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法和經濟法一起考
❶ 稅法和經濟法一起考好嗎
經濟法和稅法兩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屬於經濟法范疇,但是稅法不屬於注會經濟法范疇。而且稅法考慮的是實體如何征稅,經濟法考慮的是法律關系,研究的是不同的方面和層次,兩者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什麼聯系。不過兩個科目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很簡單,對於比較畏懼注會的考生來說可以拿來練手,先建立自信。等專業知識比較扎實,可以融會貫通再考慮攻克其他幾門。祝你成功!
各科目關系及總體規劃如下:
首先稅法和經濟法是比較簡單的科目,剩餘的四科是相對比較復雜的科目,這個是公認的。不過並不是高不可攀,很多人問學習財管是不是需要高數的基礎?其實大可不必,只要有初中水平就足夠了。財管中很多公式的模型推導都很復雜,很多人把財管當成高數來學習,恨不得每個公式的來龍去脈都搞清楚。其實也沒有必要,公式不用管它是怎麼來的,我們只需要知道是怎麼用的就可以。那麼怎麼去記憶公式?首先是從整體上理解,每個公式的整體都是表明了一個意思的,比如說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基礎就是無風險利率,然後加上風險溢價,至於各個部分怎麼計算,再深入公式的細節看,你會發現公式已經簡化到很容易理解的地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分層次理解和掌握,像庖丁解牛一樣,從細節入手。
其次注會如果注意科目的循序漸進和時間分配,那麼難度並不大。比方說要學習好財管,就需要有會計和稅法的基礎,而要學習好會計又需要稅法的鋪墊,因此合理的學習順序是先了解稅法的基本內容和處理原則,然後才能學習好會計,進而學習好財管。對於審計來說,首先要有會計基礎,然後要有內部控制的相關知識,那麼建議看看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這本書。而從報考的整體計劃上看,第一個梯隊適合第一年報考,審計梯隊適合第二年報考,會計和審計一起報考的思路有一定參考性,但是並不是唯一的,注意難度上兩年要分配好,另外知識層次上做好准備。因此循序漸進和水到渠成能夠最大程度降低注會專業學習的難度。
❷ 2020年注會一年考三科搭配建議:會計+稅法+經濟法
會計+稅法+經濟法科目搭配建議
學習難易程度:會計:★★★★★ 稅法:★★★★ 經濟法:★★★
搭配適合人群:會計+稅法+經濟法組合報考適合基礎較弱、有一定的學習時間、偏向記憶型的考生選擇。
備考周期:建議至少保證4-5個月的備考時間,最晚也要在5月開始學習。
科目特點
會計:
會計是注冊會計師考試6科考試科目中的基礎學科,是學好其他幾門科目的基礎,也是在注會考試中相對較難的科目。大家在學習會計的過程中要以“理解”為主,因為會計考試覆蓋面比較廣,只要列入大綱的內容都是考試的考查內容,這就要求大家要全面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內容;另外,由於會計內容綜合性較強,考試比較重視考生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實際應用以及職業判斷能力,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用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理解運用。
稅法:
稅法是一門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大量記憶的科目,並且,這門科目還要求考生擁有一定的計算能力。這門科目的主要特點就是知識點瑣碎,所以稅法又有“碎法”之稱。稅法內容考查內容比較全面,既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點扎實掌握,又對考生的理解和運用提出要求。所以需要考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全面掌握知識點、把握重要知識點內容。稅法的重點集中在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這幾章。盡管這幾章是考試的重點,但是其他小稅種在客觀題考查中也會經常出現,學習時也是不能忽視。
