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27條
❶ 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與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有沖突嗎如果說第七條只是把視為單方贈與的情況用條文來明
嚴格來說《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與《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是沖突的。《婚專姻法司法解釋二》屬第二十二條的內容分為兩方面:(1)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給孩子購買房屋出資的,推定為對自己子女的贈與;婚後,則推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明確:婚後,一方父母出資為孩子購房,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房產為子女的個人財產。雙方父母都出資的情況下,為按份共有。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❷ 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7條,協議離婚3年,但協議註明保留追究權利,還能否追討損害賠償
首先,法條中用「或者」的字眼就表示符合其中一項即成立。
其次,法律規定辦回理離婚登記一答年後提出的不予支持,就不能追討損害賠償。雖然你們之間有協議註明保留追究的權利,但是「追究的權利」應當是有法律依據的,應在一年內行使。然而過了一年的期限,該權利的保留也就沒有實質意義了。
❸ 婚姻法第二十七條解釋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清你母親與該男人的關系是否為合法的夫妻關系?版
有法律規定:1994年2月權1日前同居,且符合相關要件,可認定為"事實婚姻"。法律認可,是合法夫妻。而在這個時間之後生活在一起,屬同居關系,法律不認可。
也就是說,法律不承認是合法夫妻,也就沒有所謂的"繼父母、繼子女"關系。所簽的書面東西,也沒有法律效力。
❹ 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和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的婚後有沖突嗎到底該怎麼理解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二十二條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這兩條並不存在沖突,正確理解這兩條的含義應當區分出資的時間以及出資的方式。司法解釋三主要約定的是登記結婚後全款購置房屋的情況,如果是婚後一方父母全款給子女購房,且房屋登記在出資方子女的名下的,這個房屋屬於出資方子女的個人財產;如果房屋全部的出資都是來自於雙方父母的話,那麼登記於一方名下的話,這個房屋屬於雙方共同財產,但是是按份共有,具體的份額比例就是雙方的出資比例。
司法解釋二約定的是登記結婚前和登記結婚後雙方父母並沒有付清購房款項的情況,如果是登記結婚前,父母給子女出資購房的,款項會視為對單方子女的贈與;但是如果是登記結婚後,因為登記結婚後所的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因此款項會被視為對雙方的贈與。
❺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與司法解釋三第七條矛盾嗎
並不矛盾 司法解釋三 只是把視為單方贈與的情況用條文的形式給明確了
❻ 離婚都需要什麼證件
離婚需要的證件:戶口薄、居民身份證、結婚證、離婚協議書、同底色近期回正面彩色免冠二答寸單人照片各二張。
離婚證辦理程序:
1、雙方提出離婚書面申請,出示證件。
2、雙方對家庭財產處理、子女撫養、父母贍養、債權、債務等問題達成書面協議。
3、填寫《申請離婚登記聲明書》、《離婚協議書》。
4、填寫離婚登記申請書和結婚登記證處理表,登記機關審查。
5、領取《離婚證》。
(6)婚姻法27條擴展閱讀:
辦理離婚登記的香港居民、澳門居民、台灣居民、華僑、外國人除應當出具上述的結婚證、離婚協議書等證明材料外,香港居民、澳門居民、台灣居民還應當出具本人的有效通行證、身份證,華僑、外國人還應當出具本人的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效國際旅行證件。
在協議離婚中,離婚協議書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對協議離婚來說,「雙方自願」是基本條件,「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是必要條件。
而離婚協議書中它不僅應明確是表明雙方自願離婚的意願,同時還應明確雙方離婚後比較重要的問題,如孩子如何撫養,財產如何分割等。離婚協議書寫得好,將為雙方日後的平靜生活創造良好基礎。反之,可能會雖然離婚,但是還有許多遺留問題給雙方帶來麻煩。
網路-離婚證
❼ 婚姻法第27條的司法解釋
並沒有直接針對27條內容的擴充性的司法解釋。
縱橫法律網-江蘇國安泰律師事務所-劉裕庭律師
❽ 婚姻法第二十七條<5>怎樣理解
第二十七條 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釋義】 本條是對繼父母與繼子女權利義務的規定。
繼子女通常是指夫或妻一方與前配偶所生的子女;繼父母是指子女母親或者父親再婚的配偶。繼父母和繼子女的關系是由於生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帶子女再婚後形成的。在通常情況下,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關系屬於姻親范圍,如果繼父母與繼子女形成撫養關系,或者繼父母將繼子女收養為養子女,他們才形成法律擬制直系血親關系。
在現實中繼父母與繼子女的關系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純粹的直系姻親關系。指生父或生母與繼母或繼父再婚時,繼子女已經獨立生活,或者繼子女雖未成年但是由其生父母撫養,繼父母沒有盡撫養的義務,繼子女也沒有對繼父母盡到贍養的義務。二是形成收養關系。繼父或繼母經繼子女的生父同意,正式辦理了收養手續,將繼子女收養為養子女。隨著收養關系的確立,該子女與其共同的生父或生母之間的關系仍為直系血親,而與不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生父或生母一方的父母子女關系隨之消滅。三是形成雙重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即生父(母)與繼母(父)再婚時,繼子女尚未成年,他們隨生父母一方與繼父或者繼母共同生活時,繼父或繼母對其承擔了部分或者全部撫養義務;或者成年繼子女事實上對繼父母長期承擔了贍養義務,形成了贍養關系。這些繼子女和繼父母實際上形成了收養和繼養雙重的權利和義務關系。關於繼子女的問題,國外大多數國家都鼓勵繼父母收養繼子女,並通過這種轉化來調整繼子女和繼父母的法律關系。
我國法律對繼子女權利一直給予了足夠的重視。1950年,我國婚姻法第十六條曾規定,夫對於妻所撫養的與前夫所生的子女或妻對其夫所撫養的與前妻所生的子女,不得虐待和歧視。該條雖然沒有使用「繼子女」的概念,但在立法中第一次確定繼子女的法律地位。1980年的婚姻法明確規定了繼父母繼子女的權利和義務,並且規定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不得虐待和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適用法律中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國法律中有關繼父母繼子女的規定是行之有效的,所以,這次修改婚姻法時沒有對1980年婚姻法中有關繼父母和繼子女的規定作出改動。
我國婚姻法有關繼父母繼子女的規定,主要有以下幾層含義:
一、 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不能相互虐待和歧視
