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親人還是仇人

社會與法親人還是仇人

發布時間: 2022-06-15 14:06:01

❶ 親戚之間,搞不好就成仇人,關系再近也別幫哪幾個忙

首先就是借錢給親戚,其次就是不摻和親戚的家務事,再一個就是親戚之間合作生意。正所謂「親兄弟明算賬」,更別說親戚之間了,凡是涉及到錢的事情,盡量別和親戚談。


因此,以上關於親戚的三件事最好別幫忙,稍不留神就會得罪對方,嚴重者最後反目成仇。

❷ 不管親人關系相處有多好,一旦開始看重「這個」,親人也會變仇人,為何

1

老黃最近一直在上火,嘴角的紅疙瘩特別醒目。

他上火的理由是當自己向親妹妹討要多年一直保管的退休金時,遭到了拒絕。不管他如何三番五次上門去跟妹妹要錢,妹妹每次都是鐵石心腸的回絕:沒錢!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來,老黃早年間在一家煤礦上班,該煤礦屬於國有資產,雖然之後諸多原因面臨倒閉,老黃也提前買斷工齡早早退休了。

仔細一想,老黃是從2005年退休的,一直到2018年共13年的時間,退休金一直是讓自己妹妹取錢保管。原因是,老黃的妻子2003年就去世了,退休之後自己身體不錯,一個人就去附近的城市打工,每個月拿退休金的任務也就交給了妹妹。歸根結底還是相信妹妹,而且妹妹也怕老黃把錢亂花,自己每個月取錢後如果他有需要也會隨時給他。

那既然如此,老黃向妹妹要錢合情合理,妹妹之前也是正常給錢,這次跟之前一樣就可以,為什麼堅持不給錢?

原因是,老黃找了一個後老伴,他77歲,後老伴58歲,相差19歲。老黃要跟後老伴結婚,於是,准備把自己「存」在妹妹那邊的退休金全部拿過來,妹妹不肯,理由非常直接:自己不相信未來的大嫂,害怕大哥上當受騙,最後人財兩空。

妹妹還表示,自己替哥哥保管退休金是為了給他養老用的,如果哥哥生病住院,自己第一時間過去照顧,該花多少錢就花多少錢。但是現在要把這個錢拿走,她擔心背後是新大嫂在搗鬼,教唆哥哥向自己要錢,不能給。

對於老黃,不管到什麼時候都不能走法律途徑,會讓親情關系越來越淡薄,而應該讓妹妹知道自己如今的生活感受,也讓對方明白自己找的後老伴並非會騙自己,拿出實際行動來證明,這樣可以打消妹妹的擔心,又可以考驗後老伴是否真心對自己。

所以,不管任何時候,親情很重要,別總站在自己角度,忘記別人的愛意。

❸ 我和嫂嫂一直關系不好這屬於仇人還是親人

我覺得肯定是親人啊,你們都是一個大家庭啊,不管你和嫂子是叔嫂關系還是姑嫂關系,你和嫂子關系不好都屬於家庭內部矛盾,你倆需要一輩子相處的,家和萬事興,你倆之間還是好好的溝通啊。

❹ 法律與人情孰重孰輕

當然是法律。一般來說是法不容情(迴避制度)。

❺ 借錢不還,親戚朋友們成為仇人怎麼辦

成為仇人也沒有辦法,因為借錢還錢天經地義,親兄弟還明算賬,更何況是親戚朋友。別人的錢也是血汗錢,不還錢就是不道德的行為,但是我覺得能忍就忍,如果不到萬不得已最好還是不要變成仇人。

❻ 不想親戚變仇人,關系再近也要遵守什麼原則嗎

不多管閑事,與人交往講究尺度,這樣就不會親戚變成仇人了。中國自古以來就很注重親戚之間的關系,因為以宗法制為紐帶,所以形成了宗族的制度。而這種制度下,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親戚”。可是在現代社會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很多所謂的親戚會變成仇人,老死不相往來。有親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還有本來很鐵的親戚,到了最後甚至還不如一個陌生人靠得住,這其實就是在交往的時候沒有拿捏住那個度,只要是拿捏住那個度,一般來說就不會反目成仇了。

七、學會拒絕

國人好面子,親戚提出來的請求,大家往往都不會拒絕的。但是這一點其實非常不好,久而久之,當你不再滿足或者沒有能力滿足他的時候,你就會被記恨上。所以,從最開始親戚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你就要直接拒絕掉,免得對方得寸進尺。

