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冶社會黑板報

法冶社會黑板報

發布時間: 2022-06-09 23:38:11

『壹』 關於弘揚法治精神黑板報應該寫那些內容

你可以寫寫今年12.4的法制宣傳日的內容,今年的主題是「弘揚憲法精神,服務科學發展」,再結合一些當今社會上發生的事寫寫我們的法制建設。

『貳』 急需關於法治的黑板報,有材料的請幫幫忙。謝謝急急急

毒品是全球性的災難,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目前,世界范圍內日益嚴重的毒品潮,不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敗壞社會風氣,而且.直接導致和誘發各種犯罪,威脅著全球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遏制、減少直至最終消除毒品犯罪,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打擊毒品犯罪成為各國司法機關所共同面臨的一項嚴峻任務。而我們在戒毒工作中發現,很多吸毒者都是因為對毒品缺乏了解而被誘騙吸毒,有的為了「治病」而濫用毒品,結果成癮而不能自拔!為了教育廣大青少年,以達到識毒、戒毒、禁毒的目的,我們戒毒中心制定了這個《禁毒宣教》手冊,旨在加強對禁毒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禁毒意識,也希望能對控制吸毒這一惡習的蔓延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毒品概述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務院規定管制的其它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麻醉品和精神葯品,它具有以卜的共同特徵:(1)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強制性地使吸食者連續使用該葯,並且不擇手段地去獲得它:(2)連續使用有加大劑量的趨勢:(3)對該葯產生精神依賴及軀體依賴性,斷葯後產少戒斷症狀(即斷葯後會出現「脫癮」症狀):(4)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會產生危害性結果。

二、易染人群和環境

從理論上講,任何人在一定環境中和條件下均有可能成為吸毒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見有些人更易染上毒癮,被認為是易染吸毒人群。而另一些人,盡管各種條件相同,而吸毒的可能性小,被認為是不染吸毒人群。當然,所以易染人群是相對的,還必須在一定的環境和毒品存在的情況下易感性強。常見的易染人群有以下幾種

(一)從小有人格行為不良者
人格不良者有如下表現:不遵守社會習俗,缺乏自尊心、抑鬱體驗,易受到外部環境的控制,經不起挫折,社會效益差,缺乏耐心和學習慾望;與家庭關系疏遠,精神痛苦,無視規章制度,尋求感覺刺激;早年就有飲酒、吸煙習慣,逃學和撒謊,尋求獨立和自由,對成績和目標缺乏興趣,對社會持批評態度,有越軌行為,與同伴的關系較父母更為密切。行為問題為夥伴強化。
(二)青少年
青少年涉世不深,缺乏辨別是非能力較易受騙上當,尤其是那些家庭教育不良、人生觀腐朽、虛榮心強、愛講排場、情緒不穩定、頑固易怒、逞強好勝等而又對吸毒的危害性缺乏認識的青少年更易為誘因所驅使而進入吸毒的行業。
(三)個體戶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有些個體戶富了,他們有的是錢,吃、喝、玩都有了,只缺少些刺激,另外他們雖然有錢,但是也存在很多煩惱和苦悶,為了追求刺激,消除煩惱,他們走向毒淵。有些個體戶的親人長期處在吸毒的環境中,受到不良的感染也會參與吸毒。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販毒分子為了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而追尋這些「闊老」,使用種種技倆,誘騙這些「錢老闆」吸毒,這也是個體戶吸毒多的因素之一。
(四)某些職業人員
一般而言,職業人員吸毒所佔比例不高,因他們的實際收入,難以支付昂貴的毒品支出。但一些較為特殊的職業,如汽車司機、采購員等,經常在外接觸的人多,較易獲得毒品,並由於離開家庭、單位,缺乏約束,一有機會就會染毒。易染環境如下:
(一)交上壞朋友
(二)家庭富有
(三)處於吸毒流行地區

