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授課提綱
㈠ 司法考試如何學習法條
第一大問題:司法考試看哪些法條
一、看書為主和看法條為主的部門法區分
總的來說看書和看法條之間並不存在矛盾,因為書就是對法條的全面闡釋,但是兩者畢竟有些區別,書上的內容較為全面細致,法條較為簡潔;書上一些理論性的東西法條里並沒體現。因為這些區別,我們的復習過程就存在一個以哪一個為側重點的問題,我的看法是:
1. 司考卷一
法理學屬於理論法學,主要應以看教材為主,其中涉及立法法的內容,可以看法條。法理部分的考查一直比較難,有些題目出的根本就不是書上的內容,對於非法本考生來說,這一部分難度更高,而且它還是你花費功夫也不見得能立竿見影的,平時法律素養的積累與沉澱較為重要。所以不宜與之戀戰,看過幾遍書,遇到不會的題也別糾纏不清耽誤時間。
法制史沒有法條,只能看書,這部分內容少,出題簡單,考生朋友一定得盡量拿到這些分。
憲法以看書為主,但國家機構部分看法條更為清晰。憲法部分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一是各國家機構的職能區分,特別是人大,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國家主席之間。二是四次修憲的區別。三是選舉制度。憲法部分考得不難。
「三國」法需看書。這部分的法條龐雜且晦澀難懂,而且考查的知識點很少直接出自法條,而更多的表現為直接考查書中的某一段內容。復習「三國」法時,看教材比看法條的效果更顯著。國際公法最為簡單,國際私法要注意民訴最後一塊涉外部分,而國際經濟法較難。術語通則需要強記,把每一組的術語區別開,注意買賣雙方義務的區別和風險轉移,以及信用證的流程。
經濟法考點細而法條多,但沒什麼理論問題,看法條足夠應付考試。
法律職業道德部分考查簡單且細致,應以看法條為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對律師法實施狀況的檢查是每年的一個重點問題,所以大家在復習中應當注意。
2. 司考卷二
刑法應當看書與看法條並重, 2004 年卷二刑法與行政法相對其他科目來說考查得更難一些。直接來源於法條原文的題目較少,往往都需要深思才能確定正確選項,還有些內容頗有些理論深度(如 2004 年卷二第 15 題)。
刑事訴訟法應以看法條及司法解釋為主,訴訟法理論少,考點簡單而細致,看法條的效果勝於看書。
行政法沒有統一的法典,所以應以看書為主,結合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政府采購法等單行法律。
3. 司考卷三
民法考查的民法通則及解釋、合同法理論問題較多,有許多題目並不是直接出自法條字面,而是出自隱藏其後的理論,所以必須將看書與看法條相結合才行。
商法部分以看法條為主。
二、哪些是必須細看的司法解釋
三大訴訟法的司法解釋必須細看,刑事訴訟法的「六機關規定」、「最高院解釋」較重要,而「最高檢解釋」則過於專門且繁瑣,很少出題,考生復習時間不夠的話可以不看。刑法關於盜竊、搶劫、交通肇事的解釋,合同法解釋、擔保法解釋都非常重要,簡直是字字珠璣,需反復多遍地看。看司法解釋的時候須與法典的相關內容對照起來,否則缺乏系統性思維。 來源:
三、司法考試新增法律法規的地位
每年新增法律法規是司法考試必定要出題考查的知識,而且新增法規的出題往往呈表面化,難度偏低。例如 2004 年的新增法律法規有憲法第四修正案、行政許可法、政府采購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婚姻法解釋二等,試題中大量考查了這些內容。今年新增法律法規有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八的三個配套司法解釋、人民調解法、國家賠償法、侵權責任法、公司法解釋(三)等。
第二大問題:怎麼看司考法條
一、什麼時間看
對沒有法律基礎的人而言,應在看書打好基礎後再看法條,基礎較好的在校研究生或剛畢業的法本則可以直接看法條。一般的順序是,先將教材整體看一遍以對內容有系統把握,然後再看法條,看完這一遍書和法條之後作做一套歷年真題或模擬題,通過做題查漏補缺,之後再回過頭來看法條,越是臨近考試階段越應該看法條。
二、親力親為,動手動腦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名師的課堂筆記和課程,名師的指點往往會讓我們有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但是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不能放棄主觀能動性,名師的總結雖然很全面細致,但畢竟和自己親自動手去思考之後再把它總結出來,還是不一樣。我們既要珍惜名師交給我們的知識、思路、學習方法,同時更要自己去用心學用心做,才能接近成功。而且在看法條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光是用眼睛看,還有善於用腦用手去勾畫總結。