人際交往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們也是在不斷探索當中繼續前進。

❼ 為什麼我幫過的親人,都和我成為仇人了

你幫助過的親人都和你成為了仇人。這可能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可能是你幫的方法不對,或者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態度有問題。第二、就是這些你幫助過的這些親人,他們的貪心太大,不滿足於你對他的這點幫助。所以具體是何原因,你自己比對一下就知道了。

❽ 不想親戚變仇人,關系再近也要遵守哪幾個原則

在親戚遇到危難時當然要出手相助、慷慨解囊,但是如果是因為他好吃懶做、游手好閑,導致生活窮困時就堅決不幫。幫人可以不圖報答,但一定要讓對方能念你的好,我們都是普通人,做不到無私奉獻的精神。

❾ 為什麼很多親戚最終會成為「仇人」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親人應該是對我們最好的人,親人也是這個世上的一份思念,不管多遠都會去想念。可是隨著時間的流去,彷彿那份親情越來越淡,到最後不但沒有了親情的味道反而成了仇人,經常打對面都不說話,可是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親人之間的親情消失,互相仇視了呢。
總之,親人是對我們最好的人,雖然有些時候確實不能體現一個親人應該的行為,但是還是有那份親情在的。血脈之間也是有聯系的,所以什麼時候都不要鬧得太僵,以後見面的話還能夠好好的說話,不至於最後互相看到都“紅了眼”。相信溫暖的親情還是存在的,能夠經受住時間和生活考驗的親情也是最值得珍惜的。

❿ 佛教中我們與父母親人的關系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俱。

爾時,世尊引領大眾,直往南行,忽見路邊聚骨一堆。爾時,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

阿難合掌白言:「世尊!如來是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以何因緣,禮拜枯骨?」

佛告阿難:「汝等雖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廣。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

佛告阿難:「汝今將此一堆枯骨分做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輕。」

阿難白言:「世尊,男人在世,衫帶鞋帽,裝束嚴好,一望知為男子之身。女人在世,多塗脂粉,或薰蘭麝,如是裝飾,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死後,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認得。」

佛告阿難:「若是男子,在世之時,入於伽藍,聽講經律,禮拜三寶,念佛名號;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間女人,短於智力,易溺於情,生男育女,認為天職;每生一孩,賴乳養命,乳由血變,每孩飲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現黑色,其量亦輕。」

阿難聞語,痛割於心,垂淚悲泣,白言:「世尊!母之恩德,雲何報答?」

佛告阿難:「汝今諦聽,我當為汝,分別解說:母胎懷子,凡經十月,甚為辛苦。在母胎時,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將來,午消散去。母懷胎時,第二月中,恰如凝酥。母懷胎時,第三月中,猶如凝血。母懷胎時,第四月中,稍作人形。母懷胎時,第五月中,兒在母腹,生有五胞。何者為五?頭為一胞,兩肘兩膝,各為一胞,共成五胞。母懷胎時,第六月中,兒在母腹,六精齊開,何者為六?眼為一精,耳為二精,鼻為三精,口為四精,舌為五精,意為六精。母懷胎時,第七月中,兒在母腹,生成骨節,三百六十,及生毛乳,八萬四千。母懷胎時,第八月中,生出意智,以及九竅。母懷胎時,第九月中,兒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質,桃梨蒜果,五穀精華。其母身中,生臟向下,熟臟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聳出,山有三名,一號須彌,二號業山,三號血山。此設喻山,一度崩來,化為一條,母血凝成胎兒食料。母懷胎時,第十月中,孩兒全體一一完成,方乃降生。若是決為孝順之子,擎拳合掌,安詳出生,不損傷母,母無所苦。倘兒決為五逆之子,破損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骨,如千刀攪,又彷彿似萬刃攢心。如斯重苦,出生此兒,更分晰言,尚有十恩:

第一、 懷胎守護恩;第二、 臨產受苦恩;第三、 生子忘憂恩;第四、 咽苦吐甘恩;第五、 回干就濕恩;第六、 哺乳養育恩;第七、 洗濯不凈恩;第八、 遠行憶念恩;第九、 深加體恤恩;第十、 究竟憐愍恩。

