他類似的限制性條款有所有權保留約款、合同解除約款等。3、賦予消費者履行付款義務的寬限期,即在約定期間內不能付款時可延展一定期間,在該期間內的履約行為仍然有效。日本《割賦販賣法》對消費者未按期付款的,規定了20日的催討期。

各國的立法經驗告訴我們,由於分期付款買賣的特性所決定,分期付款買賣法應保護出賣人的利益,但更應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唯此才能實現買賣雙方當事人在法律利益上的真正平衡,實踐法律對公平的價值追求。

(二)分期付款買賣法的適用范圍

分期付款買賣法的標的應限於物,這已為各國立法所採納。但分期付款買賣的標的物范圍,則各國立法多有分歧:德國的《分期付款買賣法》第1條將標的物限於動產。而多數國家的立法則不限於動產。根據我國的分期付款買賣的實踐(我國台灣民法對分期付款買賣標的物並不限於動產),分期付款買賣的標的物應包括動產和不動產,而且不動產較動產的價值更大,更適於分期付款買賣產生的目的,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推動經濟的發展。

此外,分期付款買賣法雖規范的是買賣契約,但對於其他採用分期付款方式的契約行為,例如交換、租賃、供給材料承攬契約,也可以參照適用。⑥

(三)分期付款買賣的所有權移轉和風險責任承擔

分期付款買賣的所有權移轉不僅涉及到出賣人能否確實得到應得的價值,而且涉及到買受人的購買目的能否實現,因而對交易雙方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分期付款買賣中標的物的所有權應從何時移轉給買受人?對此,學者們的看法很不一致,主要形成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所有權是從交付時起移轉,另一種觀點認為所有權應從全部價款支付完畢時起移轉。從我國現行立法來看,應明確規定為,除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分期付款買賣的標的物應從交付時移轉於買受人。這樣規定既符合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又體現當事人的意思自治,而且可以同《民法通則》、《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相銜接、相統一,保障法制的嚴肅性和統一性。《民法通則》第72條規定,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合同法》第133條重申了該條規定,並在第134條作進一步的補充: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所有權屬於出賣人。該規定相當靈活,為保留所有權的分期付款買賣提供了法律的依據。這樣,在分期付款買賣中,不動產所有權移轉適用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必須進行過戶登記;如果有所有權移轉的其他特殊約定,且不違反法律的,則可依該約定。這種約定通常為所有權保留約款。

風險責任是指由於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可歸咎於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意外事故,致使標的物遭受毀損滅失。傳統民法將標的物的風險負擔與所有權聯系在一起,實行「物主承擔風險」的原則,但由於所有權移轉與標的物交付時間的不一致,往往導致「物主承擔風險」的適用的不公平。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均規定:標的物所有權一般自交付時起轉移,除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這種「交付轉移風險」的立法較為合理。因為標的物的佔有人才有最大的方便去維護財產安全和防止財產風險的發生;而不佔有財產的所有人由於不能直接管領財產,難以有效的防範風險,由其承擔風險責任顯然是不可取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沒做滿一個月 發布:2025-04-25 06:29:30 瀏覽:271
爾雅通識商法課題庫 發布:2025-04-25 05:56:53 瀏覽:140
房屋買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25 05:56:23 瀏覽:33
侯馬司法所 發布:2025-04-25 05:37:58 瀏覽:489
投票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5 05:34:02 瀏覽:541
自融資金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5 05:33:28 瀏覽:241
體育教師職業道德 發布:2025-04-25 05:28:20 瀏覽:927
規章制度怎麼編號 發布:2025-04-25 05:28:11 瀏覽:553
大學生公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5 05:11:22 瀏覽:222
最高法發布行政訴訟法解釋 發布:2025-04-25 05:08:48 瀏覽: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