三、少背多看
司法考試前三卷都是選擇題,也就是說我們只要能從中挑出正確選項即可,而沒有必要把這些選項的內容背下來,所以要多看書,帶著思考看書,知道每一考點所在位置和內容即可。第四卷雖需自己寫,但也不要求與法條一字不差,而且論述題也無從背起,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沒有什麼標准答案,並非背書可以解決。
四、看法條時一定要劃上重點
有的人愛惜書,看過書後書還是非常潔凈一筆不劃,我不贊成這樣。一部法規內容上都具有整體性,所以寫得比較全面,但是我們不可能每一遍都全看,那純粹是浪費時間,只能挑重點看,而且每看一遍重點就應該越明確,要做到這點就需要在看書時將重點劃上線,以後再看書就看自己劃過的地方,那樣書就會越看越薄,看書的速度也就越來越快。
另外,還有人曾提出過這樣一種觀點,只看分數較多的法規就行了,只考幾分的法規如稅法、行政監察法、審計法等小法完全可以放棄。這種觀點不正確。我們確實需要突出重點,對於刑法、刑訴、民法、民訴、行政法、行政訴訟法等應多花功夫,但是對於分數少的法規也絕不能輕言放棄。一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各個小法加起來總數並不少,另一方面這些法規考查得都比較簡單,白白放棄,實在可惜。那些重點法律確實考查得多,比如刑法,你明明知道會考未遂既遂,或明知會考一罪數罪,可能答題時仍然不會。所以我們在復習時,要在重點法律上多下功夫不錯,同時也要關注非重點法律的重點部分。
五、看法條一定要細致
不然很容易出現法條看過好幾遍,考試時卻只知道個大概的情形。例如《刑法》第 128 條第二、三款規定的非法出租出借槍支罪中,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比如公安民警)只要非法出租出借槍支的就構成此罪,而依法配置槍支的(如護林員),非法出租出借造成嚴重後果的才構成此罪,如果不注意區分,做題時就很可能做錯。
六、善於總結、綜合、對比
法條的特色在於簡練具體,就某個問題可能會涉及一部法律中的不同法條,甚至於會涉及不同法律的條文,所以在學習法條的過程中格外需要我們自己總結、綜合、對比。
比如刑法中的一罪與數罪問題,屬於出題重點,但也非常容易混淆,總結出來就容易分清了。又如受賄又徇私枉法或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從一重處,而受賄又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等罪,數罪並罰。暴力阻礙緝私是妨害公務罪和走私罪並罰,而暴力阻礙緝毒或組織運輸偷越國邊境又暴力阻礙執行公務的則是從一重處。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都需要我們在看書過程中細心總結。
七、有些只看條文的字面意思就可以,而有些還要理解條文背後的理論問題
司法考試試題總的特點是考查點細致但不難,三分之一的題看熟法條即可,三分之一的題要理解法條並做好歸納總結,還有一部分則需要理解條文背後的理論。例如刑法部分主觀方面、停止階段、共同犯罪等內容的條文都非常簡練,但是在考試中反復出現這部分的題目,而且我們還會答錯,就是因為這些條文背後有理論,不深入理解而只看條文本身是不行的。
八、看法條可能會經歷幾個不同的層次
藉助一段佛家的禪語,大概可以表達出其中的意境。第一層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層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層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層的含義是說,剛開始看法條的時候,從前到後依次看下去,看的僅僅是這個條文本身;第二層是說你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對比,將這個法條所涉及的相關內容進行了了解,你再看這個法條所看的就不會僅僅是這個孤立的條文了,而是還看到其他法條,甚至其他法規或司法解釋裡面所涉及的這一塊有關的內容,法條上並沒有用明線將這些相關的部分串起來,但是就如同月下老人牽的紅線,或者就如同人與人之間千絲萬縷的社會關系一樣,實際上這些線是存在的;第三層是說你已經掌握了這個法規,對於其中所涉及的問題都理解了,看到那個法條就等於看了這一塊的所有內容,答題時就不會有遺漏。大家不妨體會一下。
㈡ 婚姻法財產法
《繼承法》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cyflfg/c007.html