三、吸毒的危害

吸毒影響社會經濟財富的創造和積累。據聯合國麻醉品管制局公布的最新數字,世界上吸毒人員超過5000萬人。每年有幾十萬癮君子因吸毒喪命。全球毒品交易額約達8000—10000億美元,吸毒問題嚴重的國家,不得不撥出巨款用於防治吸毒及相關問題的開支;同時由於長期吸毒而使得吸毒者的勞動能力降低,或者導致勞動力完全喪失,從而影響社會財富的創造,也問接給國家社會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吸毒與犯罪是一對孿生兄弟。吸毒引起社會犯罪增加。一方面是吸毒者成癮後,擺脫不了毒癮的煎熬,為了滿足毒癮,鋌而走險,進行偷扒搶竊,貪污、賣淫,甚至殺人的犯罪活動;另一方面是販毒分子瘋狂的報復,恐嚇,暗殺等活動,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擾亂社會秩序。
吸毒損害本人健康,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傳播等公共衛生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是愛滋病的感染和傳播。艾滋病是當前危害人類健康最凶惡的疾病之一,被稱為「超級癌症」。其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了HIV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便會發展為艾滋病。艾滋病患者,通常死於免疫功能嚴重受損所致的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且死亡率高。據調查我國目前HIV感染方式主要是濫用毒品(靜脈注射)來傳播流行。雲南艾滋病監測中心負責人指出:「目前,在國外的吸毒者中,艾滋病靜脈注射吸毒者的感染率為23%,而我國邊境一帶的毒品流行重災區,吸毒群體艾滋病感染率竟高達68%……。」例如1989年在雲南德宏地區爆發的HIV局部流行就是典型一例,146例吸毒者使用被污染的針頭注射毒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四、吸毒成癮的特徵

根據《關於禁毒的決定》第8條規定,吸毒行為一般分為吸毒行為和成癮行為兩種。行為人的行為只要具備下述三個特徵就可認定為吸毒。吸毒成癮一般有三個主要特徵:1.葯物耐受性。即指不斷地使用同一種葯物以後其效果的退化,需要加大劑量才能獲得與以前同樣的或相似的效果;2.身體上的依賴性。即指在某一段時間內不斷服用某種葯物帶來的生理上的變化,需要繼續服用這種葯物來維持身體上的要求。3。心理上的依賴性。即指某人精神上需要某種毒品,一般就是習慣。從實踐中的情況來看,凡是吸毒成癮者,其症狀普遍表現為身體虛弱,面色臘黃,精神禿廢,萎靡不振,一旦毒癮發作,有的涕涎交流,頓足捶胸:有的站立不起,咳血不止;有的亂碰亂撞,啃牆吃土;有的滿地打滾,哭天喊地。種種丑態,不一而足。吸毒者雖然吸毒但未形成癮癖,也不能認定為吸毒行為。只有同時具備這兩點,對行為人才能按照關於吸毒成癮的規定予以處置。

五、美沙酮替代遞減法戒毒簡介

美沙酮是合成麻醉性鎮痛葯,具有嗎啡樣葯理作用。能控制阿片類的戒斷症狀。口服後吸收完全,吸收後85%與血漿蛋白結合,主要分布在肺、腎和脾臟。其生物利用度為90%。胃腸道給葯於3小時達血濃高峰,血峰濃度能維持2—6小時,其半衰期為15小時。口服後能有效地抑制症狀24—32小時。美沙酮的治療血濃度為O。48—0.86毫克/每升,中毒血濃度2毫克/每升,至死血濃度)4毫克/每升。美沙酮主要由肝臟代謝,從尿和大便中排泄。美沙酮替代遞減法適用於各中阿片類葯物的戒毒治療,尤其適用於海洛因依賴者,也可用於嗎啡、杜冷丁、二氫埃托啡等的依賴者,其用葯原則是:單一用葯,逐日減量先快後慢,只減不加,停葯應堅決。

六、復吸的原因分析

(一)急性脫癮治療不徹底
有些患者經過幾天的急性脫癮治療就出院了,而且末完全脫癮;有的是在家庭治療,方法不正規,缺乏嚴格控制,致使療效不住。這樣自然容易復吸。
(二)精神依賴
患者整天沉溺於對毒品的思念當中,開始還能剋制,若處於有利環境,再加上堅強的毅力,繼續克制下去,經過較長時間,心癮逐漸淡化並最後消失,這才算徹底戒毒了。若處於不利環境中,或者毅力不堅強,剋制不住毒品的誘惑,會再次成為癮君子。
(三)舊朋友的壓力及舊環境的影響
患者在急性脫癮後,又回到原來那些吸毒的舊朋友或販毒者當中,受到他們的誘惑或壓力:看到曾經使用過的吸毒工具,吸毒的地方都會成為暗示物,使其觸景生情,刺激患者想到毒品,由毒品想到其給自己帶來的快感,這樣一來,又迫使他們再次吸毒。