第一、懷胎守護恩 頌曰

累劫因緣重,今來托母胎,月逾生五臟,七七六精開。

體重如山嶽,動止劫風災,羅衣都不掛,裝鏡惹塵埃。

第二、臨產受苦恩 頌曰

懷經十個月,難產將欲臨,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

難將惶怖述,愁淚滿胸襟,含悲告親族,惟懼死來侵。

第三、生子忘憂恩 頌曰

慈母生兒日,五臟總張開,身心俱悶絕,血流似屠羊。

生已聞兒健,歡喜倍加常,喜定悲還至,痛苦徹心腸。

第四、咽苦吐甘恩 頌曰

父母恩深重,顧憐沒失時,吐甘無稍息,咽苦不顰眉。

愛重情難忍,恩深復倍悲,但令孩兒飽,慈母不辭飢。

第五、回干就濕恩 頌曰

母願身投濕,將兒移就干,兩乳充飢渴,羅袖掩風寒。

恩連恆廢枕,寵弄才能歡,但令孩兒穩,慈母不求安。

第六、哺乳養育恩 頌曰

慈母像大地,嚴父配於天,覆載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憎無怒目,不嫌手足攣,誕腹親生子,終日惜兼憐。

第七、洗滌不凈恩 頌曰

本是芙蓉質,精神健且豐,眉分新柳碧,臉色奪蓮紅。

恩深摧玉貌,洗濯損盤龍,只為憐男女,慈母改顏容。

第八、遠行憶念恩 頌曰

死別誠難忍,生離實亦傷,子出關山外,母憶在他鄉。

日夜心相隨,流淚數千行,如猿泣愛子,寸寸斷肝腸。

第九、深加體恤恩 頌曰

父母恩情重,恩深報實難,子苦願代受,兒勞母不安。

聞道遠行去,憐兒夜卧寒,男女暫辛苦,長使母心酸。

第十、究竟憐愍恩 頌曰

父母恩深重,恩憐無歇時,起坐心相逐,近遙意與隨。

母年一百歲,長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

佛告阿難:「我觀眾生,雖紹人品,心行愚蒙,不思爹娘,有大恩德,不生恭敬,忘恩背義,無有仁慈,不孝不順。阿娘懷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擔,飲食不下,如長病人。月滿生時,受諸痛苦,須臾產出,恐已無常,如殺豬羊,血流遍地。受如是苦,生得兒身,咽苦吐甘,抱持養育,洗濯不凈,不憚劬勞,忍寒忍熱,不辭辛苦,干處兒卧,濕處母眠。三年之中,飲母白血,嬰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導禮義,婚嫁營謀,備求資業,攜荷艱辛,勤苦百倍,不言恩惠。

男女有病,父母驚憂,憂極生病,視同常事。子若病除,母病方愈。如斯養育,願早成人。及其長成,反為不孝。尊親與言,不知順從,應對無禮,惡眼相視。

欺凌伯叔,打罵兄弟,毀辱親情,無有禮義。雖曾從學,不遵范訓,父母教令,多不依從,兄弟共言,每相違戾。出入來往,不啟尊堂,言行高傲,擅意為事。父母訓罰,伯叔語非,童幼憐愍,尊人遮護,漸漸成長,狠戾不調,不伏虧違,反生嗔恨。棄諸親友,朋附惡人,習久成性,認非為是。或被人誘,逃往他鄉,違背爹娘,離家別眷。或因經紀,或為政行,荏苒因循,便為婚娶,由斯留礙,久不還家。或在他鄉,不能謹慎,被人謀害,橫事鉤牽,枉被刑責,牢獄枷鎖。或遭病患,厄難縈纏,囚苦飢羸,無人看待,被人嫌賤,委棄街衢。因此命終,無人救治,膨脹爛壞,日暴風吹,白骨飄零。寄他鄉土,便與親族,歡會長乖,違背慈恩,不知二老,永懷憂念,或因啼泣,眼暗目盲;或因悲哀,氣咽成病;或緣憶子,衰變死亡,作鬼抱魂,不曾割捨。

或復聞子,不崇學業,朋逐異端,無賴粗頑,好習無益,鬥打竊盜,觸犯鄉閭,飲酒樗蒲,奸非過失,帶累兄弟,惱亂爹娘,晨去暮還,不問尊親,動止寒溫,晦朔朝暮,永乖扶侍,安床薦枕,並不知聞,參問起居,從此間斷,父母年邁,形貌衰羸,羞恥見人,忍受欺抑。

