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如何看待合同法第73條

如何看待合同法第73條

發布時間: 2022-06-15 22:48:15

① 對債務的履行具有法律上厲害關系的第三人,享有代為清償請求權。 怎麼理解呢麻煩了!

《合來同法》第73條規定:「因債務源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② 中和人民共和國民合同法第七十三條是什麼內容

  • 第一百一十一來條 人民法院源對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起訴,必須受理;對下列起訴,分別情

  • 形,予以處理:(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糾紛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

  • 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 (五)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

  • 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

  • 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 刑法

  • 第三百一十三條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③ 怎麼理解合同法規定的撤銷權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

比如你享有債權100萬元,債務人對第三人享有200萬元債權。根據《合同法》第73條代位權的規定,你對第三人只能提起100萬元的代位權訴訟。

④ 合同法73條 保單

大膽買保險吧,因為法律會保護你:
《保險法》第34條規定,保單是不被查封,罰沒的財產!
《稅法》第4條,保險不需納稅且不能隨意抵押!
《公司法》89條,人壽保險公司不能破產及解散
婚姻法》18條,購買人壽保險屬於個人財產!
《保險法》61條,保單是不存在爭議的財產分配!
《合同法》73條,保險收益保險金不用於抵債!保護你!

想了解更多的保險知識,可以進入 >> 「多保魚講保險」進行免費咨詢!

⑤ 債權人的代位權怎麼理解請舉例說明。

債權人的代位權是指當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對第三人享有的權利,以致影響債權人債權的實現時,債權人為了保全自己的債權,可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之權利。

我國《合同法》第73條明確規定了債權人之代位權:「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承擔。」

比如A欠B一萬, B欠C一萬,債務都已經到期,B說沒錢還C,但是又不向A索要A欠他的一萬, 這時C就可以直接向A要求:欠B的一萬直接支付給自己,不用支付給B了。

(5)如何看待合同法第73條擴展閱讀:

結合我國民法的權利類型,以下權利可以成為債權人代位權的標的:

1、債權:包括合同債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無因管理所生之債權、侵權行為產生之債權等;

2、物權:如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

3、形成權:如選擇之債的選擇權、買回權、低銷權等;

4、代位權:如果債務人本人作為第三人的債權人享有代位權,但怠於行使該權利,從而危及債權人債權實現時,同樣該代位權也可以成為債權人代位權的標的;

5、訴訟法上的權利或公法上的權利:如中斷訴訟時效的權利、代位提起訴訟的權利、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和各種登記請求權等。

⑥ 請具體解釋<<合同法>>第73條的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一)第11條規定:"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二)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三)債務人的債權已經到期;(四)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可見,代位權的行使應符合如下要件:
第一,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必須合法、確定,且必須已屆清償期。所謂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是指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必須有合法的債權債務的存在,如果債權人對債務人不享有合法的債權,當然代位權不存在合法的基礎。所謂債權必須確定,是指債務人對於債權的存在以及內容並沒有異議,或者該債權是經過了法院和仲裁機構裁判後所確定的債權。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債權必須到期,債權人才能主張代位權。這一點是代位權與撤銷權在構成要件上的區別所在。在代位權行使的情況下,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務必須到期,然而在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情況下,我認為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務不必要到期。其原因在於,代位權針對的是債務人消極損害債權的行為,除保存行為外,債權人應在履行期屆滿前方可行使代位權,而撤銷權針對的是債務人積極損害債權的行為,若不及時行使撤銷權,等債權期限屆滿時,將無法補救。
第二,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的債權,意味著債務人不僅應當對次債務人享有債權,而且此種權利必須到期。因為沒有到期,則談不上怠於行使的問題。 對於"怠於行使",在學理上則有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認為,怠於行使是指應當行使而且能夠行使權利卻不能行使。怠於行使權利的表現主要是根本不主張權利或遲延行使權利。另一種觀點認為,怠於行使是指債務人能夠通過訴訟或仲裁的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權利,但一直未向其主張權利。根據解釋(一)第13條,"合同法第73條規定的'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顯然,採取的前一種觀點。
第三,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的行為已經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如何理解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學術界存在不同不同觀點。根據解釋(一)第13條,"合同法第73條規定的'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
第四,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根據本條規定,債權人可以代位行使的權利必須是非專屬於債務人的權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一》第12條的規定,"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是"基於扶養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繼承關系產生的給付請求權和勞動報酬、退休金、養老金、撫恤費、安置費、人壽保險、人身傷害賠償請求權等權利。"
值得探討的是,代位權的客體,即代位權行使的對象是什麼。在日本法中,代位權的客體包括的范圍比較廣泛,除專屬於債務人本身的權利以外,都可以由債權人代位行使。例如,因欺詐脅迫原因產生的撤銷權,無權代理的追認權、撤銷權,在為第三者訂立契約中接受利益的意思表示,以及選擇權、買回權、解除權、抵銷權、減價請求權、共有物分割請求權等的形成權、債權代位請求權、債權撤銷權也都能成為代位的客體。甚至登記請求權等也可以代位請求。我認為,從比較法的角度來看,可代位行使的權利應當概括為"屬於債務人的權利"。
至於代位權的行使方式,根據我國合同法第73條的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可見,代位權的行使必須通過訴訟的方式進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一》第16條的規定:"債權人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權訴訟,未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債務人為第三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債權人以同一次債務人為被告提起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合並審理。"
另外,根據本條規定,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解釋一》第19條,"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勝訴的,訴訟費由次債務人承擔,從實現的債權中優先支付。"
另外,本條規定,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這就是說,債權人在行使代位權時,其代位行使的債權數額應與其債權數額大致相等。當然,要求債權的數額絕對一致也是非常困難的。
在債權人行使代位權之後,因行使代位權取得的財產應當如何分配,在理論上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主要有如下幾種觀點:第一,遵循"入庫原則"說。此種觀點認為代位權行使的效果應歸於債務人,行使代位權取得的財產應先加入債務人的責任財產,然後再依債的清償規則清償債權人的債權。這一規則被稱為"入庫原則"。第二,債權人平均分配說。此種觀點認為,代位權屬於債權的范疇,因代位權的行使所獲得的財產應當在債務人的債權人之間平均分配,這樣在次債務人清償債務以後該財產應當由法院進行保管。法院應當通知債務人的債權人申報債權,在確定所有的債權人以後,才能按債權的比例進行分配。第三,代位權人優先受償說。此種規定認為,如果在代位權人行使代位權後所取得的財產完全在債務人的全體債權人之間平均分配,對代位權人是不公平的。因為,由全體債權人"免費搭車",共享代位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的成果,不僅有欠公允,還將使代位權制度對債權人的激勵因素喪失殆盡,無法體現其區別於破產還債制度和參與分配製度的特殊功能。
我們認為,既然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就應當採用代位權人優先受償說。