(四)精神刺激
患者脫癮治療後,仍然和普通人一樣,會受到各種挫折與打擊,以及其它精神刺激:家庭問題、工作問題、經濟問題等。他們因穩定性差,遇到這些事更容易引起情緒不穩、心煩、悲觀、灰心喪氣、缺乏自信心,在這樣的情況下,重復吸毒也是很有可能的。

(五)錯誤的認識
有的成瘸者脫癮後這樣想:「戒毒這段時間太苦了,再吸一次後與毒品再決心與毒品告別,就這么一次,而且剛脫癮結束,不會成癮的,我會完全控制住自己不吸的」。結果是吸了一次下一次決心,再吸一次再下一次決心,周而復始,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沒有止境的吸下去。

近來年,中小學生在校期間因人身傷害引起的民事賠償糾紛比較多,學校到底應承擔什麼樣的民事責任、「上學的孩子誰監護」等話題成了爭議的焦點。社會輿論及司法界的不少人認為,學校對學生有監護責任,他們認為學生在校期間,家長將孩子託付給了學校,監護人無法行使對學生人身安全管理、教育方面的監護權。《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貫徹意見》)第22條規定,監護人可以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託給他人。不少人因此認為,學生家長將學生在校的人身安全的監護權委託給了學校,對學生的部分監護權轉移給了學校,學校對學生在校期間有監護責任。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長期以來人們司法理念的一個誤區,事實上,學校對學生沒有監護責任。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個人觀點。
1.人們常言的「將孩子託付給了學校」中的「託付」,是一種民間的說法,不是法律概念。
2.如果是委託監護,那麼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便是一種委託代理監護的合同關系,按照《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應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且《貫徹意見》第22條也規定:「因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由監護人承擔,但另有約定的除外,被委託人確有過錯的,負連帶責任」。按以上規定,發生了校園傷害事故後,民事責任應由被代理人即學生家長承擔,學校作為代理人不應承擔民事責任。如果是學生之間的傷害行為所致,那麼致害學生的家長應對受害學生承擔民事責任。學校只有在確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連帶民事責任。所以,這與監護的法律後果不一致。
3.監護責任的轉移必須有法定事由出現,這些法定事由是:監護人死亡、監護人的資格依法被撤消、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擔當監護人有爭議、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等,而學生上學與這些法定事由均不相干,故監護權轉移說不能成立。
4.從我國設立監護制度的立法目的看,監護責任的設立是為了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民事權利得到真正的實現,彌補被監護人因智力、生理、心理等因素所限在民事行為能力上的缺陷。而學生在校受教育,學校無法彌補學生民事行為能力的不足,而且我國目前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均未規定學校對學生有監護權和監護責任。
5.從監護的主體看,按照《民法通則》第16條規定,監護人有法定監護人和指定監護人兩種,法定監護人是被監護人的父母,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以及關系密切並願意履行監護職責的其他親屬、朋友或未成年人所在居委會、村委會或民政部門監護。指定監護人僅限於未成年人的近親屬。在監護人中除了關系密切的朋友自願監護和居委會、村委會或民政部門在未成年人沒有監護人的情況下代行社會監護的義務外,其他監護人均與被監護人有親屬關系,也就是說我國的監護權與親權在大多數情況下合二為一,監護權與親屬的人身關系密不可分,監護權是親權的延伸和補充。學校既與學生無人身關系也非社會監護機構,不能成為學生的監護人。
6.從監護人的職責上看,學校對在校學生沒有監護職責。根據《民法通則》第18條及第10條規定,監護人的職責有: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代管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代理被監護人進行訴訟。學校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沒有上述職責。
7.從監護的法律後果看,監護責任的法律後果是代為賠償,而學校不管理學生的財產,也沒有撫養學生的義務,故即使賠償,承擔的也是一種過錯的賠償責任,與監護人的賠償責任不同。
綜上,筆者認為學校對學生沒有監護責任,如發生了校園傷害事件,學校不是通通都要承擔民事責任,只有當學校有過錯時才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如何承擔校園傷害的過錯賠償責任呢?這要針對事件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是體罰學生、教學中由於教學設施存在安全隱患或體育課、勞動、野營等活動學校沒盡到安全保護義務,學校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教師體罰學生、對學生管理不嚴,對住校生管理不嚴,不請假不管不問,發生傷害後不及時採取急救措施等,學校按過錯大小承擔部分賠償責任;如果是學生之間互毆引起傷害事件,要視各方具體責任而定,致害方一方責任,致害方單方賠償,致害方、受害方雙方責任的或致害方、受害方、學校三方責任的,按責任大小分擔。如果是意外事件,如學生自身體質、身體狀況不好,上課期間特別是體育課期間急發病,或由於學校正當的批評,學生個人心理素質、個性等原因引起出走或自殺的,學校沒有過錯不應承擔責任。但學校在上述情況發生後,有對學生家長及時告知、通知和採取搶救的義務,如違反了這些義務,也應承擔適當的賠償責任。
《中國教育報》2003年1月17日第6版