《婚姻專法》屬
㈢ 我打算寫一篇法律方面的論文,題目是」過錯離婚研究」,誰能幫忙出點主意或者列一個提綱謝謝了
試論離婚之精神損害賠償
本文從精神損害賠償的調整范圍出發,討論了離婚之精神損害賠償理論上的可能性與實踐上的必要性,把離婚中的損害區分為離因之精神損害和離婚之精神損害,重點研究了離婚之損害的法律繼受、權利義務主體、請求權的讓與與繼承、賠償原則及適用范圍等問題。
關鍵詞:精神損害 離因之精神損害 離婚之精神損害
千百年來,婚姻的基礎都建築在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之上,只是到了上世紀愛情才成了婚姻的基礎。但婚姻中情感因素的加入以及過於浪漫的情感追求,反而增加了婚姻中的不穩定因素;另外,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的興起,使人們生活的環境發生變動的可能性增加,人們的觀念、慾望和追求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根據李銀河在北京市作過的一個隨機抽樣調查,有過婚外性行為的人的比例相當高,而人們對婚外性行為的態度是非常嚴厲的。[1]因此,近年來我國的離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離婚理由也越來越多樣化,酗酒、遺棄、缺乏感情、性生活不和諧、彼此厭倦及一系列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差異都可以成為離婚理由。西方有學者根據不同的離婚理由和離婚目的將離婚區分為良性離婚和非良性離婚,[2]但無論是良性離婚還是非良性離婚,只要給相對方造成損害,我們就應當考慮從制度上給予救濟。尤其在非良性離婚的情況下,在婚姻關系是由於一方的重大過錯甚至是違法行為而導致破裂的情況下,一方當事人往往忍受巨大痛苦、身心受到嚴重摧殘,從而,離婚中的精神損害賠償就成為隨之而來的一個突出問題。但我國《婚姻法》卻未對離婚訴訟中的損害賠償作出規定,《民法通則》及司法解釋中也無相應的規定,精神損害賠償則更無從尋求救濟。雖我國法學界有學者曾提及我國應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問題,但對離婚的精神損害賠償進行專門研究的論文尚不多見,因此,在我國新的婚姻家庭法已形成專家稿草案、制定民法典已被提上日程、確立精神損害賠償的呼聲越來越高之際,筆者不揣淺陋,試就此問題撰文研究,希望能有一定實際意義。
一、 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研究
早在羅馬法發展的法典編纂時期,就出現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萌芽。我國學者認為,所謂凌辱(injuria),涵義很廣,不僅是對個人的自由、名譽身份和人格等加以侮辱就構成,舉凡傷害凌辱個人的精神和身體的行為,都包括在內。後來裁判官允許被害人提起「損害之訴」,自定賠償數額。到帝政時代,損害賠償的請求額,完全由裁判官視損害的性質、受害的部位、加害的情節及被害人的身份等斟酌定之。[3]
近代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形成,是沿著兩條並行的路線發展的。一條路線是沿襲羅馬法的侵辱估價之訴的做法,建立對民事主體精神性人格權的民法保護;另一條路線是對物質性人格權的民法保護。在羅馬法以後,開始出現賠償因侵害身體、健康、生命權非財產損失的方法,即人身損害的撫慰金制度。[4]
現代意義上的精神損害賠償的確立和發展是在20世紀。早在制定《瑞士民法典》時(1907年公布,1911年施行),就有精神損害賠償肯定與否的爭論。報界因深恐報道自由受到限制,增加訟累。德國一些學者亦警告精神損害將使人格商品化,因而採用限定主義,僅限於姓名權等幾項權利損害可請求賠償。限定主義,是大陸法系之初的基本主義。在以判例法為主要法律淵源的英美法系,判例確認的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種類逐漸增多,實為非限定主義。[5]非限定主義,現在已成為一種趨勢,大陸法系的國家也分別改采此種主義。精神損害,現已涉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貞操權等許多方面,財產和人身損害造成的精神痛苦也可以請求物質賠償。[6]我國學者一般認為,精神損害是相對於物質損害而言的,它包括精神痛苦與精神利益的損失。精神痛苦主要指權利人因人格權受到侵害而遭受的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導致其精神活動出現障礙或使人產生憤怒、絕望、恐懼、焦慮、不安等的情緒。精神利益的損失是權利人的人格利益或身份利益遭受損害。[7]亦有學者認為,精神損害賠償不限於非財產損害,也包括財產權損害引起的精神損害,同時也不限於精神或肉體痛苦,有時精神權益受損害,受害人盡管未感到痛苦,也可請求賠?
