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爭議
Ⅰ 合同裡面的法律爭議解決,要填什麼仲裁和法院,請問怎麼填謝謝,在線等。
兩者皆可,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爭議解決方式。但需要注意的若同時選擇兩個的話,仲裁約定無效;但一方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期間內提出異議的除外。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程序中有明顯錯誤時可以撤銷。而法院訴訟如對一審不服還可以上訴,二審不服可在二年內申請再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
當事人約定爭議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協議無效。但一方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期間內提出異議的除外。
(1)合同法爭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三項規定: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十六條規定:
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Ⅱ 假設雙方約定爭議適用中國法律解決合同中的一切糾紛,合法有效嗎
1,一方為外國抄公民,或者雙方為中國公民但是行為發生在境外的,可以雙方自願約定適用中國法。如果合同中涉及不動產所有權,則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不能約定。
2,雙方均為中國公民,且行為發生在中國境內的,只能適用中國法,不能約定適用其他國法。
3,《民法通則》規定:
第一百四十四條 不動產的所有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一百四十五條 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Ⅲ 合同上爭議解決方式所在地是在甲方還是乙方所在地
一是按合同約定地或方式來確定合同糾紛的訴訟或仲裁的管轄地;
二是沒有約定的,一般是被告就原告原則,也可以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標的物所在為訴訟地。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四條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合同約定的簽訂地與實際簽字或者蓋章地點不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約定的簽訂地為合同簽訂地;合同沒有約定簽訂地,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地點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最後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簽訂地。
(3)合同法爭議擴展閱讀:
合同的含義
雙方或多方當事人(自然人或法人)關於建立、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此類合同是產生債的一種最為普遍和重要的根據,故又稱債權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所規定的經濟合同,屬於債權合同的范圍。合同有時也泛指發生一定權利、義務的協議。又稱契約。如買賣合同、師徒合同、勞動合同以及工廠與車間訂立的承包合同等。
合同的法律特徵
①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②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③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④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Ⅳ 我國合同法第61條和第62條對發生爭議的補充條款是什麼
根據《合同法》第61條和第62條規定,「補充協議」是對主合同中沒專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屬確事項補充的首選方式,即當事人對於主合同中的上述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法律首先賦予當事人「協議補充」。只有不能達成「補充協議」,才能按照主合同條款進行體系解釋或者按照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進行補充。只要上述方式之一就能補充主合同中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事項,就不能適用第62條規定的任意性規范。
合同「補充協議」或者稱為「協議補充」,是指當事人對於合同中的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而達成的協議。「補充協議」是相對於已經存在的合同而言的,「協議補充」就是通過協議方式補充已經存在的合同中存在的漏洞。因此,已經存在的合同與「補充協議」之間是主從關系。已經存在的合同是主合同,「補充協議」是從合同。已經存在的合同作為主合同不以「補充協議」的存在為前提,或者說不受「補充協議」的制約而獨立存在。反之,「補充協議」必須以已經存在的合同的存在為前提,自身不能獨立存在。盡管「補充協議」相對於主合同而言沒有獨立性,但是其本身也是協議。因此,「補充協議」的成立和生效與主合同的成立和生效的依據相同。
Ⅳ 合同法關於爭議解決法院是否為項目所在地法院
這個可以約定的,只要與合同有一定聯系就可以,比如甲方或乙方所在地,也可以寫成項目所在地,不過最好列明項目在哪,以免發生爭議。
Ⅵ 處理合同爭議的的方法有那些
中華人民 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9號
《合同爭議行政調解辦法》已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長 王眾孚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三日
第一條 為規范合同爭議調解工作,及時解決合同爭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國家有關法律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調解合同爭議,適用本辦法的規定。
第三條 調解合同爭議,實行雙方自願原則。