經濟法:
經濟法科目與其他幾門科目相比較,重點還是比較突出的。考試重要考點主要集中在合同法、公司法、證券法、物權法、破產法、票據等章節。經濟法有大量的法條內容需要考生們記憶,但是切記不要死記硬背。由於經濟法的考點多知識碎,需要建立知識體系,所以,考生們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經濟法的應用性較強,雖然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但在考試中還是體現在具體的案例上。所以,我們在學習時也要進行一定程度的練習,學會分析案例,熟悉做題步驟。
搭配理由及學習建議
搭配理由:
俗話說財稅不分家,會計和稅法在注會6科當中,是聯系最緊密的。如購建固定資產、銷售購買貨物等會計核算涉及稅法中增值稅的知識,會計所得稅一章納稅調整的內容與稅法的企業所得稅關聯性很大。而對於會計知識的積累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去學習稅法。如果沒有一定的會計基礎,上來就直接學稅法,在學習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這些重點稅種時,在理解上會有一定的難度。青藤小編建議先學習前兩個科目,在最後1個多月沖刺一下經濟法,保二爭三是最合適不過的方法。
正是因為會計與稅法兩者內容的高相關性,同時備考的話有利於兩個科目之間的學習和互相促進。而且,一般在求職要求中,會計和稅法再加上經濟法三個科目適用面最廣,通過這三個科目後求職往往會能夠增強職場競爭力。
學習建議:
1、會計第一輪學習(5月-6月中旬)
兩科備考,建議先學習會計,在6月底之前要完成會計的成第一輪學習。
第一輪要求考生將會計基礎知識及教材例題掌握到60%,簡單的知識點熟練掌握,難點要先有一定的了解;這個階段建議配合青藤注會基礎班或者基礎精講班,認真聽每章的課程講解,將基礎夯實。
2、會計第二輪+稅法第一輪(6月下旬-8月中旬)
會計第二輪學習建議逐章擊破,建議配合青藤注會圖書或教材,先將青藤注會圖書每章前面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或者將教材通讀一遍,然後配套做青藤注會圖書每章的章節練習。在做完練習後配合聽習題班的講解,掌握解題技巧。第二輪要保證能夠將知識點內容掌握70%-80%,主觀題能獨立做下來。
稅法第一輪備考復習,要將稅法基礎知識、稅目稅率及教材例題掌握到60%,簡單的知識點熟練掌握,學完一章將每章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在這個階段建議配合青藤注會基礎班或者基礎精講班,認真聽每章的課程講解,聽完一章配套做青藤注會圖書的章節練習。
3、會計第三輪+稅法第二輪+經濟法沖刺(8月下旬到考試)
本階段會計、稅法建議結合逆襲提分班做最後的查漏補缺;每天要多做題,模擬考試環境,提前適應考試環境;稅法每天抽時間熟悉前面總結的重點內容,學習習題班並掌握做題技巧,做好考前沖刺。經濟法配合基礎班夯實基礎,聽完一章內容配套做一章青藤注會圖書的練習。
另外,在這個階段要注重機考練習,可以每天在青藤的機考系統中做些習題,培養自己對機考的熟悉程度,盡快幫助自己適應機考環境。
學習時間:
建議學習會計科目的時間占總學習時間的50%左右;稅法佔總學習時間的30%左右;經濟法佔20%左右。具體時間安排考生們還要結合自己對科目的熟悉程度進行合理安排。
更多注冊會計師考試資訊、備考經驗、每日習題等,小編都會及時進行更新,請大家關注起來。
❸ 如何同時備考注冊會計師稅法和經濟法
【導讀】注冊會計師考試規則是年過6科,所以必然有一年是要備考兩科呢?因此很多考生在科目搭配上選擇稅法和經濟法一起考,那麼如何同時備考注冊會計師考試稅法和經濟法?我們接著往下看。
經濟法應該怎樣學?
經濟法是超然獨立的科目,是注會考試的遭遇戰。
經濟法最簡單,但是通過難度也是有的。
傳統上認為經濟法是最不受考生重視的科目,但這其實是一個誤區,經濟法簡單只是相對的,看每年的通過率就知道了,經濟法並不比其他科目通過率高多少,再加上科目簡單報考基數大的因素,經濟法和其他科目幾乎處於平等的地位了。
感覺簡單是好事,但不重視是不對的。
學習經濟法注重在理解法理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沒有理解就死記硬背,這樣的方法很浪費學習時間。
另外,學習時要注意關鍵詞的記憶,如數字、時間、比例等。經濟法建議復習時間在15天-30天左右,越靠近考試時間約好,因為你越早准備會在考試前發現,之前復習的全都忘記了,一定要注意,該掌握的不可偷懶。
稅法應該怎樣學?