㈣ 求關於《婚姻法》的論文提綱
你好,請給我一抄個郵箱,我襲這邊有兩篇相關文章,發給你。
兩篇文章題名為:
《淺析夫妻共同債務》
《夫妻共同債務推定規則的缺陷及重構——《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之檢討》
希望對你有幫助~
知道
舉手之勞團隊
隊長:曉斌
㈤ 青少年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參考:《刑法》、《民法通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您的這個問題其實很大,應該說青少年應當形成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基本的法律意識,知道要遵紀守法、不要傷害別人、做錯事情會受到懲罰等等。下面附上一個學校的法制副校長對青少年基本法律知識課的講課提綱,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一、什麼是法律?法律是如何分類的?
1、法律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各種行為規范的總稱。
2、按照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內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劃分根本法和普通法。
3、根本法即憲法它規定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公民基木權利與義務、國家機構等國家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必須經過特定的機關和特定的程序。
4、普通法即除了憲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它所規定的內容只限於某一專門社會關系方面的問題。普通法的制定必須依據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不得與憲法抵觸。
二、違法與犯罪的區別?
1、違法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政黨武裝力里、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公民違反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造成某種危害社會的、有過錯的行為,
2、犯罪是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財產,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它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刑法處罰的行為。
三、青少年應注意的幾種犯罪
1、盜竊罪
2、搶劫罪
3、傷害案中小學生之間打鬥造成的傷害,在這方面有許多案例,有的給予了經濟賠償,有的甚至因此受了了刑事處分。希望同學們引起注意。
四、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1、不貪圖小便宜,有句古話叫「貪小便宜,吃大虧」,在現實中我們有些小朋友因貪圖一些小利使自己吃虧、上當,有時殃及家人的安危。要記住世界上沒有免費的蛋糕,天上也不會掉下餡餅。任何東西的取得必須靠誠實勞動取得,別無他途。
2、不聽信陌生人的話(包括有些認識的人)。
五、誠信—是立人根本
誠信是做人的根本,體現在小朋友身上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不說臟話、謊話、認真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已辦,愛清潔、講衛生,對自己辦的事情要勇於負責。我們從小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將受益終生。下面講一個我國外經貿副部長龍永圖在比利時的一個小故事和美國一個在逃犯欠八美分的故事,相信這些故事能給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大家以後養成好的世界觀會有啟發的,謝謝大家!
