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上的利潤總額
㈠ 《初級經濟法》考點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有哪些內容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即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人總額,減除不征稅收人、免稅收人、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
(一)收人總額
企業收入總額是指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人。包括:銷售貨物收人,提供勞務收人,轉讓財產收人,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利息收人,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人,接受捐贈收人以及其他收入。
(二)不征稅收人
1.財政撥款。
2.依法收取並納人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3.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人。
(三)稅前扣除項目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人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四)扣除標准
1.工資、薪金支出。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2.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
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按標准扣除。未超過標準的按實際發生數額扣除,超過扣除標準的只能按標准扣除。
3.社會保險費。
4.借款費用。
5.利息費用。
6.匯兌損失。
7.公益性捐贈。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8.業務招待費。
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人的的5‰。
9.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10.環境保護專項資金。
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提取的用於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准予扣除。上述專項資金提取後改變用途的,不得扣除。
11.保險費。
企業參加財產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准予扣除。
12.租賃費。
13.勞動保護費。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准予扣除。
14.有關資產的費用。
企業轉讓各類固定資產發生的費用,允許扣除。企業按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的攤銷費,准予扣除。
15.總機構分攤的費用。
16.資產損失。
17.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稅法規定準予扣除的其他項目。如會員費、合理的會議費、差旅費、違約金、訴訟費用等。
(五)不得扣除項目
1.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2.企業所得稅稅款。
3.稅收滯納金。
4.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5.超過規定標準的捐贈支出。
6.贊助支出。
7.未經核定的准備金支出。
8.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
9.與取得收人無關的其他支出。
(六)虧損彌補
企業某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而且,企業在匯總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其境外營業機構的虧損不得抵減境內營業機構的盈利。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㈡ 經濟法基礎所得稅
其實只要你把職稱考試才相關教材看懂了,考試沒有問題的
㈢ 2012年中級會計師教材<經濟法>第365頁例7-15的問題
我覺得答案沒有錯啊。
一,專發上的金額都是含稅,當然要先扣除增值稅了,那麼運輸費佔10%就是正確的呀。
二,公益性捐贈支出為年度利潤總額的12%以內的部分,這里的利潤總額是會計利潤,如果你是會計師,不從稅務考慮,對外報送利潤時,你想想利潤是多少,就是=3510+300-2780-360-200-60=410
三,410*0.12,這個金額就是將來在稅務上可以扣除的金額啊,稅務是稅務,會計是會計,別混了。
㈣ 2021初級會計《經濟法》高頻考點答疑:納稅調整
【導讀】納稅調整是根據國家相關機構制定相關稅法,對於企業所得稅等進行調整,和利潤總額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也是初級會計的重要考點,目前,2021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備考進行中,掌握考點也是初級會計考試成功的基石,因為知道和掌握了高頻考點,我們就能更有效備考,也能更節約時間,當然這也和考生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雖然努力了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是放棄了肯定是失敗的,下面就給大家帶來2021初級會計《經濟法》高頻考點答疑:納稅調整,大家趕緊學起來。
【知識點】納稅調整
提問內容:間接法調增或調減應納稅所得額是什麼目的?
回復:
您理解下為什麼進行納稅調整,納稅調整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而會計利潤在計算過程中是不區分是否免稅,是否能稅前扣除這些因素的,就是用所有的收入減去所有的支出,以國債為例,國債利息是免稅的,但是計算會計利潤的時候國債利息的收入也是在其中的,那麼交稅的時候,因為國債利息不需要交稅,但是會計利潤中已經加入了,所以調減,再比如業務招待費,發生了10萬,但是扣除限額是6萬,也就是說,會計利潤中10萬的支出都減去了,但是算稅的時候,稅法規定,業務招待費只能減去6萬,那麼就是減多了4萬,這4萬是需要交稅的,所以需要調增。
【例-單項選擇題】甲公司2017年度實現利潤總額30萬元,直接向受災地區群眾捐款6萬元,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向受災地區捐款4萬元。已知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的12%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甲公司在計算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准予扣除的捐贈額為()。
A.6萬元
B.10萬元
C.3.6萬元
D.4萬元
【答案】C
【解析】(1)直接捐贈的6萬元不得扣除;(2)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捐贈的4萬元,限額=30×12%=3.6(萬元),當年准予扣除的捐贈額為3.6萬元;(3)如果涉及「間接法」,本題納稅調增額=6+4-3.6=6.4(萬元)。
以上就是2021初級會計《經濟法》高頻考點答疑:納稅調整,也是客觀題的主要考點,當然會計科目也是必考考點,小編也給大家整理了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常見所有者權益類會計科目表等等,希望大家在備考的時候,也要重點掌握,另外學習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祝大家考試成功!