稅法是基礎中的基礎,是注會的局部大仗。
稅法內容可以促進會計的學習,但是重點學習應該放在會計之後;單從學習上來說,稅法相對於CPA其他五門來說,既要記憶理解相關法條,又要結合運用計算,不像經濟法偏重記憶,財管偏重運算。
從考試命題的趨勢來說,新制度考試側重全面考核、重點突出、綜合運用的難度較以往有所降低。
舊制度考試時代,稅法考試往往運算量很大,導致CPA考試時間不夠用。
新制度時代盡管難度有所降低,但稅法考試題量仍然不少,相當考驗考生做題的熟練程度。
稅法題量大,要求考生計算速度塊,數量掌握公式和運算工具,但稅法也是可以速成的,就是原理懂了之後大量練習、練習、練習!
切記:稅法計算題分多步驟,第一步不要錯,不然全盤皆輸。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發布的關於如何同時備考注冊會計師稅法和經濟法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對於注冊會計師考試,我覺得是沒有訣竅和捷徑的,無非就是認真看書,認真學習,要沉下心去學才行。
❹ 注冊會計師考試,經濟法、稅法和審計一起考怎麼樣
你好,如果你學習能力幹得上,可以試試,不過學習量比較大。否專則,可以先報考屬經濟法和稅法,因為這兩科聯系比較大,也相對簡單。不過後期考別的科目可能就得更多花時間了。報考容易,但每天堅持看書、完成規定的任務就難了,重在堅持!
希望有所幫助。
❺ 2020年注會一年考四科搭配建議: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
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科目搭配建議
學習難易程度:會計:★★★★★ 審計:★★★★☆ 稅法:★★★★ 經濟法:★★★
搭配適合人群: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組合報考適合有一定基礎,學習時間非常充裕,偏記憶型學習的考生選擇。
備考周期:建議至少要保證6-7個月的備考時間,最晚也要在4中旬開始學習。
科目特點
會計:
會計是注會6科當中的基礎學科,它是學好其他幾科的基礎,也是在注會考試中相對較難的科目。大家在學習會計過程中要以“理解”為主,因為會計考試覆蓋面比較廣,只要列入大綱的內容都是考試的考查范圍,這就要求大家要全面掌握教材上的內容;另外,因為會計內容綜合性較強,考試比較重視考生對知識的理解、實際應用以及職業判斷能力,所以在學習的時候要學會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理解運用。
審計:
審計這門科目的內容晦澀艱深,非常抽象,需要考生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審計主要講的就是實際審計業務的流程,這時候如果你做過審計工作肯定學習起來相對輕鬆些,但是大部分考生都沒有相關的審計經驗。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不要死記硬背,一定要理解,培養全局觀,把審計的各個環節聯系在一起去理解,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學習。學習時可以結合案例情景代入,想像自己正在進行一次審計工作。在這次“審計”中,要走哪些審計流程,用什麼樣的審計方法,注意哪些細節。這樣的情景代入,考生能更好的理解、運用知識點。
稅法:
稅法是一門在理解的基礎上需要大量記憶的科目,並且要求你有一定的計算能力。這門科目的主要特點就是知識點瑣碎,所以稅法又有“碎法”之稱。稅法內容考查內容比較全面,既考核考生基礎知識的扎實程度,又對考生的理解和運用提出要求。所以需要考生在學習的時候要全面掌握知識點,把握重要知識點。稅法的重點集中在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這幾章。盡管這幾章是考試的重點,但是其他小稅種在客觀題考查中經常出現,學習時也不能忽視。
經濟法:
經濟法科目相對來說重點還是比較突出的,重要考點主要集中在合同法、公司法、證券法、物權法、破產法、票據等章節。經濟法雖然有大量的法條需要我們記憶,但是切記不要死記硬背,因為經濟法的考點多知識碎,需要我們建立知識體系,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經濟法的應用性較強,雖然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但應用於考試還是體現在具體的案例上,所以我們在學習時也要進行一定量的練習,學會分析案例,熟悉做題步驟。
搭配理由及學習建議
搭配理由:
審計按照新的會計准則重編後,基本的審計理論還是審計實務都是和會計知識緊密相關的,學習審計需要有一定的會計基礎,只有把審計與會計相關知識結合起來共同學習、融會貫通,才能真正學會審計。會計與稅法關系最密切,會計知識的積累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去學習稅法。會計和稅法、審計一起學習不僅可以節約時間還可以達到1+1>2的效果。會計、審計和稅法、經濟法都是偏記憶型的科目,這個搭配特別適合偏文科,記憶力比較好的考生選擇。
學習建議:
1、會計第一輪學習(4月中旬-5月中旬)