㈥ 婚前協議辯論賽提綱怎麼寫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8
㈦ 如何寫「論婚姻登記制度」論文的提綱
第七條婚姻登記機關應當對結婚登記當事人出具的證件、證明材料進行審查並詢問相關情況。對當事人符合結婚條件的,應當當場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對當事人不符合結婚條件不予登記的,應當向當事人說明理由。
第八條男女雙方補辦結婚登記的,適用本條例結婚登記的規定。
第九條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當事人依據婚姻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向婚姻登記機關請求撤銷其婚姻的,應當出具下列證明材料:
(一)本人的身份證、結婚證;
(二)能夠證明受脅迫結婚的證明材料。
婚姻登記機關經審查認為受脅迫結婚的情況屬實且不涉及子女撫養、財產及債務問題的,應當撤銷該婚姻,宣告結婚證作廢。
第三章 離婚登記
第十條內地居民自願離婚的,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
中國公民同外國人在中國內地自願離婚的,內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門居民、台灣居民、華僑在中國內地自願離婚的,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內地居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
第十一條辦理離婚登記的內地居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
(一)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
(二)本人的結婚證;
(三)雙方當事人共同簽署的離婚協議書。
辦理離婚登記的香港居民、澳門居民、台灣居民、華僑、外國人除應當出具前款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證件、證明材料外,香港居民、澳門居民、台灣居民還應當出具本人的有效通行證、身份證,華僑、外國人還應當出具本人的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效國際旅行證件。
離婚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對子女撫養、財產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第十二條辦理離婚登記的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記機關不予受理:
(一)未達成離婚協議的;
(二)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
(三)其結婚登記不是在中國內地辦理的。
第十三條婚姻登記機關應當對離婚登記當事人出具的證件、證明材料進行審查並詢問相關情況。對當事人確屬自願離婚,並已對子女撫養、財產、債務等問題達成一致處理意見的,應當當場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
第十四條離婚的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的,應當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復婚登記。復婚登記適用本條例結婚登記的規定。
第四章 婚姻登記檔案和婚姻登記證
第十五條婚姻登記機關應當建立婚姻登記檔案。婚姻登記檔案應當長期保管。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民政部門會同國家檔案管理部門規定。
第十六條婚姻登記機關收到人民法院宣告婚姻無效或者撤銷婚姻的判決書副本後,應當將該判決書副本收入當事人的婚姻登記檔案。
第十七條結婚證、離婚證遺失或者損毀的,當事人可以持戶口簿、身份證向原辦理婚姻登記的機關或者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申請補領。婚姻登記機關對當事人的婚姻登記檔案進行查證,確認屬實的,應當為當事人補發結婚證、離婚證。
等...
㈧ 求有關婚姻法的畢業論文,自考本科需要的。謝謝。
論文寫作,先不說內容,首先格式要正確,一篇完整的論文,題目,摘要(中英文專),目屬錄,正文(引言,正文,結語),致謝,參考文獻。規定的格式,字體,段落,頁眉頁腳,開始寫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論文算是寫好了五分之一。
然後,選題,你的題目時間寬裕,那就好好考慮,選一個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較多的閱讀相關的參考文獻,從裡面獲得思路,確定一個模板性質的東西,照著來,寫出自己的東西。如果時間緊急,那就隨便找一個參考文獻,然後用和這個參考文獻相關的文獻,拼出一篇,再改改。
正文,語言必須是學術的語言。一定先列好提綱,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麼,保證內容不亂,將內容放進去,寫好了就。
參考文獻去中國知網搜索,校園網免費下載。
不懂可追問
合適請採納
給你一份,更詳細回答見下方的附件,手機可能看不到,得電腦上網看
供參考,免財富值下載
㈨ 中國婚姻家庭及其變遷的提綱
一、 近50年中國婚姻家庭政策的變遷
1、1950年代初至1970年代後期——第一部《婚姻法》出台及其貫徹執行
2、1980年代至20世紀末的20年——第二部《婚姻法》與相關政策法規的頒布
3、新世紀以來的近5年——《婚姻法》修正案與相關政策法規的完善
二、婚姻家庭政策變遷對女性的影響
1、女性的家庭和社會地位得到跨越式提升
2、女性的特殊需求和特殊利益適時得到特殊保護
2、女性主體意識不斷增強,由依賴走向自立 1950年4月,毛澤東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並於1950年5月1日起頒布施行。這是新中國制定的第一部法律。這部婚姻法共計8章27條,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附則等章節。它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則是:「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家庭制度。」這些原則也構成了新中國婚姻家庭政策的基本內容。
