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21條是什麼意思
⑴ 合同法解釋二第21條實現債權的費用是指什麼
指債權人為實現自己的債權而額外花費的一切費用,包括但不限於執行申請費用、
拍賣費用
等
⑵ <合同法>的第二十一條規定是什麼
第二十一條在試用期中,除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在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說明理由。
本法條涉及到了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
即在試用期內,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除此以外,一律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七)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八)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這樣,在試用期的勞動者還享有了不在試用期內的勞動者更多的權利,真是一大奇觀。如果勞動者經過了試用期,用人單位反而更有解除合同的權利。比如出現了第四十條第三項及第四十一條的情況時,如果勞動者在試用期,用人單位不得解除,不在試用期,用人單位就可以解除了。
除了無辜變成試用期勞動者免疫法條的第四十條第三項及第四十條外,還有《勞動法》第二十五條中的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換而言之,試用期的勞動者可以違反勞動紀律,只要勞動紀律沒有寫入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勞動者就可以為所欲為。
本法條借用周星馳在食神中的一句話——「失敗中的失敗」。
⑶ 勞動法第二十一條的具體意思是什麼
1、該抄條文是原則性的規定,現在實踐中是按以下勞動合同法規定執行;
2、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3、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⑷ 合同法的基本要素有要約,承諾,對價。指出各個基本要素的概念,並指出它們的意義
一、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一項訂約的建議要成為一個要約,要取得法律效力,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要約成立的要件有四個:
1、要約是特定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目的在於訂立合同,要約人必須使接收要約的相對方能夠明白是誰發出了要約以便作出承諾。因此,發出要約的人必須能夠確定,必須能夠特定化。雖然合同雙方都可以作為要約人,但作為要約人的必須是特定的合同當事人。
2、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結合同的相對人發出。合同因相對人對於要約的承諾而成立,所以要約不能對希望與其訂立合同的相對人以外的第三人發出。
3、要約必須具有締約目的並表明經承諾即受此意思表示的拘束。
4、要約的內容必須具備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件。
二、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全部條件的意思表示。這是我國新合同法第21條規定的承諾的概念,在商業習慣用語上,承諾又稱為接受、收盤等。一項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諾應當具備以下要件:
1、 承諾必須由合同的相對人受要約人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根據合同的相對性,要約必須由合同的相對人受要約人來做出承諾。
2、承諾須向要約人作出。承諾是對要約的接受,,是受要約人同意按照要約的內容與要約人建立合同關系的意思表示,因此,承諾必須向要約人做出。
3、鏡像規則。鏡像規則」是普通法上的傳統制度,其主要內容是指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的內容一致。
4、合理期間送達。 根據《合同法》第23條,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並且對要約沒有確定承諾期限作了兩種不同情況的規定。關於合理期間,一般情況下要考慮三個因素:一,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所需要的時間;二,受要約人對要約內容進行考慮的必要時間;三,承諾發出到達要約人所需的時間。
三、對價:指當事人一方在獲得某種利益時,必須給付對方相應的代價。
對價的必備條件:
1、對價必須合法;
2、對價須是待履行或已履行的對價,過去的對價不能構成有效的對價;
3、已經存在的義務和法律義務不能作為對價;
4、對價須具有真實價值,但毋需完全等價;
5、對價必須來自受允諾人包括其代理人;
6、放棄有效的訴權構成對價;
7、部分支付不能作為償還全部債務的有效對價,但這一規則受到禁反言規則的制約。
記住一點「等價交換」。
⑸ 勞動合同實施條例第21條內容是什麼
法律分析: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合同效力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一條 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
⑹ 關於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的第二十一條
實現債權的費用指拍賣,變賣,保管等必要費用。如果不優先支付此項費用則無版人願意替你保管拍賣和變權賣抵押物來清償債務了。
債務人無力清償全部債務並不免除將來有能力時再清償的義務。優先利息而後主債務意味著將來債權人仍得就未清償部分的主債務收取相關利息,中國一般不默認利滾利,所以優先清償利息是對債權人有利的。
⑺ 關於電子合同中的承諾,合同法是怎麼規定的
承諾,又稱來之為接盤源或接受,是指受要約人做出的,對要約的內容表示同意並願意與要約人締結合同的意思表示。我國的《合同法》第21條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否構成承諾需具備以下幾個要件:
1、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向要約人做出。
2、承諾必須是對要約明確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
3、承諾的內容不能對要約的內容做出實質性的變更。
4、承諾應在要約有效期間內做出。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的,若要約以對話方式做出的,承諾應當即時做出,要約以非對話方式做出的,承諾應當在合理期間內承諾,雙方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⑻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談談各位的見解
」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此種「終止」是否需要單位履行終止手續,法律並未明確規定,因此各地的實踐並不統一。所以是否終止需要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達成一致意見,並不能推定符合法定終止條件即勞動者達到退休年齡時單位不做任何終止手續而使勞動合同自動終止。
當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並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勞動合同即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及時辦理勞動合同終止手續。如需繼續留用勞動者,雙方可以簽訂勞務協議,對勞務關系、勞務費、留用時間、勞動保護等予以明確約定。
3.《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發布單位是國務院發布文號國務院令第535號,發布日期是2008年09月18日。
⑼ 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生效是什麼意思,有何區別呢
合同的成立是指訂立合同的當事人之間基於各自的真實意思表示,就各自的合同權利義務形成了一致的意見,雙方在客觀上建立了合同關系。
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經成立的合同,按照法律規定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產生一定的法律約束力。
區別如下:
1、內容判斷上不一致。
合同的成立:屬於事實判斷問題,其著眼點在於判斷合同是否存在,而合同的有效與否則是法律價值判斷問題,其著眼點在於判斷合同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規定,能否發生法律上的效力。
合同生效:確認既要審查當事人的主體合法性,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又要審查合同內容的合法性。由此可以看出,對於合同成立的判斷側重於對合同表面狀態的考察,而合同的生效則側重於對合同實質內容的考察。
2、成立和生效適用規則不同。
合同的成立:適用意思自治原則,當事人有從事合同行為的意志自由,可以自由地選擇合同的相對人、訂立的形式和合同的內容,依其自由意志創設權利義務關系。
合同的生效:必須在國家的干預下,依法判斷合同是否合乎法律,只有合法的合同才能有效。合同成立的條件只涉及到當事人之間的問題,而合同生效的條件不僅涉及到當事人,還涉及到法律的要求問題。
3、合同的成立與生效要點不同。
合同的成立: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包括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和以訂立合同為目的。
合同的生效:表示一致的結果,意思表示一致本身就表明肯定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因此,再將當事人列入合同之成立要件已無實際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