㈤ 經濟法題 某工廠2010年發生的各種經營收支為:主營業務收入1,200,000元,其他業務收
2010年利潤總額150000元(所有收入減去成本、費用,計算過程略)
納稅調增項目16200元,其中:
1、廣告宣傳費2000元(廣告宣傳費扣除限額為銷售收入的15%,超支2000元)
2、業務招待費2400元(業務招待費按發生額的60%扣除)
3、資產減值損失11000(未實際發生損失,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扣除)
4、公益性捐贈支出800元(公益性捐贈扣除限額為利潤總額的12%,超支800元)
納稅調減項目10900元,其中:
1、國債利息收入4000元
2、研究開發費3600元(加計扣除50%)
3、上年未彌補虧損3300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納稅調增-納稅調減=150000+16200-10900=155300元
㈥ 加急!經濟法達人進:拜託啦
1.就是說,在利潤中,計算利潤時,作為利潤扣減項的費用,在計算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卻不得扣減。
如果以利潤為基礎,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要將這部分稅前不可扣除的費用加到利潤總額上,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應交所得稅
2.是指不符合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各項資產減值准備、風險准備等准備金支出。
㈦ 經濟法基礎企業所得稅公益性捐贈的問題
第一個題目,答案明顯錯了!
當年利潤400萬,其中已扣除了這55萬的捐款。回題目自己也說了,「均在營業答外支出中列支」。
義務教育捐贈扣除限額為48萬;直接捐贈5萬不得在稅前扣除。
因此,應納稅所得額為:
400+(50-48)+5=407萬元
第二個題目,答案是正確的。
捐贈扣除限額為:5000×12%=600萬元>100萬元
所以捐贈的100萬可以全額扣除。同樣,這100萬已包括在利潤總額中了。
國債利息收入是免稅的。
因此應納稅所得額為:5000-20=4980萬元
㈧ 企業的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區別誰知道。謝謝。這個是稅法的問題
會計利潤,就是按照會計方法確認的企業利潤總額,應納稅所得額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按照稅法的規定,對利潤進行調整之後的應納稅利潤,主要的可能涉及的調整有:
第四十條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准予扣除。
第四十一條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准予扣除。
第四十二條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第四十三條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第四十四條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另外還有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短於稅費規定的折舊額,壞賬准備不允許扣除,以及其他一些政策性的加計扣除(研發支出加計50%等),還有行政罰款不允許扣除等
㈨ 2014中級經濟法 企業所得稅 公益性捐贈 例題,高手幫忙解惑!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六條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版向購買方收取的權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所以將運輸費收入視為銷售額的一部分。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虧損,可以用以後的5個年度內實現的利潤進行彌補,2008年的上年虧損,也就是2007年經納稅調整後的虧損,可以在2008-2012年內進行彌補,到了2014年就超過了5年,不得再進行彌補了,所以,2014年不再扣除以前年度(2007年)的虧損60萬元(因為題目不是很清楚,只能這么理解)。
實際這個題目有很多的含糊之處,第1個問題中是銷售收入3510萬元,而增值稅計稅依據是銷售額,第2個問題是跨年度的問題,前面的所有數據均為2008年的數據,但然後在2013年、2014年書中出現,應該將題目時間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