或有父孤母寡,獨守空堂,猶若客人,寄居他舍,寒凍飢渴,曾不知聞。晝夜常啼,自嗟自嘆,應奉甘旨,供養尊親。若輩妄人,了無是事,每作羞慚,畏人怪笑。

或持財食,供養妻兒,忘厥疲勞,無避羞恥;妻妾約束,每事依從,尊長嗔呵,全無畏懼。

或復是女,適配他人,未嫁之時,咸皆孝順;婚嫁已訖,不孝遂增。父母微嗔,即生怨恨;夫婿打罵,忍受甘心,異姓他宗,情深眷重,自家骨肉,卻以為疏。或隨夫婿,外郡他鄉,離別爹娘,無心戀慕,斷絕消息,音信不通,遂使爹娘,懸腸掛肚,刻不能安,宛若倒懸,每思見面,如渴思漿,慈念後人,無有休息。

父母恩德,無量無邊,不孝之愆,卒難陳報。」

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重恩,舉身投地,捶胸自撲,身毛孔中,悉皆流血,悶絕躄地,良久乃蘇,高聲唱言:「苦哉,苦哉!痛哉,痛哉!我等今者深是罪人,從來未覺,冥若夜遊,今悟知非,心膽俱碎,惟願世尊哀愍救援,雲何報得父母深恩?」

爾時,如來即以八種深重梵音,告諸大眾:「汝等當知,我今為汝分別解說: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決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飢饉劫,為於爹娘,盡其己身,臠割碎壞,猶如微塵,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手執利刀,剜其眼睛,獻於如來,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辭痛苦,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百千刀戟,一時刺身,於自身中,左右出入,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打骨出髓,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吞熱鐵丸,經百千劫,遍身焦爛,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恩德,垂淚悲泣,痛割於心,諦思無計,同發聲言,深生慚愧,共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深是罪人,雲何報得父母深恩?」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得名為孝順之子;不做此行,是地獄人。」

佛告阿難:「不孝之人,身壞命終,墮於阿鼻無間地獄。此大地獄,縱廣八萬由旬,四面鐵城,周圍羅網。其地亦鐵,盛火洞然,猛烈火燒,雷奔電爍。烊銅鐵汁,澆灌罪人,銅狗鐵蛇,恆吐煙火,焚燒煮炙,脂膏焦燃,苦痛哀哉,難堪難忍,鉤竿槍槊,鐵鏘鐵串,鐵槌鐵戟,劍樹刀輪,如雨如雲,空中而下,或斬或刺,苦罰罪人,歷劫受殃,無時暫歇,又令更入余諸地獄,頭戴火盆,鐵車碾身,縱橫駛過,腸肚分裂,骨肉焦爛,一日之中,千生萬死。受如是苦,皆因前身五逆不孝,故獲斯罪。」

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恩德,垂淚悲泣,告於如來:「我等今者,雲何報得父母深恩?」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造此經典,是真報得父母恩也。能造一卷,得見一佛;能造十卷,得見十佛;能造百卷,得見百佛;能造千卷,得見千佛;能造萬卷,得見萬佛。是等善人,造經力故,是諸佛等,常來慈護,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諸快樂,離地獄苦。」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天、龍、夜叉、乾闥婆、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眾聞佛所言,身毛皆豎,悲泣哽咽,不能自裁,各發願言:我等從今盡未來際,寧碎此身猶如微塵,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鐵鉤拔出其舌,長有由旬,鐵犁耕之,血流成河,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百千刀輪,於自身中,自由出入,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鐵網周匝纏身,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銼碓斬碎其身,百千萬段,皮肉筋骨悉皆零落,經百千劫,終不違於如來聖教。」

爾時,阿難從於坐中安詳而起,白佛言:「世尊,此經當何名之?雲何奉持?」

佛告阿難:「此經名為父母恩重難報經,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爾時,大眾、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退。

熱點內容
新民法律師 發布:2025-04-23 16:04:25 瀏覽:615
程偉律師 發布:2025-04-23 16:04:17 瀏覽:320
法院貫徹民法典 發布:2025-04-23 16:04:16 瀏覽:993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519條 發布:2025-04-23 16:01:51 瀏覽:278
普通檯球玩法規則 發布:2025-04-23 15:56:48 瀏覽:677
婚姻法工作制度 發布:2025-04-23 15:48:26 瀏覽:426
湖南師范大學法律碩士錄取線 發布:2025-04-23 15:43:07 瀏覽:175
深圳勞動局法律咨詢 發布:2025-04-23 15:40:19 瀏覽:918
法律責任歸責的原則有法理學 發布:2025-04-23 15:32:07 瀏覽:805
法院判無罪檢察院 發布:2025-04-23 15:31:09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