由於我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所以,繼子女的社會地位一直很低下,他們受到家庭和社會的虐待和歧視的情況比比皆是。雖然新中國成立以來,對繼子女權利的保護有了充分的法律依據,但封建殘餘思想仍影響著一些人的頭腦。有的繼父母不僅在生活上不給繼子女提供應有的保障,而且還以種種理由剝奪了繼子女受教育的權利;有的繼父母對繼子女採取打罵、體罰等手段從各方面來折磨和摧殘繼子女。而反過來,繼子女長大後或者一些成年的繼子女,出於報復等心理又對繼父母進行打罵和虐待,使一些繼父母晚年的生活極為不幸,得不到繼子女的贍養。因此,目前一方面仍應當加大對繼子女的保護力度,使他們不能因為父母婚姻狀況的改變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另一方面也應當重視對繼父母權利的保護,保障他們能老有所養。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不能相互虐待和歧視的條款,不僅適用於因生父母與繼父母結婚而形成的單純的姻親關系,而且也包括已形成撫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
二、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婚姻法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本款主要是指繼父母與接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事實上形成了撫養關系,即產生類似於擬制血親關系的情況。但這種擬制血親關系又和繼父母收養繼子女有所不同,它不以解除繼子女與其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前提。根據本條的規定,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婚姻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層含義:(一)繼父母對繼子女有撫養和教育的義務。繼父母不僅要保證繼子女的生活所需,而且要保證繼子女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對於不履行撫養義務的繼父母,未成年的繼子女或不能獨立生活的繼子女,有要求給付撫養費的權利。(二)繼子女對繼父母有贍養和扶助的義務。在通常情況下,受繼父母撫養成人並獨立生活的繼子女,應當承擔贍養繼父母的義務。繼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繼父母,有要求繼子女支付贍養費的權利。(三)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有相互繼承財產的權利。我國繼承法第十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有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我國最高人民法院也曾在1985年《關於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繼子女繼承繼父母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父母的遺產。繼父母繼承繼子女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子女的遺產。同時該意見還對已形成撫養關系的繼子女的生子女或養子女作出了可以代位繼承的規定。(四)繼父母有教育保護未成年繼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繼子女對國家、集體或者他人造成損害時,繼父母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那麼,已形成撫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關系能否解除?婚姻法對此問題沒有明確規定,但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是按照以下原則來處理的:首先,在生父母與繼父母的婚姻存續期間,對於尚未成年的繼子女與繼父母的關系,原則上不能解除。其次,如果繼子女已經成年,並與繼父母的關系惡化,經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解除他們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但是對於已喪失勞動能力、生活困難的繼父母,繼子女仍有義務承擔其生活費用。某法院曾處理過一起要求解除繼母子權利義務關系的案件。原告趙某與被告張某之父1978年結婚,當時被告僅5歲,即隨其父與原告共同生活,但被告結婚後經常辱罵、毆打原告,致使雙方關系惡化。原告在與被告之父婚姻關系存在的情況下,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解除與被告的繼子女關系,並要求被告償付為其支付的生活費和教育費。人民法院在審理該案時認為,基於原被告雙方已形成撫養事實,他們之間既存在姻親關系,也存在撫養關系,被告和原告之間已形成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不能自然終止,因此,原告訴請法院實質上是解除與被告已形成的權利和義務關系,而非純姻親關系。此案後經人民法院調解,原、被告繼續維持繼母子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此外,生父母與繼父母離婚的,可以解除已形成的撫養關系。我國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中規定,生父與繼母或生母與繼父離婚時,對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繼父與繼母不同意繼續撫養的,仍應由生父母撫養。
在婚姻法修改過程中,有的專家提出,現實中繼父母對繼子女撫養的情況十分復雜,有的情況並非出於繼父母和子女的意願。而我國婚姻法僅以繼父母繼子女形成撫養關系的事實為根據,認為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存在扶養的事實就認定建立起了親子關系,忽視了當事人的意願。其次,繼父母和繼子女是否形成了撫養關系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容易產生糾紛。所以,有的專家提出,只有繼父母將繼子女收為養子女,建立正式的收養關系, 消除與親生父母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他們之間才按照婚生子女對待,沒有形成收養關系的,不能因為繼父母對繼子女進行了撫養就適用父母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但是後來考慮到建立收養關系必須得到繼父母和生父母以及十歲以上兒童的同意,而現實中這三方當事人很難協商一致建立起收養關系。同時,我國法律對繼子女的規定已經延續了很久,大家對這種規定已經適應,現實中也是按此規定來認定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所以不宜改動。此外,還有一種意見認為,收養關系成立五年以上的,才適用父母子女關系。後來考慮到現實中收養的情況比較復雜,有的收養關系的建立雖未到五年,但這幾年是對繼子女的成長和接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時期,所以,不宜以時間的長短做一刀切的規定。因此,這次修改婚姻法維持了目前繼父母和繼子女的制度,對以上問題沒有作出修改。
望採納
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七第二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七第二款為: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江蘇周斌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