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責任法與合同法有什麼區別
① 什麼是「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二者的區別有
在事實層面上,侵權責任是由侵權行為引起的,違約責任是由違約行為引起的;
但二者最主要的區別是請求權的基礎不同,侵權責任的請求權基礎是損害求償權,其直接來源於法律的規定,而違約責任的請求權基礎是合同權利,其直接來源於合同的約定。
基於這一主要區別,二者的具體區別表現為:
責任認定的標准以及抗辯事由不同;前者依據侵權責任法認定責任,確定抗辯事由,後者依據合同法及涉案合同認定責任和抗辯事由;
責任范圍不同:侵權責任僅及於現實損害的賠償,包括精神損害賠償;違約責任不僅及於現實損失還及於將來可得利益,不僅包括損害的賠償,還包括對違約人的懲罰;
責任承擔方式不同:侵權責任一般通過排除妨害、消除影響、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來承擔責任,其目的是消除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違約責任一般通過繼續履行合同、支付違約金等方式承擔責任,其目的是實現合同相對人的合同權利。
② 侵權責任法的歸責原則與合同法的歸責原則有什麼不同
侵權責任法歸責原則是關於侵權責任「歸責」的基本規則,即行為人因為何種事由被要求承擔責任。
歸責原則構建了侵權類型,即過錯責任、過錯推定責任、嚴格責任類型。歸責原則對應著侵權責任的基本分類。三種歸責原則對應了各種侵權責任的具體類型,它們在構成要件、免責事由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過錯責任、過錯推定和嚴格責任對行為人所強加的責任是有區別的,就行為人來說,嚴格責任最重,過錯推定次之,過錯責任最輕。對受害人的保護也不相同,從受害人的角度考慮,在責任的選擇上應選擇對其最為有利的責任。
合同法中的歸責即對法律責任之歸屬的確定,是確定行為人責任的根據和標准。
確定責任的時候,必須遵循一定的歸責原則,方可以正確的認定責任。在違約責任制度中,對當事人違約行為責任的追究,法律是以當事人的主觀過錯、違約後果或是其它作為判斷標准,正是違約責任歸責原則的旨意所在。
認定意義:
(1)能體現國家對違約行為立法政策的選擇。如嚴格責任在於合理補充債權人的損失,體現了維護非違約方利益,保障社會公平的旨趣;而過錯責品交易中所提倡的道德價值觀念相一致,採用過錯責任原則則能體現合同責任的懲罰和教育功能。
(2)理論意義。由於歸責原則所解決的是合同責任的責任根據或標准,它對違約責任制度的內容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歸責原則也就有其重要的理論意義,任何人對違約責任制度予以探討,都不可能迴避歸責原則問題。
(3)司法意義。司法人員正確掌握歸責原則,有利於從案件伊始判明非違約方有無證明違約方過錯的義務,從而正確司法。
(4)對當事人的意義。當事人明確自己案件適用何種歸責原則,利於收集有利於自己主張的證據,正確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提出合理的訴訟請求。
③ 合同法和侵權法哪個更體現普通法的精髓
兩法和適用范圍、調整對象、規范的側重面是不同的。如果涉及合同范圍的則合版同法更具權適格性與權威性,也是合同糾紛普遍適用的規律;如果要是涉及侵權責任范圍的則是侵權責任法更具適格性與權威性,也是侵權案件普遍適用的規律。
④ 侵權責任法與合同法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不同點在於:
合同法更重要在於規定一種事前的約束,尊重當事雙方的合意,具有較自由的合意約定性與嚴格的合同相對性,要求合同當事雙方應當依據合同約定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合同法為營造一種穩定、合理、正常的民事法律秩序,在規定違法情形的時候主要是規定為違約責任,承擔違約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主要是對於被侵權人受到不法侵害時的一種事後救濟,更主要體現在強制性的法律責任,有時候並不要求侵權方實際進行了過錯行為,而僅根據法律推定或規定即可(如過錯推定原則和無過錯原則中的侵權人並不一定進行了某種過錯行為)。在規定違法情形中,主要規定為侵權責任,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當然,具體研究起來兩者的區別和聯系能夠寫成一本書,但是就基本理解來說,知道上述幾點應該可以了。
⑤ 侵權行為法與合同法有哪些區別
不同點在於:
合同法更重要在於規定一種事前的約束,尊重當事雙版方的合意,具有較自由權的合意約定性與嚴格的合同相對性,要求合同當事雙方應當依據合同約定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合同法為營造一種穩定、合理、正常的民事法律秩序,在規定違法情形的時候主要是規定為違約責任,承擔違約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主要是對於被侵權人受到不法侵害時的一種事後救濟,更主要體現在強制性的法律責任,有時候並不要求侵權方實際進行了過錯行為,而僅根據法律推定或規定即可(如過錯推定原則和無過錯原則中的侵權人並不一定進行了某種過錯行為)。在規定違法情形中,主要規定為侵權責任,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當然,具體研究起來兩者的區別和聯系能夠寫成一本書,但是就基本理解來說,知道上述幾點應該可以了。
⑥ tort law and contract law 區別侵權法(tort law)和 合同法(contract law)的區別 急····
侵權法比合同法的范圍要寬的多。比如說A不小心用球砸到了B,B可以告A侵權,因為A的不小心(英國法),再比如,狗仔小報誹謗某明星,這個明星也可以告小報侵權。但是他們之間並沒有訂立合同。合同法只有在有效合同訂立之後,才能有法律效力,而合同雙方的義務也是在合同中的義務,但是受損失方也可以告造成損失方侵權……
總而言之,就是侵權法保護的權利是基本權利,和一般權利(基本法規定的權利),而合同法主要保護的是合同中規定雙方的權利。
⑦ 民事訴訟中合同法和侵權責任法可以出現在一起案件中嗎
民事訴訟中,民事糾紛的基礎事實可以產生不同性質的請求權,從而發生違回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答競合,也就是一起案件里同時涉及合同法與侵權責任法的請求。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發生請求權競合的,當事人起訴時只能選擇一種請求權進行訴訟,在法院開庭之前還可以進行變更。但選擇一種請求權,則意味著另一種請求權的放棄。
⑧ 對於醫療糾紛案件 一般可分為按侵權責任法和合同法起訴 說說兩者的不同
侵權是過錯責任,合同是違約責任,兩者都賠償邊走也不一樣,合同責任沒有精神損害撫慰金。
⑨ 侵權責任法與合同法賠償計算方式一樣嗎
法律分析:侵權是法定債權,基於合法權利受到損害而引起的糾紛,而合同是約定債權,基於合同約定引起的糾紛,他們是不同概念,所依據的法律不同,因此賠償計算方式也不一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