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辭退年假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辭退年假補償金

發布時間: 2022-06-11 13:04:32

A. 解除勞動合同可以要求年假補償金嗎

單位在合同期限內解除勞動合同,那麼要支付勞動經濟補償,至於年假,勞動者沒有休假的,那麼單位要按規定支付年假補償。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第三條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五條
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

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B. 公司辭退員工,年假補償應該怎麼補償,補

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並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法律分析
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當年度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天數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並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用人單位經職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職工年休假天數少於應休年休假天數,應當在本年度內對職工應休未年休假天數,按照其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用人單位當年已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多於折算應休年休假的天數不再扣回。所謂累計工作年限即社會工齡,指員工自參加工作之日起累計工作時間,不單指員工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還包括員工之前在其他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而且中間允許有間斷,現在通常的認定標準的證明材料是社保繳費記錄。單位無正當理由辭退員工本身就需要支付的經濟補償金,員工合法權益需要得到保護。員工自身應該提高維權意識,單位也要自覺主動為員工獲取原有的權益。對於支付相關補償的,員工可以向法院提出勞動仲裁,通過法律有效處理,不得私下進行非法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五條 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十二條 工作人員與所在單位因年休假發生的爭議,依照國家有關公務員申訴控告和人事爭議處理的規定處理。
第五條 依法應享受寒暑假的工作人員,因工作需要未休寒暑假的,所在單位應當安排其休年休假;因工作需要休寒暑假天數少於年休假天數的,所在單位應當安排補足其年休假天數。

C. 解除勞動合同時年假的工資能補償嗎

法律分析:解除勞動合同時年假的工資可以補償。根據相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1、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法律依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二)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三)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D. 被辭退年假怎麼補償

法律分析:公司辭退,勞動者未休年假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法將年假摺合為工資支付給勞動者。勞動者依法休完假日後,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未按照合同規定支付賠償金的,勞動者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維護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第二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

第三條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E. 自己辭職,沒有休完的年假可以補償嗎

年假沒休完離職是否有補償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用人單位不安排勞動者休年假,而勞動者離職後有未休完年假的,勞動者是可以主張經濟補償的。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第五條 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
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年假包括周末嗎

按照法律上的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凡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均可享受帶薪年休假。而且,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所以,按規定申請休年假的,工作單位得安排員工帶薪休假,不能減少相應工資。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工不能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1、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2、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3、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4、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5、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一次年假能休的天數具體如下:
年假不包括周末,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職工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年休假5天;滿10年不滿20年,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年休假無強制性要求一年一休
年休假一般不要求一定要一年內休完,可推遲至下一年再休亦可,但這主要看公司的實際情況及相關規定而定。
而且法定的年假,如非職工原因導致不休的,還不可以清零,用人單位應當安排補休或以300%的工資(含原工資)予以補償。

F. 年假補償勞動合同法是什麼

法律分析:年假補償勞動合同法是用人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年休假。用人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年休假或者跨1個年度安排年休假的,應徵得職工本人同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G. 我表弟被她們公司辭退,辭退年假補償標准怎樣的啊

勞動者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開除、解僱、炒魷魚),是否應該支付補償或賠償,大體分以下四種情況: 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沒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沒有支付經濟補償或者沒有履行合法程序,勞動者不存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情形,可以認定該用人單位行為屬於《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的違法解除的情形,應該支付賠償金。標准為每工作一年支付2個月的本人工資,俗稱2N; 2、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情形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的,其中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應該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個月本人工資,N; 3、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並且沒有提前1個月書面通知勞動者的,除了支付經濟補償金外,還應多支付1個月工資作為代通知金,總計N+1; 4、如果勞動者存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情況,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關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經濟補償,也不需要提前通知勞動者;但是,這需要用人單位舉證並且書面通知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

H. 辭職年休假補償標准

法律分析: 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並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熱點內容
佛的道德 發布:2025-04-25 01:36:45 瀏覽:474
病歷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25 01:35:33 瀏覽:190
道德經尚 發布:2025-04-25 01:35:26 瀏覽:293
香港法律援助經濟審查 發布:2025-04-25 01:35:26 瀏覽:134
農村有哪些法律援助機構 發布:2025-04-25 01:34:44 瀏覽:676
南京那個法官怎麼處理 發布:2025-04-25 01:34:35 瀏覽:276
房產律師上海 發布:2025-04-25 01:25:45 瀏覽:845
經濟合同法191條 發布:2025-04-25 01:10:04 瀏覽:358
德國民法典的結構 發布:2025-04-25 00:59:18 瀏覽:386
三八女職工權益維護法律知識 發布:2025-04-25 00:53:22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