第四條 調解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公 平合理。
第五條 除雙方當事人要求外,調解不公開進行。
第六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受理法人、個人合夥、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以及其他經濟組織相互之間發生的以實現一定經濟目的為內容的合同爭議,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七條 申請調解合同爭議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申請人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
(二)有明確的被申請人、具體的調解請求和事實根據;
(三)符合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受案范圍。
第八條 下列調解申請不予受理:
(一)已向人民法院起訴的;
(二)已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的;
(三)一方要求調解,另一方不願意調解的。
第九條 申請合同爭議調解,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交書面調解申請和合同副本。
合同爭議調解申請應當寫明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申請的理由和要求,申請日期。
第十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收到調解申請後,應當認真審查有關材料。對被申請人同意調解,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在五日內予以受理,並通知雙方當事人提交有關證據材料、法定代表人證明書、授權委託書以及其他必要的證明材料。對被申請人不同意調解,或者雖然同意調解,但不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在五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
第十一條 受理合同爭議調解申請後,應當指定調解員一至二人進行調解。簡單的合同爭議案件,可以派出調解員就地進行調解。
第十二條 當事人發現調解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不能公正處理案件的,有權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其迴避;參加辦案的調解員認為自己不宜辦理本案的,應當自行申請迴避。
調解員迴避後,另行指定調解員。
第十三條 調解員應當提前將調解時間、地點通知當事人。
第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
第十五條 調解員調解合同爭議,應當擬定調解提綱,認真聽取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如實做好調解筆錄,積極促使雙方當事人互相諒解,達成調解協議。
第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因正當的或者對方當事人可以諒解的理由不參加調解或者中途退出調解的,可以延期調解。
第十七條 一方當事人不願意繼續調解的,應當終止調解。
第十八條 合同爭議涉及第三人的,應當通知第三人參加。調解結果涉及第三人利益的,應當徵得第三人同意,第三人不同意的,終止調解。
第十九條 調解成立的,雙方當事人應當簽署調解協議,或者簽訂新的合同。
調解協議或者新的合同一式三份,雙方當事人各保留一份,另一份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存檔。
第二十條 調解不成立或者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告知當事人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一條 合同爭議應當自受理之日起兩個月內調解終結。遇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不得超過一個月。
第二十二條 調解終結後,應當製作調解終結書。
調解終結書應當寫明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姓名、職務,爭議的主要事實,當事人的請求和調解結果,並由調解員署名,加蓋合同爭議調解專用章。
應當事人的要求,調解終結書可以送達給當事人。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Ⅶ 解決合同爭議的途徑及方式有哪些
您好,解決合同爭議的途徑及方式主要有四種,主要依據《合同法》第128條規定:「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或者調解解決合同爭議。當事人不願和解調解或者合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向仲裁機構中請仲裁。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根據這一規定,可以總結出合同糾紛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
(1)和解。和解是指當事人因合同發生糾紛時可以再行協商,在尊重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就爭議的事項達成一致,從而解決糾紛的方式。和解是當事人自由選擇的在自願原則下解決台同糾紛的方式,而不是合同糾紛解決的必經程序。當事人也可以不經協商和解而直接選擇其他解決糾紛的途徑。
(2)調解。凋解是指在第三人的主持下,通過運用說服教育等方法來解決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糾紛。調解有兩種方式一是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當事人發生合同糾紛,可以向糾紛當事人所在地或者糾紛發生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二是行政調解。主要特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居中對合同當事人的糾紛進行調解。申請行政調解的糾紛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申請人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有明確的被申請人、具體的調解請求和事實根據;符合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受理案件范圍的規定。但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或者已經向仲裁機構申請裁的。從及一方要求調解另一方不同意調解的,調解申請不於受理。 雙方當事人接受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即應當按照調解協議書履行各自的義務。由於調解協議書不具有法律強制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不能就此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可以採用其他方式來解決爭議。
