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中物分為哪些

經濟法中物分為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6-14 05:12:23

經濟法都包括什麼

經濟法的包括:

經濟法包括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證券法版、票據法、破產法權、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法律。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

可以按照以下原則進行分類:

一、國家規范經濟組織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等。

二、國家干預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證券法、票據法、破產法、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等。

三、國家管理、規范經濟秩序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

四、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

② 經濟法中所指的財產有哪些

財產一般指金錢和物資,也包括財,物方面的民事權利和義務。可分為:有形財產(又稱」有體物」.),如金錢,物資;無形財產(又稱」無體物」.),如物權,債權,著作權等。也可以為:積極財產,如金錢,物資及各種財產權利;消極財產,如債務。
在法律上理解財產這一概念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弄清是指那一種財產。
在外國的立法和法律著作中,財產一詞可以有三種不同的理解:(1)它僅只指物而言。例如金錢,物資。(2)它不僅指有體物,而且包括權利。例如士地是有體物,是財產,土地出租時使用土地的權利也是財產權.(3)它不僅指資產,也包括負債.

③ 什麼是經濟法的主體,客體和內容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簡稱經濟法主體,是指在經濟法律關系中享有一定權內利、承擔一定容義務的當事人或參加者。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根據我國經濟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經濟行為和非物質財富。
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經濟法主體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

④ 經濟法中,物權法當中的物債兩分具體是

物債兩分是指法典編撰上和權利設置上,物權和債權有明確分別。比如你有套房子,你對這房子有物權,你買了套房子,交了錢對方還沒交房,你對著房子有債權。物權債權有非常重要的區別,一個是絕對權,一個是相對權
物權行為不因債權行為的無效而無效就是典型的物債兩分。簡單來說甲乙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房屋已交付並完成過戶登記,之後發現之前簽的房屋買賣合同是無效合同,但房屋所有權移轉不因買賣合同無效而無效,也叫物權行為的無因性,物權的獨立性。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更加重要意義。
在同一標的物上物權與債權並存時,物權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在同一標的物上,既有物權又有債權時,物權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在債權人依破產程序或強制執行程序行使其債權時,作為債務人財產的物上存在他人的物權時,該物權優先於一般債權人的債權。支配關系的內容,調整著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支配關系,明確著各類支配關系的主體對物的各自的支配范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生的價格行為,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價格包括商品價格和服務價格。商品價格是指各類有形產品和無形資產的價格。 服務價格是指各類有償服務的收費。

⑤ 請問,經濟法律關系客體中財是否屬於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物

經濟法律關系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相互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一般而言,經濟法律關系客體包括物、經濟行為和非物質財富(智力成果)三種基本形式。金錢等有形物質財產屬於物。

⑥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不包括

法律關系客體不包括D 身份。
經濟法律關系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相互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一般而言,經濟法律關系客體包括物、經濟行為和非物質財富三種基本形式。
(1)物
指可以為人們控制和支配,具有一定經濟價值並以物質形態表現出來的物體。對考試比較有意義的物的分類為: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特定物和種類物、主物和從物、原物和孳息(分為自然孳息、法定孳息)等。
(2)行為
經濟行為,是進行經濟活動,能發生一定經濟後果的行為。作為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經濟行為,是引起經濟權利、義務的發生、變更和終止的經濟活動。作為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經濟行為,是經濟權利(權力)和經濟義務所共同指向的作為或不作為。相互對應的經濟權利(權力)和義務,通過這種行為的實施而同時得以實現。
由於國家經濟職能的變化和民事關系的異化,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經濟活動,形成了民事關系以外的新型的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經濟行為,它既包括經濟組織等主體的經濟行為,也包括國家和國家機關的經濟行為。
(3)智力成果
是指人們創造的能夠帶來經濟價值的腦力勞動成果。此外,經濟權利亦可能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當某種經濟權利成為另一經濟權利的對象時,該經濟權利就成為客體的組成部分。

⑦ 請舉例講解經濟法律關系中客體所包括的三類;物、非物質財富、行為。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行為、非物質財富三類。
例如:甲、乙簽訂了買賣房屋的合同,則該法律關系中的客體就是房屋這個物。
例如:甲、乙簽訂了甲給乙建造房屋的建築合同,則該法律關系中的客體就是建造房屋這個行為。
例如:甲、乙簽訂了甲轉讓自己的發明給乙的技術轉讓合同,則該法律關系中的客體就是發明這個非物質財富。

⑧ 經濟法律關系有哪些要素其重點在什麼地方

法律關系是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構成

一、法律關系主體

法律關系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人,法律上所稱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並具有法律人格的個人,包括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法人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組織。

參加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有權利能力,某些特定類型的法律關系,除了要具有權利能力之外,還必須具有行為能力。所謂權利能力,就是由法律所確認的法律關系主體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資格,是參加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按法學界主流的觀點,可把公民的權利能力分為一般權利能力和特殊權利能力兩種。一般權力能力是所有公民普遍享受,始於出生,終於死亡,如人身權利能力等。特殊的權利能力須以一定的法律事實出現為條件才能享有,如參加選舉的權利能力須以達到法定年齡為條件。

法人的權利能力始於法人依法成立,終於法人被解散或撤銷。法人權利能力的內容和范圍與法人成立的目的直接相關,並由有關法律和法人組織的章程加以規定。

行為能力是法律所確認的,由法律關系主體通過自己的行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能力。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為三類。一類為完全行為能力人。第二類為限制行為能力人。第三類為無行為能力人。