婚姻法頒布後,中央政府通過大規模的宣傳教育和各種行政手段,推動婚姻法的貫徹實施。1950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保證執行婚姻法給全黨的通知》,要求全黨同志應認真學習婚姻法,保證予以正確執行。從1950年到1952年,政務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等有關部門都曾多次發出貫徹婚姻法、檢查婚姻法執行情況的通知。1953年3月被中共中央和政務院確定為貫徹婚姻法運動月。在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領導下,全國各地都成立了貫徹婚姻法運動委員會,向廣大群眾進行了有關婚姻法的宣傳,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戶曉,深入人心。1955年6月,《婚姻登記辦法》公布,確立了以婚姻登記為中心的婚姻管理制度。
在1951年國家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障條例》中,除了明確規定男女同工同酬外,還規定女工在產前產後休假56天,工資由單位照發。同年發布的《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堅決保護女職工合法權益反對歧視迫害婦女的通知》指出,要辦好托兒所和各種婦幼保健事業,以減輕婦女的家務負擔,使她們更好地投入社會生產。國家出台的這一系列政策考慮到了婦女特殊的生理需求,為婦女參加社會工作、與男性獲得平等的社會地位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以及與其相配套的政策法律的頒布和實施,為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變化,婚姻家庭領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已有的婚姻家庭政策已經不能完全適應變化了的社會需求,70年代末,適當調整婚姻家庭政策提到了國家的議事日程。
1980年9月10日,經過修訂,第二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在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通過,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1980年通過的第二部婚姻法,與1950年的婚姻法相比較,主要修改之處為:1、對基本原則的補充,即在重申原《婚姻法》各項原則的同時,增加了保護老人合法權益和實行計劃生育的規定;2、對結婚條件的修改;3、擴大了家庭關系的法律調整;4、對離婚條款的增補;5、增加了對違反婚姻法的行為人依法制裁和強制執行的條款和有關婚姻家庭案件執行的規定。
新婚姻法頒布後,國務院於1980年12月發出《關於認真貫徹執行新婚姻法》的通知,又於1981年12月發出《關於進一步宣傳貫徹婚姻法的通知》。政府和婦聯等系統還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攻勢,形成了強大的社會輿論,推動了婚姻法的貫徹執行。
在這段時期,國家不斷出台有關婚姻家庭的法律法規,它們既是對1980年婚姻法的補充完善,也是新時期我國婚姻家庭政策的新發展。主要有:
198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規定了繼承權男女平等。
1992年4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而詳細地規定了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
1994年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各部門應當採取措施,加強母嬰保健工作,提高醫療保健服務水平。
1995年,頒布《中國婦女發展綱要(1995-2000)》。
1996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1980年11月,民政部經國務院批准頒布了新的婚姻登記辦法。1986年3月,民政部又重新修正頒布了《婚姻登記辦法》,明確了婚姻登記機關的執法地位,確定了婚姻登記檔案管理和出證制度等。1994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發布了《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具體規定了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的職責等。
1983年3月和8月,民政部相繼頒布了《華僑同國內公民、港澳同胞同內地公民之間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和《中國公民同外國人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
1989年先後出台了《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和《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
1993年出台了《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和《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對離婚後的若干問題提出了明確規定。
1999年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以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維護收養關系當事人的權利。
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和1991年頒布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對監護制度作了簡要的規定。
㈩ 求婚姻法第四條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第4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