⑦ 根據《合同法》第七十三條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 人民法院請求

根據《合同法》第七十三條: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1條規定: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

2、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

3、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

4、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7)如何看待合同法第73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我國《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第140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為此債權人要充分重視到這一點,否則時效一過,債權就失去了法律的保護。

申請執行的期限:根據生效的法律文書,享有權利的債權人,在債務人拒絕履行義務時,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但申請執行的權利必須兩年內行使。無正當理由超過申請執行期限的,人民法院不再執行。

⑧ 合同法受益保73條險金不用於抵債

絕對不可能用於償還債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法》第四條第五款規定:保險賠款收益免納個人所得稅。
●《保險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
●《公司法》規定,人壽保單不納入破產債權。
●《合同法》第73條規定,受益保險金不用於抵債,免交稅務。
●《保險法》第24條規定,保單是不被查封罰沒的財產。
●《保險法》第61條規定,不存在爭議的財產分配。
●《稅法》第4條,不需要納稅且不能隨意質押。
●《保險法》第89條規定,人壽保險公司不得破產解散。
●根據《保險法》第四十條至第四十二條相關規定:被保險人死亡後,沒有明確指定受益人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按照《繼承法》分配,並可規避遺產稅。

想了解更多的保險知識,可以進入 >> 「多保魚講保險」進行免費咨詢!

⑨ 怎樣理解 民通意見 第73條和 合同法 第五十五條的一年時效

這屬於除斥期間,自行為成立時起計算,不可中斷、延長。
縱橫法律網-廣東瑞輝律師事務所-謝志民律師

勞動法中第73條後兩句話是什麼意思求指點!

第七十三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全國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在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應當聽取工會、企業方面代表以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意見。
【解讀】本條是關於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規定。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指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勞動行政部門,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國家對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進行監督管理的行政執法活動。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專業性的行政執法,有著與其他部門和群眾監督不同的作用, 因此它是勞動合同法監督檢查體系中最主要的一種。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監督管理的主體是代表國家行使監督管理職權的勞動行政部門。
第二,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執法行為。這種執法行為具有六個主要特徵:
(1)國家意志性。行政執法是由具體的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執法的實質是國家行政權的運行,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可以說,行政執法是行政主體以其名義實施的國家意志行為。無論是行政主體還是行政管理相對人都必須服從國家意志。
(2)執行性。勞動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能夠將有關法律、法規和 規章的規定落到實處。
(3)具體性。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相對人只能是特定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機關作出的處理決定,也只能對相對人發生法律效力,不具備普遍約束力。
(4)強制性。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活動是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的,相對人只能接受並配合勞動行政監督機關的監督管理活動,相對人拒絕履行設定的義務,勞動行政部門有依法強制執行或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等權力。
(5)優益性。勞動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行為依法享有優惠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有協助的義務。
(6)單向性。勞動行政執法行為是行政機關單方發生的行為, 其效力的發生不以行政管理相人的意志為轉移。
第三,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行政法律行為。這種監督管理的結果會導致一定的法律後果的產生,如對違法現象和不當行為採取制裁措施等。監督管理主體要對這種後果負法律責任。 監督管理對象對監督管理處理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 訟。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分類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按照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 (1)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 (2)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
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普遍管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地域管轄;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不包括鄉鎮一級。根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國務院令第423號)的規定,縣級、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委託符合監察執法條件的組織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內容
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監督的內容是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情況。具體說來,就是本法第七十四條列舉的七項內容。
勞動行政部門的意見聽取機制
行政部門對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管理的過程中涉及三個方面的關系。一是與監督對象用人單位的關系,二是與保護對象勞動者的關系,三是與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工作關系。理清三個方面的關系有助於監督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有必要聽取代表勞動者的工會、企業方面代表以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意見。

熱點內容
海絲條例的法規 發布:2025-04-23 11:46:50 瀏覽:812
法官任職鑒定 發布:2025-04-23 11:42:13 瀏覽:222
濟南律師事務所哪個好 發布:2025-04-23 11:30:56 瀏覽:780
法庭狂懟法官 發布:2025-04-23 11:15:47 瀏覽:967
民事訴訟法開庭送達 發布:2025-04-23 10:58:32 瀏覽:295
少兒美術學校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3 10:42:00 瀏覽:708
戶口屬於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3 10:23:33 瀏覽:527
家法誰立法 發布:2025-04-23 10:23:28 瀏覽:48
勞動法規定晚夜班年齡 發布:2025-04-23 10:14:40 瀏覽:157
頂替上大學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3 10:05:29 瀏覽:802