與行為能力直接相關的是責任能力。責任能力即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的能力。責任能力是行為能行在刑事法律關系中的表現形式,它與關於行為能力規定的精神是一致的。完全行為能力人即完全的責任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即限制行為能力人,而且無行為能力人則是無責任能力人。但值得注意的是,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的年齡在不同法律中的規定是不相同的。

二、法律關系的客體

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又稱權利客體、義務客體或權利客體。它是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聯系在一起的中介,沒有法律關系的客體作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關系。因此,客體是構成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備的一個要素。

成為法律關系客體應滿足下述三個條件:(1)必須是一種資源,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因而被認為具有價值。(2)必須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無代價地佔有利用。(3)必須具有可控制性,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為一定目的而加佔有和利用。

在現代社會中,同時符合上述三種條件的事物是非常多的,因此法律關系客體地數量和種類難以一一詳述,概括地講主要包括如下幾類:(1)物。法律上所說的物包括一切可以成為財產權利對象的自然人物和人造之物。(2)行為。在法律關系客體的意義上,行為指的是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作為或不作為。(3)智力成果。作為客體的智力成果指的是人們在智力活動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它是知識產權所指向的對象。(4)人身利益。包括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是人格權和身份權的客體。

三、法律關系的內容

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法律關系主體間在一定條件下依照法律或約定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人們之間利益的獲取或付出的狀態。

(一)權利和義務的概念

權利義務是一對表徵關系和狀態的范疇,是法學范疇體系中的最基本的范疇。從本質上看,權利是指法律保護的某種利益;從行為方式的角度看,它表現為要求權利相對人可以怎樣行為,必須怎樣行為或不得怎樣行為。

義務人指人們必須履行的某種責任,它表現為必須怎樣行為和不得怎樣行為兩種方式。在法律調整狀態下,權利是受法律保障的利益,其行為方式表現為意志和行為的自由。義務則是對法律所要求的意志和行為的限制,以及利益的付出。權利和義務是法律調整的特有機制,是法律行為區別於道德行為最明顯的標志,也是法律和法律關系內容的核心。

⑨ 經濟法律關系構成要素

經濟法律關系構成要素:

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構成,經濟法律關系也不例外。該三要素是經濟法律關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主體

經濟法律關系主體是經濟法律關系產生的先決條件,是客體的佔有者、使用者和行為的實踐者。主體是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承擔者,失去了主體就不存在權利這種可能性以及義務這種必要性轉化為現實權利義務的條件,因此也就談不上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

在我國,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以下幾類: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內部組織、自然人。

2、客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法律關系主體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沒有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活動就失去了意義,權利義務也就失去了目標。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有:有體物、經濟行為、智力成果、權利。

3、內容

經濟法律關系內容是經濟法律關系的實質和核心,是聯絡各主體、聯系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橋梁,直接體現了法律關系主體的要求和利益。只有主體、客體,不通過權利義務互相聯結,也不可能形成法律關系。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有其特殊性,除了一般的權利義務關系以外,還包括經濟法律關系的權力。

所以,經濟法律關系的三個要素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抽去其中任何一個就不能構成經濟法律關系,變更其中任何一個,也不再是原來的經濟法律關系。

(9)經濟法中物分為哪些擴展閱讀:

經濟法律關系作為許多法律關系的一種,除具有法律關系的一般特點之外,還有其本身的特徵。

1.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相統一的法律關系。經濟法調整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之間盡管有差別,但它們又是有機聯系,相互統一的,是統一在社會經濟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

2.經濟法律關系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的。任何法律關系都是以當事人之間一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內容。在經濟法律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則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否則不是經濟法律關系。這種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直接反映當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體現了經濟性。

3.經濟法律關系除法律規定允許採用口頭形式外,均應採用書面形式。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一般採用法定的書面形式來表示,以體現經濟法律關系的穩定性和嚴肅性,並作為將來可能發生爭議的處理依據。

⑩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什麼

經濟法律關系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相互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一般而言,經濟法律關系客體包括物、經濟行為和非物質財富三種基本形式。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即具有通常意義上的法律關系的客體的一般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具體體現在:

1.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必須是經濟法主體能夠控制、支配的事物。因此,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范圍是不同的。

2.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必須是國家經濟法律允許進入到經濟法律關系成為其客體的物或行為。

3.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應當是能夠直接體現一定的經濟效益或是可以藉以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的物或行為。

(10)經濟法中物分為哪些擴展閱讀:

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特徵:

一般而言,經濟法律關系客體包括物質的、精神的、行為的三種基本形式。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即具有通常意義上的法律關系的客體的一般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具體體現在

1.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必須是經濟法主體能夠控制、支配的事物。因此,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范圍是不同的。

2.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必須是國家經濟法律允許進入到經濟法律關系成為其客體的物或行為。

3.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應當是能夠直接體現一定的經濟效益或是可以藉以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的物或行為。

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網路

熱點內容
湘潭大學狗咬人事件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4-24 05:15:29 瀏覽:275
道德邊緣線 發布:2025-04-24 04:46:27 瀏覽:478
小額貸款公司有關法律 發布:2025-04-24 04:26:12 瀏覽:743
大連民用建築節能條例 發布:2025-04-24 04:09:42 瀏覽:777
沈陽法院查詢系統 發布:2025-04-24 04:00:47 瀏覽:719
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2018 發布:2025-04-24 03:47:12 瀏覽:133
上海高等法院 發布:2025-04-24 03:47:05 瀏覽:823
律師門戶網站 發布:2025-04-24 03:46:18 瀏覽:773
法律方面咨詢公司成立條件 發布:2025-04-24 03:40:02 瀏覽:101
南寧良慶法院 發布:2025-04-24 03:34:26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