會計第一輪要求將基礎知識及教材例題掌握到60%,簡單的知識點的熟練掌握,難點要先有一定的了解。這個階段建議配合青藤注會基礎精講班,認真聽每章的課程講解,將基礎打扎實。
2、會計第二輪+審計第一輪(5月下旬-6月中旬)
會計第二輪學習建議逐章擊破,建議配合青藤注會圖書或教材,先將青藤注會圖書每章前面的重點總結或者教材通讀一遍,然後配套做青藤注會圖書每章的章節練習。做完後配合去聽習題班的講解,掌握解題技巧。第二輪要保證能將知識點掌握到70%-80%,主觀題能獨立做下來。
審計第一輪,建議配合青藤基礎精講班,認真聽每章的課程講解,每聽完一章配套做青藤注會圖書的章節練習。要將戰略基礎知識及教材例題掌握到60%,簡單的知識點的熟練掌握,學完一章將每章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
3、審計第二輪+稅法第一輪(6月下旬-7月)
審計第二輪學習建議配合去聽習題班的講解,掌握解題技巧。第二輪要保證能將知識點掌握到70%-80%,主觀題能獨立做下來。
稅法第一輪,配合青藤注會基礎精講班,聽完一章配套做青藤注會圖書的章節練習。要將基礎知識及教材例題掌握到60%,簡單的知識點的熟練掌握,學完一章將每章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
4、稅法第二輪+經濟法第一輪(8月-9月上旬)
稅法第二輪學習建議配合去聽習題班的講解,掌握解題技巧,總結每章的公式。第二輪要保證能將知識點掌握到70%-80%,主觀題能獨立做下來。
經濟法第一輪,要配合基礎精講班學習,聽完一章配套做青藤注會圖書的章節練習。將基礎知識及教材例題掌握到60%,簡單的知識點的熟練掌握,學完一章將每章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
5、考前沖刺(9月下旬-考試)
本階段建議結合逆襲提分班做最後的查漏補缺;配合真題班反復研讀真題,每天要多做題,模擬考試環境,提前適應考試。
另外這個階段要注重機考的練習,可以每天在青藤的機考系統中做些習題,培養自己對機考的熟悉程度,盡快幫助自己適應機考環境。
學習時間:
建議會計占總學習時間的35%左右;審計占總學習時間的30%左右;稅法佔總學習時間的20%左右;經濟法佔總學習時間的15%左右。當然具體時間安排還要結合自己對科目的熟悉程度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更多注冊會計師考試資訊、備考經驗、每日習題等,小編都會及時進行更新,請大家持續關注起來,祝願各位考生順利通過考試。
❻ 會計、經濟法、稅法、財管4門搭配報考CPA怎樣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注冊會計師科目搭配建議:
1、會計、審計、財管最好不要同一年報考
注會新制度考試中,專業階段比較有難度的就是會計、審計和財管三個科目,其中會計和審計以難度著稱,財管以計算量著稱。財管和審計都需要有會計基礎,但是審計和財管也都需要筆記長時間的理解和思考,因此無形中考試周期會增加,所以建議第一次報考注會的考生不要三科全報,會計和財管組合最優,其次是會計和審計。
2、稅法、經濟法、風險管理不建議單獨報
稅法和經濟法是難度比較低的科目,但是他們的性質屬於難度搭配,第一次考的最好不要只報這兩科。因為難度比較低,報考的人會比較多,通過的難度其實是比較大的,簡單的科目反而會影響對考試的信心。因此建議應該難易搭配的方式報考,同時考慮科目之間的聯系。
3、可以選擇的報考方案
會計、審計和稅法主要考慮到會計和審計的聯系以及會計與稅法的聯系,但是難度較高;建議保證會計和稅法通過,審計做好第二年通過的打算。
會計、財管和風險管理主要考慮到財管和風險管理難度要低,而且聯系緊密,且會計能為財管打基礎;優先保證會計和財管的通過。
會計、財管和稅法主要考慮到財管能夠提前學習,會計和稅法聯系緊密,且能共同促進財管的學習;優先保證會計和稅法通過。
會計、稅法和經濟法主要考慮到難度問題,難度比較偏低,會計和稅法聯系緊密,經濟法難度也不大;優先保證會計和稅法通過。
注冊會計師考試報名條件之一就是: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也就是必須要大學畢業才能報考。新制度就是 6+1——會計、審計、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稅法、經濟法+綜合;前六門必須在五年內完成。綜合在前面通過後五年內完成。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更多注冊會計師關於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❼ CLA復習時間不足可以先考稅法和經濟法嗎
可用。
可用先考稅法,再考經濟法,稅法,出題有針對性,計算題都出稅種,計算稅率,分值比例較高,所以可以先考稅法。
❽ 求高人建議:第一次考CPA。是會計+稅法+經濟法,還是財管+稅法+經濟法呢
cpa初次報考要選擇先考什麼科目是一件很重要又很糾結的事。
初次報考,那就跟綜合考試沒什麼關系了,要先通過六科專業考試,分別是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稅法。那麼問題來了,六科專業考試要一起考嗎?還是先考哪幾科呢?