『叄』 遵紀守法黑板報設計

板報需要幾個步驟

.找好需要查找的資料進行分類

.設計字跡字體~

.進行排版設計標題

.找好插圖進行組合~

『肆』 《學憲法講憲法》黑板報內容有哪些

《學憲法講憲法》黑板報內容:

1、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彰顯法治力量,建設法治中國。

2、德行天下,法治社會,人人用法,和諧中華。

3、學法辨是非,守法踐於行,憲法廣宣傳,社會更安寧。

4、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讓法治精神成為全民的信仰。

學憲法的益處

學習憲法有助於公民了解自身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從而使公民樹立正確的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觀點,明白既沒有脫離權利的義務,也沒有脫離義務的權利,更好地運用憲法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

學習憲法還有助於每個公民積極投身到推進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和法治建設的進程中去,為實現依憲治國的目標,端正自己的憲法觀和權利觀,牢固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理念。

『伍』 關於依法治國的黑板報有什麼好的題材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國」概念,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內體系的立法工作目標。容
2011年3月10日上午9時,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吳(和諧)邦國宣布,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黨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工作目標如期完成。
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陸』 如果要做關於法制宣傳的黑板報,需要哪些資料

(一)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狀不容樂觀,可以用「數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個詞來概括。從數量上看,全國約2.5 億學生,其中違法犯罪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總數的萬分之六。大城市更高,達到萬分之二十點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達70%左右;從危害性看,由於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單純,易於沖動,不計後果,其犯罪危害極大。
(二)當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點有:①犯罪呈低齡化趨勢。據有關部門統計,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齡為16歲,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齡已降低到14-15歲。②社會閑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違法犯罪青少年多數是輟學生、失學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務工的青年農民等。他們大多閑散在社會,無所事事,極易發生違法犯罪行為。③在校學生作案逐年遞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約占青少年作案人數的18-22%。④犯罪的類型復雜,他們或敲詐勒索,或盜竊搶劫,或聚眾斗毆,或殘害親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計算機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環境方面等客觀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觀因素;從主觀上看青少年正是長身體、長知識,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思想認識上漸趨成熟,敏感好奇,富於想像,喜歡模仿,但辨別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極易受不良影響而導致違法犯罪;從客觀方面原因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學校、家庭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許多影響青少年成長的新情況、新問題,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誤,學校教育的偏差和社會上各種不良或腐敗風氣的影響等,都會使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面對當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紀律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強,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的現狀,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無法則不能立足於世界,更不用說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無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人,都要以法為重。鄧小平爺爺更是在1986年指出:加強法制重要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中學都要進行法制教育。因此,我們每位中、小學生都應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

『柒』 有關「法制」黑板報的資料

現今,我國提出以法治國的理念,法制宣傳與教育正在社會的各個階層如火如荼地展開。人民的法制觀念與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學生的法制觀念也相應提高。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中甚為高興,但同時我也冷靜地看到,小學生正越來越成為法制教育的盲點。一方面,我國的青少年犯罪正朝著年齡低齡化的發展。小學生違法、犯罪現象也時常出現,就我所在的學校,有極個別學生就有違法的行為。另一方面,小學生作為犯罪侵害的對象,正日益突出。小學生被敲詐,女學生被性侵犯。他們由於年齡小而害怕,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不知及時主動向家長、教師反應,使得他們的身心遭到極大的傷害。這不令我們痛心嗎?這難道還不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嗎?