(3)仲裁。仲裁是指發生合同爭議的雙方當事人,根據爭議發生前或發生後達成的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仲裁機關進行裁決並解決糾紛的方式。仲裁具有「准司法」性質,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4)訴訟。訴訟是指合同糾紛發生後,當事人如果沒有仲裁協議,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對合同糾紛依法予以處理。這是解決合同糾紛的最常見方式。合同糾紛經人民法院審理並作出判決後,當事人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調解書必須履行,拒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Ⅷ 合同法中關於財產糾紛
一、合同糾紛解決方式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的規定,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有四種: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其中,和解和調解並非解決合同爭議必經的程序,即使合同當事人在合同爭議條款中作了相應的規定,當事人也可不經協商和解或調解而直接申請仲裁或提起訴訟。故選擇仲裁還是訴訟解決合同爭議是訂立合同爭議條款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仲裁指雙方當事人根據有效的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給仲裁機構進行處理的一種爭議解決方式。仲裁協議一旦依法成立,當事人不得再就爭議事項向法院提起訴訟。同訴訟相比,仲裁具有快速、便捷、高度保密、裁決便於執行、能夠充分體現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有利於維持和發展爭議雙方之間的商事關系等特點。
訴訟是解決合同爭議中使用得最多的糾紛解決方式。它是一種強制管轄,假若合同中沒有有效的仲裁條款,也沒有另外達成有效的仲裁協議,即使合同中沒有約定訴訟,當事人仍有權就該合同爭議向人民法院起訴。我國訴訟制度比較仲裁製度而言具有程序嚴格、公正、對當事人的訴權保障全面、法官審判經驗豐富等特點。
二、選擇以仲裁方式解決合同爭議應注意的問題
合同當事人將合同爭議提請仲裁,必須基於有效的仲裁協議。根據《仲裁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仲裁協議內容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一是要有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是要有仲裁事項;三是要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其中對第一項和第三項的規定,合同當事人往往會由於不了解仲裁製度和仲裁機構的設置,在合同爭議條款中做出以下幾種不規范的仲裁協議:
第一、約定了仲裁地點,但沒有約定仲裁機構,或雖然有約定,但約定的仲裁機構名稱的方式、術語不規范。如:爭議在"合同簽訂地(履行地)仲裁解決"、"爭議所在地仲裁解決"、爭議由"本市仲裁機關仲裁"、"本市有關部門仲裁"、 "當地仲裁委員會仲裁"、爭議由"XX市經濟合同仲裁委員會仲裁"等。
第二、同時約定兩個仲裁機構仲裁。如:爭議可提交"A市有關仲裁機構仲裁"或"B市有關仲裁機構仲裁"。
第三、既約定仲裁,又選擇訴訟。如:發生爭議向"合同履行地(簽訂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爭議由"合同履行地仲裁機關仲裁,對仲裁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等。
在現實案例中,上述各類不規范的仲裁協議,雖不是一律被認定為無效,但多數會因為無法明確當事人的仲裁意思表示或無法確定仲裁機構而導致無效。
此外,合同當事人如何對仲裁事項進行規定也是應注意的問題。我國仲裁法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這項規定不難理解,但在實際操作中合同當事人如何針對自身的情況確定將提請仲裁的事項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如合同當事人屬長期合作關系,雙方在前合同尚末履行完畢時又簽訂了含有仲裁條款的合同,且兩合同的履行具有一定的交叉性,這樣會導致合同當事人之間的糾紛一部分在仲裁管轄范圍內,一部分在訴訟管轄范圍內,所以一旦發生合同爭議,就會出現合同當事人既要進行仲裁,又要到法院訴訟的情況。故為防止類似問題的產生,合同當事人在約定仲裁協議時,應將對前期沒有約定仲裁方式的前合同一並寫入新合同爭議條款中。
三、選擇以訴訟方式解決合同爭議應注意的問題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只有因合同發生的糾紛,可以由雙方當事人通過訂立合同爭議條款自由約定由哪個法院來管轄,這在法律上稱「協議管轄」。合同當事人可以通過約定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法院(往往規定在本地法院)來管轄案件,以節省費用,避免地方保護主義因素產生的不利影響。應注意的是,合同當事人的這種自由選擇權是有條件限制的,這些限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協議管轄不得違反級別管轄與專屬管轄。如:按照規定,在重慶市一般財產案件訴訟標的超過人民幣200萬元的,應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對於標的低於200萬元的合同,約定"有關本合同的一切糾紛,應由某中級人民法管轄"是無效的。又如,海事案件,只能由海事法院管轄,合同當事人約定由普通法院管轄是無效的。