首先,注會專業六科一起考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當然,除非你是學霸,你有很多的時間來復習這六科科目,你對注會專業知識已經學習得差不多了,而且基本都能弄懂。另外,一次考一科也是不明智的選擇,既費時間又不容易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因此,沒有優先條件的情況下,先易後難再易,是比較好的安排。
1、會計一定要先考。這相當於是基礎學科,涉及到很多的知識點,也為後面幾科的備考打好基石。
2、稅法和經濟法可以選擇和會計一起考。法律的東西,無非就是背背背,理解上也是不難的,既涉及到會計的內容,又不是完全承接會計的知識。而且在復習稅法和經濟法的時候,還可以鞏固一下會計的基礎知識。
3、審計建議單獨一次考。審計是注會考試中比較難的一科,有過審計工作經驗的考生相對來說還比較好把握,對於沒有接觸過審計工作的考生們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要花費很多很多的時間去消化掌握。並且審計是基於會計基礎上的,所以審計和會計一起備考並不現實,最好就是先復習考完會計,再去考審計。
4、財務管理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可以一起考。這兩科都是管理范疇的,財務主要是計算,各種計算,記好公式是關鍵,把公式理解透了記熟了其實也不是很難。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主要就是背,和上面稅法經濟法一樣,就是靠的記憶力,因此難度不大。
綜上所述,最佳報考順序為:
一、會計、稅法、經濟法(基礎且比較簡單,給自己點信心)
二、審計(較難,獨立復習增加通過幾率)
三、財務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稍微簡單,讓自己最後能輕松一點)
當然如果覺得分三次報考時間跨度太長的話,可以把最後兩科往上挪,財務管理放到第一批,公司管理和審計一起。
這是一般人的安排,具體的話,如果你已經學過了中級財管和會計基礎,那麼,會計和財管當然要放在第一次考,尤其是會計,是後面審計科目的基礎,一定要第一次考。因此可參考「會計+稅法+經濟法」,或者「會計+稅法+經濟法+財管」。
❾ 2020年注會一年考四科搭配建議:財管+稅法+經濟法+戰略
財管+稅法+經濟法+戰略科目搭配建議
學習難易程度:財管:★★★★ 稅法:★★★★ 經濟法:★★★ 戰略:★★★
搭配適合人群:財管+稅法+經濟法+戰略組合報考適基礎較弱,學習時間相對充裕,偏記憶類的考生選擇。
備考周期:建議至少要保證5-6個月的備考時間,最晚也要在5月開始學習。
科目特點
財管:
公式多、計算量大是財管科目的特點。有些公式大同小異。它更像理科,僅僅依靠單純記憶是不夠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財管不僅包括基本的財務報表分析,還涉及到資本結構、投資分析、籌資融資方式,甚至還有期權理論及應用。考生在備考中要善於總結公式,多做經典題,反復練習。實際上,在注冊會計師考試的考場上,想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把財管的所有試題都做完,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所以,我們平時備考的過程中一定要勤加練習,在保證准確性的前提下提高做題的速度。
稅法:
稅法是一門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大量記憶的科目,稅法還要求你擁有一定的計算能力。這門科目的主要特點就是知識點瑣碎,所以稅法又有“碎法”之稱。稅法內容考查內容比較全面,既考核考生基礎知識的扎實程度,又對考生的理解和運用提出一定的要求。所以需要考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全面掌握知識點,把握重要知識點內容。稅法的重點集中在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這幾章。盡管這幾章是考試的重點,但是其他小稅種在客觀題考查中經常出現,學習時也不能忽視。
經濟法:
經濟法科目與其他科目相比,重點內容還是比較突出的。重要考點主要集中在合同法、公司法、證券法、物權法、破產法、票據等章節。經濟法有大量的法條需要我們記憶,考生們切記不要死機硬背,因為經濟法的考點多、知識碎,需要我們建立知識體系,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經濟法的應用性較強,雖然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但應用於考試還是體現在具體的案例上,所以我們在學習時也要進行一定量的練習,學會分析案例,熟悉做題步驟。
戰略: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這門科目,涉及到的知識體系涵蓋企業戰略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等多學科的知識體系,對考生的知識體系全面性有較高的要求。考生應用理論聯系實踐的方法,及以提高理解力和分析能力為前提來進行備考學習。建議大家把教材分成兩部分來學習:第一部分就是前四章關於戰略的內容,按照戰略分析、戰略選擇、戰略實施的順序來掌握;後面幾章按照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統的介紹來掌握。建議大家先從教材入手,梳理出整個學習的框架,然後順著架構去填充知識點內容。
搭配理由及學習建議
搭配理由:
財管和戰略的關系最為密切,而且戰略中有財管中的計算,財管中的長期計劃是以戰略計劃為起點。學好財管可以更好理解戰略里涉及到財務戰略的內容,而培養戰略思維有助於把握財管整體框架。稅法或經濟法主要用來調節整體考試搭配難度。既考慮到財管與戰略的關聯度,又考慮了整體的難度,屬於四科搭配中難度相對較低的,特別適合基礎一般的考生。
學習建議:
1、財管第一輪學習(5月)
財管第一輪要求將基礎知識及教材例題掌握到60%,簡單的知識點的熟練掌握,難點要先有一定的了解。這個階段建議配合青藤注會基礎精講班,認真聽每章的課程講解,將基礎打扎實,然後配套做青藤注會圖書每章的章節練習。
2、財管第二輪+稅法第一輪(6月-7月中旬)
財管第二輪學習建議逐章擊破,建議配合青藤注會圖書或教材,先將青藤注會圖書每章前面的重點總結或者教材通讀一遍,配合去聽習題班的講解,掌握解題技巧。第二輪要保證能將知識點掌握到70%-80%,主觀題能獨立做下來。
稅法第一輪,要將稅法基礎知識及教材例題掌握到60%,簡單的知識點的熟練掌握,學完一章將每章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這個階段建議配合青藤注會基礎精講班,認真聽每章的課程講解,聽完一章配套做青藤注會圖書的章節練習。
3、稅法第二輪+經濟法第一輪(7月中旬-8月中旬)
稅法第二輪學習建議配合去聽習題班的講解,掌握解題技巧。第二輪要保證能將知識點掌握到70%-80%,主觀題能獨立做下來。
經濟法第一輪,要將基礎知識及教材例題掌握到60%,簡單的知識點的熟練掌握,學完一章將每章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這個階段建議配合青藤注會基礎精講班,認真聽每章的課程講解。
4、經濟法第二輪+戰略第一輪(8月下旬-9月中旬)
經濟法第二輪學習建議配合去聽習題班的講解,掌握解題技巧。第二輪要保證能將知識點掌握到70%-80%,主觀題能獨立做下來。
戰略第一輪,要將基礎知識及教材例題掌握到60%,簡單的知識點的熟練掌握,學完一章將每章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這個階段建議配合青藤注會基礎精講班,認真聽每章的課程講解。
5、考前沖刺(9月下旬-考試)
本階段建議結合逆襲提分班做最後的查漏補缺;配合真題班反復研讀真題,每天要多做題,模擬考試環境,提前適應考試。
另外這個階段要注重機考的練習,可以每天在青藤的機考系統中做些習題,培養自己對機考的熟悉程度,盡快幫助自己適應機考環境。
學習時間:
建議財管占總學習時間的40%左右;稅法佔總學習時間的25%左右;經濟法佔總學習時間的20%左右;戰略占總學習時間的15%左右。當然具體時間安排還要結合考生對科目的熟悉程度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更多注冊會計師考試資訊、備考經驗、每日習題等,小編都會及時進行更新,請大家持續關注起來,祝願各位考生順利通過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