在此,我想就如何加強小學生法制教育,發表自己的幾點看法與意見:

一.小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重視文化教育,輕視法制教育.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重視文化教育無可厚非。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僅僅重視文化教育而輕視法制教育,是無法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人才的。報紙.書刊.電視經常聽到高學歷人才,如大學生.研究生.因為一件小事而以身試法,最終成為罪犯。毫無疑問,這是因為他們法制觀念淡薄,無視法律。再往深層看,是因為他們只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而沒有受到基本的法制教育,缺乏應有的法制觀念。反過來看,如果他們從小學起就受到法制教育,直到大學,法制觀念深入其心。那麼他們會在遇到問題時,尋找法律的幫助,絕不會輕易犯法,淪為罪犯。

2 教師自身法制觀念不強.

現在的大多數教師,文化素養應該很不錯,但法律知識,卻極為欠缺。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教育小學生,根本不需要法律知識。包括《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與教師關系密切的法律,很多教師都知之甚少。試問,以這樣的法律知識,如何能給學生以良好的法制教育。

3.對小學生與違法犯罪的關系認識不足.

在過去,誰也不會把小學生與違法犯罪聯系在一起。小學生不就是在家裡、學校兩頭跑嗎?與社會沒什麼接觸,更不會與違法犯罪有聯系。但時代在進步、發展,如今的社會,各種信息,不管好壞,總是無孔不入,小學生也不能倖免。如果沒有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很有可能就會誤入歧途,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如何加強小學生法制教育

1、轉變觀念,重視小學生的法制教育.

要想轉變觀念,首先要從教育系統自上而下地轉變。改變以往重文化教育,輕法制教育的觀念,真正樹立法制教育應進入小學教育的思想。還要有一種危機意識,學校除了教書,還要育人。書讀得再好,因缺乏法律知識走上犯罪的道路,能視為教育的成功嗎?目前,小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日益嚴重,有部分學生才十一二歲,卻多次與公安機關打交道,成為幾進宮的老手,這不得不令我們深思。唯今之計,只有深入開展法制教育,給小學生灌輸正確的法制觀念,使他們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2、提高教師的法律水平.

法制教育應由每個教師向學生進行灌輸,法制教育的成功與否,與每個教師的法律水平息息相關。很難想像,教師法律水平低,能給學生良好的法制教育。學校應定期對老師進行法制培訓.考試.對於不合格的老師應提出批評,同時納入工作的考核中.要形成教師積極學習法律知識的局面。

3、學校應設立專職的法制教師,開設專門的法制教育課.

到目前為止,我還未聽說過哪所學校設立了專職的法制教師,開設了專門的法制教育課。只是在每個學年請公安部門的民警在學校進行一次法制講座。一次法制講座的時間太少,小學生學得快忘的也快,不深入持久地進行法制教育,根本不可能在學生腦中形成正確的法制觀念。應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生動形象的法制教育活動。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要想實現依法治國,法制教育必須從小學生抓起.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從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抓起。

『捌』 法制教育黑板報資料

名人名言
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拉倫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基希曼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於立法者的教養。
——黑格爾

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並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薩維尼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
——強森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哈耶克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伯爾曼

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重。
——陳弘毅

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費爾德

盡量大可能把關於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邊沁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滋賀秀蘭

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波斯納

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魯納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龐德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邊沁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魯赫

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
——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
——亞里士多德

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
——勞倫·卻伯

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為人誠實,不損害他人,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
——埃利希

熱點內容
爾雅通識商法課題庫 發布:2025-04-25 05:56:53 瀏覽:140
房屋買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25 05:56:23 瀏覽:33
侯馬司法所 發布:2025-04-25 05:37:58 瀏覽:489
投票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5 05:34:02 瀏覽:541
自融資金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5 05:33:28 瀏覽:241
體育教師職業道德 發布:2025-04-25 05:28:20 瀏覽:927
規章制度怎麼編號 發布:2025-04-25 05:28:11 瀏覽:553
大學生公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5 05:11:22 瀏覽:222
最高法發布行政訴訟法解釋 發布:2025-04-25 05:08:48 瀏覽:494
婚姻法案例 發布:2025-04-25 05:06:21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