2、被選擇的法院必須與合同有關聯,即只能在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的法院中進行選擇,而當事人在制訂合同爭議條款時應做到表述明確,選擇的管轄法院是確定、單一的,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協議選擇兩個以上管轄法院。如類似"因本合約發生的任何訴訟,雙方均可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約定,雖在一般情況下不會被認定為無效,但若發生合同雙方當事人同時提起訴訟的情況,則很容易引起管轄爭議,造成訴訟程序的延長,訴訟成本的增加,給當事人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3、合同當事人只能就第一審案件決定管轄法院,而不能以協議決定第二審法院。
4、雙方必須以書面方式約定管轄法院,口頭約定無效。
Ⅸ 圍繞合同法結合實例談合同糾紛及爭議處理辦法
合同爭議,又稱合同糾紛,是指合同當事人之間對合同履行的情況和不履行或完全履行合同的後果產生的各種糾紛。
爭議解決方式一般分為四類 一是爭議發生後當事人雙方自行協商解決;二是 調解;三是提交仲裁機構 ;四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協商:
1、 發生糾紛時,如合同未約定糾紛解決方式, 那麼首先要考慮雙方協商解決。這樣既簡便易行,又能節約時間及時解決問題,同時又有利於維護合同雙方當事人的關系;其為上策。
2、當事人達不成 和解協議的可以根據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同時和解並非當事人申請仲裁或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
二、仲裁:
1、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申請仲裁有一個法定前提 當事人雙方有仲裁協議;沒有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不予受理。
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 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 仲裁事項;
(三) 選定的仲裁委。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仲裁委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2、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
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在申請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或法院不予受理。
仲裁機構是依照法律規定成立的專門裁決合同爭議的機構。其裁決具有法律效力。仲裁委不按行政區劃 層層設立。可以在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社區的是設立。
3、 仲裁庭的組成
仲裁庭可以有三名仲裁員或一名仲裁員組成。有三名仲裁員組成的,設首席仲裁員。
當事人約定由三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的的,應當各自選定或者各自委託仲裁委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員,第三名仲裁員由當事人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託仲裁委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員是首席仲裁員。
4、裁決書效力
經人民法院判決後不得再採用調解、協商、仲裁的方式解決,但是經協商、調解、仲裁仍不解決爭議的,可以最終選擇人民法院判決解決爭議。
Ⅹ 合同法解釋中的一句話,關於仲裁解決爭議的,不知道什麼意思
仲裁是當今國際上受到廣泛歡迎並普遍運用的一種解決經濟糾紛的重要方式。仲裁製度起源於商人之間的約定,它的所有程序都是為了高速、靈活地解決經濟糾紛而設計的。對於當事人來說,仲裁可以列為優選方式是由仲裁的以下特點決定的:
一、速度比較快。仲裁具有一裁終局的特點,即裁決一旦作出,就發生法律效力,並且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不可以就同一糾紛再向仲裁委員會申請復議或向法院起訴。仲裁也沒有二審、再審等程序。而且由於仲裁採取了比較靈活的審理制度,每一個案件的審理期限相對較短,比如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的審理期限只有二個月,因此使得糾紛的解決更加快速,避免了當事人陷於曠日持久的紛爭之中。對於企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節約了時間也就是節約了爭議解決的成本,縮短了資金周轉期,提高了資金利潤率。
二、裁決質量比較高。仲裁員多是各行各業的專家,他們擁有豐富的行業知識,也懂得與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慣例,具備多年的實踐經驗和仲裁經驗,所以他們仲裁案件時能聽得懂、看的清、裁得准,使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糾紛能夠公平及時得到解決。
三、開庭氣氛比較寬松。仲裁是專家斷案,開庭時態度和善,尊重當事人的意見,所以氣氛不會很緊張,當事人有充分的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仲裁為當事人參加好開庭,行使自己的權利創造了一個寬松友好的環境。而且調解是仲裁中的一項重要制度,開庭時仲裁員會耐心作雙方當事人的調解工作,促使雙方以協商一致的方式解決糾紛,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四、仲裁程序比較靈活。和其他解決爭議的方式相比,仲裁在程序上比較靈活,保證了在時間上的快捷。比如在送達問題上,仲裁規則規定了多種方式,可以直接發送當事人,也可以以掛號信、特快專遞、傳真、電報、公告等方式送達,既保障了當事人的權利,又節約了時間。另外,由於當事人可以充分決定自己的仲裁事務,使得仲裁程序比較機動,也節約了當事人的爭議解決成本,當事人可以協議決定省略某些程序,比如被申請人可以放棄答辯期、雙方可以協議申請提前開庭等,這樣可以提前解決爭議,有些案件甚至在一天之內就作出了裁決。
五、當事人權利比較多。仲裁庭對案件進行裁決的權力來源於當事人的約定,當事人事前或事後約定有仲裁協議的,仲裁委員會才可以受理案件。仲裁中當事人有充分的權利來決定自己的事情,包括確定仲裁的機構、仲裁的程序、仲裁庭的構成、以及仲裁運用的法律和語言。當事人還可以自己和解或要求仲裁庭進行調解,並要求仲裁庭製作裁決書。
由於仲裁具有上述特點,因而也產生了收費較低,結案較快,程序較簡單,氣氛較寬松,當事人權利較多等優點。因此仲裁也成了當事人樂於選擇的解決糾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